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让英语学习更有厚度

2017-05-31姜艳艳

校园英语·中旬 2017年4期
关键词:跨文化教学新课标

姜艳艳

【摘要】《新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然而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师生文化意识淡薄,课堂文化元素难寻,跨文化教学的路很艰辛。但是作为英语教师,有责任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真正意义上地提高英语教育水平。笔者根据自己对初中英语教学工作的认识,谈谈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英语教学 新课标 跨文化教学

语言学家Sapir曾说:“语言有一个环境,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目前世界范围所倡导的跨文化交流是以互相尊重为前提的多文化共存的文化交流,即对待自民族文化与他民族文化的异同,能够较为平等和客观地加以看待并互相理解,即所谓的“文化相对主义”。我们现今的英语教学要传达给学生的也是这种思想,通过跨文化意识渗透的英语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汉文化和英美文化平等和谐的认识,使两种文化对英语学习者产生和谐影响、共同促进的作用。

一、跨文化英语教育在中学基础教育中实施的必要性

学习外语的最终目的是可以和拥有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另一语言人群进行交流。不同的语言都有不同的词汇构成,语法规则,文化特性等,甚至体现了该语言人群的价值体系。最明显的一例,当西方人听到赞扬,他们的反应很自然地会是:“Thank you. Thats so kind of you to say so.”而当中国人听到赞扬,我们总是会说:“哪里哪里,您过奖了,远没有那么好。”如果放到英文里去说,如若直译“Where,where,you are flattering me. I am not that good.”就一定会让外国人一头雾水不知怎么回答才好,只会让他们觉得说话者是在否定他的判断能力,从而引起误会。

二、跨文化英语教育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困境

1.教学设备落后,学生无法多渠道地了解异国文化。《标准》中提出: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特别是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直观教具和实物、多媒体光盘资料、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报纸杂志等。但由于地方经济落后,加上地方政府不够重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农村中学普遍存在着教学硬件设备无法满足现代教育需求的现象。

2.小学英语教学的断层与传统学习风气的影响,英语学习气氛不浓。由于众多条件的影响,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大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已对英语失去了兴趣,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学生甚至在小学时就完全放弃了英语而且,由于信息的闭塞,农村学生无法体会到英语的重要性,加上受农村社会风气和部分家长的读书无用论的影响,长期以来,学生当中普遍存在着重理轻文的思想,特别是英语,是文科当中最不受重视的一个科目。

3.考试和评价制度限制了教学模式的更新,使文化教育得不到落实。刘润清先生在“21世纪的英语教学”一文中不无忧虑地指出,“目前的英语教育更多的是出于商业目的,并不是为了发展什么文化和社会的目的,这正是有识之士所担心的。”《标准》中提出,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仍然实行着分数就是一切、升学率就是一切的考试制度和教育评价制度。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不得不实行“应试教育”。到目前为止文化意识还没有被划入考试范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应试当中,无暇顾及文化教育。

三、跨文化英语教育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的途径

教师改变不了农村的地理和经济条件,也没有能力改善教学设备、考试制度和教育评价制度。如何利用现有的条件和教学设备,在应试教育的同时进行英语文化教育呢?

1.精心布置教室,让学生感触文化。环境对人的影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室是学生的主要学习场所,教师可把教室当作文化教育的基地,在教室里添加文化元素,有个性化地把教室布置一番,利用环境的影响力,使学生了解英语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如在教室的墙壁上有艺术性地张贴英语国家的国旗、地图、伟人和风景的图片及介绍等反映英语国家文化的图文,还可在黑板上划出一块固定的地方专门写每句格言,由当天的值日生查找和书写英语谚语、格言。学生置身于充满文化气息的环境之中就会受到文化的熏陶。

2.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细微之处体现英语文化渗透。初中英语的教材是以中心功能话题来编排各个单元的。一般来讲,一个中心话题,一个单元。每个话题都或多或少涉及到西方的文化。学生往往按中国的思维习惯,文化习俗去套,结果语用不得体。教师要有一定的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和知晓度。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文化信息,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文化教育,特别是对于农村英语教学,语言文化的氛围本来就已经很小,例如9AUnit2 Reading中学习颜色与情绪关系中有这样一句话“Green is the color of envy.”在这里学生会很困惑,中国人嫉妒别人会说红眼,为什么美国是绿眼?Why is green the color of envy? 我马上利用这个机会对学生进行此处的文化渗透,给学生看一张美國钞票的颜色,结果学生会马上发现美国的钱的颜色是绿色,谁钱多,人们通常会嫉妒这个人,所以在美国人们会说someone is green with envy,从他们双眼闪烁着好奇、求知的光芒,可以看出这大大激发了其对更深更广的英语知识探讨的热情。我相信通过这样的学习,能克服文字符号过于抽象、单调的缺点,向学生传递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信息,扩大学生视野,有效地调动学生各个感官,使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增强情感体验。

3.活学语法,在教学中渗透英语思维和英语文化。在英语庞大的语法体系中,用敏锐的目光去发现,还有很多可以用作跨文化教育的教学素材,而在日常的语法教学中,如果能恰当地引入跨文化教育,既能使学生获得西方文化知识,更能将枯燥的语法阐释变得灵活。比如英语有可数名次和不可数名词的区分,而汉语没有;在汉语中面包、巧克力、肥皂等都是有形的,可数的,而为什么到了英语里就是不可数的呢?在英国人的概念中,面包、巧克力和肥皂都是可以切成小块而仍然性质不变的物品,所以它们是无法数清的。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个语法点,给学生讲解了这些,他们就觉得理解起来容易多了。

4.创设真实情景,渗透口语文化。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在特定的交际活动和语境中,不同语言有着不同的基本表达形式,它涉及到交际礼仪和习俗的问题,也就是文化的问题。在平时的对话教学中,教师应该对相关的功能意念项目进行诠释,并对比汉语的表达形式,加深学生对文化的理解,使他们能在特定交际语境中选择得体的语言。比如学习7BGo shopping时,可以将教室布置成一个购物的场所进行训练,这样比较真实的情景对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一定帮助很大。

5.利用第二课堂活动,举行文化展示会。第二课堂活动没有占用正常的上课时间,不影响教学进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活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各种能力。举行文化展示会就是一个很好的第二课堂活动,它能综合性地对学进行文化教育,又可以发展学生的各项技能,可谓是一举多得。我校开展了“书香校园”活动,让学生进行有计划的简短的英美文学名篇小说阅读活动。通过阅读英美文学,学生不仅可以增加英语词汇量形成良好的英语语感,而且更多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摄取大量的文学素养,从而真正地感受跨文化意识素养的熏陶和培养。

四、结束语

我们广大农村英语教师,作为农村英语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新农村的建设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给了我们更好的机遇。英语教师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的责任,而且还肩负着文化交流的重担。跨文化教学能让学生感受到英语的丰富性和深刻性,更能让学生收获学习的快感、思考的幸福感,作为基础阶段的英语教学,如果能在教学环节中注意对学生在文化差异方面加餐,融文化教育于英语教学中,相信英语课堂一定会是更具吸引力的课堂、英语学习也会更有厚度!

参考文献:

[1]李立贵.谈谈文化背景知识传授的方法[J].国外外语教学, 1998.

[2]汪福祥.文化撞击案例评析[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

[3]戴炜栋.外语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4]陆扬.文化研究导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5]邓炎昌.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

猜你喜欢

跨文化教学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宾馆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跨文化交际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让文化意识的养分浇灌小学英语课堂
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新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