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职”比较视域下高职院校自主招生问题探讨
2017-05-30宫冬平咸桂彩
宫冬平 咸桂彩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对培养高素质劳动人才和义务教育普及都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在普通本科院校自主招生如火如荼的情况下,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现在正面临屡遭弃考的冷遇,这种极大的反差值得对高职招生工作进行深刻的反思。高职院校的自主招生缓解了高职院校的招生压力,但是与此同时,也产生了生源质量变差、招生成本增加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对比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自主招生条件、自主招生对象及录取方式、招生选拔模式等,深入分析了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了社会认同度,完善高职自主招生模式,制定高职院校特色招生方式等相应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普通高校;社会认同;自主招生;录取方式;培养模式;普职比较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7)01-0059-04
多年以来,类似 “普职比大体相当、高职教育占据半壁江山”这样的说法成为了高等教育领域的“信条”,但是近期高职院校生源不足愈加严重,其招生制度值得提起重视。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是指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高职院校依法自主进行入学测试、自主制定入学标准、自主实施招生录取的招生方式。自2005年上海三所高职院校试行自主招生以来,高职院校的自主招生规模逐渐扩大,各大院校纷纷加入自主招生院校大军中,但依目前现状来看,高职院校在招生条件、招生模式以及招生对象和录取方式等方面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条件不完备
在国家政府的支持下,高职院校自主招生信心十足,且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规模确实在不断扩大,但是反观高职院校的自主招生实践过程,会发现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条件在某些方面仍然与普通高校存在一定差距,自主招生条件不够完备。
(一)社会认同度低
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在社会认同度方面一直以来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家长普遍要求自己的孩子追求高学历、高知识水平,大多数家长不愿送子女去高职院校就读。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在社会地位与工资水平上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而高职院校学生的境遇往往相反。
首先,在找工作的时候,很多企业或者事业单位都会对应聘者的学历作出明确的要求,这是最起码的敲门砖,且目前绝大多数岗位要求以本科学历为主,对于一些高职高专的毕业生来说,若想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基本学历要求可能都达不到。
其次,很多高职的学生为了迎合社会要求,从入学伊始便下定目标选择升本,这样一来导致自己专业技能没有学到,在升本计划落空后又不具备一定的技术本领,导致雇主认为高职院校学生不具备最基本的专业素养,使企业再次对雇佣高职学生产生顾虑。
反观普通高校的自主招生却得到了很高的社会认同度,家长、学校、社会都集中了大量的资源投入到普通高等院校的自主招生工作中,许多优秀的企业在学生入学以前就签订了就业协议进行定向培养;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在取得目标自主招生院校的录取资格后,一心投入到理论与技能的学习中,学习动力足,毕业后工作能力突出。所以较低的社会认同度是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困难的根源性问题。
(二)生源质量差,办学难度大
1.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复杂,包括普通高中的差生、中职院校的学生或者是具备一定条件的闲散社会人员,基本是来自“普通高中”的占44.3%, “普通初中” 占31.8%, “中等职业学校”占6.7%, “中技、中专”占8.5%, “职高”占6.4%, “其他”占2.3%。[1]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基础薄弱,对高职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参加普通高等院校自主招生的学生,一般都获得过奥数国奖,国家级、省级竞赛优胜等奖励,或者是选择能够顺利通过高考的优生,这充分证明了其较高的生源质量,可见高职院校质量与普通院校对比差距明显。
2.高职院校的办学经验不足,一直喊着“双师型教师”的口号在办学,教师既需要教授文化知识又要教授专业技能,而两者很难达到完美的均衡,高职院校的教师有的也仅仅是“标签”教师;但是普通高校就不一样了,它们主要讲授文化课,而且文化课与培养特长生分明的很清楚,教师分工也很明确,所以在教学中教师精力集中目的明确,往往教学效果也很好。
3.高职院校的办学实力不足,校企合作本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出路,也是高职院校节省培训师资以及物资的途径,但是近几年,学校生源质量不高导致企业不愿招收高职院校学生。校企合作不顺利,企业不愿出资与学校合作,而政府也一直没有制定相应政策来改善二者的关系,且高职院校自己也没有丰厚的物资来支撑起建设实训基地与设备,高职的技能培训得不到有效落实,进而导致学生技能薄弱,所以形成了恶性循环。
(三)成本高,生源数量不足
首先,高职院校在进行自主招生的时候,采用自主命题、择优选拔的录取方式选择考生,在针对考生背景复杂,知识水平不同,而院校录取又必须达到录取数量与质量,避免教育资源浪费的情况下,全权由高职院校本身完成试题全面制定与审核,费用会增加很多,对院校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除此之外,由于高职院校在进行自主招生的时候,要进行面试审查等过程,在面试老师的安排上,学校组织面试的程序上都比本科普通院校复杂很多,除要考查考生文化知识外,还要考察考生的专业技能能力,面试费用也会比普通高校增加很多。
报考时,考生与家长都会进行多重选择,他们会按照每个学校或者学校中专业的热门程度来进行排序,然后择优选出自主招生院校,导致某些高职院校的某专业出现“零报考”,甚至有的高职院校会出现“零投档”现象。2016年8月9日,在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公布的志愿投档表中,备受考生和家长关注的“3+2”本专科分段培养计划,出现了文理科冷热不均的情况。其中,文科21所院校全投满。但是,理科却有16所院校未完成“3+2”计划,出现“零投档”现象。2011年,浙江省高考录取率约达85.2%,高职单招录取2.83万人,录取率达83.2%,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宁波教育学院等8所高职院校很快就完成高职招生录取。与此同时,山东德州某职业学院理科计划招1 016人,最终只有99人投档;2011年,湖南省高职高专近4万征求志愿計划,但是,最后2万多名额悬空无人填报,且不排除部分考生会放弃入学。
综上可见,较低的社会认同度导致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生源不足,较低的生源人数使得高职院校不得不放低对生源质量的要求,而较差的生源质量又使得高职院校教育质量变差,使得毕业生的能力不足,面对技能不足的高职院校毕业生,许多企业选择少招收或是不招收,且不愿再与院校进行合作培养工作,得不到企业的认同即得不到社会的认同,进而不利于高职院校自主招生。
二、高职院校自主招生选拔模式存在缺陷
自主招生院校招生模式多样化是自主招生最吸引人的亮点,各校都有自己自主招生特色,例如:南京理工大学自主招生模式是,取得自主招生资格的考生须经所在省招办审核通过后再继续参加高考,然后填报志愿,最后享受一定的降分录取政策;2016年,复旦大学将自主招生选拔政策放宽至获得过东润丘成桐科学奖全国决赛金奖、银奖的考生,给予自主招生报名资格,然后,在此基础上,只要高考成绩高于一本录取分数线即可入学。无论是享受降分政策还是过线即可录取,普通高校自主招生总结起来即是根据资料审核,选拔成绩优秀或具有创新精神的考生。而目前,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的自主招生模式主要有“文化基础测试+综合素质评价”“校长推荐+综合素质评价”“免试入学”等;各省、市、自治区也在不断探索分组联考、“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注册入学等模式。[2]但是,这些自主招生模式在公平性上会出现很多问题,例如“校长推荐+综合素质评价” 模式,其中,带有很大的主观因素在里面,在面试的真实性与公平性也有很大差异。另外,面试成本会进一步增高,在面试阶段,高职院校要承担一定成本,在综合素质测评方面亦会承担一部分财力和物力。再有针对不同地区的考生都采用同一种招考模式相对来说也是不公平的,农村或者偏远山区的考生对有些知识的理解度与掌握程度较低,那么他们就会在面试的过程中表现的不如城市里的考生。
可见,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模式相对于普通本科院校来说欠缺灵活性与公平性,模式不够多样化,缺乏亮点。
三、普通高等院校扩招冲击
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出现问题除了高职院校招生制度本身存在问题外,普通高等院校扩招的冲击也使得高职院校生源数量减少、质量变差。随着招考制度的改革,越来越多的学校加入自主招生行列。 2003 年,教育部首次批准 22 所高校作为自主招生政策的试点院校, 高校在招生方面的自主权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扩大。[3]而后,高职院校在政府的支持下也加入此行列, 2005年,上海三所民办院校试行自主招生;2006年,教育部决定在北京、上海和天津等地进行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试点改革;2007年,教育部授权了8所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进行多元化招生,由此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帷幕正式被拉开。2009年,自主招生院校又新增了8个省份,总计33所可试行自主招生的示范性建设高职院校,2012年,教育部带领200所国家级示范、国家级骨干高职院校和若干试点院校开始大规模的自主招生工作,2013年,大批普通高职院校和民办高职院校开始加入自主招生院校大军[4],2015年,各省份高职自主招生院校都在增加,例如:天津2015年高职自主招生院校增至22所,广东省增至37所,浙江省增至20所,陕西省增值呢15所,北京增至27所,安徽增至71所。但是,越来越多三本院校合并至二本进行录取、多所高职高专合并为普通高校,更多高职院校争着升入本科资格,这些措施带来的问题是:普通高校扩大招生数量,录取率越来越高,高职院校失去了很多优秀的自主招生对象,这部分考生选择上一些教学质量较差的本科院校也不愿选择高职院校学习技术。高校录取率的攀升必然导致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数量减少,低质化日趋严重。
由于高校的扩招及高职院校招生政策本身的问题致使报考高职院校的学生数量下降,使得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生源质量严重下降。优秀的高中毕业生出于社会认同度、就业率等种种原因的考虑而不愿意报考高职院校的自主招生,优秀的中职毕业生寧愿选择毕业后直接找工作也不愿继续就读高职院校,社会考生出于成本等因素的考虑也不愿就读全日制教育高职院校,就算其有读书意愿也会选择成人自考进入招生规模日益变大的普通本科院校,这样一来,在普通高等院校扩招的冲击下高职院校的招生问题便日益严重。
四、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可行性建议
(一)提高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
相对于普通高校的自主招生条件来说,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条件还不完全具备。在认知度方面,高职自主招生社会影响力不高,得不到大家共同的认可。(1)需要政府进行全方位的支持,积极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提高普通技术人员与技工的待遇和社会地位,让大家明白作为社会最主要生产力的技术人员的重要性。(2)政府应该加大对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投入,并鼓励与号召企业参与到高职院校自主招生,不妨与部分考生签订定向培养协议。这样有利于高职院校有针对性的改善专业设置,避免出现报考“冷热不均”的现象,有利于避免一味地追求生源质量,却教授一些不符合企业需要的技能。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时候,可以运用一些具备吸引性的方式赢得优秀中职生或者社会考生以及优秀高中毕业生的认可,完善自己招生渠道,提高教师素养等。
在社会认同度得到提高之后,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生源数量与质量自然会逐步提高。家长、企业、政府等也会进一步加大对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投入力度,这更加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社会认同度,提高生源质量。生源质量得到提高后,高职院校教育质量与考生质量必然会改善很多,企业也乐于招收这些毕业生,由此形成良性循环。
(二)完善高职自主招生选拔模式
高职院校在进行自主招生的同时,应该向比较优秀的普通本科院校学习,提高招生模式多样性的质量。高职院校在进行自主招生时,不能照搬本科院校招生方式,应该根据本校的情况进行合理的模式改造,避免生搬硬套,根据本校的师资力量招适量的学生,避免学生过多而无法管理。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可以实行联考,这样便于统一管理,节省经费,且应该分专业分组进行招生,各类专业所招学生对应不同的招生渠道,有利于有针对性的选拔学生。再有,在进行自主招生选拔时,面试阶段应该增加公平公正性,可以设置各种监督渠道,进行监察考试,也可以各院校互相监督,达到公正选拔考生。
(三)制定高职院校特色招生录取方式
高职院校应该制定独有的招生政策来应对普通高等院校扩招的冲击。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对象大多为中职学校学生以及落榜高考考生,生源数量与质量相对于普通高校来说很低,而录取方式基本上是“一考定终身”,不再让学生参加高考,学生不知如何选择,生源流失。
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与普通高等院校不同,是为了培养具备专业技能人才而进行的,所以,应该制定符合自己特色的录取方式。(1)自2015年起,所有试点高校自主招生考核统一时间安排在高考结束后,高考成绩出来前,高职院校如果能够顺利执行这样的自主招生时间也不失为一件益事。在高考前筛选考生的话,学生们都会犹豫不决,毕竟高职院校的社会认可度不高,大多数学生还是想去感受一下高考的洗礼,导致考生顾此失彼,如果安排在高考后实行考试,学生的压力会缓解很多。(2)高职院校联合进行录取,同区域或者分区域类型的方式进行考试录取,比如,新疆西藏等偏远贫困地区的高职院校联合考试,对于学生采取相同录取标准,以减轻各院校自主招生压力,保证入选的公平性。(3)政府采取相关措施来帮助高职院校进行招生录取,制定相关制度约束学校和企业共同招生,让企业参与进高职院校的录取当中来,选择企业以后需要的人才,以共同有利的方式进行录取。
(四)创新学生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考生与普通高校考生相比有一定差距。尤其由于招生途径的不同这种差距很明显就表露出来。所以,高职院校的领导们要大胆进行创新,改变原有的学生培养模式,不断适应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生源质量下降等方面的变化,在教育教学、课程安排、师生管理以及外部环境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以便于有足够的能力来培养自己所招得学生,使高职院校自主招的考生培养更规范更科学,有利于生源质量的提高。(1)高职院可以制定专门的培养方案,自古以来,中国最有效的教学原则就是“因材施教”,专门的培养方案可以适应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做到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自己理想的目标;(2)课程安排上,高职院校可以适当调整课程的组合结构,根据相关研究表明,高职院校学生在上文化课时,参与度与互动情况明显比专业课要差,同样,选修课与必修课的活跃程度也有一定差距,因此,高职院校在课程安排方面,可以根据学生特点来安排课程,比如多一些實践课,减少一些理论课程,增加一些创新类课程等,尽量满足学生兴趣;(3)在师生管理方面,高职院校教师可以尽量与学生友好沟通,创新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管理模式;(4)在外部环境上,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学生兴趣设置一些实训基地或者多实行一些课外活动,比如德育讲座,校歌比赛等活动,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综上,提高了社会认同度,完善高职自主招生模式,制定高职院校特色招生方式之后,高职院校的生源数量与质量必将有质的飞跃,毕业生的职业技能也将有大幅提升,企业将会乐于招收,如此便能形成较好的良性循环,有利于高职院校利用自主招生政策提高高职院校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 杨艳.从生源的角度看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考试[J].中国商界,2009(10):370-371.
[2] 郑若玲,朱贺玲.探微与创新: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模式解析[J].复旦教育论坛,2013(1):63-67.
[3] 张永红.关于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现状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4):33-34.
[4] 黄明明,朱中原.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改革的理念和路径探析[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5(2):149-153.
[责任编辑 金莲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