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

2017-05-30葛卫卫

中国商论 2017年14期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外商直接投资

葛卫卫

摘 要:中美建交将近四十年以来,双方经济贸易交流程度日益加深。截至2015年,中国已经成为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第三大出口市场、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在中美双边贸易中,中国处于贸易顺差地位,并且两国的贸易失衡愈演愈烈。本文从中国汇率变动角度说明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并不是人民币币值的低估造成的,同时从要素禀赋论、恩格尔系数、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等方面对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给出了解释。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 要素禀赋论 出口管制 外商直接投资

中图分类号:F7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5(b)-075-02

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两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日渐加深的同时贸易顺差不断加大,严重影响了中美之间贸易关系的健康和谐发展。对于造成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文章将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失衡的关系

1.1 人民币汇率变动情况

国际金融学的研究中认为:当一国本币贬值,能促进本国商品的出口,抑制外国商品的进口;当一国本币升值,将抑制本国商品的出口,促进外国商品的进口。假设2016年6月1日,1美元=6.5889人民币,外商批发一双马大哈鞋190元;2016年12月1日,1美元=6.8958人民币,外商批发一双马大哈鞋仍然是190元。6月1日,外商购买一双马大哈牌鞋需要190/6.5889=28.84美元,若购买1000双,则需要28840美元。12月1日,外商购买同样一双马大哈牌鞋需要190/6.8958=27.55美元,若同样进货1000双,则需要27550美元,由于人民币升值,外商购买同样数量同一价格的鞋需要多花费1290美元,作为外商可能就会减少购买量,对于中国来说,就意味着出口减少。

所以对于中美贸易顺差的不断加大,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纷纷指责中国的汇率制度是导致中美贸易失衡的重要因素,不断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一直实施比较严格的外汇管制。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汇率制度改革共经过三个阶段:1994年~1997年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1998年~2005年实行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2005年7月至今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自2005年7月1日,中国第二次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虽然具有一定的波动性,但是总的看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是呈现上升趋势的。人民币对美元的平均汇率,2005年为8.1917,2007年为7.6040,2011年为6.4588,2014年为6.1428。到2014年人民币累计升值已达32%,中国在人民币汇率改革方面做出了极大的努力。

1.2 汇改以后中美两国双边贸易情况

中美两国于1979年建交,当年两国的双边贸易额是24.5亿美元。2005年汇改后,当年两国的双边贸易额是2166.3亿美元,同比增长27.71%。双方贸易差额为1141.7亿美元。到2016年双方的贸易额达到了5196亿美元,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额达到了3470亿美元,38年间增长了211倍。

可以看出一方面人民币总体趋势不断升值,另一方面随着人民币不断升值,双方的贸易额越来越大,中国对美国的贸易呈现出口增速加快进口增速减缓的趋势,两国的贸易失衡状况也愈加严重。所以单纯地将中美贸易顺差归结于人民币币值过低,要求人民币升值是有失偏颇的。

2 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导致劳动密集型产品贸易失衡

自从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问世以来,虽然存在这一些质疑的声音,但毫无疑问其依然是国际贸易理论的一大支柱理论。要素禀赋学说认为:一国应该出口使用本国密集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使用本国非密集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简言之,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而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而资本丰富的国家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

中国的要素优势在于其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成本,而美国的要素优势在于其大量的资本和先进的技术。按照要素禀赋理论和自由贸易理论,中国从美国进口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产品,美国从中国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可是真实的情况有些许不同,原因如下:在影响需求的因素中,收入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美国作为发达国家,人均收入远远高于中国,以2004为例,美国的人均收入46381美元,中国的人均收入3678美元,所以两国居民的消费需求也存在着很大差异。根据恩格尔系数,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就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的国民人均收入越低,每个人的平均收入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中国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大部分属于生活必需品,美国生产的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大部分属于高端产品。所以美国居民对于中国生产的必需品有巨大的需求,而中国居民的收入低,对于美国生产的高端产品的需求不大。同时两国的消费文化和消费观念相差很多,相对于美国人超前消费的习惯而言,中国消费者更加崇尚节俭、保守的消费观念。所以两国的收入差距和消费习惯是导致两国贸易失衡的原因之一。

3 美国对出口中国的高科技产品采取歧视性的管制

按照要素禀赋理论,按照自身要素优势进行国际贸易的两国不会产生严重的贸易失衡现象,然而中美不仅出现了贸易失衡现象,而且愈演愈烈。其中一个原因在于美国以保护国家知识产权和信息安全为借口,对出口中国的高科技产品进行严格的出口限制。美国对华的出口管制包括出台了各种法案和条例。比如,1989年美国政府出台了包括禁止安全类技术产品、核技术产品和燃料的对华技术产品出口管制措施。2007年6月15日美国商务部公布对华高科技出口管制清单规定,航空发动机、先进导航系统、激光器、水下摄像机及推进器等20个大类的美国高科技产品不得对中国出口,并于6月19日开始执行。2015年4月9日,美国商务部发布了一份公告,决定禁止向中国4家国家超级计算机中心出售“至强”(Xeon)芯片。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潘锐教授表示,从2001年至今,美国对华高科技出口管制一直没有放松。在美国一再要求对华“贸易平衡”的背景下,这种管制只会使美国的商业利益受到损害。美国严格的出口管制使得中国只能从其他国家进口高科技产品,中美两国在高科技产品上逆差越来越大。

4 美国在华直接投资加速了中美贸易失衡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在中国的对外贸易顺差中,外资企业的顺差额占比很大。中国自从1995年开始引进外资,到2002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数量超过美国,居世界之首。根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2016年1月至11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4355家,同比增长3%,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318亿(1137.9亿美元),同比增长3.9%。我国出口的大幅度上涨,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外商投资企业的快速增长,有数据显示,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对我国的出口贡献率达到57%,意味着外商企业在中国的子公司或者分支机构生产出口额占中国总出口额的57%。而美国在华直接投资的规模和比重均位居前列。2017年两会李克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时,提到中方贸易顺差的问题“企业生产的产品利润90%以上是美国企业拿走了,中国的生产企业拿到的利润最低只有2%~3%。”虽然说中美贸易顺差很大,但是其中中国企业在其中得到的利润很低。

美国在华直接投资的增长,加剧了两国之间的贸易失衡。首先,美国在华直接投资通过除了帶了大量资本的同时,也带来了技术与管理经验,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生产技术外溢效用直接促进了中国出口部门的增长。再者,随着外资企业在中国时间的加长,对中国市场的需求现状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逐渐的实现在中国本地生产和销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母国对中国出口的规模和数量。

对于中美双方贸易失衡,一直存在不同的争论。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两国之间的贸易失衡,是不容忽视也不能回避的现实,这就要求我们理性地看待中美贸易失衡的问题,找出双方贸易失衡的原因并加以解决,中美贸易才能实现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益耀,郑伟民.经济全球化与中美经贸关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2001.

[2] 林立.关于中美贸易失衡的思考与对策[J].经济与管理, 2007(4).

猜你喜欢

人民币升值外商直接投资
外商直接投资与重庆市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研究
FDI对陕西经济影响的研究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国际收支的影响研究
通货膨胀与人民币升值长期并存现象的分析
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对出口体育用品企业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对福建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
国际经济博弈下的人民币汇率决定
外商直接投资、地区异质性与居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