APP下载

“探访武汉工业遗产”系列之制造国之重器的汉阳特种汽车制造厂

2017-06-01侯红志

武汉广播影视 2017年3期
关键词:汉阳特种武汉

侯红志

“探访武汉工业遗产”系列之制造国之重器的汉阳特种汽车制造厂

侯红志

2015年天安门广场抗战胜利日大阅兵,汉汽生产的东风—31洲际导弹运输发射车通过检阅台

【编者按】武汉是中国近现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也是近现代中国制造业的重要聚集地,汉口开埠外商投资建厂时期、洋务运动时期、民族工业发达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以及三线建设时期,武汉都留下了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2011年,武汉市启动了第一批工业遗产保护规划,至今已公布工业遗产95处。近日,武汉市从95处工业遗存中遴选出27处,作为首批工业遗产正式目录,这是我市首次专项保存城市工业的记忆链条。

为彰显城市特色、传承历史文化、守住城市根脉、留存城市记忆,笔者于2006年起陆续走访调查各工业遗产旧址,采访相关人员,获得大量一手资料,最终创作出“探访武汉工业遗产”系列文章。本刊将陆续刊载这些文章,以飨读者。

2005年之前,汉阳龟山上的游客经常可见山脚下的厂中停着崭新的军车,这些军车带给人们极大的神秘感。时至今日,虽然汉阳特种汽车制造厂已经搬离此处,但是,笼罩着它数十年的神秘面纱似乎还未揭去。临近退休的汉汽厂党委书记余更胜,至今还严格遵守保密规定,他出言谨慎、不用邮箱、不玩“自媒体”,为了国家利益与现代时尚相去甚远,老余的“讲规矩”也代表着汉汽人数十年延绵不息的习惯。

汉汽的辉煌与价值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中已呈现在全世界面前,当东风-31洲际弹道导弹运输发射车通过时,镜头里出现“HY”车身商标,这辆HY4330半挂牵引车便产自汉阳特种汽车制造厂。东风-31是我国战略核武器洲际导弹的主力型号,它携带1枚100万吨当量核弹头,射程可达11270公里,可从中国发射,覆盖美国全境。汉汽人就是这样,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承载了国之重器。

“汉汽”的辉煌篇章

汉汽厂区原址位于1894年张之洞创办的汉阳兵工厂遗址,创办于1957年“大跃进”时期。修建厂房时,曾挖出几处汉阳兵工厂界碑,这些界碑现被武昌辛亥革命博物馆征集陈列。2005年,汉汽加入三环集团,改名为湖北三环汉阳特种汽车有限公司,全厂整体搬迁到汉阳沌口经济开发区,位于龟山脚下的原主厂区旧址,现属于汉阳区国资委管辖。

汉汽原厂区面积十八万三千平方米,在工厂的全盛时期,依据自身能力孵化出两个生产基地,一个是位于汉阳扁担山的半挂车生产基地,占地面积三万平方米;另一个是地处汉阳七里庙的改装车生产基地,占地一万多平方米。

汉汽生产的全盛时期当属1980年至1985年间,当时,全厂设置有金工1、2、3车间,工模具、热处理、机修、铸造、冷作、油漆、总装车间及材料、成品仓库,厂房占地面积达七万平方米,全厂职工人数达5000人,生产重型特种汽车和各类改装汽车两大类,包括舟桥、坦克、飞机、导弹等军用车辆;半挂车、工程车、自卸车等民用车等60余种产品,年产量达3000台。产品广泛用于交通运输、矿山、码头、油田、国防等不同领域,除西藏自治区和台湾地区外,产品遍销全国各地,并远销坦桑尼亚、加蓬、卢旺达、巴基斯坦等国。企业年产值达一个亿,上缴利润1500万。

汉汽金工车间

当时,汉汽先后研制成功HY472(6×6)型重型特种汽车、HY30XD修井机底盘、HY971型80吨汽车列车、HY480重型特种汽车以及100吨、200吨全挂汽车列车。其中,HY936型8吨半挂运输车获1981湖北省优质产品奖。1983年6月,在全国改装车、专用车展评会上,共获重型特种系列奖6个,其中HY962型50吨平板半挂运输车和HY95/2型24吨半挂运煤自卸车获产品设计优秀奖,HY9311井架运输车获专用功能优秀奖,是获奖最多的厂家之一。同年,HY473型50吨坦克运输车和HY962型运输车获国家经委优秀新产品金龙奖。1985年,HY936型10吨半挂运输车获湖北省优质产品奖。

搬迁后空置的汉汽生产车间,现正等待运作文化创意园

由于汉汽原厂址既具有清末汉阳兵工厂极其闻名遐迩的“汉阳造”工业遗产背景,又属于建国后武汉市汽车工业生产的重要一环,厂区建筑得以保留,现已被纳入武汉市工业遗产保护范畴。现在,汉阳区有关方面正策划,充分利用现有厂房条件,打造文化、商业、休闲、娱乐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园。

“汉汽”的历史与成长

翻开汉汽发展史,可以追索到上世纪50年代。79岁高龄的彭庭均老人,曾多年担任汉汽主管生产的副厂长,是汉汽发展的见证人,他说,汉阳特种汽车制造厂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公私合营阶段、“大跃进”阶段、20世纪80年代迅速发展阶段。汉汽厂组建之初,是由几个小厂组合而来,是解放初公私合营和后来“大跃进”运动背景下的产物。

汉汽的前身与一个名叫汉合记金属结构厂的私营小厂有关,在1955年之前,“汉合记”是个私人作坊,地址在江岸区六合路清仁里。1955年,武汉市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私有企业实行公私合营,当时,有关方面将3个电焊厂1个五金厂,加上“汉合记”一起组成公私合营汉合记金属结构厂。“汉合记”的主要产品为金属结构屋架、铁钢窗等,20世纪50年代建设的武汉剧院建筑大屋架,就是这个厂生产的。

1958年,全国开展“大跃进”运动,力求工业出现大发展。当年,国家对湖北机械工业投资猛增,当年投资额就达1.4亿元,相当于“一五”计划时期的70%强,武汉市在这股工业大发展局面下建立了关山工业区,区内相继创立和迁入了许多工业企业,公私合营汉合记金属结构厂当时与汉口循礼门附近(今武汉市青少年宫旁边)的一个厂合并,一起迁到关山工业区,改名为武汉起重机厂,其厂址就是后来的武汉炭黑厂。

1960年,武汉市组建汽车制配厂,武汉起重机厂奉命“下山”,搬到汉阳龟山脚下原汉阳兵工厂旧址,与汉阳机器厂部分人员合并,组建老汉汽。当时,汉阳机器厂分派三分之一职工到汉汽,另外三分之二的职工被分派到武汉拖拉机厂。1962年,龟山脚下的新厂正式定名为武汉市汉阳汽车制配厂,此后不久,汉汽被收到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汽车总局,成为中央直属企业,当时武汉被收编的还有武汉汽车配件厂、武汉汽车标准件厂。

上世纪60年代初,汉汽获得第一笔国家贷款254万,这笔钱成为当时产品研制生产的重要源泉。关于这笔贷款,厂里有个传说。据说,当年美蒋飞机骚扰大陆十分频繁,汉汽制造的飞机拖车在配合空军机动出击,打击美蒋飞机入侵中立了功劳,因而获得了国家贷款。

上世纪70年代初,汉汽根据我国缺重少轻的状况,研制成功重型牵引车,80年代初开始研制重型特种汽车,这时,汉汽已经拥有生产8吨、25吨半挂车能力。用工人的话来说,这个里面就有“东西”了——461军用产品,即拖带地对空导弹的拖车。从这之后,汉汽逐渐形成主车、挂车、改装车、15—200吨重型车全系列产品生产能力。中国重汽集团的8×8、6×6、8×10重型汽车也都是在汉汽基础上搞起来的,至此,汉汽才真正称得上“特种汽车制造厂”。汉汽的特点是多品种、小批量,产品试制成功后,即在全国推广和应用。多年来,汉汽为全国特种汽车生产做出了贡献。

后来,汉汽从一机部下放到湖北省机械工业厅管理,行政管理属省机械厅,党的组织属武汉市机械局管,省机械厅撤销成立湖北省汽车集团后,汉汽与湖北省三十多家企业一起并入汽车集团。2005年,汉汽与湖北汽车集团的八家企业进入上市公司三环集团,当时,三环集团拥有电子、运输、房地产等项目,有汽车配件生产能力,但缺乏整车生产能力。汉汽与武汉客车厂的并入,增强了集团的整体实力。合并时,近5000名汉汽职工中有800人进入了新单位。

2007年6月2日,《湖北日报》报道了三环集团汉阳特种汽车有限公司总装车间封顶的消息,报道说:总装车间新厂房面积2.4万平方米,搬迁技改全面完成后,新厂区将形成年产5万辆水泥搅拌车、牵引车等专用特种汽车的能力,发展前景看好。三环集团重组汉汽等8家企业,是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对于整合我省地方整车资源,带动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全局意义。

“汉汽”的陈年往事

原汉阳特种汽车制造厂副厂长彭庭均、党委书记余更胜都是厂里的“老人”,两人从参加工作开始即在厂里,他们将自己最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特种汽车工业,至今,在汉汽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与欢乐、曲折与成功已深深铭刻于他们脑海,无法磨灭。

1958年汉汽成立后至60年代初期,汉汽开始研制重型拖车、半挂车的条件很艰苦,彭庭均老人说:车子从哪儿来?当时,我们与苏联的关系已经比较紧张了,我们在蒙古搞到一台样车,这是一台拖带导弹的车辆。样车经过全封闭后,通过火车拖回武汉。运回来后,放在一个车间里,对它进行测绘、试制,直至试到成功。文革末期,此时(车辆)要升级了,从半挂车开始做汽车(整车),最后成功制造东风—31导弹发射车。

汉汽厂由于涉及军品生产,一直得到重点关注,即使在“文革”时期,也一直没有停止生产。在特种汽车试制工作中,汉汽厂的职工及工程技术人员曾经在新车试验时做出了牺牲,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作为厂党委书记,余更胜至今对这件事难以忘怀。有一年,汉汽产品473型车进行新车试验,在北京试车时,是从一处陡峭的山道上下来,当时部队已经对周边戒严,但是,当车向下疾驶时,突然路边走出来一群农民,事出突然,司机为避让向一旁急打方向盘,车辆瞬间翻下山坡,包括司机在内的车上人员全部死亡。余更胜说:“当时,车上死了六位一级工程师,都是清华毕业的,一机部两位,我们厂有四位。虽然此事发生后,我们的司机及工程师保护人民群众的行为得到了有关方面的通令嘉奖,但这件事对我们来说损失太大了!”

1985年,汉汽欲与东风汽车集团联营。当年,汉汽的“七五”发展规划就是由东风集团代为编制的,两个企业的实质性举措是由汉汽在汉阳扁担山附近征地三万平方米,在银行贷款5000万建了高标准联合厂房。当时,东风没有重型汽车系列,其最大的车辆也就是5吨载重汽车。东风集团与汉汽联姻,看中的是汉汽重型车生产能力,因此,汉汽与东风集团的联合厂房定位于重型车辆生产基地。作为汉汽来说,过去只是生产牵引车,挂车就是从那时开始研制生产。但是,汉汽与东风集团的联姻最终由于多种原因而受阻停滞,由于投资的最终目标发生变故,项目收益落空,5000万贷款每年还款800万利息,汉汽背了10年债务,让企业背上沉重包袱,使汉汽后来的发展受到影响。

1980年至1985年汉汽效益最好时期,当年的汉汽,从“硬件”上说,有从小班到大班的厂幼儿园、厂子弟小学、职工大学,医务室、食堂、俱乐部生活娱乐设施等一应俱全;从“软件”上说,厂领导班子提出为职工做十大好事,这些好事即使在今天看来,也值得令人羡慕:全厂职工月票全部报销;全厂职工子女在厂医院拿联单看病,不需用钱;单身职工进厂,都可分到住房,结婚不用愁房住;中层干部每人派发一辆自行车,全厂职工每人派发一台电扇、一对沙发;尤其珍贵又实惠的是,当年,武汉市民烧煤气,得到一套煤气坛子、灶具很困难,而每个汉汽职工均派发一套,在双职工家庭中,亲属都因此而沾光。用当时的话来说,汉汽职工一进厂,生老病死企业全包了,但是,这种企业办社会模式带来的弊端,在汉汽后来的发展中不断显现。1985年后,汉汽效益开始下滑,原来慕名而来的“各路人马”纷纷离开汉汽,此时,众多职工子弟被招工进厂,加上历年积累,汉汽厂一家几代人同处一厂的“近亲繁殖”现象十分严重,职工对企业的依赖性太强,对企业管理、创新和发展带来了阻碍,与大多数国企一样,要治理这些“国企病”,最终还是靠发展、靠改革,汉汽最终走上改制重组,实属必然的趋势。

汉汽创立58年,厂里的工程技术人员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清华大学毕业生,历年中,进入工厂的其它大学的毕业生与清华毕业生一起,挑起了企业发展的大梁,至今,这些当年风华正茂的学子还在企业的发展以及我国特种重型汽车制造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湖北三环汉阳特种汽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余更胜,1977年从武汉师范学院毕业后,即分配来厂工作,当时,汉汽从这所学校要了文学、数学、物理等一套班子的毕业生来厂筹办厂职工大学,余更胜来厂后,在政工、生产管理、党务部门多个岗位任负责人,现在,湖北三环汉阳特种汽车有限公司在全省有十几个扶贫点,继续承担着老区及贫困地区的扶贫任务,临近退休的余更胜深入新洲农村,住进了农家,为“精准扶贫”履行着职责。

(作者原系武汉广播电视台记者)

责任编辑 温木子

猜你喜欢

汉阳特种武汉
特种侦察游骑兵
小型地面特种机器人初露锋芒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这些特种蔬菜种植前景广阔
诗的对比(外一篇)——刘长卿《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特种养殖 一技在手 轻松赚钱
孝感汽车试验场获交通部认可汉阳所业务不断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