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

2017-05-31夏清珠

中外医疗 2016年36期
关键词:产科护理抑郁初产妇

夏清珠

[摘要] 目的 評价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对初产妇的产后抑郁的影响,制定新的产科护理模式。方法 2014年2月—2016年7月,整群选取该院产科分娩的542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271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各个时间段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价抑郁水平,统计产后3个月后攻击行为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后第1日、出院前、产后第42日EPDS评分分别为(8.8±1.4)分、(9.8±1.3)分、(10.1±1.4)分低于对照组(10.1±2.1)分、(11.1±2.5)分、(12.2±1.7)分,组内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出院前EPDS评分高于产后第1日,对照组产后第42日高于出院前,两组产后3个月分别为(8.7±2.1)分、(9.0±1.3)分低于产后第42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第1日、出院前、产后第42日抑郁症发生率分别为0.0%、1.1%、1.8%低于对照组2.2%、5.2%、6.6%,产后3个月内观察组攻击行为发生率0.0%低于对照组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可明显降低初产妇的产后抑郁风险,减少产妇的攻击行为,有助于保障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安全,促进每个家庭关系的和构建。

[关键词] 初产妇;抑郁;产科护理;以家庭为中心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12(c)-0124-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family centered obstetric nursing model on postpartum depression and establish a new obstetric nursing model. Methods Group selection from February 2014 to July 2016, 542 cases of pregnant women in our hospital obstetric deliver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y using random number expression method,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271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mode of the united family centered, with the 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 Each time the evaluation the level of depression, aggressive behavior occurrence statistics after 3 months postpartum.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first days, before discharge, forty-second days postpartum EPDS scores were (8.8 ± 1.4)points, (9.8 ±1.3)points,(10.1 ± 1.4)points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10.1± 2.1)points, (11.1± 2.5)points, (12.2 ±1.7)poi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before discharge EPDS score higher than 1 days postpartum in contrast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postpartum forty-second day before discharge, two groups after 3 months respectively (8.7 ± 2.1)points,(9 ± 1.3)points below forty-second days postpartum,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first the day before discharge, forty-second days postpartum depression rate were 0.0%, 1.1%, 1.8%, 2.2%,5.2%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6.6%, observation of the incidence rate was 0.0% lower than 3.3% in the control group 3 months postpartum group attack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 Conclusion The risk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and family centered care model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primipara, reduce maternal aggression, to help protect the maternal and neonatal health and safety,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each family relationship.

[Key words] Primipara; Depression; Obstetric care; Family centered

产后抑郁是产后常见并发症,发病率约为3%~5%[1]。产后抑郁症危害较大,不仅影响新生儿照料,还影响产后的复健、家庭幸福和谐,甚至威胁新生儿、产妇的生命安全,临床上不乏产后抑郁产妇伤害新生儿的报道。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因素较复杂,普遍认为其与社会心理、生物学变化有关,其中对自身新的社会角色不适应是主要原因[2]。初产妇无分娩经验,初为人母,发生产后抑郁症的风险明显上升,加强产妇的产后抑郁管理非常必要。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指尊重新生儿及家庭,强调建立健全的家庭功能,给予家庭更多力量、支持,有弹性、授权的一种护理理念。该次研究试评价以2014年2月—2016年7月,整群选取该院产科分娩的542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对初产妇的产后抑郁的影响,制定新的产科护理模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整群选取该医院产科分娩的产妇542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无产前抑郁症;②认知精神正常;③产妇及其家庭知情同意;④有健全的家庭功能,丈夫陪同;⑤初产。排除标准:①高危产妇,如前置胎盘所致早产;②拒绝参与研究;③怀疑为极低体重儿。退出标准:①新生儿送入NICU;②产妇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产后难治性大出血、各种原因导致子宫切除等。入选对象54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271例。对照组年龄20~36岁,平均(25.0±1.6)岁。计划性剖宫产25例,急诊剖宫产8例,其余均为阴道试产。预产期提前13例。有妊高症、妊娠糖尿病、羊水过少等妊娠并发症24例。参加过孕妇学校201例。初婚263例,再婚8例。均有丈夫陪同,亲生父母到场128例,丈夫为独生子女152例,孕妇为独生子女166例。有计划妊娠202例。家庭经济压力:大12例、一般86例、宽裕173例。受教育年限(14.2±2.8)年。观察组,年龄19~35岁,平均(25.8±1.9)岁。计划性剖宫产26例,急诊剖宫产6例,其余均为阴道试产。预产期提前26例。有妊高征、妊娠糖尿病、羊水过少等妊娠并发症26例。参加过孕妇学校219例。初婚267例,再婚4例。均有丈夫陪同,亲生父母到场128例,丈夫为独生子女155例,孕妇为独生子女159例。有计划妊娠208例。家庭经济压力:大13例、一般84例、宽裕174例。受教育年限(14.8±2.6)年。两组对象年龄、文化水平、分娩方式、妊娠合并症、参与孕妇学校情况、婚姻情况、陪产情况、计划妊娠、家庭经济压力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仍按照常规方法护理,根据分娩的方式,选择合适的护理策略,如对于急诊剖宫产则安排急诊护理,迅速做好术前准备,落实术后护理,对于计划性剖宫产、阴道试产,则采用路径处理。

1.2.2 观察组 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所有小组护士都进行有关于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管理,主要策略如下。主要内容:(1)家属责任:合理的安排护士小组负责的人数,每位护士负责产妇不超过8名,要求家属必须承担其自身的责任,如全程陪护患者,给予产妇心理安慰、精神支持等。(2)以家庭为中心的住院环境:设计病房环境时,应尽量家庭化,营造家庭氛围,缩短病房环境与产妇家庭环境中的差异,如采用粉红色粉刷、装饰墙壁,可根据产妇喜好装饰病房等;为家庭照料提供便利,增加便民设施,尽量安排独立的病房,增加隔帘,创造出独立的空间,设置母乳准备间,同时提供晾衣架等生活设备,以利于陪产。(3)做好家属的指导:①要求家属做好支持工作,包括陪伴、沟通、心理支持等,必要丈夫可陪产,在进入产房时,家属需充分的发挥支持作用,尤其是产妇丈夫,指导其多鼓励产妇,鼓励采用亲吻等较亲密的举措,帮助产妇镇定镇静,出现宫缩痛时,指导丈夫正确的帮助产妇按摩,减轻疼痛程度,并给予产妇心理支持;②在产后,家庭成员不仅仅需要关注新生儿,还需要关注产妇,減轻产妇出现失落感,满足产妇被关注的需求,可轮流照料新生儿,同时,指导家属给予产妇相应的产后护理,如切口护理、产褥护理等,增强产妇自身被重视的感觉;③对于新生儿的照料,家属也应参与其中,如袋鼠式护理,便可由丈夫等亲人承担,向产妇及家属讲述正确的新生儿喂养技巧,增进家庭感情。(4)增强产妇的自信心,提高产妇的自我价值意识,给予心理辅导,消除产妇的紧张情绪。家属参与护理干预:①适当开放治疗性操作,如穿刺、切口敷料更换等,可交给经培训的家属,有助于满足产妇被关注被照料的感受;②对于新生儿照料的项目,亲友也应该参加,包括新生儿抚触、新生儿沐浴等。(5)出院后指导:①留下联系方式;②接受免费咨询;③要求在产后复健期间,产妇家属需要不偏不倚,对于产妇的心理状态、生理状态,也应给予足够的关注,在日常照料过程中,多鼓励,多安慰,避免产生矛盾,多体谅,特别是丈夫不要与产妇置气,日常生活中需更体贴。

1.3 观察指标

产后第1日、出院前、产后第42日,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达到13分即可视为产后抑郁症,评分越高抑郁症越严重。产后抑郁症发生情况,典型症状是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轻者表现为心情压抑悲伤,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常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和照料婴儿的能力等,严重的抑郁症所致攻击行为,包括自伤、伤害他人、破坏物品等。

1.4 统计方法

使用Excel表记录数据,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计算,采用(x±s)反映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否则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采用[n(%)]反映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检验或Fisher精确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产后第1日、出院前、产后第42日EP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出院前EPDS评分高于产后第1日,对照组产后第42日高于出院前,两组产后3个月低于产后第42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观察组产后第1日、出院前、产后第42日抑郁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产后3个月内观察组攻击行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在过去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主要用于儿童疾病的管理,实践研究证实其有助于提供更多的护理支持[3]。分娩护理与儿科护理有类似的护理结构,都是围绕一个家庭成员其它成员积极参与的活动,适合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4-5]。该次研究显示,观察组产后第1日、出院前、产后42 d EPDS评分以及抑郁症发生率分为(8.8±1.4)分、(9.8±1.3)分、(10.1±1.4)分,0.0%、1.1%、1.8%,对照组则为(10.1±2.1)分、(11.1±2.5)分、(12.2±1.7)分,2.2%、5.2%、6.6%。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后,观察组在产后3个月前的各个时间段的EPDS评分、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的产后42 d抑郁症发生率也低于前文提到的3%~5%的标准,提示护理干预确实可降低抑郁症发生风险[2]。产后抑郁可持续数周到数年左右,该次研究中两组3个月极少见达到病理性抑郁症水平,这可能与入选标准、研究方法差异有关。同时观察组产后3个月内攻击行为发生率0.0%低于对照组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产后抑郁症所致攻击行为研究十分匮乏,但攻击行为确实与抑郁有关,攻击行为也是严重抑郁的表现,是危害产生的主要途径,应予以重视,可作为高危人群的筛查标准。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具有以下优势:①发挥家庭的支持作用,提供更多的护理支持,减轻护士的照料负担;②尊重家属额意愿,让家庭成员的联系更加紧密,利于满足产妇的心理需求;③创造家庭化的护理环境,尊重家庭的隐私,减轻产妇的心理不适;④利于健康教育,提高产妇及其家属新生儿照料能力,为产妇照料新生儿提供更多的支持,减轻产妇的负担,帮助产妇顺利适应新的角色[6-7]。

目前,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①家庭住院环境的创造上不够,当前医院的人流量大,产妇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空间小,不利于家庭成员集中[8];②对于家属可以参与的护理活动,如注射,安全管理不到位,实际上落实率较低,对护士的现场管理能力要求较高;③部分干预客观上增加了產妇的心理负担,特别是那些对于护士、医院更强的产妇,若让家属参与新生儿照料活动,反而可能增加产妇的心理负担,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需要坚持个体化的原则[9];④对于那些特殊产妇,如亲友陪伴较少,产前即出现抑郁,有抑郁病史,出现严重的产科并发症产妇,如何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有待商讨。

综上所述,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可明显降低初产妇的产后抑郁风险,产后越早期开展家庭模式护理降低产后抑郁症的效果越明显,今后有必要注重家庭住院环境的构造,提高空间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 张银萍,张东花,韩蓁.焦虑与妊娠[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12,39(22):19-22.

[2] 姜岩,孙庆梅,林晓娟,等.1216例产妇产后抑郁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优生优育,2012,18(3):137-140.

[3] 王金银.产科不安全因素观察及护理防范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22):118-120.

[4] 叶凤英.产后抑郁症的护理干预对产妇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4):322-324.

[5] 梁来妹.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5(2):108-109.

[6] 任婷,陈洁,王循红,等.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优质护理对产后抑郁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3):479-481.

[7] 史丽荣,马颖,芦献莉,等.FCC 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新生儿家长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1):254-255.

[8] 黄颍红,莫洁玲,韦兰荣,等.助产士亲情陪护模式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13,28(28):4620-4621.

[9] 刘兴会,代莉.我国自然分娩现状及展望[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5,31(2):99.

(收稿日期:2016-09-27)

猜你喜欢

产科护理抑郁初产妇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助产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产科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疾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人性化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人性化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无创分娩应用于初产妇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