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在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中的应用
2017-05-30张晓婷
张晓婷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2015年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因此,对于积极推进“互联网+”模式在大学生志愿服务中的应用成为一项新课题。文章通过分析“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助益,再结合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进一步提出了通过构建“互联网+”模式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新媒体来化解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困境。
关键词:“互联网+”;志愿服务;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10-0141-02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the State Council issued the "Opinions of the State Council on Actively Promoting the Internet +" in 2015. Therefore, the positive promotion of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 model to the volunteer servic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becomes a new topic.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volunteer service by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Internet +"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further proposes to solve the dilemma of volunteer servic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et +" mode.
Keywords: "Internet +"; volunteer service; college students
一、“互聯网+”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助益
“互联网+”简单来说就是指把互联网与各个传统行业进行结合。这种结合并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互联网和传统行业进行融合,以便于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为了促进“互联网+”的发展,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拓展,把“互联网+”运用在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中势在必行。大学生志愿服务是大学生为了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大学生人才培养以及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随着“互联网”在大学生志愿服务中作用的凸显。“互联网+”模式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对于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化配置起到重要作用。新的资源配置方式随着互联网在各个领域的拓展而使得大学生志愿服务内容涉及面更加广泛,一种新型的“人人可公益”、“公益活动制定化”[1]等志愿服务模式和内容得到了延伸,开创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新局面。因此,笔者对“互联网+”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助益进行了分析,其结果如下:
创新了服务载体,实现了线上线下互动,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质量。目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运和发展,互联网技术的不断突破。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同时,有线网络及无线网络技术的进步,使得3G逐渐向4G转变,移动互联网成为主流。伴随其发展而出现的手机和电脑得以实现上网功能,“互联网+”模式更加得到了技术和物质保障。目前,我国大学生几乎人人一台手机,一台电脑。这些通讯设施的使用扩大了大学生信息获得渠道,这样就间接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提供了平台。大学生善于使用互联网,他们利用一些通讯软件,例如:微信、QQ、微博等平台建立各种功能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在线上他们设计服务内容,讨论服务方法,招募服务人员,同时寻找服务对象。互联网成功地转化为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桥梁。另一方面,大学生凭借出色的创新思维,他们的点子容易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投入到大学生志愿服务上来。这样大学生的志愿服务不仅可以实现跨地区还可以实现虚拟与现实的结合,形成线上线下活动模式。
“互联网+”可以有效对资源进行整合,打破时空限制,凝聚服务力量。众所周知,网络具有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伴随着网络的发展,大学生志愿服务越来越求诉于互联网。互联网在更大的范围内调配着服务资源,使得服务对象更加精准,服务更有针对性。通过网络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推广,可以有效激活大学生志愿服务欲望,促使更多的大学生愿意加入志愿者服务队伍。而且在互联网上招募志愿者的时候,还会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种服务联盟,他们之间通过信息交换、信息共享等方式进一步优化服务质量,使得各地区的大学生能够更好地寻找适合自己的服务地点和服务内容。同时“互联网+”推动着虚拟社区、朋友圈的兴起,大学生志愿服务在虚拟社区和朋友圈得到扩展,这种拓展会形成一种积极的志愿服务浪潮,推动着大学生精神文明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互联网+”进一步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精准化,传递正能量。“互联网+”对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功效在于能有效促进大学生资源服务力量配置最佳化,同时也可以使得大学生服务对象更加合理化。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大数据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积极推进大学生志源服务和大学生的志愿服务需求进行搭桥,使得大学生志愿服务真正做到有效、可行,避免了流于形式。这就需要大学生在注册服务信息的时候能简单便捷,而且平台要具有保密性,避免大学生注册信息泄漏,因为信息的泄漏会导致大学生对服务平台失去信任,最终会使得服务群体缺失。另一方面利用云技术将世界各地的大学生进行资源整合,同时对具有服务需求的信息进行资源匹配,帮助大学生志愿者快速、准确寻找服务项目。这种利用“互联网+”模式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对于推动社会正气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特点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
随着大学生志愿者者活动在各个高校的开展,大学生自愿活动模式单一,服务内容也较为刻板,所提供的服务在很大程度上都不能很好地满足服务需求。这样,服务和需求不对等,不仅大学生志愿服务起不到应有的服务效果,被服务对象也在接受服务过程中较为被动,甚至起到反作用。这样,就会使得大学生志愿服务适得其反,难以取得应有社会效益,甚至引起社会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误会,最终打击大学生为社会服务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在自媒体条件下,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却蓬勃发展。大学生是网络自媒体的积极参与者,甚至是自媒体的运营者。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凭借较高的知识水平,借助各种各样的自媒体平台,积攒了较多的粉丝群体。因此,大学生在利用自媒体平台做公益的时候,利用自媒体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可以迅速筹集善款,组织线上线下活动。
最后,大学生志愿服务往往以学校及其社团为主体。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常常是由学校社团或者其它学校组织来策划实施的。在大学生志愿者选拔中,往往通过学生自愿,再志过选拔的方式确定志愿者。这样,大学生志愿者整体素质就较高。但是,这种设计会出现,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对象与大学生志愿服务内容出现脱节。对于开展什么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怎样开展缺乏思考。最终使得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出现困境。
(二)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志愿服务不足
大学生自愿者服务对象单一化明显。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在我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其基本出现了模式化。例如:大學生服务对象多为支教、社区服务、救灾以及环节保护方面。这些模式固定不变,难以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新的服务内容急需要被拓展进来,以适应社会发展潮流。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也常常流于形式,导致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快、短、浅的特点。[2]首先,表现为“快”,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往往在假期迅速开展,无论是在线上还是线下都没有进行足够的宣传;其次表现为“短”,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由于利用寒暑假进行,因而导致大学生的志愿者服务难以持久;最后表现为“浅”,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的动机不纯,有些学生存在功利现象,导致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整体上难以深入为服务对象服务,往往是一种浅尝辄止的志愿服务。
三、“互联网+”在大学生志愿服务中的运用
通过上文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志愿服务质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另外,还需要继续探寻对大学生志愿服务问题进行解决。而通过前文对“互联网+”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研究,发现“互联网+”可以有效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
首先,构建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互联网+”的新媒体平台。新媒体是近年来才出现的一种媒体形式,随着新媒体的逐渐成熟。新媒体越来越受到年轻一代,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青睐。通过新媒体发动大学生志愿服务也随之成为了可能。通过新媒体平台可以迅速、有效寻找到愿意投入到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中来的学生,这种方法打破了地区限制。有效提升了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效能,拓展了“互联网+”的使用范围。
其次,保证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互联网+”模式的可持续运行。大学生志愿服务“互联网+”模式,采取新媒体平台。对于新媒体平台的维护也需要得到重视,因为新媒体平台,不仅作为一种平台,而且作为凝聚人心和公益事业的平台,其所承担的就远比盈利性运营平台要多。努力保证不泄露大学生的注册信息就显得十分重要,积极采取各种方法使大学生提高对平台的认可度。要科学管理平台,有效运营平台,积极开发平台,确保大学生志愿服务“互联网+”模式的持续健康运行。
最后,要积极协调各种互联网资源,在坚持“互联网+”模式中迎合新旧媒体的工作方式。虽然随着“互联网+”技术在我国的迅速发展,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传统媒体的运营方式还具有一定的价值。因此,在大学生志愿服务中不仅需要坚持采取新型的“互联网+”模式,还需要对旧媒体进行扬弃。例如:听过高校中的校园广播传递信息,进行舆论导向。在深入挖掘旧媒体功能过程中也可以获得新媒体的发展动力。旧媒体作为弘扬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的平台还需要坚持,不能在旧媒体中缺位。如果单纯地进行“互联网+”模式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进行弘扬,那么其所传递的信息就容易引起一定的质疑。在大学生志愿服务中坚持“互联网+”模式,并不代表对旧模式的摒弃。
参考文献
[1]项泉.关于互联网+时代青年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发展及思考——基于浙江省科技馆志愿者服务实践的分析[J].移动信息,2015(8):9.
[2]李佳佳.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现状及对策[J].长江丛刊,2016(2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