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供给侧改革个案研究

2017-06-01郑斌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创新探索形势与政策个案研究

郑斌

摘要: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大学生思想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的主阵地。但目前我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存在课程设置不重视、教学内容不切实、教学方法不科学、师资队伍不专业、考核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影响了课程教育教学成效。通过对太湖学院形势政策课程改革实践的分析和研究,将供给侧改革的相关理论引入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工作,从供给的环境、内容、方法、主体、机制等方面,把重心从纯粹关注需求侧转移到供给侧,探索供给侧视域下课程改革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供给侧改革;个案研究;创新探索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7.04.029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4-0099-05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一门把握时代脉搏、紧扣国内外时政热点,宣传主流思想价值观,担负着培养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形势观和政策观的使命,具有提升学生思想理论水平和培育政治素养的教学功能。但是,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和社会时代环境,加之形势与政策课程本身的政策性、教育性和时效性等特点,资料收集繁杂、讲授要求高且考核难度大,存在着课程设置不重视、教学内容不切实、教学方法不科学、师资队伍不专业、考核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较大地影响了教学成效的发挥。因此,有必要从供给环境、供给内容、供给方式、供给主体和供给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提高形势和政策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一、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存在的问题

自1987年形势与政策课程开设至今,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国内各高校基本都设有该课程,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某种程度上讲,形势与政策课已经具备了一门课的基本形态。但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师资力量,形势与政策课程与其他4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依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没能达到大学生的期望,在教学效果和考核上也未能尽如人意。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发展和建设仍任重而道远。

(一)课程设置不重视

虽然形势与政策课程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必修课在大多数高校开设,但是不少高校对于其重要性并没有足够的认识,在课程性质上定位不清,以致其在课程设置上具有随意性。在思想认识上的偏差,直接导致形势与政策课程未能得到高校应有的投入和支持,在课程设置上常被忽视,课程地位逐渐边缘化。如:大部分高校都将学科建设重点集中在专业课和特色课上,并没有意识到形势与政策课程对高校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对形势与政策课程资源投入甚少;部分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往往都只有形式,而不注重实质性的规范,往往缩短课程的学时数,只安排在某一特定年级或某一固定学期,并没有开展覆盖大一到大四的连续性教学,降低了课程教学效果;不少高校仍停留在对上级部署和要求的简单照做,没有结合自身高校实际采取具体、有针对性的措施;有些高校没有将形势与政策课程设置落实到学校总体教学计划和教学安排中,或者即使有单独的教学计划和安排,在课时数、课堂教学要求等实际操作层面也没有明确的规定,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二)教学内容不切实际

首先,形势与政策课程设置的初衷便是配合高校其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教育和宣传,因此,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多是为了自上而下地宣传国家和党中央的大政方针政策,教学内容多为方针政策的传达和解读,而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往往只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其次,形势与政策课程是一门时效性很强的课程,要求紧扣国内外形势和党中央各项新政,但是很多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内容好多年都一成不变,同样的课程内容往往讲授好几届学生,很少进行创新,加入时代新鲜素材。形势与政策课程与当前国内外形势和国家政策脱节,内容的滞后性,使得课程枯燥乏味,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和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再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内容大多是围绕着国内外形势分析和政策解读宣传展开,而较少涉及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其他方面的内容,而第二课堂的出现,又弱化了常规性的课堂教学,忽略了科学地安排与平衡各个教学内容。最后,高校文理科学生对于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的接受程度显然是不一致的,而高校往往忽略这一点,采取统一教学的方式,使得有些教学内容文科生理解起来轻而易举,而理科生则不知所云。甚至有的高校部分年级,将大一到大四的学生混合组班开展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大部分高校忽视了不同年级阶段、不同专业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内容层次性和多样性的需求,授课内容缺乏针对性。

(三)教学方法不科学

形势与政策课程要求面向高校所有本科生开设,是高校所有课程中唯一要求“全覆盖、不断线”的课程,覆盖面广,加之专业老师匮乏,课程教学常采用大班授课的形式,而大班教学的组织形式则限制了教师授课方式的选择。一个老师给一两百个学生上课,偌大的教室拉大了老师与学生间的空间距离,不利于师生开展互动,单向的、填鸭式的单一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和需求,难以引起学生共鸣,学生参与度低,课堂气氛沉闷,甚至出现了学生反感和抵触的情绪,翘课、玩手机、看专业书籍等屡见不鲜,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另一方面,形势与政策课程具有动态性,需根据社会环境和时代气息的变幻不断更新课程教学内容,同时形势与政策课程涉及面十分广泛,其动态性和综合性的特征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教师易采取单一固化的教学模式,多以PPT展示为主,进而影响教学效果的发挥。

(四)师资队伍不专业

首先,由于高校对形势与政策课程重视度不高,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配套设施等软硬件方面投入较小,对任课老师往往缺乏相应的考核和激励机制,且管理松散,加之课程内容复杂多变,知识体系面广,又没有规范的教学大纲和完整的理论体系,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导致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普遍较低。其次,形势与政策课程师资力量薄弱,任课教师多为高校党政干部、辅导员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等社会科学相关专业教师。由于这些任课老师既要担任繁重的行政工作和其他课程的任务,又要兼任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往往时间精力不足,无法全身心投入该课程的教授,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最后,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涉及面十分广泛,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多门学科都有交叉,涵盖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国防、外交、科技、生态等各个领域,是一门跨专业、多学科交叉的课程,而形势与政策课程任课教师的专业背景相对较为单一,无法将理论讲深讲透,且兼职教师多、流动性大、稳定性差,增加了课程建设的难度和教学效果的发挥。

(五)考核机制不健全

高校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认识不足、定位不清、重视不够,因此,很多高校對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考核也没有规范统一的制度,考核方式也较为松散滞后。一方面,是对形势与政策课程任课教师的考核和评价机制缺失。形式与政策课程没有固定的教学大纲,对教师的上课内容和教学方式没有规定,由教师自由发挥,带有随意性,在课程建设上缺乏监督,使其很难在学生思想教育中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是对学生成绩评定的考核。形式与政策课程的考核多以命题考查的形式,而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的实际成效往往缺乏全面、客观的评价。目前,大多数高校将学生平时的课堂考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等成绩纳入期末综合成绩的评定,而期末成绩的评定则以笔试试卷的方式(开卷或闭卷)或以课程论文、调研报告的形式,将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综合后得出课程的综合成绩。但是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往往有所偏废或考教分离,只重视理论性知识的考查而忽视学生认知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而期末的课程论文和调研报告很多学生往往采用“移花接木”之术,鲜有自己的见解和创新,并没有对国内外形势进行深入的分析,对党中央的很多政策也是一知半解。考核机制的不健全,使得形势与政策课程更难以调动学生关心国家大政方针和国际国内时政热点的积极性。

二、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实践研究——以无锡太湖学院为例

目前,大多数高校已经逐步认识到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开始积极探索和实践教育教学改革。2016年无锡太湖学院也对形势与政策课程进行了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改革成效,为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效作出了努力。

(一)形势与政策课程定位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太湖学院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相关工作由校党委宣传部和学生工作部共同牵头负责,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逐步建立完备的工作机制。为进一步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根据相关文件精神,太湖学院2016年人才培养方案将“形势与政策”课理论学时教学纳入课表,面向本科一年级学生开设,同时在二、三、四年级持续开展“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形成“四年不断线,年年有亮点,全过程立德树人”的教学格局。

(二)教学组织机构与工作机制

1.党委宣传部统筹全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学生工作部负责“形势与政策”课理论课时的教学组织工作。党委宣传部、学工部、校团委、教务处、基础教育部等部门分工协作,确保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

2.学生工作部建立专门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组织机构,具体负责形势与政策课理论学时的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大纲制定、课堂教学计划执行、集体备课和教学研讨等,保证教学正常进行;同时,参与全校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研讨活动的开展,不断提高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

3.党委宣传部统筹安排,学工部、团委、各学院协调分工,开展多种形式的形势与政策教育,通过组织形势与政策报告会、党团活动等,增强形势与政策课实践环节教育教学成效。

(三)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1.整合校内形势政策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基础教育部和学生工作队伍等方面的优势,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形势与政策”课师资队伍。

2.形势与政策课理论学时的教学任务主要由基础教育部专任教师承担。目前,选出8名教学经验丰富、深受学生喜爱的专任教师作为形势与政策课程任课老师,组成课程组,并从中推选一人担任组长。鼓励和支持辅导员、党政管理干部等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工作,兼职教师须具有高校教师资格,综合考虑知识背景、教学经历经验等因素,面向全校择优选任8名。

3.形势与政策课实践学时的教学任务由学生工作部统筹协调,各学院分工负责,主要由辅导员承担。

(四)教学组织方式

1.形势与政策理论教学进课表,安排在第一学年,分两个学期进行,每学期开设16学时,分班教学,以中班为宜。要根据教育部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要求,精选教学内容,形成教学计划,设计教学专题,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世情和国情,回应学生关切,阐释政策举措,解释疑惑,澄清是非,增强意识、奋发有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2.建立适应形势与政策动态性教学需要的课程教学体系,理论教学采取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团队教学组织模式,开展模块化专题教学。讲授同一专题的教师建立专题备课小组,加强对教案讲义编写、课件制作、课堂教学组织的研究。根据目前课时和专题安排情况,每学期拟定讲授专题数8个,两位老师具体负责一个专题。

3.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要在引导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把形势与政策教育与报告会、班会、党团活动、社会实践等紧密结合,组织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学生工作部统筹协调各学院共同组织好实践教学,明确教学要点,规范课程考核;要积极支持形势与政策课程组,加强对形势政策教育的理论研究,参与指导实践教学的开展。

(五)教学基本内容

2016年太湖学院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内容分为国际和国内两大模块。形势与政策课程在国际方面的教育教学要点主要有:了解国际秩序规则之争动向;深刻认识大国关系演变态势;关注全球经济增长态势;宣讲“一带一路”战略和建设重点;全面理解中国外交战略布局。形势与政策课程在国内方面的教育教学要点主要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方针政策;围绕重大活动和热点难点加强思想教育和引导;深入阐释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趋势性变化。

(六)课程考核方式

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考核包括平时考核、实践考核和期末考核。平时考核:学生必须携带由教研室统一设计的《形势与政策学习记录表》,随堂填好每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在下课时上交任课教师,作为学生考勤与平时成绩的主要依据。专题授课结束后,由各专题教师交与课程教学组组长,通过检查《形势与政策学习记录表》数量和完成质量情况,对学生上课情况作出审核、确认事宜,并作为学生平时成绩考核的依据。实践考核:根据实践教学与自主学习的效果进行考核。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近期的时事新闻和党的会议等视频资源观看或者选择任课老师给定的学习研究主题,每次课堂前进行“时政新闻一分钟”的学生讨论。期末考核:结合课堂讲授内容撰写不少于2000字的时事评论和热点问题分析。最后成绩的评定也由平时成绩(满分60分)、实践成绩(满分20分)和论文成绩(满分20分)组成。

三、供给侧视域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创新探索

自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概念后,“供给侧改革”不仅成为社会经济生活的核心热点词汇,也成为学术界关注和探讨的焦点。经济领域的供给侧改革思想给教育领域的改革创新带来了新思考,提供了新思路。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育教学工作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教育供给与教育对象实际需求之间的失衡。曾几何时,传统的教育一味强调理论灌输,内容乏味、方法单调,忽视需求侧的主体地位;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一时间我们又过多地将重心转向需求侧,过于迎合学生需求,而忽视了供给侧自身须具备的引领力和影响力。因此,将供给侧改革的相关理论引入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中,从以往单方面纯粹关注教育对象需求侧的视角中转换出来,从供给侧发力,注重关注供给侧自身的提升与发展,以达到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程教育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一)供给环境:高度重视,明确责任要求

首先,提供基础环境。在认识到形势与政策课程重要性的基础上,根据形势与政策课程本身内容宽泛、时效性强的特点,严格按照高校必修课的地位和要求制定教学大纲,并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各高校的自身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实操性的教学计划,强化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监督,为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开展提供基础环境,以确保形势与政策课程扎实开展。其次,创建制度环境。高校要制定明确健全的制度规范,明确各个部门和学院的责任和要求,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党委组织部应牢牢把握课程的总体发展方向,做好教育教学的监督和指导工作;校团委和学工处应注重挖掘资源,多组织开展和形势与政策课程相关的讲座、报告及参观学习等实践教学;教务处应在学生培养计划中明确形势与政策课程的重要地位,重视对师资的引进培养和教育教学的经费支持;宣传部则应做好信息发布和成果的宣传及转化。最后,营造校园环境。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包括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在完善校园基础文体设施、美化环境的基础上,加强校园学术环境、人文环境和网络环境的建设,体现人文关怀和育人理念,将形势与政策课程教育教学工作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和娱乐中。

(二)供给内容:融入实践,紧扣时代步伐

首先,增强供给内容的融合性和时效性。形势与政策课程讲授内容要覆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国防外交、生态环境等方方面面,涉及政治学、哲学、经济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内容,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程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融合,增加课程内容存量而非仅仅只讲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形势与政策课程对大学生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因此,对课堂内容要进行严格的筛选。选取那些政治性较强,能激发学生兴趣、能引发深入思考,能对学生的政治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产生影响和触动的内容,提升大学生的政治觉悟和思想境界。并且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的选取要重点考虑大学生思想所处阶段的特质,紧抓大学生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选取学生感兴趣的、乐于接受的课程内容。最后,增强供给内容的实践性。在单纯的课堂教学中融入实践教学,如选取经典红色事件、图片和创作的展览、开展红色读物交流分享会、请知名专家作学术报告及红色基地的参观学习等,增强课程教学的吸引力,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社会实践的能力。

(三)供给方法:形式多样,提升教学实效

创新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供给方式。首先,应改革课堂教学方法,避免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情绪,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拒绝单纯说教的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专业背景,从学生成长成才的角度设计学生感兴趣的、乐于接受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方法。其次,尝试讨论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的主动性,甚至在精心组织和安排下,可以把课堂交给学生,由学生讲授他们自己认为有价值和意义的教学内容,并进行深入探讨,而老师则负责引导、答疑和维持秩序。再次,注重运用现代科技。形势与政策课程可以运用视频教学、PPT展示、翻转课堂、微课堂、游戏课堂等形式进行教学。最后,注重开展实践教学。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学习和掌握需要学生身体力行,可以与相关单位和部门共建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深入社会基层,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從被动学习转向主动思考,不仅在理论上知晓,在情感上认同,并且能在实践中践行。

(四)供给主体:坚定信仰,加强师资建设

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是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供给主体,师资水平和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形势与政策课程教育教学的效果,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选拔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任课老师要严把入口关,一定要选取政治立场明确、理想信念坚定、理论知识扎实、政治素养高的教师,以保证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政治性。其次,形势与政策课程对任课老师本身要求较高。为了确保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实效性和动态性,任课老师必须要积极关注国内外重大事件和社会热点问题,具有敏锐的前瞻性和洞察力,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再次,教师队伍的多样化建设。形势与政策课程除了要培养专任教师外,还可以邀请校外学术水平高的专家学者、校内实践经验丰富的党政领导干部、学生工作经验较多的学工部、辅导员等担任课程兼职老师,专兼结合、各有所长,有侧重点地开展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成长成才需求。最后,高校应通过政策引导,激励教师投入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活动,鼓励教师多参加与课程相关的研讨会、学术论坛等科研活动,并经常选派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增强教师理论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教育教学专业素养和水平,以此建立一支理论水平高、政治素养高、稳定性高的形势与政策课程教育教学师资队伍。

(五)供给机制:综合全面,健全考评体系

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的实施和良好效果的获得都需要从供给侧来完善课程考评机制。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考评既包括对供给主体——教师的考评,也包括对需求侧供给对象——高校学生的考评。首先,健全任课老师的考核考查制度。教务部门加大对教师的监管力度,制定奖励和惩处方案,组建查课督导组进行课堂抽查和旁听,在课程结束后让学生对任课老师进行匿名评教。对敷衍不负责任的、学生评价低的教师按规定处罚,对工作认真负责、学生赞誉较多的老师进行奖励。其次,加强对学生学习成效的考查。制定严格的形势与政策课程考核制度,将课程考核分为课堂考核、实践考核和期末考核,但都要求教师对期末作业认真批阅,公平公正地给出课程成绩。

猜你喜欢

创新探索形势与政策个案研究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理性研究:基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西南边疆个案
基于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创新探索
云南省高职院校体育资源校企合作视角下开发个案研究
小学科学新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新常态下人事档案的创新管理探索
用爱引导幼儿乐学的个案研究
三年制专科美术教师教学方式的创新探索
TBL教学模式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及成因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