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初探

2017-05-30徐静

大东方 2017年11期
关键词:内部管理科研经费高校

徐静

摘要:在目前科研经费高增长、高监管的环境下,高校提升科研经费管理水平,建立长效监督机制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加强和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工作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内部管理

一、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的现状

随着国家对科研投入力度持续加大,高校科研经费呈现出量大面广的特点,科研经费管理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局面。而科研经费遭到“扩大用途”、“挤占挪用”的现象比比皆是。各主管部门、监管部门都加大了对科研經费的检查和审计,国家外部监管力度不断加强。

近年来,国务院、教育部、财政部相继颁发了各项科研管理文件《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6]50号)、《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国发[2014]64号)、《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等,对加强科研项目管理、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加强科研行为规范提出了明确要求。在既定制度下,如何有效开展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对科研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控制的同时,促进高校规范科研经费使用,是目前高校面临的重要挑战。

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科研项目审计与检查结果来看,部分高校对科研经费管理缺乏重视,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导致高校科研经费问题的出现。

(1)预算管理滞后

高校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普遍滞后,尚未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机制,部分项目的预算申报缺乏科学合理性,基本处于任务书形式上的需要,造成预算与执行的偏离。科研经费的使用一般由项目负责人决定,而项目负责人缺乏经费预算编制的意识和预算编制财务技能,只根据经验和主观判断估计预算,缺乏实际执行需要的考虑,导致经费预算编制的不准确、不科学和不规范。普遍存在科研项目的预算科目支出不能实时控制,造成结题时随意调整预算科目的现象。在预算调整环节,大部分高校没有制定适用的科研项目预算调整的程序和审批权限,存在着项目负责人的不同项目预算打通使用的情况。

(2)经费管理与项目管理相脱节

高校的科研项目管理主要由科研院、社科院负责,经费管理由财务处管理。科研院、社科院主要负责科研项目的申报、评审、管理、结题等工作;财务处主要负责科研项目经费的拨付和日常支出报销工作;项目负责人自行审批控制科研项目经费的开支。在这过程中,由于部门管理职能划分各自独立,缺乏交叉,就很容易造成经费管理与项目管理相脱节的局面。一方面,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科研信息系统功能单一,与财务系统未形成关联,不能及时、全面地提供项目的立项、执行情况、经费使用情况及相关信息,不能满足科研过程监管的需要。

(3)相关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健全

大部分高校为了鼓励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在科研经费使用和监管方面的政策制定和执行上相对宽松。在不同项目提供的配套经费中,制度相当宽松,管理办法不够细化,支出范围上缺乏限制性规定;没有对项目负责人在防止利益冲突方面进行主动申报的硬性要求和相关的落实措施;对科研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都不够深入;在实际工作中,高校的纪检监察审计部门对科研经费开展内部审计和专项检查较少;对于科研经费的审计报告、整改报告、处理结果及其非涉密项目财务信息公开情况不理想。

三、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思考

高校当前科研经费使用中出现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现有科研政策的顶层设计存在不适应性,另一方面是高校自身的原因。高校应加强自身建设,完善管理责任制,健全内部控制,以此来规范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

(1)完善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

高校应进一步完善科研经费三级管理体制,加强各职能部门的协作,树立“管理与服务并重”的观念,从不同层面落实对科研经费的监管责任和服务保障,确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管理体制。明确高校是科研经费管理的主体,科研、财务、纪检监察、审计部门及各院、系、部、所承担经费的监管责任,项目责任人对项目经费负直接责任。对院、系、部、所相关环节上设置把关程序,制定切实可行的外拨经费和协作单位的审核制度,要求项目负责人履行主动申报与项目协作单位、人员利益关系的职责;审计部门要落实好科研经费的专项审计工作,监督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高校需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政策的宣传工作,强化科研项目负责人的法律责任意识,做到自上而下推动科研项目管理,自下而上促进政策执行;对于非涉密项目的财务信息要做到适度公开,并建立科研经费的审计报告、整改报告、处理结果等情况的公开机制。

(2)优化科研经费使用管理机制

高校应尽快加强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将科研项目管理信息与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实时控制和跟踪了解,实现科研项目和经费支出的联动管理,提前把握科研项目研究进度,促进科研项目顺利实施,确保科研经费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通过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加强对外拨经费和协作单位的审核把关;设立外拨经费科目,单独反映外拨经费使用情况,加大科研监管力度。同时,高校应继续完善科研绩效考核机制,鼓励和保护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对科研经费使用效益的评价,探索适合人文社科研究活动的绩效奖励制度。

(3)健全科研经费管理内部控制

高校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和科研管理工作的新形势,不断完善和规范高校的科研项目及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规范项目结题管理程序,及时办理结题结账手续。应建立重大科研项目预算评审机制,完善科研经费预算编制和预算控制体系,进一步明确科研经费预算调整程序及相关要求;根据高校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强化对科研合作(包括外协)项目真实性、相关性、可行性和合规性的审核,进一步规范高校合作(包括外协)项目合同签订和合作经费的审核;高校应从制度和执行力上同时加强对科研项目经费支出的审核,保证科研经费使用的真实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内部管理科研经费高校
事业单位档案规范化管理探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事业单位如何构建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优化初探
“科研经费腐败”有多严重?
提高高校社科类科研经费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