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因素与对策

2017-06-01赵旭艳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影响因素大学生对策

赵旭艳

摘要:自我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深入分析导致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自我和谐现状的内外部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加强大学生耐挫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构筑积极的应对方式;推进初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的有效衔接等策略。

关键词:自我和谐;大学生;新建院校;影响因素;对策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7.04.005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4-0018-03

自我和谐指的是自我内部的协调一致以及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协调。如果个体的各种自我知觉之间产生冲突或者自我与经验之间存在差距,就会感受到内心的紧张和困扰,呈现一种“不和谐”状态。国内學者王登峰最早在心理学领域对自我和谐进行研究,总结出自我和谐的人的五大特点:能够平衡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比重,从过去经验中汲取精华以策划未来,并对生命做出最好的利用;妥善处理冲突和选择;了解和接受自我;接受他人,善于与人交往;正视现实,接受现实。对于正在处在身心发展转折期的大学生,从分析其自我和谐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人手,探索最大限度发挥其潜能的有效途径,缩小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进而逐步达到自我的状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自我和谐的现状

采用王登峰根据Rogers有关自我和谐概念阐述而编制的自我和谐量表(SCCS)。随机抽样调查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呼伦贝尔学院和营口理工学院四所新建本科院校的390名大学生。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对全部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处理。通过抽样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可知,新建院校大学生自我和谐总分基本成正态分布,相比以往研究,本次调查中高分组人数所占比例有所上升。通过单样本T检验比较被试与大学生常模在自我和谐三个维度上的差异性。对比结果如表1所示:被试大学生的自我灵活性得分显著低于大学生常模,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及自我刻板性维度层面得分显著高于大学生常模。

二、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自我和谐现状的影响因素

(一)内部因素。1.认知方式不合理。对于相同的事物而言,认知结果往往源于认知方式的不同而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不合理的信念派生于不合理的认知方式,受到这种因素的影响,人也容易走向极端,举例来说,认知方式过分概括化、过分追求完美。个体通常会受到下列两种情况的影响而进人不和谐状态,产生心理和情绪上的不安感以及紧张感,第一种情况是真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的差距逐渐增大;第二种情况是个体体验到自我经验之间的差距不断增大。

2.自我期望值不适当,这主要是由于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没能达成一致,尤其是大一新同学,初高中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为初高中同学编制了一个五彩斑斓的大学梦。然而,现实的大学生活绝非如此,竭尽全力挤过独木桥,亲身感受大学生活的学子,正是曾经那个精心编编制的美梦破碎的时候。面对与现实的冲击,很多大一新同学在入学不久即表现出极度的自我不和谐状态。

3.自我评价不恰当。自我评价是个体对自身能力、性格特点等多方面情况的判断与评估,是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过高或者过低的自我评价,均不利于个体的自我和谐。现在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6+1的生活模式容易使他们养成自我中心,自以为是的个性特点。青年学子们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充实自我、完善自我的愿望强烈,同时也非常敏感的洞察到自身的不足。在追求自我发展的过程中,一部分大学生因为没能如愿以偿的实现预期目标而懊恼。

4.挫折承受力差。有一部分大学生由于缺乏对于挫折的认识,而使自身生理以及心理上产生强烈的不和谐感。自幼优越的生长环境使他们在独自面临就业、生活、情感以及学习问题时无法做出明确的判断与选择。一部分同学在试图尝试积极回应压力和挑战的过程中,因为多方面因素的作用,未能成功,进而一蹶不振。还有一部分同学,碍于较强的自尊或者自卑心理,不善于或不屑于向他人求助,致使问题或矛盾越积越多,自我不和谐程度越来越强。

(二)外部因素。1.社会支持性。自我和谐与社会支持之间存在显著相关,这在马娟等在大学生社会支持与自我和谐相关的研究中可以发现。拥有良好社会支持的大学生在遇到困境或者突发事件时,能积极主动地向他人或者社会寻求帮助,灵活、变通地认识问题、处理问题,使自己尽早摆脱内心矛盾斗争的纠缠。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丰富、完善、提升自己,不断的修正对自我的评价。相反,社会支持性不良的大学生,问题出现后,消极回避,担心泄露个人隐私,不善于向他人倾诉,更不相信其他人愿意帮助自己,倾向于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但一个人的思维、视野、经历都有限,往往不能及时获得有效的解决途径,导致问题越积越多,个体的内心的不和谐指数也不断上升。除大学生个体不愿意向社会求助之外,目前我国社会支持体系本身不健全、不完善,也是导致大学生自我不和谐的重要原因。

2.学校教育。老师牵着小学生走,扶着初高中生走,指着大学生走,有人曾这样形容我国的教育。由中小学按部就班的教学和老师的反复叮咛到大学的老师指引方向的基础上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育模式的迅速切换,造成部分大学生未能及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式。进而出现课堂上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大量的信息量来不及消化,课下大量的闲暇时间不知如何支配的学习和生活不适应现象。无论从教育还是管理这一角度上加以讨论都不难发现,高等教育与初高中教育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由于两种教育在进行转换的过程中没能保障衔接的顺畅性,因此大学生便会产生不和谐感以及不适应的表现。

3.父母的教养方式。国内学者肖海雁,杨俊生等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分别对民主型、权威型、放纵型家庭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在民主型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其自我和谐程度显著高于大学生常模;在权威型、放纵型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其自我和谐程度低于大学生常模。可见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自我和谐关系密切。但在多年高等教育实践中发现,权威型和放纵型家长所占的比例并不小。

三、改变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自我和谐现状的对策

(一)培养学生较高的自我效能感。目前教育发生了理念以及实践上的本质变化,这是因为终身教育已经成为国际性思潮。而要想实现终身教育,个体必须具有较强的自我效能感,也就是说应当满足如下几点要求:第一,具备终身学习意识;第二,具备自主学习意识;第三,具备独立意识。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归因能力,形成比较完整的自我评价,不因一时的成功而骄傲自满,也不因一时的失败而自暴自弃。进而养成较强自我效能感,能够较客观地根据自身及周围环境的变化,适当调整学习计划及策略。

(二)加强大学生耐挫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大学生是否具备承受挫折的能力决定了挫折究竟会对其起到何种作用效果,因此挫折是一把双刃剑。所以为了提升大学生的自我和谐感,应当着重对他们的挫折承受能力进行培养。科学引导学生的需要层次,最大程度的减少他们不同层次需要之间的冲突。面对学习、生活中的难题,为培养大学生敢做敢当的责任意识与能力,应当积极引导大学生合理归因,这不仅有助于促进他们承担起自身责任,而且能够规避归因问题上的片面性以及极端性。自我调控能力主要是指在面对理想我与现实我的差距时,大学生是否能够及时调试自身不合理的反映以及认知。因此应当提供一定的实践机会给大学生们,让其在亲自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控制力,学会依据环境的特点与变化主动适时调适自己。

(三)构筑积极的应对方式。期望值水平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动机水平,动机水平适中,个体工作效率最佳。因此,只有制定适合大学生自身条件的目标,才能达到较理想的效果。积极应对方式的构建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为了让孩子能够在应对问题时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学校和家庭必须共同努力。父母要努力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环境氛围;鼓励、引导孩子在处理问题时采取更加积极良好的方式。学校教育倡导赏识教育,给成长中的大学生以积极地鼓励和引导。鼓励大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和灵活的方式处理问题,对大学生成长中的发展性错误,给予宽容和理解,留给学生反思和改正错误和不足的机会。

(四)推进初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的有效衔接。初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这两个教育阶段分别具备各自特点,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从某种程度上讲,初高中教育與大学教育的有效衔接程度,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对大学生生活的适应节奏和自我发展水平。所以为了让大学新生能够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并且更好地掌握在教学管理等方面大学与中学之间存在的差异,高等院校应当深入开展适应教育、专业教育以及成长教育。另外,为了使大学新生能够明确未来发展目标,并对自身进行合理定位,高校应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按照自身特点建立阶段性的生活以及学习规划、引导大学生确立合理的发展目标以及学习方向。同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主动转变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预知偏见,主动为大学生提供及时的、切实可行的指导与帮助。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大学生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走,找对策去!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