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转型背景下的商务日语教学探索与研究
2017-05-30葛菁菁
葛菁菁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迈入重视应用能力培养的新时代,商务日语课程的教学也需要围绕应用型转型,重新定位教学目标,改革教学模式。针对本身就是应用语言类的课程,如何在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通过设定仿真情境,改革课堂教学,强化应用型能力的培养,是此研究的目的。通过教学实验对比了改革前后的教学效果,发现利用仿真情境的确能强化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应用能力,但同时也对教师在差异化教学和创设仿真情境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商务日语;应用型;新建构主义;仿真环境;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10-0018-03
Abstract: As higher education has entered a new era that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application ability training, the teaching of Business Japanese courses should also focus on the applicability-oriented transformation. We should re-posit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reform teaching mode. Aiming at it is the course of application languag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how to create a simulation environment, reform classroom teaching and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cation-oriented ability. After comparing fore-and-aft the reform of teaching through teaching experiments, we found that using the simulation environment can indeed to strengthen students' ability of independent thinking, analysis and solving ability of problems, team cooperation ability and application-oriented ability and so on.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to teachers on the aspects of different teaching and the creation of simulation environment.
Keywords: business Japanese; applicability-oriented; new constructivism; simulation environment; situational teaching
一、《商務日语》教学面临的新形势——应用型转型
《商务日语》是我校日语专业设立于大三上学期的一门专业学科选修课,属于能力拓展模块的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在完成两年基础阶段的日语学习之后,加强对日本商务礼仪和习惯的熟悉,学习掌握国际贸易流程的基础知识,熟悉并掌握与对日商贸有关的表达方式,能用基本符合专业规范的语言,以口头和书面方式进行商务活动。其原本的教学模式一直比较传统,学生们也习惯了“老师在讲台上事无巨细地灌输,学生在下面一个劲地记笔记,最后考前划重点”的形式,所以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很肤浅,往往一知半解,记忆也不深刻,考过即忘。据数位前几届的毕业生反馈,等他们进入日企或赴日就职后,才发现原来好多上课学过的实用知识被错过了,工作后还需要重新补上。
随着高校扩招后大学生就业困难、同时又是部分地方高校招生困难的“双困难时代”的到来,2015年11月16日,教育部、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就如何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推动高校转型发展进行了决策部署。这标志着我国的高等教育从以往的重学术研究的时代迈向了重应用、重技术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这将进一步推动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发展。
面临这样的新形势,众多原本偏重学术性的课程都纷纷寻找突破口,向应用型转型,而《商务日语》本来就是一门应用语言课程,本身就具备应用型的属性。所以更加需要强化它的应用属性了。但其原本的教学方式其实与课程本身的要求是相悖的。因此该课程的培养目标需要调整,教学模式急待转型。在原有的教学目标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强调了应用型能力的培养。希望能培养熟练掌握商务环境下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拥有扎实日语语言基础,同时精通其他相关领域,如:商务知识和礼仪、社会文化常识,并具备较强的职场应对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能够服务于对日商贸、旅游、跨境电商、教育、会展等行业的复合型日语商务人才。教学模式也需要同步进行改革,需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主动投入相关内容的学习,使教学方法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以实践体验为主转变,从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内外结合转变。从而激发学生的日语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同时,强化商务相关的专业日语知识的应用,加强团队合作能力的养成。
二、“应用实践出真知”——教育学习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维果茨基、皮亚杰和布鲁纳等人的研究理论基础上逐步成熟发展起来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被引入中国教育界,并且影响大而深远。其核心思想颠覆了纵贯中国数千年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理念,即:学习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个人对知识的建构。并且这个意义建构的过程必须放在真实的情境当中,通过协作和会话而达成的。这个教育理论思想的关键点即是“应用实践出真知”。而几乎同一时期形成的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更加强调了知识不是一个抽象具体的事实,而是基于社会情境的一种活动,并且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不断建构的一种动态关系。
而进入21世纪互联网时代,学习面临信息超载和知识碎片化的双重挑战,中山大学的王竹立教授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他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大类,显性知识即那些能够用语言、文字或符号表达的知识,他认为这类知识可以通过教师讲授而传递;而隐性知识指那些难以用语言、文字或符号表达的知识,即那些必须借助于实践经验才能真正领会的知识,这一类知识不能通过教师讲授而传递。也就是说“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修正了建构主义的激进、片面地否定传统教师讲授传递知识的观点,认为可以混合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作者理解为显性知识可以运用传统的授课方式,从而缩短建构意义的时间,进而提高效率;而隐性知识的传授,必须为之提供一個模拟真实的环境或情境,让学习者亲身体验,从而建构起自己的经验和认知。而隐性知识的获得比显性知识更加重要,因为在获得隐性知识的过程中,建构知识路径本身,即信息的搜索、选择、加工、成形等过程,才是最有价值的知识。
在这样的教育学习理论思想的指导下,作者尝试对《商务日语》的课堂教学进行改革。
三、应用型转型背景下的教学改革——仿真情境的引入
无论是经典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还是近几年出现的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都非常强调仿真情境下应用实践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仿真情境,字面上的意思即是模拟真实自然环境,以前大多被运用于航天航空、生物技术、工程机械、医学技术等学科的科学实验上。后来某些实践性较强的技能型课程的教学也逐步引进了仿真情境的概念,比如酒店管理、空乘服务、护士护理等课程,但此“仿真情境”与前面所指的仿真情境有很大的区别,实际上指的是引入仿真职场环境。让高校的学生们在接近真实的虚拟职场环境和情境中,通过自身的观察、体验、参与及解决模拟真实的问题、完成虚拟任务,而获得有效的信息输入和知识建构,从而提升特定的职业素养和能力。
在此所指的商务日语教学仿真情境的引入,包含硬件和软件两方面。
首先是硬件方面。由于在一般的日本商社里,职员大都统一在大办公室里工作,也基本没有其他外企通常有的隔间,所以只要有桌椅可以自由移动的活动教室,通过桌椅的不同排列组合,就可以将活动教室变身为商社办公室、会议室、会客室等,模拟出日本商社的办公环境来。当然如果能拥有日式榻榻米教室,那就更加理想了。目前我校的日式榻榻米教室已经成为了学生们体验日本文化的绝佳场地,能够开展茶道表演、和服秀、剑道表演等。并且稍加布置利用,就能变身为日式会客厅、宴客厅。能使学生身临其境,从外在的环境和内心的感受两方面都感到自己正处在日语的语言环境中。
其次是软件方面营造仿真情境。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从教学任务的布置、解决任务的过程以及评价模式这三方面来营造生动具体的情境。具体来说就是教师首先要将真实社会、职场中很有可能遇到的问题作为任务布置给学生,然后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信息搜索、分析思考、讨论、选择决策,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实施,最后的评价需要看问题是否被恰当地解决了,而不仅仅是教师孤立的打分。这三方面结合起来营造仿真情境,其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感性体验身处社会、职场的真实感受,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建构起自己的经验,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当然最好的教学状态就是硬件和软件仿真情境能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充满日本元素,接近日本职场的环境氛围中,想方设法完成在日本商务职场可能遇到的挑战。但如果硬件条件不足,比如活动教室缺乏时,软件方面加强仿真情景的营造,让学生从心理上体验身处职场的感受,建构自己的经验也是可行的。
四、仿真环境下的《商务日语》教学实验与反思
为了配合应用型转型,我们对日语专业2013级的商务日语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教学改革实验。作为研究课例,选择了“应聘面试、初入职场、商务电话、公司访问、商务会谈”等数课内容,对2012级和2013级学生的教学效果做了对比分析。以下是“商务电话”这一课的教学实验内容和反思。
(一)教改前后课堂教学内容对比
教学任务:商务电话应对。初级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有关商务电话的基本礼节,拨打和接听电话时的日语基本表达方式;进阶教学目标:由于真实职场中电话对象和内容的不可预见性,所以需要锻炼学生在仿真情境下的灵活应对能力和敬语的转换能力。
在2012级学生的商务日语的课堂教学中(2014年9月),还是沿用改革前一贯的教学模式,首先课堂讲授有关日本商务电话应答的相关知识点,然后布置有关电话应对的任务,在下一次课中进行小组表演。由于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准备,所以课堂小组演练的结果很不错,学生们口语表达流利,应答自如,课堂气氛轻松。但缺点也十分明显,绝大多数学生并不是在对话,而是在背诵,有时即使一方漏了部分台词,另一方也会牛头不对马嘴地往下接,出了很多笑话。还有部分学生未能背出自己的台词,就带着提示纸条上台,完全失去了锻炼的价值。
而在2015年9月实施的课堂教学改革实验中,我们要求2013级的学生课前预习电话应对这一课的内容,并且课前在班级微信群和QQ群里上传数段电话录音以便他们提前熟悉电话应对的日语基本表达方式。课中分组,临时组成数家不同的公司商社,然后抽取任务卡,明确自己公司的定位和每个人的职位身份,根据自己的任务卡给抽中的对象打电话。因为无法提前准备,并且电话对象和内容也是抽签决定的,所以学生必须像在真实公司中工作那样,根据电话对象的话语,组织自己的应对语言,有时还需要转接给自己的“同事”,或给“上司”留言。一开始课堂气氛很紧张,学生们怕开口,也不敢接话。但经过教师的提示和辅助,也经历了数度冷场、卡壳,最后学生们都顺利地完成了预定的任务。
课后对学生做了反馈调查,学生们认为这样设计的教学情境更加接近真实职场环境,能够锻炼自己的灵活应对能力,并且很容易发现自身的语言薄弱点,记忆也会更加深刻。但缺点就是学生觉得这样的教学方式让他们相当有压力,觉得难度较大,部分程度差的学生觉得很难参与进去,完全不知道怎么接话,甚至有个别自暴自弃的学生索性放弃了参与。
(二)教学反思
改革前后的两种教学模式采用的其实都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都是教师定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完成预定任务。但前后两种的任务难度显然是相差很大的,差异其实就体现在情境设定的仿真程度上,后者更接近真实职场。
2012级当时的教学效果,表面上课堂氛围轻松活跃,学生们都能积极参与,相互的打分也都很高,“内容、文法、发音、礼仪和策略”这四项各占10分,总分40分里,各小組的平均分基本都在35分以上,相当于百分制的87.5分以上,皆大欢喜。但其实大家的课堂演练处于低水平的重复,锻炼的只是基本日语表达和背诵的能力,仅仅完成了初级教学目标。
而2013级的课堂氛围明显紧张了不少,每个人的表情都是严肃的,轮到发表的人必须认真仔细地听清楚对方的话语,然后思考自己该如何应答,小组其他成员也需要仔细听两人的对话,以便能顺利接上下面的情节,有的人还会时不时在旁提示帮忙。结果大家的措辞文法错误频出,敬语使用混乱,每个人的弱点一下子暴露无疑。当然这体现到互评分上也很明显,6个小组,平均分得分最高的是34分,最低的不足30分,这还是平均分,有的学生打的分仅仅只有25分,相当于百分制的62分左右,刚刚及格的分数,也就是说学生自己也对这样的表现不满。如果孤立地从课堂气氛来看,似乎是原来的教学方式更好,但从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的角度来看,显然后者更有价值。后者需要学生有个即时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完成初级目标基础上,向进阶教学目标的达成迈进了一大步。
但同时也发现,要想全面达成进阶教学目标,还必须想办法攻克以下几个难关:1.学生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现实,想要“因材施教”却碰到同一班学生水平差距太大时,确定模拟情境任务的难度就成为了最大的难题;2.如何设定比较轻松的仿真情境并设定有趣的任务,促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愉快地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去,这也很考验教师的功力;3.如何促使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利用网络课堂、微信群、QQ群自主学习相关知识点,从而改进课堂教学的效果,这也是个难题。这些难题都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与研究。
五、今后的研究方向
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也与时俱进,仅仅是手握大学学位,甚至硕士学位也已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通过网络随机问卷调查,一半以上的用人单位对现在大学毕业生的职场能力表示不满。比如独立思考能力、沟通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等。对这些能力的需求甚至超过了对专业技能的需求。而那些精通专业技能,同时又具备良好的职场素养的人才,往往会受到很多用人单位的青睐。这应该就是教育部之所以决策推动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的根本原因吧。为了顺应应用型转型的大趋势,高校的一线的教师必须把社会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的重点,把职场应用能力的养成放在与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商务日语》课堂教学改革仅仅是日语专业应用型教学改革迈出的很小的一步,除了这门课程本身的改革,还应该与其他的相关课程联动起来建设,也必须与课外实践实训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整个专业的应用型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
[1]修刚.转型期的中国高校日语专业教育的几点思考[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1(04):1-6.
[2]魏玉娟.高校商务日语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与课程模块[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7):499-505.
[3]汤艳.商务日语课程教学新模式的探讨与研究[J].外语研究,2012(02):269-285.
[4]王竹立.新建构主义:网络时代的学习理论[J].远程教育杂志,2011(02):11-18.
[5]王竹立.新建构主义教学法初探[J].现代教育技术,2014(05):5-11.
[6]潘锦云.情境模拟教学法与应用性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0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