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前置性学习任务单的设计策略
2017-05-31何跃娟
何跃娟
[摘 要]前置性学习任务单是对学生前置性学习的一种方法引领。前置性学习任务单的设计是有效实施前置性学习的关键。在面向高年级学生设计前置性学习任务单时,应力求简约有趣,要强化实践操作,注重新旧知识的对比,还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
[关键词]前置性学习;任务单;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4-00-02
前置性学习任务单是给予学生在前置性学习时的一种方法引领。前置性学习任务单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预习单,它可调动学生自身的经验和知识储备,引导学生对新授内容进行自主探索。设计合理的前置性学习任务单能为学生指明学习与思考的方向,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和思考进入课堂,使学习更有目标和效率,使教师在课堂上能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具备了初步的抽象思维,逐步能透过现象深入事物的本质。根据小学高年级数学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可知,他们对于定义性概念和规则的学习仍需具体经验的支持。为此,教师可为他们设置前置性学习任务单,引领他们开展有效的前置性学习,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使学习事半功倍。
一、力求简约有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前置性学习任务单要力求简单,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任务单的训练量要典型而适量。前置性学习任务单还要力求有趣,能引起学生的关注,使学生乐意“被导”,从而在问题的引领下循序渐进地进入学习任务中。
例如,对于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打电话”这一知识,笔者设计了一个前置性学习任务单:
这份前置性学习任务单简洁明了,同时又贴近生活,富有趣味,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有动力去学习。在使用这份前置性学习任务单时,笔者发现学生的干劲十足,他们不断地尝试各种方法,如逐一打、分组打等,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最终通过不断地尝试与对比,他们找到了打电话的最优策略。
二、重视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实践操作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手段。在数学教学中,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 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使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有很多,如五年级的“探索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可为学生设置极具实践性的前置性学习任务单,以实践操作引领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
例如,“探索图形”一课,笔者设置了前置性学习任务单:
如果这节课我们不为学生设计前置性学习任务单,而在课中演示操作,让学生观看和听讲,那么学生就失去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若是让学生在课中现场动手操作,将会耗费大量时间,不能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因此笔者设置了此份前置性学习任务单,让学生在课前进行操作。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观察与思考,成功地获取了相关数据,体会了分类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最后还得出一些重要规律。通过自己研究得出的规律,犹如科学家得出重要研究成果一样,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提高了自主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课上也有了更多的时间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拓展延伸,教学效果不错。
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笔者设计了前置性学习任务单:
积木是学生小时候经常玩的玩具。教师设置前置性学习任务单,让学生拼摆积木,自主探究长方体的拼法,学生从中知道了体积相同的长方体形状不一定相同,同时学会将每行的个数、行数、层数和长方体的长、宽、高建立联系,从而理解长方体体积计算的原理。学生在玩中学,学习兴趣倍增。
三、加强新旧知识对比,实现知识正迁移
迁移和类推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广泛采用的学习策略。现行小学数学教材,虽然把数学知识分成若干个单元点实施教学,但数学知识之间却有着密切的联系。前面所学知识是为后面所学知识铺路搭桥,后面所学知识是建立在前面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加强新旧知识的对比,从而实现知识正迁移。为此,教师应为学生设置好相应的前置性学习任务单。
例如,教学“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时,可设计前置性学习任务单:
让学生课前自主完成任务单,并在课始进行小组交流。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思考,通过课堂上充分的探究和交流,学生很快就共同总结出了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利用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分数计算变得简便。与此同时,课上师生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基础和变式练习。与没有前置性学习任务单相比,这样的课堂学习更扎实、有效。
四、信息技术辅助设计,强化学生自主学习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数学的教育价值、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现代信息技术是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数学活动中去。微课短小精悍,一个议题、一个重点、一项活动,都是针对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设计,非常适合学生自主学习。
例如,在学习“打电话”这一知识时,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相关的经验,四年级上册也学习了“数学广角——优化”,这里的“每个人尽量不空闲”和“同一时间内能同时做的事情同时做”本质上是相同的。于是笔者就制作了一个微课,将其作为前置性学习任务,带领学生简单温习数学广角的知识,为知识的迁移做好铺垫。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差异,因此不是所有学生都有获取最优策略的能力,这时微课架起“桥梁”就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及规律的核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接受程度控制视频的播放速度和播放次数,这样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得到了极大提高。微课中,笔者还提供了“选择薪资问题”和“国王的故事”两段视频,使学生知道现象中所蕴含的规律。
我们生活在网络时代,网上的知识应有尽有,合理应用网络资源,就能架起课堂与课外学习的桥梁。让学生上网查询相关的数学资料,丰富课堂学习的素材,可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和探索的乐趣。如教学求最大公因数时,笔者课前安排了开放性的前置性学习任务单:请上网搜索与本节课相关的特别的资料。有学生找到“輾转相除法”,并在全班分享交流。
这样,前置性学习任务单有了信息技术的助力,形式更为多样、灵活,效果也更佳。
综上可知,教师应根据学情,精心设计好前置性学习任务单,发挥其特有功效,使学生有明确的思考方向,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感悟,极大地提高学习的效率。
(责编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