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淘汰过剩产能问题分析
2017-06-01唐素梅
唐素梅
(1.安徽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2.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系,安徽 蚌埠 233030)
蚌埠市淘汰过剩产能问题分析
唐素梅1,2
(1.安徽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2.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系,安徽 蚌埠 233030)
在蚌埠市推进工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淘汰过剩和落后产能面临着系列的机遇、威胁与挑战。唯有扩展宏观思维与视角,延伸产业发展链条,加快技术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水平,打造工业经济升级版,施行政策组合拳,处置好僵尸企业,妥善安置下岗人员,才能有效出清相关行业过剩产能,让经济增长获得新的动能。
产能过剩;工业转型升级;对策建议
企业利润下滑、价格持续回落,产能过剩是症结所在。有效出清过剩产能是推进结构调整的核心[1]。蚌埠市传统产业中纺织、食品、建材等低端产品,处于绝对过剩状态,少数新兴产业也相对过剩。淘汰过剩和落后产能,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培育发展新产业,加快技术、产品、业态创新,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而萨伊定律(Say's Law)主张的供给自动创造自身的需求,宏观经济不需要进行需求管理,与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市场主体性,有一定的契合度。
本研究拟通过SWOT分析方法,对蚌埠产业升级过程中产能过剩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相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为解决蚌埠市产能过剩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蚌埠市产业化升级过程中产能过剩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交通便利。蚌埠市区位优越,是皖北中心城市和长三角城市群延伸地带的中心城市。在皖北城市群中,蚌埠市是重要的工业城市,具有中心区位优势。此外,蚌埠市的交通优势是皖北地区其他城市不可替代的,具备了承担未来皖北中心城市职能的基本潜质和能力。
科技资源丰富。蚌埠市科技资源丰富,属于皖北的中心城市,科研院所较多。拥有中央级别科研单位5家,国家级和省级工程研究中心41个,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17个,4个院士工作站和10个博士后工作站,10所高校和34所职业学校。
蚌埠市具有一定工业基础。传统企业仍有拉动作用,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拥有一批专业技术人才、产业工人和省级及以上技术中心、产品试验检测平台;硅基新材料、传感器、滤清器等产业聚集,初具规模。
(二)劣势分析
产业层次低。蚌埠市以生化、农产品深加工等为重要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偏低。并且传统的食品、纺织等产业未形成产业集群,部分企业已在市场化过程中被淘汰。
成果转化率低。蚌埠市所建立的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创新体系仍处于起步阶段,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方面效率较低,没有充分发挥出科技资源的作用,效果不明显。
总体来看,蚌埠市规上、规下工业增加值和企业数量与外地先进地区相比差距明显。主要表现在大企业缺少,中小微企业群体不足,万人拥有民营企业数等指数都大大低于江浙一带。同时,蚌埠市知名产品和核心技术缺乏,整体研发投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也是蚌埠市工业发展一直以来的软肋至所在。
(三)机遇分析
政策及招商引资机遇。国家目前很重视抓住中部地区发展机会,相关的资金及资源支持政策陆续出台;省内也相应提出两淮一蚌城市群发展规划。据此,蚌埠市可获取多项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为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如《科学技术进步法》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颁布和制定,加强了宏观规划和顶层设计。在政策支持的基础上,蚌埠市先后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意见》和《电子信息产业若干政策》等一系列文件,利用其承东启西的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将一部分科技含量高、蚌埠市急需的企业,从长江三角洲、沿海发达城市用优惠的政策招商吸引过来,优化产业结构,尤其是提高核心竞争力。
科技创新机遇。蚌埠市是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城市,同时也是也是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城市,这就为蚌埠市加快科技技术突破和成果转化效率提供了保障。在创新发展中,蚌埠市传统行业发展仍然具有一定的空间,需要国家和省相关产业政策的进一步引导。传统产品仍有一定需求,市场竞争比较充分,能够有一番作为。在当前机遇下,应大力增强自主创新、专利技术保护,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促进蚌埠市制造能力的提升。
蚌埠应加大企业改革发展和科技创新力度,保持皖北科技龙头地位。近期,凯盛科技、大富机电、德豪光电、今上显示等高科技项目的实施,在蚌埠市的科技创新领域具有重要的引领意义。对促进蚌埠成为皖北高新技术产业有力的领跑者、尽快重返安徽省第一方阵,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四)威胁分析
企业资金获取困难。蚌埠市普遍存在企业融资渠道单一的难题,2016年蚌埠市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主要集中在银行贷款方面,比例大约在70%。在经济全球化形势影响下,银行惜贷现象越来越明显。银行贷款利率低,时间长,仍是中小企业的最佳融资方式,但是银行资金有限。据调查,中小企业贷款满足率为88%左右,但贷款覆盖率只有不到20%。同时,因为中小企业信用度比较低,且没有固定资产抵押。所以,针对这样一部分客户而言,银行惜贷现象尤其显得严重。
供给侧改革步步紧逼。以前,我们国家多采取刺激消费需求来保持国内消费动力,但是这种做法的后果就是导致产能过剩,产业结构不合理。为解决这个问题,国家提出供给侧改革,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2]。企业作为产能过剩的主要载体无疑面临这巨大的压力,未来很多产能落后的企业会主动退出或者被动的倒闭。当前,蚌埠市工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如价格下降、债务攀升等,表面上是需求不足,本质上是供需错配,具体表现为高端缺失、低端过剩。有些行业是绝对性过剩,有的行业既有总量问题又有结构问题,更多的是企业自身经营管理问题。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蚌埠市有些高科技产业具有一定的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优势,但仍有很大一部分企业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蚌埠市既存在新兴产业不强、传统产业占比高、产业链条短、产业层次低等因素,也受到经济总量不大、优势企业数量少、重点项目引进慢、自主创新力量与人才资源不足等限制。同时,大部分高科技企业在全国范围内相比也难以具有优势地位,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同时,主导产业同质明显,安徽各地结合实际,确立各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蚌埠市与周边的合肥、芜湖等产业定位差异性少(见表1),存在的缺陷不言而喻。
表1 省内部分城市战略性新兴或主导产业情况汇总
服务配套能力不足。当前,蚌埠市工业园区承载平台建设进度不快,未建立分工有序、发展协调的产业配套。尤其以资本融通、信息服务、市场开拓、人才培训为主要内容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
二、SWOT分析矩阵
以蚌埠市为例进行SWOT分析(见表2),包括对企业内外部条件进行综合和概括,分析组织中存在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
表2 SWOT分析
具体分析如下:
SO组合。目前,蚌埠市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企业科技创新体制,为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企业应借助政策和科技资源的契机,完成企业的转型和升级。
ST组合。在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步步紧逼,蚌埠企业应当充分重视创新在企业转型中的巨大作用,加大技术投入,加快企业转型的步伐。
WO组合。蚌埠作为合芜蚌自主国家级示范区城市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城市,为企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企业应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提高生产效率,加快产品升级和技术改造,迎合外部市场的需求,尽快提高企业各类产品在国内乃至国际的竞争力。
WT组合。面对竞争对手实力不断增强,企业面临的外部挑战更加严峻,同时企业本身存在的,如:效率低、成果转化低、技术竞争力弱的一些问题,短时间无法解决。企业应尽全力避免这种结果的产生,最大限度地缓解外部压力。
三、结论及建议
本文结合蚌埠市情况,以化解产能过剩与企业转型升级为主线,分析了产能过剩行业现状、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可操作的对策建议,为蚌埠市企业发展转型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一)加速清退僵尸企业
僵尸企业[3]指长期亏损、扭亏无望,但难以退出的企业。因计划经济思维惯性,造成市场机制无法发挥作用,拖累整个产业,使优质企业难以脱颖而出。政府应主动退出市场干预,利用市场力量和经济手段处理僵尸企业,痛下决心,克服侥幸和拖延心理。
同时,应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可以依托行业龙头企业,运用联合研发、投资并购等多种方式,整合国内外创新资源,突破核心技术,由生产制造向“智能制造+外包服务”转型,由规模扩张向创新效益升级。
坚持“三个一批”。淘汰关闭一批:蚌埠市采取了诸多有效措施,先后关闭所有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五小”企业180家、化工生产装置2个、民爆销售点3个,淘汰水泥14万吨、钢铁30万吨、印染3440万米、酒精3万吨、造纸2万吨、铅蓄电池40万千伏安时,拆除安徽华光400t/d浮法玻璃生产线(产能240万箱)炉窑、锡槽、冷端设备、电气控制系统等生产设备,以及经纬轮辋钢20吨电炉、迅启电源生产线,改造或拆除加油站95个,淘汰黄标车、老旧车13878辆,提前完成“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目标。改造升级一批:抢抓国家、省支持主城区工业搬迁改造政策机遇,加快西部重点化工企业退市进园,丰原集团300吨/年环酸项目、1万吨/年明胶项目主体工程建成。推进存量企业技术改造,2016年完成技术改造投资351.8亿元,同比增长14.5%,促进清洁生产技术升级并通过审核的企业达25家。整合输出一批:鼓励双环电子、凤凰滤清器等24家新三板上市企业做大做强、兼并重组;助力凯盛集团、丰原集团等优质企业对外合作、走出去,支持收购法国阿旺西斯公司,加快安哥拉浮法玻璃项目、匈牙利柠檬酸项目、巴西大豆和玉米深加工项目等建设。
对分散决策的个体而言,无论别人是否去产能,自身不去产能,则是其最优选择,这也是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一方面,分业施策调整存量,支持困难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税费负担,清理不合理收费,严格环保、能耗、技术等标准,推行清洁生产、循环利用。另一方面,严格控制增量,扭转传统行业资本配置,把重心放到智能制造和生产服务业领域,避免部分新兴产业重蹈覆辙。
(二)加快企业技术创新
蚌埠市现有一批驻蚌高校、科研院所及大型国企,科研力量在安徽省位居第二,创新能力强。应抓住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升格为国家级示范区的发展机遇,积极推动蚌埠市科技创新重大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金融结合、知识产权运用与保护,突出特色和差异化发展,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技术创新是新兴产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但技术创新周期比较长,很难短时间看到效益出现。这使得许多企业在初期无法承担需要陆续投入的研发资金。据统计,蚌埠市多数企业研发经费没有占到企业销售比例的3%,而且研发人员也比较少。需要加强和重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建设。
国家、省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战略举措,蚌埠市力推“调转促”行动计划、工业强基工程。一方面,加大制造业的集成度和智能化,支持市场主体进行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鼓励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尤其是工业设计,明晰升级方向,扩展发展空间(见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的通知(皖政〔2015〕106号,2015年12月4日)》)。
另一方面,延伸产业发展链条。如蚌埠市确立的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首位产业——电子信息,已基本形成了集成电路、传感器、新型显示TFT-LCD、LED等8条产业链。而蚌埠市的玻璃工业也已成为优势产业,是全国重要的玻璃产业研发基地,主要依靠的就是技术创新。目前,蚌埠市拥有玻璃硅基材料相关企业200家,龙头骨干企业60家,实现产值400亿元,部分产品规模在国际和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安徽方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ITO导电玻璃行业生产能力全球领先,占50%以上的市场份额。蚌埠市同时拥有6个国家级玻璃技术研发平台。在该行业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工程,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并创造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应用到其它行业。
(三)加大金融支持与经济扶持
当前,生产能力严重超过有效需求,主要问题并非经济周期性,而是结构性问题,包括产业、要素投入、经济增长动力、排放、收入分配、区域结构等6个方面[4]。长期以来,蚌埠市产业结构部分处于失衡状态,而经济发展过度依赖一般性生产要素投入,高级要素投入比重低,结构不合理。宏观调控政策的边际效应正在递减,而需求侧短期动力并非是经济增长原因,当前动力结构调整最为迫切。排放结构中“三废”、二氧化碳等排放比重高等。这就需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摒弃过去政府“有形之手”伸得过长、干预过多的弊端,职责重新定位于制定好法律、法规、制度和标准,给企业和市场相对稳定的预期,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培育新主体、新业态、新服务和新亮点[5]。
在合理的情况下,蚌埠市应加大为企业的财政支持和后续保障力度,对相关人员的流转安置予以政策和资金支持。同时,调动社会资金,参与企业的并购重组;建立不良资产处理机制,支持相关金融机构做好抵债资产的处置,尽可能地为一些优质企业提供发展所需的资金保证。在全球经济“新平庸”的大背景下,蚌埠市首先应尽快出台配套措施,倒逼政府改革和转型,标本兼治[6];完善市场体系,加大市场开放力度,放宽市场准入,平等市场退出;顺应财税体制和税收结构改革,结构性减税;简政放权,清理不公正优惠政策;利用各类规范,建立健全资源环境产权制度、信息预警机制、企业商会与政府监管体系,消除企业与行业推动的政策性扭曲,加大“四则混合运算”;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优化“供给类策略”, 有效对接供需,消化中上游产业产能,引导企业投资、生产行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遵循市场定律,扩大民间投资。总之,蚌埠市应以更严的产业标准、更大的金融支持、更强的配套保障,完善过剩产能的退出渠道,推动工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1] 朱敏.供给侧改革的逻辑[J].新经济导刊,2016,(1).
[2] 左小蕾.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是供给侧调整的核心[N].金融时报,2016-01-04.
[3] 陆娅楠,左娅.处置僵尸企业不能等[N].人民日报,2016-01-11.
[4] 刘元春.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N].人民日报,2016-02-07.
[5] 曾铮,朱克力.供给侧改革与新激励机制[J].新经济导刊,2016,(3).
[6] 马梅若.以构建退出通道解“去产能”之忧[N].金融时报,2016-02-02.
(责任编辑 陶有浩)
On Elimination of Excess Production Capacity in Bengbu City
TANG Sumei1,2
(1.SchoolofBusinessAdministration,AnhuiUniversityofFinance&Economics,Bengbu233030,China;2.DepartmentofEconomicsandmanagement,Anhuivocationalcollegeofelectronicinformation,Bengbu233030,China)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are co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n Bengbu. In order to eliminate excess capacity in the relevant industries and get new momentum for economic growth, the government should accelerate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es, and implement policies to get the laid-off workers reemployed.
excess capacity;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SWOT analysis
2013-01-16
安徽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项目(SK2016A058);2014安徽省省级重点质量工程项目(2014jyxm587);2013安徽省省级重点质量工程项目(2013jyxm245);2013安徽省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013tszy084);2013安徽省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013jxtd085)
唐素梅(1967-),女,安徽蚌埠人,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副教授。
F299.22
A
1674-2273(2017)02-00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