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者的生命和价值在现场
——盐城2016“6·23”龙卷风冰雹特别重大自然灾害采访报道回眸

2017-06-01陆荣春

武汉广播影视 2017年3期
关键词:盐阜阜宁阜宁县

陆荣春

记者的生命和价值在现场
——盐城2016“6·23”龙卷风冰雹特别重大自然灾害采访报道回眸

陆荣春

【新闻提要】2016年6月23日,盐城市阜宁县、射阳县部分地区遭遇龙卷风冰雹特别重大自然灾害。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作出指示批示。从中央到地方,第一时间紧急启动抗灾救援大行动。作为地方党报集团,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反应迅速,领导带队,骨干记者参与,奔赴灾区,深入采访,图文并茂,全媒联动,立体报道,为做好抢险救援工作提供舆论支持,受到社会好评。

集结队伍挺进灾区

“陆荣春,阜宁、射阳遭遇龙卷风袭击,请你速与盐阜大众报要闻报道部主任陈辉联系,到受灾较重的阜宁采访。”2016年6月23日晚6时许,我接到盐城晚报值班副总编龚增英的电话。

当时,我有些犹豫,因为妈妈身患重病,我正陪伴在老人家的病床前。但我又知道,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是盐城晚报全媒体采访中心的负责人,在急难险重采访任务面前,理应率先垂范,冲锋在前。

我请妹妹代为照顾,立即乘BRT赶往报社。我怕妈妈担心,走前并未告诉她去阜宁采访。

盐阜大众报要闻报道部主任陈辉、记者王叶州,机动记者部主任武斌,摄影部副主任孙海鹏等,早已坐在报业集团采访车上等候。我一到,汽车就发动,向阜宁灾区疾驰而去。

车上,陈辉告诉大家,当天下午,阜宁县、射阳县部分地区出现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局部地区遭受龙卷风冰雹袭击,造成房屋倒塌、人员伤亡、道路受阻、设施农业受损等灾害。灾情严重,党中央、国务院都十分关切,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作出指示批示。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负责同志均在第一时间赶往灾区,了解灾情,指挥抗灾救灾。市里启动应急救援一级响应,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朱志和,党委副书记、总编辑宋滨东直接指挥,抽调党员干部、骨干记者,成立采访小组,赴灾区一线采访。同时明确,前线记者采写的稿件,集团各报、新闻网站以及“双微”资源共享,互联互通,立体发布。

作为首批奔赴灾区的采访小组,我们开着车沿老204国道向北。越往北,天越黑,雨越大。一路上,一辆又一辆由北向南、闪着警灯、急驶而来的120救护车,告诉我们灾情严重,伤亡很大。事后笔者了解到,龙卷风伴随冰雹袭来,顷刻间,灾区8970多户、31841间房屋倒塌受损,99人遇难,846人受伤……

我们的车子进入雷电区,电闪雷鸣,一道又一道闪电从天而降。穿过雷电区,又进入暴雨区。狂风大作,暴雨如注,天似漏了直往下倒,打在车前挡风玻璃、两侧车窗上,让坐在里面的人看不到外面。我们像被雨帘包裹了起来,驾驶员杨宏生只得眼大双眼,小心翼翼地开车前行。事后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老师傅杨宏生仍心有余悸:“我开车几十年了,还真没遇到这么大的雨,这么多的闪电,看不清前方,眼睛瞪得老大,时间长,都有点疼了。”

危险面前,大家没有退缩。向灾区挺进,报灾区实情,传递正能量,引导舆论,为抗灾救灾贡献我们媒体人的智慧和力量。

采访车在雷电区“壮胆”前行,在暴雨中“摸索”挺进。

记者的生命和价值就在灾难现场。接着在报业集团领导的带领下,盐阜大众报民生报道部主任邵建华、深度报道部主任范进,盐城晚报副总编刘华东和记者曹恒锋、张勇峰等组成的第二批、第三批采访小组又陆续奔赴灾难第一线。

及时发声,引导舆论

在抗日烽火中诞生的盐阜大众报,创刊之初就高扬“从大众中来,到大众中去”的旗帜,在党的新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盐阜报人也能不忘办报初衷,传承办报宗旨,自觉承担起党报集团的职责使命,当好全市新闻舆论战线的“排头兵”。

在这场风灾报道战役中,大家更是冲锋在前,深入采访,拿捏分寸,掌握火候,用我们手中的笔和镜头,用报纸版面、新闻网站和“双微”,及时、准确地报道实情,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引领舆论。

到了阜宁后,根据安排,大家兵分几路。我和王叶州负责采访到阜宁县人民医院救治的灾民和志愿者。远远就可见阜宁县人民医院内灯火通明,车辆进进出出。进入大院,我更被眼前的景象感动了:身穿红马甲、头戴小红帽的志愿者不计其数,这是阜宁县“爱心港湾”志愿者协会等志愿组织的成员,还有很多虽未穿红马甲、头戴小红帽的普通群众,也在做志愿服务。很多的私家车、出租车,免费运送伤员和为灾区服务、急需用车的各方人士。我们采访着,记录着,感动着。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灾害发生后,盐城市紧急启动自然灾害救助应急Ⅰ级响应机制和抢险救灾预案。面对无法抗拒的突发自然灾害,国家、省、市、县、镇、村多级联动,驻地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周边地区也紧急行动,抢险救援队伍从四面八方紧急向灾区集结,众志成城驰援灾区,争分夺秒抢救生命。

我们连夜作战,在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在报纸、网站推出《众志成城的生命大救援》、《灾后第一夜》等深度报道。

为了及时发出权威、主流的声音,积极引导舆论,作为党报集团派出的一线采写记者,我们都能发扬不怕吃苦,顽强拼搏的精神,通宵达旦,忘我工作。从23日晚一直持续采访写稿到次日早上5点多,大家都没有叫一声苦、一声累。休息了两三个小时,大家又起床,奔赴灾区一线采访。

满目疮痍,但阳光遍地

第二天,我和晚报新闻调查部首席记者、党员曹恒锋一起,采访灾害发生时灾民第一时间自救、互助情况。早上,到了受灾较严重的硕集社区双桥村、计桥村等地,我们被眼前的景象震惊:虽然已经经过清理,仍然可以看出“风魔”的威力,大树被连根拔起、折断,电线杆被“扭曲”,很多房子被夷为平地。

灾区虽满目疮痍,但阳光遍地。在灾难面前,大家舍小家、顾大家,互帮互助,温情故事接连上演:

当风暴呼啸袭来,连最挺拔的树木、最坚硬的铁塔都经受不住,幼儿园老师的血肉之躯却造就了奇迹。在“6·23”特大龙卷风、冰雹灾害中,硕集社区计桥幼儿园教师拼死堵门守护全园幼儿,118名儿童中仅有7人受伤。

双桥卫生室“赤脚医生”李军家里遭了灾,听说邻居一家三口埋在瓦砾里,他和老婆魏红玉便冲到雨里,赶到邻居家救人。

第三天,我们步行10多公里,来到大楼村等受灾最严重的地区采访。

灾难发生后,大楼村党总支书记孔庆成第一时间联系救援,与村主任分别从北向南、从东到西交叉工作,挨家挨户寻找生命迹象,整整50个小时没合眼。

丹平村党总支副书记高承奎声音嘶哑,不时地咳嗽打喷嚏。两天来,他忘我投入救灾工作,上下联络、协调指挥,挨家挨户排查灾情、安抚灾民,到现在还没回家看一眼。

成俊村党总支副书记王成同第一时间与党员干部一起抢救伤员。在组织抗灾救灾的过程中,邻居打电话告诉他:“王书记,你家房屋塌了,你的老父亲在里面没抢救出来呢。”王成同很想回去看看,可是看到眼前活生生被埋在废墟中的群众,他觉得不能离开,“眼前的危险就是最危险的,一定要等眼前被埋的人抢救出来,才能回家。”

一名党员一面旗。在灾区一线,在最危急的关头,到处是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顽强拼搏抢险救灾的身影。他们身份不同、年龄不同,但有着相同的信条:百姓利益比天大。

党旗飘扬,党徽闪烁。温情故事,感动你我。

实地采访灾难现场,深入挖掘新闻故事。我们眼噙泪水听讲述者叙述,《用爱撑起生命的力量》、《大爱来自四面八方》《村支书救灾勇当先》等一篇篇饱含人间真情的稿件,或见诸报端,或在网站和“双微”上发布,传播四方,温暖社会,照亮灾区。

在灾区采访,大家都拼了

在灾区采访的几天里,一日三餐不定时,有时到了下午两三点钟,饥肠辘辘,才想起要吃饭,可是却找不到吃的东西,只得忍着,坚持着,继续奔走在灾区的路上,深入救灾现场,采访报道。我们的皮肤受太阳的暴晒,变黑粗糙,皲裂褪皮,甚至还有点疼。但无一人打退堂鼓。可以说,大家都是战场上最忠诚的战士,经受住了考验。

23日夜,原本值夜班的晚报摄影记者郜野乔,突然接到指令前往灾区,他没有换洗衣服,没有充电设备,一背相机就赶往了前线,这一走就是4天。第一天从夜里0时到24时一共只休息了2小时,但龙卷风带来的惨状,灾民的悲伤让他的疲劳一扫而空,感受最艰苦的是灾区的烈日。由于赶赴灾区匆忙,全身几乎没有任何防晒措施,而为了寻找好镜头,往往要深入灾区好几公里。正午太阳最毒的时候,也是志愿者、官兵们最辛苦的时候,他更不敢丝毫懈怠,顶着烈日继续采访。由于连续的暴晒,回到盐城后第一天脸上就开始大面积的晒伤蜕皮。

24日上午,记者问泽祥随爱心车队的的哥来到受灾较重的阜宁县硕集社区计桥村发放物资,并进行采访。得知同事摄影记者顾善济和张一轩两个人在不远处的陈良镇采访,便邀请他们来给自己的稿子配图。下午5点多,在计桥村境内,问泽祥遇到了张一轩,张一轩走走拍拍,生怕漏掉一个好的镜头。一向背着大相机包的张一轩只拿了一台单反相机,顾善济更是不见踪影。一问才知,他们两人体力都已经透支。顾善济背着20多斤的相机包,23日夜里拍了一夜,第二天又跑到陈良镇拍了一整天,累得发瘫了。20多公里乡村小路,20多斤重的摄影器材、20多个小时连续工作,让这个刚刚30出头的小伙子也有些扛不住了。在采访车上,顾善济侧身坐在前排,一脸缺觉的样子。两只脚悬在车门框外侧,松开的鞋带,让浮肿的脚得到了释放。一会儿工夫,传来了他的鼾声。

离现场近些,近些,再近些,这是对记者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的自觉要求。我们都是报业集团平凡的一员,身处集团各个部门,没有豪言壮语,但当灾情发生时,灾区就是我们每一位记者心目中最向往的地方,最神圣的战场,纷纷主动请缨,要求去一线采访。李倩是晚报年轻优秀的女记者,家里孩子还小。她克服家庭困难,24日赴阜宁县吴滩立新村采访,写出独家报道《废墟上的希望》。其实,她23日夜里就提出去灾区采访的申请。她在采访札记《他们是前线战士》中写道:“23日晚10点半,值班总编在微信群里说,要安排几名记者即刻去阜宁参与风灾报道,大家自愿报名。一刻钟左右,当我赶到报社一楼时,外面大雨倾盆,几名男同事出现在我面前。他们带着最简单的行李,扛着摄像机,争先挤入采访车。11楼晚报大厅内,更多的同事在待命。‘你是女同志,孩子还小,你留下来,我们去。’这是那晚,他们出发前,对我说的最多的话。看着采访车驶入雨中,那一刻,突然有种想流泪的冲动。车驶入阜宁境内,有同事在朋友圈拍了图,‘阜宁,我来了’,当时已是凌晨。接下来,他们不断带来灾区最鲜活的新闻。这一场采访,像一场战役,他们是前线的战士,无所畏惧,勇于担当。 这一场灾难,让我们更了解彼此。我们身在一个温暖团结的集体,大家都有一颗爱人之心。”

我们的记者也是爱心满满

在灾区采访盐城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时,我还听到了晚报编辑王玉洁和她家人的感人事迹。“6·23”阜宁、射阳龙卷风冰雹特大灾害发生后,王玉洁和家人先后都投入灾区救灾工作中。王玉洁是《盐城晚报》的一名编辑,在23日、24日连值2个夜班后,顾不得休息,25日一早便随丈夫费枫宇来到阜宁,先后到板湖镇、吴滩镇参与救灾工作,为灾区搭建帐篷,分发食品,做心理安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盐阜报人的大爱风采。王玉洁的公婆同样不甘落后,紧随儿子儿媳的步伐,也来到灾区,和儿子媳妇一起参与救灾,成为救援队大家庭当中的一个耀眼的红十字爱心家庭。

集团监察室主任季惠凤双休日放弃休息,主动请缨赴灾区采访。她还献血、捐款,为灾区人民奉献爱心。晚报记者郭敬雷联系爱心企业给灾民送上爱心餐。我们是记者,我们还是志愿者,义务维持灾区交通秩序、搭建帐篷、分发食品,帮助灾民抢运粮食等。

我们前线记者走得急,大多未带换洗衣服和其他日常生活用品。朱社长亲自带队,慰问在灾区采访的记者,并送来相关用品,让大家感受到了组织的关心和温暖,更加坚定了不管吃多大的苦,都要做好报道的决心。

后来盐城晚报副总编龚增英了解到我妈妈的病情后,向集团领导汇报,并安排我提前回家。从采访灾区回来后,我又去照顾妈妈。妹妹告诉我,妈妈天天盯着电视看,逢人便说我儿子去采访了,那里发生了大灾害。妹妹说,起初他们也瞒着妈妈,可是妈妈听说阜宁、射阳发生灾情后,估计我去采访了,就问了起来。见瞒不住,也就说了实情。妹妹说,妈妈看电视,希望在电视上看到我的身影,我的平安。老人家还让家人给她读报,读我写的新闻。

在灾区采访的这段记忆,我相信不会随着岁月的推移而湮灭,相反愈加清晰,受益终身。

多少年后,我们一定还会记得刮起龙卷风的那天,“风魔”肆虐村庄遭遇的灭顶之灾,党和政府的关怀,党员在抗灾救灾中的率先垂范,灾区人民表现的坚强,志愿者的爱心奉献,普通群众的勇敢和舍己为人的精神。我们采访的那些人和事会深深地铭刻在我们的脑海中。在灾区不畏艰辛、磨练摔打的经历,也会助我们成长。这将是我们一生的宝贵财富。让我们真正地体会到:人在自然面前多渺小,但爱在灾难面前却又如此强大!

(作者单位: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盐城晚报》)

责任编辑 叶宝妹

猜你喜欢

盐阜阜宁阜宁县
盐阜民歌研究*
阜宁县古河镇突出“两特”“两环” 强化精准监管
阜宁与世界 有“侨”相连
宋公堤,盐阜大地上的历史传奇
盛开在“红色摇篮”里的一朵奇葩——记盐阜抗日根据地的木刻艺术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育的策略研究
阜宁“玉带大糕”有故事
盐阜区抗日根据地高等法院的设立及意义
发酵床与传统水冲圈模式下猪寄生虫虫卵调查及防治效果
终将修复的夏天(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