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省水稻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2017-05-30管珊红曾小军许晶晶黄荣华付英李福安王影周军

南方农业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江西省发展现状存在问题

管珊红 曾小军 许晶晶 黄荣华 付英 李福安 王影 周军

摘要:【目的】分析江西省水稻產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为提高江西省水稻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及提升产业竞争力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研究,了解江西省水稻生产、区域分布及种植收益情况,分析其水稻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结果】江西水稻生产历史悠久,2014年水稻播种面积居全国第2位,总产量居全国第3位,人均占有量居全国第2位;2004~2014年江西省水稻播种面积基本上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划为双季稻种植区和单、双稻混作区两大类型、10个主区,其中,赣北丘陵平原双季稻区种植面积最大(32.77%);江西省稻谷总产值呈逐年增加趋势,但其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有所波动,水稻生产在全省粮食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江西省水稻产业发展中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单产较低;缺少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优质品种;水稻生产的基础条件薄弱;产业化水平低、延伸产品少、品牌效应不强;农民种植水稻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建议】通过提升水稻品种竞争力,提升水稻生产要素竞争力,提升政策竞争力,提升科技竞争力,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打造江西省稻米区域品牌,以促进江西水稻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水稻产业;水稻生产;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江西省

中图分类号: F326.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1191(2017)01-0189-08

Abstract:【Objective】The present study analyzed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rice industry in Jiangxi province,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s for improving comprehensive rice production capacity and enhancing rice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in Jiangxi province. 【Method】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document literature research, rice production, regional distribution, and planting income in Jiangxi were studied. The paper analyz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rice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Jiangxi, and pointedly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ice industry. 【Result】Rice planting in Jiangxi had a long history. In 2014, rice sowing area ranked the second in China, and total rice output ranked the third in China, per capita yield was the second nationwide. During 2004 and 2014, rice planting area in Jiangxi increased steadily. Rice planting in Jiangxi included double cropping rice type and single cropping-double cropping rice type, and the rice-planting area was divided into 10 main regions. Double-cropping rice planting region in hilly and plain areas of northern Jiangxi was the largest planting area(32.77%). Total rice output value of Jiangxi increased year by year, but its proportion in total agricultural output value was fluctuant. Rice production had a decisive position in grain production in the whole province. At present, the following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Jiangxi rice industry: unbalanced regional development, low yield per unit area; lack of high-quality varieties which can be promoted in large area; weak basic conditions for rice production; low level of industrialization, few extended products, weak brand effect; low enthusiasm of farmers in rice planting. 【Suggestion】Following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Jiangxi rice industry: improving competitiveness of rice varieties; increasing competitiveness of rice production factors; promoting policy support; enhanc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moting industrialized operation; building regional brands of Jiangxi rice.

Key words: rice industry; rice production; current situation of development; existing problem; countermeasure; Jiangxi province

0 引言

【研究意义】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作为主要食物来源。据统计,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种植水稻,栽培面积常年在1.40亿~1.57亿ha,其中90%左右集中在亚洲。由于水稻具有适应性强、产量高且稳定等特点,已成为我国一半以上居民的主食,因此其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程式华和李建,2007)。江西省作为我国粮食主产省和重要的稻米产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未间断向国家输送商品粮的两个省份之一,也是我国东南沿海和港澳地区优质稻米主要供应基地。江西省水稻播种面积居全国第2位,总产量居全国第3位,且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95%~98%,具有压倒性优势(陈大洲,2014),水稻生产在全省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可见一斑。因此,综合分析江西省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对提高江西省水稻产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前人研究进展】王康军等(2011)概述了江西水稻机械化生产环节中的耕作、种植和收获现状,分析了江西水稻机械化生产的限制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吴建富等(2012)通过分析江西双季水稻生产在施肥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提高江西双季各稻区肥料利用率和水稻产量,必须改进施肥方法和施肥技术。张新民和魏娜(2012)通过分析国内外水稻产业发展现状,从区域分布对江西省水稻产业发展进行动态分析,并根据江西水稻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适宜的经济发展措施。曹大宇等(2015)根据江西鄱阳湖周边10个县的村级层面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气候变化对鄱阳湖地区水稻种植模式的影响。金伟等(2016)针对江西双季水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双季水稻生育特点和产量形成规律,提出了双季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模式,为双季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提供了技术指导。【本研究切入点】以往研究主要针对影响江西省水稻生产的某一因素进行研究,或从整体产业角度开展研究,但研究不够深入,对江西水稻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的研究报道较少。【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调查江西省水稻生产、区域分布、种植收益情况,剖析其水稻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以期为江西省水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1 江西省水稻产业在全国的发展地位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和消费国,水稻生产为我国十几亿人口的粮食供给提供了重要保障。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的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粮食作物首位(程式华和李建,2007)。从图1可看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水稻年播种面积呈波动性变化,其中,1976年达最高值,為3621.74万ha,2003年播种面积最少,为2650.80万ha,之后基本呈增长态势,与我国从2003年开始实施鼓励农民种粮的惠农政策有关,2014年我国水稻播种面积为3031.00万ha,比2003年增长了380.20万ha;我国稻谷总产量基本上呈逐渐增长的发展趋势,从1949年的4865.0万t增加到2014年的20651.0万t,增长了322.4%。其中,2003年稻谷产量为16066.0万t,为2000年以来最低值,但自该年起逐年增长,增长率为29.4%。

我国水稻产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和西南的四川、华南的广东、广西、台湾及东北三省(程式华和李建,2007),从南到北跨越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世界上稻作的最北点在我国黑龙江省漠河市(陈大洲,2011)。由表1可知,2014年全国各省(市)水稻播种面积差异明显,其中,稻谷播种面积排在前10位的省份依次是湖南>江西>黑龙江>江苏>安徽>湖北>广西>四川>广东>云南,稻谷总产量排在前10位的省份依次是湖南>黑龙江>江西>江苏>湖北>四川>安徽>广西>广东>云南,稻谷单产排在前10位的省份依次为新疆>上海>江苏>山东>河南>湖北>辽宁>宁夏>吉林>四川。由表1可知,江西省水稻播种面积居全国第2位,总产量居全国第3位,人均占有量居全国第2位,因此,江西省长期为国家输送粮食,其水稻产业在我国水稻产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江西省稻谷单产在全国各省份排在第24位,位置偏后,有待提高。

2 江西省水稻产业发展现状

2. 1 水稻种植情况

江西省地处我国亚热带东段,东经113°34′~118°29′,北纬24°29′~30°05′,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极适宜于水稻生长。据《周礼》记载,江西省水稻生产历史悠久,从5000年前开始以水稻为主的粮食种植(陆朝梁,2012)。从图2可看出,1978~2003年江西省水稻播种面积基本上呈缓慢减少趋势,从1978年的338.03万ha减少到2003年的268.53万ha,减少了69.50万ha,2003年也成为自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省水稻播种面积最少的年份;2003年国家开始实施支农、惠农的有关政策,2004年水稻播种面积出现迅速反弹,2004~ 2014年江西省水稻播种面积基本上保持稳步增长态势,2014年达333.95万ha。1978~2003年江西省稻谷全年总产量和单产比上一年有所增加的年份分别为11和16个,减产的年份分别为14和9个,稻谷全年总产量为1000.0万~1700.0万t,单产为3200.0~5500.0 kg/ha。2004年是江西省稻谷总产量增长的一个拐点,总产量从2003年的1360.5万t 猛增至2004年的1711.9万t,单产从2003年的5067.0 kg/ha增加到2004年的5530.0 kg/ha,总产量和单产增速分别达25.83%和9.14%;之后除2010年有所下滑外,到2014年整体上呈上升态势,并于2013年总产量突破2000.0万t大关,单产也于2014年突破6000.0 kg/ha,分别创历史最高值。

2. 2 水稻种植区域

江西省农业厅与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于1985~1986年联合组成种植业区划组,依据江西各县(市)的自然条件、纬度高低和积温等,并参考全省各地已有种植情况和社会、经济条件,将江西省划为双季稻种植区和单、双季稻混作区两大类型,共10个主区(陈大洲,2014)。依据上述区域划分方式,本研究绘制了2010年江西省各种植区水稻种植面积(图3)。由图3可看出,2010年江西省各种植区水稻播种面积差异明显,其中,赣北丘陵平原双季稻区所辖市(县、区)最多,包括万载、宜丰、铜鼓、修水、奉新、靖安、武宁、永修、德安、瑞昌、九江、星子、都昌、湖口、彭泽等15个县及浔阳、庐山2个区,是江西省最重要的水稻种植区,该区水稻播种面积在全省10个主区中最大,为111.39万ha,占全省水稻播种面积的32.77%;其后依次为赣江中游河谷盆地双季稻区(45.78万ha)>袁锦河谷丘陵双季稻区(41.38万ha)>赣西北单双季稻混作区(33.68万ha)>赣南丘陵盆地双季稻区(31.63万ha)>赣东北盆地双季稻区(26.24万ha)>雩山和武夷山山地丘陵单双季稻混作区(22.12万ha)>赣西山地丘陵单双稻混作区(18.32万ha)>赣南山地丘陵单双季混作区(4.86万ha)>赣东北山地丘陵单双季稻混作区(4.53万ha);赣东北山地丘陵单双季稻混作区的水稻播种面积最少,与水稻播种面积最大的主区(赣北丘陵平原双季稻区)相差108.86万ha,仅占全省水稻播种面积的1.33%。

2. 3 水稻种植收益情况

从图4可看出,2009~2014年江西省稻谷总产值呈逐年增加趋势,与该省水稻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的发展趋势保持一致,但2011年后稻谷总产值增速有所放缓;且稻谷总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出现波动,并于2012年起逐年降低,其中,2014年稻谷产值占当年农业总产值的44.54%,表明稻谷产业在该省农业发展中的绝对地位没有改变,但有下滑的发展趋势。这与人们对蛋、奶、肉、水果等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增加,对稻谷的消费需求有所减少有一定关联。

刘晓斌(2015)于2014年对江西省16个粮食主产县240个农户水稻种植成本收益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如表2。由调查结果可看出,2014年江西省水稻种植户的纯收益有所增长,比2013年增加1095.00元/ha,增幅12.67%,成本纯收益率增幅10.80%;总成本增幅不明显,为0.16%,其中,土地成本增幅最大(54.00%),每公顷增加40.50元,物质成本中农药成本增幅较大,每公顷增加90.00元,增幅13.64%,机械作业费也增长较快,每公顷增加135.00元,增幅8.49%,稻种费用略有增加,每公顷增加15.00元,增幅2.08%,但化肥使用费用有所下降,每公顷减少30.00元,降幅1.61%,人工成本也略有减少,每公顷减少105.00元,降幅2.42%。

3 江西省水稻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 1 区域发展不均衡,单产较低

江西省水稻产业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差异明显。从种植区域来看,各种植区播种面积差距较明显,赣北播种面积大,赣南相对较少(图3)。从表1可看出,2014年江西水稻播种面积、总产量及人均占有量在全国排名较前,分别居第2、第3和第2名,但水稻单产在全国排第24位,处于较落后水平,与全国和相邻省份的差距明显,亦与其播种面积、总产量的发展情况极不相符。具体分析,江西省水稻单产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748.9 kg/ha,低11.00%;与相邻省份湖南和湖北相差267.0和2002.4 kg/ha,分别低4.45%和24.82%;仅比云南、西藏、广西、广东、贵州、海南省高(表1)。另外,由表3可知,2010年江西省各地市稻谷单产相差较大,其中萍乡市单产最高,为7366.0 kg/ha;最低的上饶市单产为5399.0 kg/ha,与萍乡市单产相差1967.0 kg/ha。可见,各地市稻谷单产不平衡,严重阻碍了江西省稻谷单产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

3. 2 缺少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优质品种

据不完全统计,江西省1950~2010年推广且种植面积在6667 ha以上的水稻新品种(组合)有374个,其中早籼品种143个、晚籼品种178个、晚粳4个、中稻7个、杂交稻(组合)38个(陈大洲,2014)。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消费粳稻。据调查,近20年来我国粳米的消费量从17.5 kg/人增加到30.0 kg/人(刘晓斌,2015)。江西稻种资源中籼稻所占的绝对地位成为制约水稻产业整体发展的一个不利因素。另外,在近20年江西推广应用的数百个水稻品种(组合)中,全部符合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优质稻谷GB/T 17891-1999)3级以上的优质品种只有10个左右(李源祥,2013),表明江西稻种资源的品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否则将影响江西水稻产业的长远发展。

3. 3 水稻生产的基础条件薄弱

3. 3. 1 中、低产田比例高 据陈大洲(2014)对江西省2010年水稻种植情况的统计,江西水稻种植中的中、低产田所占面积较大,为238.5万ha,约占水稻播种面积的71.9%,其中低产田173.4萬ha,中产田65.1万ha。这已成为江西水稻产业发展的短板,既制约了水稻生产整体产量的提高,又影响了江西水稻品质的提升。

3. 3. 2 机械化水平发展不平衡 目前,江西省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67.89%,略高于邻近省份湖南(65.5%)和湖北(63.5%)(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015);2014年江西省水稻机耕、机收水平分别达94.32%和86.89%,但集中育秧、机插等配套农艺措施不完善,机械化水平还比较低,2015年水稻集中育秧面积只有0.774万ha,仅占当年水稻种植面积的0.23%(吴爱文和谭科梅,2016);据江西年鉴统计数据,2014年水稻机械插秧水平为13.6%。另外,丘陵山地区域水稻机械化水平也较低。江西丘陵山地区域占全省总面积的78%(丘陵42%、山地36%),该区域水稻田块小而分散,收割时间不统一,受交通及农民收入普遍较低等因素的影响,适用农机具较少,造成该区域的水稻机械化水平长期滞后(叶春等,2016),与全省水稻机械化整体发展水平不相符。丘陵山区较低的机械化水平不仅导致江西省水稻机械化水平发展的不平衡,还制约了其水稻生产规模化和现代化发展。

3. 3. 3 水利设施趋于老化 水稻生产是用水大户,约占农业总用水的80%(陈大洲,2014)。江西农田水利工程多半是20世纪80年代以前修建,存在部分灌溉工程设计标准偏低、工程不配套、施工质量较差、重建设轻管理等问题,致使设施逐渐老化,功能不断下降,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减弱,隐患大,不但不能起到保障水稻生产的作用,反而阻碍了水稻综合效益的提高。据统计,2014年江西省规划了4004座一般小(2)型病险水库治理,2013~2015年需要治理的中小河流项目仍有282个。

3. 3. 4 自然灾害和病虫害多发 一是降水变化大,极端天气多,导致洪涝灾害频发。江西是自然灾害较多的省份,以1998年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涝灾害为例,江西省成灾面积158.51万ha,損失稻谷782.2万t,分别占该省当年水稻总播种面积和稻谷总产量的54.1%和48.3%(陆朝梁,2012)。二是病虫害较重,病虫种类多、发生面积广、重发生频率高、为害损失重,其中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稻瘟病、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等发生为害较严重,年发生面积0.04亿~0.06亿ha,重发生年份达0.08亿~0.11亿ha,不防治的产量损失达20%~70%。频繁的自然灾害给江西水稻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陈大洲,2010)。

3. 4 产业化水平低,延伸产品少,品牌效应不强

江西省水稻产业链下游的加工企业共1300家,日处理能力在1000 t以上的加工企业约5家,存在规模以上企业少、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稻米副产品每年有100多万t,但加工量仅有几十万t;米糠每年有200多万t,但从米糠里面制油产量不到20万t(黄德钧,2013)。根据刘晓斌(2015)的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合作社、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普遍存在缺乏烘干、晾晒、仓储等产后配套设施等问题。目前江西水稻产业仍停留在水稻种植、稻米初加工的发展状态,整个水稻产业链短、产业化水平低是制约江西省水稻产业发展的软肋。除江西米粉、丰城冻米糖等产品在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且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外,鲜有其他延伸产品出现,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稻米延伸品的消费需求更高。另外,品牌效应不强也是制约江西水稻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如由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优质晚稻赣晚籼37号产量高、粒形长大、食味好,口感可与泰国大米相媲美,成为南昌地区市场占有率最大的优质品种(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2014),但全国范围内的品牌认知度还有待加强;存在此类问题的还有奉新大米、万年贡米等省内品牌。

3. 5 农民种植水稻积极性不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生产物资价格逐年攀升,水稻生产效益越来越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为了实现快速增收,大多选择弃农务工,现实情况是水稻生产主要依赖留在家里的老、少、妇耕种,受自身体力和精力的限制,只能粗放式经营,不能进行精细耕作,部分地区甚至出现摞荒现象。据相关资料,江西省赣州市2004~2011年稻田摞荒面积占稻田播种面积的2%~3%(陈大洲,2014),制约了江西水稻产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4 提升江西省水稻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4. 1 提升水稻品种竞争力

4. 1. 1 加强品种改良和选育 随着人们健康消费意识的增强,无公害食品稻米、绿色食品稻米已成为市场主导,优质水稻被置于与高产同等重要的地位(程式华和李建,2007)。应把良种选育和推广视为水稻产业发展的战略性对策。结合当地光照、土壤、降水、气候等的特点,发展适合江西种植的水稻品种。在水稻生产过程中应加强配套丰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大力推广应用轻简型、清洁型高产栽培技术,如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三定栽培技术和三高一保栽培技术等(陈大洲,2014),有效推动江西水稻产业健康发展。

4. 1. 2 适当调整水稻种植结构 据刘晓斌(2015)的调查,2015年我国粳米需求量仍将增加125亿kg以上,而近20年来籼米的消费比例由85%下降到70%,粳强籼弱的格局将会持续下去,因此江西在发展自身优势品种的同时,适当调整水稻种植结构,根据市场需要压籼扩粳,促进水稻产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

4. 2 提升水稻生产要素竞争力

4. 2. 1 加强水稻机械化研发 针对江西省水稻机械化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应加快发展适宜丘陵山地区域田块作业的动力小、轻便型多功能耕种机、小型插秧机和轻便型水稻联合收割机等农机具,以满足该区域水稻生产各重点环节的机械化需求(王康军等,2011)。根据当地的经济水平和生产条件,制定科学的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通过引导水稻生产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农业机械化发展,从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水稻生产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李昱,2007)。

4. 2. 2 加强农田基本水利工程建设 水利是水稻产业发展的命脉,应进一步加强江西省农田基本水利工程建设,提高其抗灾减灾能力。首先,对病险蓄水工程和引水工程进行排险加固,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对实际效益未达到设计标准的灌溉工程设施要会同有关水利部门尽快达到设计标准,发挥其应有效应。其次,要重点加强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的实施,扩大大型排灌站更新改造能力。第三,根据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加大节水工程改造力度,推广高效节水技术,提高水利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确保水稻增产、增效。

4. 2. 3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以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深入推进江西省水稻高标准农田建设,继续推进现代农业标准粮田项目“竞争立项,动态管理”的新机制,努力建设“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通畅,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高标准农田,为提高江西省水稻单产水平提供基本保障。

4. 3 提升政策竞争力

政策支持是调动农民水稻生产积极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必须在保证政策稳定性、连续性、完整性的基础上(程式华和李建,2007),提升政策竞争力。首先,加强对农资价格监测和调控。农资是水稻种植的源头,农资价格上涨,不仅增加了水稻种植成本,还会影响农民收入和水稻种植的积极性。应加大“打假护农”和对农资市场的干预力度,防止农资价格急剧上涨,构筑粮食安全屏障。其次,继续加大水稻种植补贴力度,如进一步完善对农业生产资料的补贴标准,根据农民合作社、种粮大户的实际需求,适度加大水稻烘干设备等农用机械的购置补贴标准力度;继续完善水稻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及直接补贴等方面的政策。第三,强化现有稻谷收购价格执行力,加强监管委托收储库点,遏制变相压级压价等侵害农民利益的现象,确保农民水稻生产收益。第四,规范农资市场秩序,取缔市场上农资“杂、乱、假、差”的不法行为(刘晓斌,2015)。

4. 4 提升科技竞争力

江西省2014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约54.8%,而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6%(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2015),因此应进一步强化水稻生产的科技投入。首先,完善水稻科技投入体系。农业科研的基础性、弱质性、公益性特性,决定了其必须依靠政府的投入来发展。确立以政府拨款为主体,金融贷款、企业贷款、地方配套、社会融资等多元化、多渠道投入机制并存的体系。其次,健全水稻科技体系。建立结构优化、布局合理、高效的农业科研开发体系;建立机制灵活、网络畅通、队伍稳定、基地完善、工作高效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立开放、竞争、流动的农业科研机制;建立科研开发推廣有效发展的运行机制;建立政府行为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的成果转化机制;加强水稻新品种、新组合选育和高产、优质、高效、低耗栽培技术研究(李源祥,2013)。第三,壮大水稻研究科技队伍。水稻研究科技队伍是水稻产业科技进步的骨干力量,要加快培养中青年科技带头人,打造科技管理人才、技术专家、科技企业家和推广专家。第四,依靠科技,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水稻科技创新、科技储备、应用转化三项功能,特别是探索新型农科教结合和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机制,达到水稻生产高产、优质、高抗、低耗,延长产业链,提高水稻生产效益,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

4. 5 大力推进水稻产业化经营

江西省水稻产业只有依据市场需求动向,组织生产、加工和销售,才能长期生存和永续发展。应坚持以水稻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和产业结构优化为中心,着力培育一批有较强竞争力、辐射力的龙头企业,从科技创新方面寻求发展动力,加大重大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力度,不断提升水稻生产的市场化、组织化程度,建立与国内国际市场相适应的水稻质量标准和检测体系,全面提升产业化经营管理水平,形成水稻产业一体化、生产专业化、产品商品化、管理企业化、服务社会化(李源祥,2013)。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型和中介组织带动型两种产业化经营模式。(1)龙头企业带动型。即“公司+基地农户”,优质稻生产可通过基地建设,运用订单形式与当地农户建立良好的利益联系机制,提高农民水稻种植的积极性,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推动水稻产业化进程,同时促进粮农增收,形成良性互助发展。(2)中介组织带动型。即“企业+行业协会(或专业协会)+农户”,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把市场与农户连在一起,把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紧紧联结起来,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尊重农民意愿,引导有序流转,实现分散经营到规模经营的变革,使水稻生产、经营与市场紧密衔接,使农民、资本、技术及土地等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有利于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李源祥,2013)。

4. 6 打造江西稻米区域品牌

江西省水稻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不能停留在水稻生产大省和重要商品粮供应基地“光环”下发展。农产品品牌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浙江大学CARD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组等,2011),因此,打造江西稻米品牌对江西水稻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虽然江西稻米已形成一些当地知名品牌,但其知名度与东北大米、宁夏大米等区域名牌不能相提并论,与泰国香米这一区域品牌更是难以匹敌。当前应由政府部门牵头,农业合作组织、稻米加工企业及水稻种植户共同努力,通过全面调研,详细规划,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区域品牌徽标设计、品牌宣传及品牌维护等多个层次的规划论证,共同打造江西稻米区域品牌,增加广大消费者对江西稻米区域品牌的认知度和信赖度,充分发挥江西稻米的区域品牌效应,提升江西稻米的竞争力,促进江西稻米打开国内外市场。

参考文献:

曹大宇,陈昭玖,蔡波. 2015. 气候变化对江西水稻种植模式的影响——基于鄱阳湖地区村级数据的实证分析[J]. 生态经济,31(11):56-59.

Cao D Y, Chen Z J, Cai B. 2015.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rice planting patterns in Jiangxi province: An empirical research based on village level data of Poyang lake area[J]. Ecological Economy, 31(11):56-59.

陈大洲. 2010. 2009年江西省水稻产业发展报告[M]. 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Chen D Z. 2010. Report on Development of Rice Industry in Jiangxi Province in 2009[M]. Nanchang: Jiangx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陈大洲. 2011. 2010年江西省水稻产业技术发展报告[M].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Chen D Z. 2011. Report on Technical Development of Rice Industry in Jiangxi Province in 2010[M]. Nanchang: Jiangxi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陈大洲. 2014. 朝阳稻业[M].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Chen D Z. 2014. Zhaoyang Rice Industry[M]. Nanchang: Jiangxi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程式华,李建. 2007. 现代中国水稻[M]. 北京:金盾出版社.

Cheng S H, Li J. 2007. Modern Chinese Rice[M]. Beijing: Jindun Publishing House.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 2015. 中国农村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Rural Socio-Economic Survey Department of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2015. China Rural Statistical Yearbook[M]. Beijing: China Statistics Press.

黄德钧. 2013. “2013中国(江西)水稻产业发展研讨会”专题报道[EB/OL]. 2013-04-12. http://www.wugu.com.cn/zt/news/sdcyyth.html.

Huang D J. 2013. “2013 China(Jiangxi) rice industry development seminar” special report[EB/OL]. 2013-04-12. http://

www.wugu.com.cn/zt/news/sdcyyth.html.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014.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三十年(1984-2014)[M]. 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of Ji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4. Thirty Years of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Ji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1984-2014)[M]. Nanchang: Jiangx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金偉,姚仲生,孙明珠,吴建富. 2016. 江西双季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模式[J]. 中国农技推广,32(2):30-31.

Jin W, Yao Z S, Sun M Z, Wu J F. 2016. Integrated model of high-yield and high-efficiency cultivation technology for double cropping rice in Jiangxi[J]. China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32(2):30-31.牘

李昱. 2007. 基于节约型农机化发展战略研究[D].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Li Y. 2007. Research of strategy on development of economy-oriented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D]. Yangling: Northwest Agriculture & Forestry University.

李源祥. 2013. 稻缘——李源祥水稻文集[M].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Li Y X. 2013. Rice-Collected Works of Li Yuanxiang[M]. Beijing: China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刘晓斌. 2015. 2014年江西水稻产销情况及成本收益分析[EB/OL]. 2015-01-29. http://www.jxagri.gov.cn/News.shtml?p5=256908.

Liu X B. 2015. Rice production and sales situation and cost-profit analysis in Jiangxi province in 2014[EB/OL]. 2015-01-29. http://www.jxagri.gov.cn/News.shtml?p5=256908.

陆朝梁. 2012. 江西农业经济六十年[M].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Lu C L. 2012. Agricultural Economy in Jiangxi Province for 60 Years[M]. Nanchang: Jiangxi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王康军,李艳大,叶厚专,舒时富,陈立才,李星. 2011. 江西水稻机械化生产现状及对策[J]. 江西农业学报,23(11):149-151.

Wang K J, Li Y D, Ye H Z, Shu S F, Chen L C, Li X. 2011.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rice mechanized production in Jiangxi[J]. Acta Agriculturae Jiangxi, 23(11): 149-151.

吴爱文,谭科梅. 2016. 江西水稻商品化集中育秧情况调研报告[J]. 南方农机,47(6):5-7.

Wu A W, Tan K M. 2016. Investigation report on commerciali-

zation of centralized rice seedling cultivation in Jiangxi province[J]. South Agricultural Machinery, 47(6):5-7.

吴建富,潘晓华,石庆华,王苏影,李涛,李强. 2012. 江西双季水稻施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稻米,18(5):33-35.

Wu J F, Pan X H, Shi Q H, Wang S Y, Li T, Li Q. 2012.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fertilizer applied in double season rice in Jiangxi province[J]. China Rice, 18(5):33-35.

叶春,李艳大,舒时富,陈立才,李星,盛华平. 2016. 江西丘陵山区水稻机械化生产综合效益分析[J]. 农机化研究,(1):264-268.

Ye C, Li Y D, Shu S F, Chen L C, Li X, Sheng H P. 2016. Comprehensive benefit analysis on mechanized of rice production in hills and moutains in Jiangxi[J].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Research, (1):264-268.

張新民,魏娜. 2012. 江西省水稻产业发展状况动态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10):376-377.

Zhang X M, Wei N. 2012. Dynamic analysis on development status of rice industry in Jiangxi province[J].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s and Technology,(10):376-377.

浙江大学CARD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组,胡晓云,程定军,李闯. 2011. 2010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J]. 农产品市场周刊,(2):3-20.

Research Group for Value Assessment of Regional Public Brand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Products, Research Centre of CARD Agricultural Brand of Zhejiang University, Hu X Y, Cheng D J, Li C. 2011. Report on China agricultural pro-

ducts regional public brand value evaluation in 2010[J]. Agricultural Products Market Weekly,(2):3-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2015. 中国农业年鉴[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15. China Agricultural Yearbook[M]. Beijing: China Agriculture Press.

(责任编辑 邓慧灵)

猜你喜欢

江西省发展现状存在问题
模拟成真
《江西省志•审计志》顺利通过验收
考了个大的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