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倾向测试的IPQ育人模式路径选择研究
2017-06-01强晏红杨海华
强晏红,杨海华
基于职业倾向测试的IPQ育人模式路径选择研究
强晏红,杨海华
鉴于当前职业学校学生对专业选择比较随性和对职业发展比较迷茫的现状,大量职业学校学生都只能被动不对口就业,从而造成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需求出现结构性矛盾。以霍兰德的职业倾向测试理论为基础,对某地区职业学校在校的学生进行了职业倾向测试,对学生的职业人格与当前专业选择进行匹配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该学校的IPQ育人模式进行修正,最终得出基于职业倾向测试的IPQ育人模式路径。
IPQ;育人模式;路径选择;职业倾向测试
不管是专业选择还是职业选择,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将影响其一生的职业成长与终身发展。在职业学校开展职业倾向测试,尽量使学生职业倾向与实际的职业环境相匹配,积极构建个性化的育人模式,这是当前职业学校所必须面对的一个严峻的、崭新的、意义重大的课题,也是为了“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都能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都能过上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
一、IPQ教育模式的基本表达
多年来,苏州某职业学校一直致力于“以提升职业素养为核心的育人模式(简称IPQ模式)”的实践与研究,始终坚持把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作为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积极开展个性化教育,试图让每一个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IPQ育人模式可以用“1+X”来表达。“l”指一个核心,即以提升职业素养为核心;“x”指多元化的发展路径,个性化的选择。“1”以专业为依托,既着眼于学生首次就业的需要,又奠定学生职业发展的根基;“X”可以是兴趣、爱好,也可以是特长、强项,是促进学生事业更好发展的翅膀,是开辟学生职业生涯新境界的利器。[1]
苏州某职业学校根据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根据学生需求和社会需要,“X”设计了六大选项,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与发展需要从中选择一项或者多项。[2](1)专业技能。专业技能主要是与专业学习紧密相关的技能,鼓励学生加强专业技能训练,选拔和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培养工匠精神,打造技能精英。(2)通用技能。通用技能是指除专业技能以外,对职业发展有帮助的素养和技能,如人际关系与客户服务、职业与生活礼仪、家庭烹饪技术、理财与投资、网店经营和插花艺术,等等。(3)创新实践。创新实践主要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发明、小创造、小改进、小制作及各类设计与创意活动,培养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学会创新思维,掌握创新技法,提高创新能力。(4)创业实践。创业实践是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养成创业品质,掌握具体的创业实务,开展创业实践。(5)艺体特长。艺体特长主要是鼓励学生保持自己的艺体兴趣,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艺体训练,学校成立了手工社、篮球社、羽毛球社、轮滑社、健身社、文学社、动漫社、棋社、show舞堂和cosplay社等艺体社团,配备了指导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各级艺体竞赛。(6)升学深造。升学深造,主要是学生保持勤奋努力的动力与追求梦想信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升学路径,如对口单招、注册入学、成人高考、自学考试和申请国外大学等,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继续努力。[3]
二、职业学校职业倾向测试与分析
(一)对象与方法
1.样本选取。选取苏州某职业学校2013级409名学生为测试样本,试图从职业倾向测试视角培养和引导学生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为其认识自我,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同时,为他们毕业就业及升学提供有意义的参考信息。
2.样本描述。本次测试选取苏州某职业学校数字艺术系、商务管理系、电子技术系和机电技术系等四个系部,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平面设计、采购与供应链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旅游服务与管理、美发与形象设计、机电技术应用、电子商务、物流服务与管理和电气运行与控制等10个专业的2013级的409名学生进行测试,具体样本数据见表1。
表1 苏州某职业学校职业倾向测试样本分布表
3.研究工具。2016年6月20日,采用《霍兰德职业倾向测试》软件进行问卷调查,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统一测试。
4.问卷内容。本次《霍兰德职业倾向测试》分为R(实际型)、I(研究型)、A(艺术型)、S(社会型)、E (企业型)、C(常规型)六个部分,每部分有6道题,共计48道题,由被试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做出回答。每道题设定“是”“?”“否”三个选项:符合的选择“是”,难以回答选择“?”,不符合选择“否”。
5.分析工具。采用一般性描述统计的方法,用Excel在计算机上进行统计分析。
6.研究限制。(1)本次测试结果剔除了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性格类型的数据;(2)本次样本量较少,仅占全校学生的十分之一左右,不一定能代表全校学生的职业倾向。
(二)数据统计
本次测试根据被试的填写情况,对R、I、A、S、E、C六个部分分别统计分数。每位被试每选择1个“是”得1分,每选择1个“?”得0分,每选择1个“否”得-1分。将被试在每一部分8道题的得分相加,计算出6个部分的分别得分,如果被试在某一部分得分最高,说明他属于该种类型的人。
1.整体性数据分布情况。根据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苏州某职业学校学生职业倾向整体分布情况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社会型、常规型、实际型、企业型、调研型和艺术型;很明显排名前三的为社会型、常规型和企业型。
2.不同专业数据分布情况比较。根据统计结果,各专业学生的职业性格类型分布情况均不同,如表3所示。
(三)分析
1.各专业学生职业与职业倾向匹配的理论根据。根据霍兰德职业倾向理论,结合当前实际职业状况与就业现状,对各专业根据其职业特征作相关假设,假设电气运行与控制、电子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等四个专业为实际型(R)专业;采供管理、电子商务、旅游服务与管理等三个专业为社会型(S)专业;计算机应用为调研型(I)专业;计算机平面设计、美发与形象设计为艺术型(A)专业。与此同时,根据霍兰德关于各类型职业人格类型间存在着“相邻”“相隔”“相对”等关系的观点,对各专业对应的职业类型作出排序具体呈现,如下表4。
表2 苏州某职业学校职业倾向测试整体情况
表3 苏州某职业学校各专业职业倾向测试情况
表4 苏州某职业学校职业倾向测试理论与实测排序对照
三、IPQ育人模式与职业倾向测试的吻合情况分析
(一)学生职业倾向测试与IPQ育人模式吻合情况分析
根据以上统计分析,对苏州某职业学校全体学生实际测得的职业倾向与学校开展的IPQ育人模式进行吻合型比较,具体分析如下。
1.全体学生职业倾向测试排名第一的为社会型(S)。社会型职业倾向学生的特征为喜欢与人交往、不断结交新的朋友、善言谈、愿意教导别人。喜欢要求与人打交道的工作,能够不断结交新的朋友,从事提供信息、启迪、帮助、培训、开发或治疗等事务,并具备相应的能力。这与IPQ育人模式中积极开展社团活动,通过社团活动不断结交新的朋友,为他人提供服务与帮助非常吻合。
2.全体学生职业倾向测试排名第二的为常规型(C),常规型职业人格的特征为尊重权威和规章制度,喜欢按计划办事,细心、有条理,习惯接受他人的指挥和领导,自己不谋求领导职务。喜欢要求注意细节、精确度、有系统有条理,具有记录、归档、据特定要求或程序组织数据和文字信息的职业,并具备相应的能力。适合从事的职业包括:秘书、办公室人员、记事员、会计、行政助理、图书馆管理员、出纳员、打字员和投资分析员。目前,在IPQ育人模式还没有设置常规型职业倾向学生的发展路径。
3.全体学生职业倾向测试排名第三的为实际型(R),愿意使用工具从事操作性工作,动手能力强,做事手脚灵活,动作协调。被试喜欢使用工具、机器,需要基本操作技能的工作,对要求具备机械方面才能、体力、或从事与物件、机器、工具、运动器材、植物和动物相关的职业有兴趣,并具备相应能力。适合从事的职业包括技术性职业(计算机硬件人员、摄影师、制图员、机械装配工)和技能性职业(木匠、厨师、技工、修理工、农民、一般劳动)。这与IPQ育人模式中注重“专业技能”“通用技能”“创新实践”的发展路径相吻合,也与职业学校主要以为经济社会与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基本相吻合。
综上所述,IPQ育人模式之“通用技能”“专业技能”“创新实践”“创业实践”“艺体特长”和“升学深造”等六条发展路径,基本符合霍兰德职业倾向测试结果,职业倾向的结果显示选择社会型(S)职业倾向的学生最多,而在IPQ育人模式并没有专门的发展路径,应该为社会型学生设置专门的发展路径;在全体学生中,选择艺术型(A)职业倾向的学生较少,只能作为少数的学生兴趣与爱好,研究者认为,不能作为对全体职业学校学生的发展路径。同时,IPQ育人模式还需为社会型和常规型职业倾向的学生寻找和设计新的专门的发展路径。
(二)各专业职业倾向测试结果与实际职业吻合情况分析
1.实际型(R)专业学生职业倾向测试情况分析。(1)电气运行与控制、电子技术应用、汽车应用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等四个实际型专业的大多数学生职业倾向测试的结果为社会型(S),这与理论上应为实际型(R)的专业刚好相反;尤其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学生对实际型(R)的职业倾向选择排名为最后。在不能改变专业选择的前提下,建议对学生加强专业技能与职业引导,亦可以引导选择与社会型(S)职业相近的发展路径。其他电子技术应用、汽车应用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等三个专业其实际型职业倾向选择分别排名为二三,只需适当引导即可,同时,也说明当代职业学生多元化的职业人格,实际型(R)和社会型(S)也是当代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所必需的基本素养。
2.社会型(S)专业学生职业倾向测试情况分析。商管系的采供管理、电子商务和旅游服务管理等三个社会型专业与职业倾向测试的结果同样为社会型,说明这三个专业与职业倾向测试完全吻合,选择此类专业的学生非常符合其职业性格,应更加积极的强化引导。
3.调研型(I)专业学生职业倾向测试情况分析。假设计算机应用技术为调研型(I)专业,理应为调研型的职业类型,实际学生职业倾向测试的排名为第五,社会型职业倾向测试依然为第一,同样在不能改变其专业的前提下,必须加强引导和适当提供与社会型职业相符合的发展路径。
4.艺术型(A)专业学生职业倾向测试情况分析。假设计算机平面设计、美发与形象设计应为艺术型专业,理应选择艺术型的职业类型,而实际多数学生选了社会型职业,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选择艺术型职业倾向的排名为第三,可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型的计算机专业平面设计师;而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选择艺术型职业倾向的排名倒数第一,只能说这类学生并喜欢艺术型职业,而在对全体学生职业倾向测试的排名中,艺术型职业类型同样排名倒数第一,说明职业学校的学生并不适合学习艺术类专业,理应为学生寻求更加适合的发展渠道。
综上所述,从本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各专业学生的性格与未来职业的匹配度并不高,职业性格培养与预期职业规划存在偏差,更糟糕的是,有些专业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不但没有增强职业性格的匹配度,反而学生职业性格匹配却遭到了弱化。根据霍兰德人职匹配理论,这种偏差与弱化将降低学生对职业的忠诚度,对学生找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造成阻碍,从长远看,也将影响他们在未来岗位上和职业中取得更好的工作成效。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IPQ育人模式之“通用技能”“专业技能”“创新实践”“创业实践”“艺体特长”和“升学深造”等六条发展路径,根据对学生的职业倾向测试可知,“通用技能”“专业技能”“创新实践”“创业实践”和“升学深造”等五条发展路径基本符合霍兰德职业倾向测试结果。尽管艺术型的学生较少,但是我们必须为每一类职业类型的每一位学生寻找适合自己成长的道路,所以依然保留“艺体特长”作为IPQ育人模式的发展路径。同时,还应为绝大多数社会型(S)和常规型(C)的学生设计专门的发展路径。对于各专业学生的职业倾向测试情况,还应结合经济、社会、企业、学校和家长等多方面的外部因素,加强职业引导,使学生正确认真对待自己的专业选择,认真谨慎选择自己即将从事的职业,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职业中找到自我,找回自信,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建议
本次针对苏州某职业学校学生的霍兰德职业性格测试,不仅反映了部分专业学生职业性格培养的状况,也反映了职业学校对学生职业发展培养中的盲目性,更多关注外部需求,而缺乏对学生内心与职业性格的关注。因此,现代职业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应着眼于学生的内心需求,着眼于职业性格与工作环境的匹配,从而不断完善学生的职业人格,为学生成人成才成功提供更多的可能。
1.学校应改变学生的专业选择方式。(1)学校尝试采用“大类招生”的方式,使专业选择的时间更加弹性化。尝试采用“大类招生”的方式,将专业选择的时间放在入学之后,使之更加弹性化,更加灵活。学校将相近的学科门类,按一个专业大类招生,学生在校学习一年或一年半专业基础课程后,再根据学生的兴趣、意愿及职业倾向测试的结果进行专业划分。学生只有在进入职校后,才能慢慢地感受到职业氛围,开始形成职业兴趣,有了一定的职业意识,对自己有了认识,对专业有了了解,学校在这一期间可以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专业指导。学生真正自主的专业选择不是在进入职校前,而是在进入职校后一年左右的时间,以后仍可适度调整,最终实现自主选择专业制度。(2)对于专业选择的失误,学校应采取完善补救的措施,尝试推出转专业制度。不管处于什么原因而出现专业选择的失误,学校理应担当补救的义务,采取补救的措施,积极帮助学生实现满意的专业选择。应从制度上放开专业调换政策,尝试推出转专业制度,能很容易的实现调换,改变一直以来想换而不能换的局面。通过再选专业和转专业,满足学生专业选择的需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关键是要给学生提供充分自由发展的空间。
2.学校应对IPQ育人模式作适当修正。根据研究结论,对苏州某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倾向测试与IPQ育人模式的发展路径基本一致,但也有部分路径不太吻合,故根据职业倾向测试结果,同时,紧密结合外部社会、企业及家庭的因素,对IPQ育人模式作如下修正。(1)用供给侧改革的理念修正IPQ育人模式。IPQ育人模式的“1+X”基本模式不变。“l”以提升职业素养为核心的基本理念与导向不变;将“X”改为学校提供给学生选择的个性化发展路径。这也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职业学校作出的积极应对。“X”所提供的路径必须更加关切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尽可能的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X”是多元的、动态的、发展的,学校要根据经济社会与学生个体的内外部环境及时适时调整修正IPQ育人模式的发展路径,尽可能为更多的学生提供职业成长的发展路径。(2)根据职业倾向测试对IPQ育人模式进行修正。根据对2013级学生的职业倾向测试结果可知,对IPQ育人模式之发展路径作如下修正:(1)实际型职业倾向的学生排名,并已提供了“通用技能”“专业技能”和“创新实践”等三条发展路径,建议把“通用技能”和“专业技能”合并为“职业技能”,因为一个合格的职业人必须掌握“通用技能”和“专业技能”,所以“职业技能”同样包含了“通用技能”和“专业技能”;(2)根据职业倾向测试结果可知排名为第一和第二的社会型(S)和常规型(C)学生必须为其寻找合适的发展路径。根据社会型的职业人格特征和职业选择导向,建议增设“志愿服务”的发展路径;根据常规型的职业人格特征和职业选择导向,建议增设“学生助理”的发展路径。综上所述,修正后的IPQ育人模式发展路径主要包括志愿服务、职业技能、创新实践、升学深造、创业实践、学生助理和艺体特长等。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必将为学生寻找、设计、提供最适合学生成长的发展路径而不懈努力、不懈探索、不懈实践,其根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每个人的人生都有出彩的机会”。
[1]吕国富.霍兰德人格类型理论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J].贵州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95-99.
[2]王乃国.IPQ育人模式立足职业素养的个性化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2):9-13.
[3]王乃国,何语华.素养为体个性为翼——苏州某职业学校构建IPQ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江苏教育,2012(12):6-11.
[4]马庆发.IPQ教育模式:奠定职校生终身发展的基础[J].江苏教育,2012(12):12.
[责任编辑 曹稳]
2016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职院校个性化育人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6SJB880 169)
强晏红,女,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工业园区分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杨海华,男,江苏理工学院讲师,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
G710
A
1674-7747(2017)10-0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