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史记》汉高祖的九句名言

2017-05-30刘栋梁

大东方 2017年11期
关键词:二十四史范增高祖

刘栋梁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枝繁叶茂,56个民族,人口13.2亿。其中,汉族人口为12.259亿人,约占91.5%。西汉建立之初,满目疮痍,民不聊生。经过汉初几代人休养生息,励精图治,出现了“文景之治”、“汉武盛世”。“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展现出在匈奴强敌面前,大汉民族捍卫疆土的凛然雄姿。汉王刘邦结束了秦末战乱,奠定了汉初走向天下大治的基础。他的名言,试简析之。

1、“嗟乎,大丈夫当如此矣!”

此言载于《二十四史·汉书·高帝纪第一上》P925。

这是刘邦最含蓄的一句话:“唉呀,大丈夫活在世上,就应当有这样的威风啊!”当年,刘邦多次押送役夫去咸阳服役,秦始皇出巡,浩浩荡荡,凛凛威风,刘邦不禁脱口而出,由衷赞叹:“唉呀,大丈夫,就应当有这样的威风啊!”

此时,刘邦还是平民布衣,名叫“刘季”,家住沛县中阳里,职务不过泗水亭长。地位虽低,其言甚深,赞叹含而不露,令人深思,表面赞叹秦始皇,实则抒发自己鸿鹄之志,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就应当如此。谁是大丈夫?当然,明里指秦始皇,同时也暗指他自己。由此看来,当年的刘季极有城府,宛如潜龙,其言其语,韵味无穷!

同样,面对秦始皇出巡,项羽曰:“彼,可取而代也。”此言载于《史记·项羽本纪第七》P296。用现代白话说,“那个威风凛凛的老二,我项羽,可以取代他。”这时,项羽不过二十多点,年纪轻轻,口出狂言,何等坦率直白!与刘邦含蓄委婉的言辞,形成鲜明对比。性格,决定命运。由此可见,后来楚汉相争,霸王必败,汉王必胜的端倪矣。

2、“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此言载于《史记·项羽本纪第七》P328。

此乃最无可奈何的一句话。“我与你,都受楚怀王调遣,当着怀王的面,我和你结成了兄弟,我的爹,就是你的爹,如果你要烹杀你的爹,请分给我一杯羹吧!”

这是刘邦对项羽说的,多么无可奈何啊!在楚汉战争相持阶段,在广武涧对峙期间,有一次,项羽把刘邦的父亲抓来当人质,架起油锅,燃起大火,对刘邦说:“你刘季,如果现在不投降,我就杀了你的爹。”项羽打不过刘邦,只好抓人家的老爹做文章,进行无端要挟,已非君子所为。此时,面对手无缚鸡之力的老爹任人宰割,刘邦内心多么无可奈何!连自己的父亲都保护不了,何为人子?如果把真实内心表现出来,正中项羽下怀,只好御甲投降,怎能让其得逞!因此,汉王表面上漠不关心,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淡然地说:“当着怀王的面,项羽,你和我结成了兄弟,我的爹,就是你的爹。如果,你要烹杀你的老爹,就分给我一杯羹吧!”确实,当年彭城分兵时,刘邦、项羽当着楚怀王的面“约为兄弟”。既然明明白白结了义,世人皆知,当然就是义兄义弟了。项羽无计可施之时,使出如此手段,当然被世人耻笑。刘邦轻轻一拨,项羽理曲词穷,气得半死,只好熄灭柴火,放了刘太公。

3、汉王伤胸,乃扪足,“虏,中吾指!”

此言载于《史记·高祖本纪第八》P376。

这是汉王临机应变最为迅速的一句话:“贼娃子,射中了我的脚趾!”

这是刘邦被项羽箭射胸口,脱口而出。楚汉战争相持不下,有一次,项羽提出要与刘邦单挑独斗,一决高下。刘邦虽是勇武,但哪里是霸王的对手,便指着项羽说:我老头跟你小子,只斗智,不斗力。接着,历数了项羽谋杀义帝等“十大罪状”。因此,项羽恼羞成怒,暗伏弩箭,射中了刘邦的胸部。但刘邦沉着冷静,一弯腰,顺势捂住自己的脚,脱口而出,“贼娃子,射中我的脚趾了!”刘邦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稳定自己的军心,不让项羽知道他受了重伤,乘人之危,择机进攻。如此神速应变,自恃勇力的项羽哪里斗得过?

4、“天下匈匈,苦战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

此言载于《史记·高祖本纪第八》P385。同时,载于《二十四史·史记·高祖本纪第八》P130。

此乃最正经最严肃的一句话:“天下未定,连年苦战,成败还不可知,为什么要把宫殿建造得这么豪华呀?”

这是刘邦训斥萧何的话。刘邦为什么训斥萧何?原来,萧何负责建造未央宫,把宫殿建造得富丽堂皇,刘邦觉得太奢华了,所以,不免动起怒来。但听了萧何“非壮丽不足以表达天子的尊重与庄严”的解释后,怒气稍稍缓和。细细想来,经历了秦末战乱,汉初满目疮痍,汉高祖坐的马车,四匹马尚且毛色不一。有的大臣,还坐牛车。在天下未定之时,刘邦明白节俭的紧要,萧何挨训,当然在情理之中了。

5、“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

此言载于《史记·高祖本纪第八》P362。

这是最感人的一句话:“我的军中粮食很多,并不缺乏,我不愿意让百姓破费。”

这是刘邦对秦地老百姓说的话。刘邦彭城分兵后,以长者之风,扶义西行,抢在各诸侯之前攻入咸阳。于是,退兵霸上,废除秦法,约法三章,告谕众民,安抚人心。秦地百姓十分高兴,争先恐后拿着牛羊酒食欢迎刘邦。但是,刘邦不愿意给百姓增添负担,不肯接受百姓的礼物。刘邦这番话,情真意切,使秦地百姓深受感动,惟恐刘邦不做关中王。看来,刘邦一进关中,就展现出仁慈的风范,以争取民心,赢得了广大关中人民的拥护,为以后战胜项羽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得人心者,得天下。

6、“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所以取天下者也。”

此言载于《史记·高祖本纪第八》P381。也载于《二十四史·史记·高祖本纪第八》P129。

汉高祖刘邦大定天下,置酒洛阳南宫,酒酣耳热之际,要在座列侯诸将说出实情,刘氏何以得天下,项氏何以失天下?并且,“无敢隐朕”。大家七嘴八舌,热闹非凡。刘邦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治理国家,安抚百姓,保证作战物资、士兵源源不断,我不如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攻必克,战必胜,我不如韩信。张良、萧何、韩信三人,都是當世杰出人才,我都一一重用了,这就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

确实,“汉初三杰”为汉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汉王善于将将,善于抓骨干,充分发挥当世人杰的作用,知人善任,重用人才,这是战胜项羽的重要法宝。

7、“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此言载于《史记·高祖本纪第八》P38l。同时,载于《二十四史·史记·高祖本纪第八》P129。

这是最精辟的一句话:“项羽只有一个谋士范增,然而不能重用,这就是他被我所擒的原因。”

取得了天下的刘邦,踌躇满志,与大臣们讨论“得天下”的原因?刘邦认为:自己成功的关键,在于善于使用人才,重用人才。能够将一个逃兵,破格提拔为“大将军”,委以重任。在谈到项羽失败时,刘邦言简意赅,入木三分。“项羽争天下,只有一个谋士范增,然而时有疑心,不能重用之,这就是项羽被我所擒的原因。”本来,老英雄范增,七十出山,辅佐项梁,奇谋妙策,大有姜太公再世之风。可是,项羽中了刘邦的反间计,日益疏远了范增。言不听,计不从,范增只好解甲归田。于归家途中,不幸背疽发作而病逝。确实,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光杆司令怎么能打天下?刘邦善于使用人才,重用人才,项羽岂能相提并论?

8、“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此言载于《史记·高祖本纪第八》P387。同时,载于《二十四史·史记·高祖本纪第八》P130。

最为得意洋洋的一句话。“早年,父亲大人说我是无赖,不能治产业,现在,我的产业和二哥刘仲比,谁的多呀?”

这是刘邦对他父亲说的话。青年时期的刘邦,不愿意干庄稼活,成天游手好闲,当然没少挨老爹的骂,在父亲眼里,真是没出息!“无赖”者,生活无着落,无所依靠也。如今,刘邦当了皇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份产业天下谁人能比?确实值得炫耀,值得满足,刘太公听了儿子的话,不知感慨如何?

9、“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此言载于《史记·高祖本纪第八》P389。同时,载于《二十四史·史记·高祖本纪第八》P131。

这是汉高祖最踌躇满志的一句话。

汉高祖十二年末,即公元前195年秋,淮南王英布发动叛乱。刘邦带病统军,平定叛乱后,顺道路过家乡沛县,置酒宴请父老乡亲。酒酣之际,刘邦击筑,唱《大风歌》。他在快乐当中,想起过去起兵反秦、击败项羽、平定叛乱,又想到以后要治国理政,何处寻找勇士保家卫国?想到这些,感慨万端,情不自禁地唱道: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此诗雄浑豪迈,气魄豪壮,神采飞扬,充分表现出一代英雄志得意满,意气风发的壮怀气概,表达了刘邦要巩固汉室江山,急需招揽人才的迫切心情,体现出心忧天下、心系社稷苍生的浓浓情怀。

据《史书·高祖本纪》记载,刘邦唱此歌时,“泣下数行”。可见,他情绪高昂,壮怀激烈,直抒胸臆,洋溢着一种王霸气概,这是成功者的凯歌,也是心系社稷苍生的典范。

总之,言为心声。刘邦之所以能够开创汉朝江山四百年,从他的这九句话里,含英咀华,足见端倪。

(作者單位:中共重庆市潼南区委党校)

猜你喜欢

二十四史范增高祖
差点成为“羊二代”
《曹安和纪念文集》首发式暨曹安和先生藏“二十四史”捐赠仪式
牵手“袖珍之恋”, 我们的爱情高高在上
牵手“袖珍之恋”,我们的爱情高高在上
殷卜辞中“高祖河”的点读问题
二十四史
军师范增的短板
读《二十四史》的理科男生——刘洲宁
文论的渊薮
谋士范增不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