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2017-06-01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项冠炜
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 项冠炜
试探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 项冠炜
新的基础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重要内容,需要全面了解当前学生的学习方式,并进行调整和提升,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继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在转变的过程中应当摒弃死记硬背、机械学习等不良现象,基于实践,研究新型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更利于当代学生的发展。
新课改;学习方式;创新;实践
我国教育始终处在不断改革之中,不断探讨如何达到最优质的效果培养人才。我国最近一次启动新课程改革是1999年,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于新课改理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学生的学习方式成为大家焦点所在,这次改革要求的就是改变以往单一、被动、依赖性强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本文针对新课改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如何转变、注意事项等进行探究讨论。
一、学生学习的基本特征和学习方式
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一旦采取了某种学习方式并且取得良好的成效,那么就会养成习惯,在后续学习中继续使用此类的学习方式。一开始这种学习方式可能是无意为之,但随着学习内容和过程的重复,会形成固定的概念,并且转变成为一种群体意识的显现,再经过一些思想家的整理、总结,渐渐会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学习方式主要是为了掌握学习内容,学习内容的不同也会影响学习方式,学习方式变换比较稳定,学习内容虽然不断增长,学习方式却是缓慢转变的。
不同的角度下,学习方式可以分为不同种类。从时间的延续性上进行划分,可分为现代学习和传统学习两种。在我国教育史上,学习方式也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本次课程改革实施下,学习方式也发生了转变,由传统方式过渡到现代学习方式。
二、传统学习方式存在的弊端
传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指在以往的相应历史条件下,形成了多数学习者共同选择的一种学习方式。传统学习方式中,教师具有极大的自主权和主导权,这样就导致教师产生“权威性”,学生的学习方式相对而言就存在了“被动性”。这和当时历史条件下的教师观密切相关。
这种情景下,容易产生理论难以联系实际的问题,导致学生在社会生活上的不适应,课堂教学教育下的学生群体普遍存在这种现象,没有认识到学生未来生活的可塑性和无限可能性,最终学生学习脱离了现实,学习方式存在弊端,最终影响了社会发展。
三、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新的基础课程理念中十分重要,也可以说是核心任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还是要从多方面下手,全方位推进,重点突破,最终实现学生由原有的学习方式转变为新型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努力:
1.给学生一些空间,让他们合作交流
合作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要求。合作学习倡导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小组这个载体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这是现代人普遍需求的一种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更新,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因此合作意识愈发重要。就学习而言,合作学习有利于人和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可以凝聚人心,培养团结意识,进而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也可以起到促进作用。
新课改背景下要求的合作学习方式,主要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合作小学首先要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然后学生通过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达到目标,进行沟通交流、“头脑风暴”、“共同探讨”等方式,共同实现学习目标,主要具备互助性、互补性、自主性和互动性特征。
下面本文将以2016年江苏省高考题中的第15题第一问为例,让同学们在一起合作,得出本题的两种解法,并对比两种解法的优劣。
解法1:构造向量方法。
解法2:利用正弦定理。
2.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
“我要学”是自主学习中学生的突出表现,这种想法源自于兴趣或者责任,也是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综合素质体现。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发自主地进行学习,学习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在教学中,可以创设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进而形成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还包含了心理学中元认知的概念,主要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认知的意识,了解为什么学、怎么学、学习方法步骤是什么等,并且针对性地进行相应计划和反映。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是自主学习的第一步,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进行自我调整,实现自我强化,时刻保持一种问题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例如,在讲解完直线方程这一节之后,给学生布置几道简单的习题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自由的学习时间。
例:求过点,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互为相反数的直线方程。
解:依题意得,直线的斜率为1或直线经过原点,
3.给学生一些疑问,让他们自己去解决
古往今来的学习成果和文明成绩,无不是以探究学习为基础,这也是新课改下学生学习方式需要转变的方向。除了被动接受知识外,探究式学习更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有意识的培养。转变学生原有的单一依赖性的被动学习,凸显探索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学会探究,实现学习的真正价值,实现有意义学习。
传统教育理念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知识的被动传输,偏重于机械记忆的学习,丧失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当前人们对于探究学习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误区,提倡探究学习其实并不是完全摒弃接受学习,是基于传统教学模式过于注重接受学习的极端方式相对而言的,传统学习方式本身不具有好坏之别,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至关重要。
通过留下疑问,使同学们对结论的掌握更加游刃有余。
4.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增强他们的应用意识
实践能力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标准,也是唯一途径。实践从哲学角度来说,是思维发展的根本基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时刻注意理论联系实践,以学生实践能力提升为主要目标,学生知识的获取、技能的熟练、素质的提升等等表现,可以说都是从实践中而来。
在学习完三角恒等变换之后,要给同学们自己实践的机会,通过做一定的练习题来实践应用公式。
5.给学生一些课题,让他们自己去探索
“知行合一”向来是倡导实践观念的,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限于当时的条件和观念等,导致学习和实践之间产生了一定的隔阂,往往就产生了一些学生存在“高分低能”的现象,甚至一些学生因为知识和社会的脱离,产生了种种不适现象,如逃学、厌学、抑郁、习得性无助等各种问题。
基于此,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必须进行正确的引导。当前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间接经验的传播,教师需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将间接经验转变为直接经验。书本知识毕竟不是学生亲身经历、感悟所得,需要进行转变,从而达到理解和应用。在学习过程中应当切实加强实践活动开展,通过自身和他人、社会的交往,实现实践能力的增强。
两式相减得:
这道题中使用了错位相减的方法,在授课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行通过等比数列的求和方法来探索错位相减法的真正内涵。
6.给学生一个舞台,让他们自己去表现
学习不仅仅局限在课堂和校园,还可外延为学生与家长、学生与社区人员、学生和学生等进行广泛交流。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可以畅所欲言,可以尽情表达自己的意见,可以和别人分享自己的成果,可以帮助别人,可以获得别人的帮助,形成一种良好的合作氛围,形成一种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圆锥曲线题中,有的解法很麻烦,但是利用数形结合就会很简单。
第一种解法是学生通常能想到的解法,虽然想法很简单,但是解题的计算量很大,对于计算能力不强的同学来说,难度还是很大的。而第二种方法的中心思想是利用图形本身的性质,如果直线和椭圆至少有一个交点的话,那么直线和椭圆一定是相切或者相交的,换句话说就是直线所过的定点一定要在椭圆上或者椭圆内。如果直线中只含有一种参数,则直线一定经过定点,方法是把含有参数的项合并在一起,然后令等式两端为零,即可得出所过定点坐标。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解法来展现自己。
总而言之,新课程实施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改的核心任务,教师需要将学生学习方式变革作为一个主要研究方向进行关注,认识到当前学生学习变革的重要意义,改变学生固有的存在弊端的学习方法,主动培养学生改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