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指导下的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7-05-30刘宁
刘宁
摘 要:《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在摸索中发展的商务英语专业指明了办学方向,提供了专业建设和评估的具体依据。根据国家标准的要求,广东理工学院积极调整了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能力要求、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探索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发展。
关键词:国家标准;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10-0150-03
Abstract: "National Standard for the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of Business English Major" has provided the specialized direction and teaching requirements to the growing business English major.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business English major of Guangdong Polytechnic College should adjust its objective of talents training, capacity requirements, course system and teaching staff, and devote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its talents training mode.
Keywords: national standard; business English major; talents training mode
一、《高等學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2007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设立了全国首个本科商务英语专业,商务英语专业从此进入高速发展阶段。2012年,教育部正式认定商务英语为独立的专业,与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平行。有了学科专业的政策依据,全国各大高校纷纷设立了商英专业,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约293所高校开办了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商务英语专业一直都在摸索中发展。商务英语到底是应该商务为重还是英语为重,学术界一直有所争论。发展近十年,商务英语专业也逐渐形成三种办学模式:1.“商务+英语”模式。以西安外国语大学为例,商务英语专业隶属商学院,以培养学生商业知识能力为基础,高年级时加大英语课程的比重。2.“英语+商务”模式。以对外经贸大学为例,商务英语专业隶属外语学院,低年级阶段的学生要先打牢英语专业基础,高年级时集中学习商务课程。目前国内大部分院校均采用此种模式,广东理工学院也不例外。3.“英语+商务课程”模式。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外语学院虽无商务英语专业,但设置了商务课程群,英语专业学生通过学习商务系列课程,达到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目的。
三种培养模式逐渐稳定,为行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的商务英语人才,但全国各大院校在探索办学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专业建设思路模糊,各校办学水平参差不齐;“千校一面”现象严重,专业无特色;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与传统英语专业课程区别不大,商务实践流于形式;教师队伍单一,缺乏跨学科层面的教学团队。没有先进成熟的经验加以借鉴,也没有完备的模式得以套用,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举步维艰。面对此种严峻形势,商务英语急需专业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为了规范和保证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2013年10月,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起草了《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下文简称《商英国标》)。经专家多次论证,《商英国标》正式在2015年底由教育部发布,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建设和评估提供了政策依据和纲领性指导意见。《商英国标》在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素质与能力要求、课程体系与师资队伍、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具体要求。根据《商英国标》和行业人才需求,广东理工学院适当调整了本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新定位了人才培养目标,规划了课程体系,扩大了跨学科、多层次教师队伍,努力为本区域行业输送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二、以跨境电商为特色,实现国际型、复合型、应用型的培养目标
《商英国标》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表述为:“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英语基本功扎实,具有国际视野和人文素养,掌握语言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国际商法)等相关基础理论与知识,熟悉国际商务的通行规则和惯例,具备英语应用能力、商务实践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能够从事国际商务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从以上表述可以看出,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要体现三大特点:一是扎实的商务英语语言能力。听说读写译是英语交流与学习的基本能力,但商务英语的话语和语境自有体系,因此平时教学中要更多侧重使用商务语境,培养学生的商务听说读写译技能。本校商英专业在大一大二阶段就尤其注重这方面的训练。英语基础课如视听说、口语、阅读、语法等,课上所使用的例句与项目实践安排均与商务情境相关。其二,精通国际商务知识的能力。在英语基本功打牢之后,要着重培养学生掌握商务相关的专业知识,如经济学、法学、管理学、金融学、会计学等,体现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特点。本校在这方面的能力培养主要集中在大三大四阶段。其三,具备解决国际商务工作问题的能力。除了英语+商务知识,现今行业所需的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应用能力,能够独立解决商务难题。这就要求学生了解跨文化交际知识,能够进行商务谈判,展开商务调研。本校在这方面能力的培养贯穿整个大学阶段,通过各种真实商务情景的模拟以及各个学期的商务实训,训练学生独立解决商务难题的能力。
同时《商英国标》强调,各高校应根据培养规格、专业特色和行业需求,自主设置和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找准自己的商英培养特色。以本校为例,本校地处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地带,外贸、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因此,自2014年商务英语专业升本以来,本校就瞄准了本地区乃至整个珠江地区电商行业的发展,并结合本校经济学科的优势资源,开设跨境电商课程以及跨境电商专业实训,大力扶持本系跨境电商创新人才试验区的兴建,将跨境电商作为本校商务英语专业的王牌。目前,我系已与众多跨境电商公司签订协议,定期为学生举办讲座,组织学生进公司进行跨境电商平台实操训练。学生的反映良好,也更加坚定我系走以跨境电商为特色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之路的决心。
三、培养思辨与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
《商英国标》规定了商务英语人才应具备的五种素质和能力,分别是:思想素质,专业素质,职业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英语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商务实践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五种素质中,思想、身心素质是健康人格的基础,专业和职业素质是从事行业的必备,而文化素质则是个人素养的体现,是进行高等教育的目的。文化素质,其实就是一个人的哲学思想、历史知识、文学涵养和社会见解,通过个人的语言或行动表现出来,也就是所谓的气质。提升文化素质,就需要学生多涉猎文学阅读,从阅读中达到同时培养个人思想、身心素质的目的。文化素质的培养一直是本校商英专业的短板。本校为二本私立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偏低。而且授课时强调商务知识和实践,阅读文学名著只是课外任务,而阅读任务的检查规模小,并没有形成一个机制,或纳入学分计算,因此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动性并不强,效果较差。
国标规定的五种能力中,英语应用能力和商务实践能力是基础,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动力,而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辨与创新能力是重中之重。能够进行思辨与创新,就说明个人逻辑思维缜密,具有创新意识,在信息收集、分析、推演方面能力卓越,能很好地解决难题。因此,思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贯彻在整个大学教育过程中,但这并非一蹴而就,必须在课程设置、教师配备、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针对思辨技能,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开设辩论演讲课程,但本校目前尚缺。关于创新,本校从2014年开始就有组织地计划开展SYB课程,教授学生如何开创并经营自己的事业,效果比较显著,学生回馈良好。
四、構建模块课程体系,加强实训教学
根据《商英国标》对课程体系和设置的要求,商务英语课程体系包括公共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实践环节、毕业论文五个部分。专业核心课程按四大模块设置:英语知识与技能模块为50%-60%;商务知识与技能模块为25%-35%;跨文化交际模块为5%-10%;人文素养模块为5%-10%。由于各校的学生基础、师资情况不同,各模块的学时比例可以相应调整。
以本校商英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为例,英语知识与技能模块多在大一大二开设,完成英语语音、语法、剑桥商务英语(初、中级)、商务英语视听说、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口语等课程。大三阶段安排剑桥商务英语(高级)、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口译、商务英语翻译、综合商务英语等英语知识高级课程。整个模块占总学分的50%。商务知识与技能模块从大二开设,一直到大四阶段,主要有电子商务贸易、国际商法、管理学基础、国际贸易实务、会计基础及应用、商务英语谈判、外贸英语函电、商务网站设计等课程,占总学分的35%。跨文化交际模块集中在大二学年,主要有跨文化商务交际、公共关系与商务礼仪等课程,占总学分的5%。本校本专业的人文素养模块较欠缺,主要设置在专业选修课程中,英美文学等课程所占比例不足10%。
针对这个问题,本专业一直在积极探索,计划设置课程群,针对不同毕业走向学生的需求。例如,计划考研的学生可以选择考研课程群,学习英语文学、语言学、翻译类知识;计划做教师的学生可以选择从教课程群,学习英语教育理论、英语教学法等;计划从商的学生,则可以发挥本校跨境电商创新实验区的优势,系统集中进行跨境电商平台实操训练。当然,课程群的设置需要学校各个部门协调合作,确保学生选课、学分计算的顺利进行。
商英课程体系中最不容忽视的就是实践环节。本校本专业的课外实践学分比例已达到17%,课内实践环节也已达到50%。但比较严重而且大多数院校都会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实践流于形式,项目主题不明确,组织涣散。如此问题,就需要院系加强实践教学制度的执行力度,提供实践教学的教师培训机会,确保实践教学切实执行。
五、提升教师素质,建设结构合理的商英教学团队
商务英语教师要精英语,通商务,懂企业实践,而实际上满足此条件的教师寥寥无几。《商英国标》对师资结构也做出了要求:教师的年龄、学历、职称、专业要结构合理,专业教师中语言类、商务类、实践类三类师资的比例约为6:3:1。
因高校招聘条件限制,目前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师多为英语语言文学类教师,英语功底扎实,但商务经验不足,教学往往是现学现教。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因此,自2015年以来,本系在招聘教师上严格按照国标规定的师资比,减少语言类教师的名额,适当放宽商务类教师的招聘政策。另外,本专业与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聘请企业家担任实践导师,弥补实践教学上的不足。但现实情况是商务类和实践类教师毕竟师源不足,因此现有语言类教师就要不断提升自己,以免被商英淘汰。本校在提升语言类教师的做法是:
1. 组织教师定期参加商务培训,进企业实习。培训能够拓宽教师的商务专业知识,掌握行业发展动态,帮助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方法,进行科研创新。而教师只有在企业中学习之后,才能给学生创造更加真实的商务工作情景,培养学生的商务实践操作能力。
2. 鼓励教师自我学习,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因为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师多为语言类教师,因此为了实现自我商务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继续追求硕士或博士学位,由学校提供部分经费或资源。但两种学位中至少有一个是经济、管理、法学类,弥补本专业商务类教师的不足。
六、结束语
《商英国标》是众多专家积极调研商讨的创新成果,使很多模糊的要求变得清晰规范,对高速发展时期的商务英语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起到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本校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应在《商英国标》的指导下,积极探索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设立多元化、特色化的课程体系,构建专业合理的教师队伍,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更多的高素质、国际化、复合型、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立非,叶兴国,严明,等.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点解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3).
[2]王立非.国家标准指导下的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J].中国外语教育,2015(1).
[3]丛丽君.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发展[J].中国商论,2015(9).
[4]仲伟合,张武保,何家宁.高等学校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的定位[J].中国外语,2015(1).
[5]张露.基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计[J].鄂州大学学报,2016(3).
[6]刘永厚.《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解读[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