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纳西族节事旅游开发及居民文化认同提升研究①
2017-05-30陶琼
摘 要:在如今旅游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民族旅游节事开发成为当今时代不可逆转的一股潮流。但事实证明,节事旅游的开发其实是一把“双刃剑”,节事旅游开发在提升地方知名度,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最大限度的满足游客的兴趣和猎奇心理,传统节日文化中一些基础和本质的东西逐渐淡化、庸俗化、低俗化。各地节事开发及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文化认同感缺失,无法获取当地居民的充分认可与支持,导致节事开发无法持续发展,丽江纳西族节事活动开发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因此,本文在分析丽江纳西族三多节节事开发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了民族地方节事旅游开发的对策以及加强地方居民文化认同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节事开发 民族认同 文化传承 纳西族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6(a)-059-04
随着旅游者旅游需求的不断多样化与多元化,为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近年来节事旅游渐渐走入大众视野并被人们所喜爱。传统节日文化作为民族旅游地区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受到消费者乃至社会各界的追捧,民族旅游节事的开发亦成为当今时代不可逆转的一股潮流,更成为一些地方旅游经济的助推器、增长点。但事实证明,节事旅游的开发其实是一把“双刃剑”,为最大限度的满足游客的兴趣和猎奇心理,传统节日文化中一些基础和本质的东西逐渐被隐藏、淡化,甚至消失,更为严重的是当地居民随着社会的变迁以及旅游经济的发展,对地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越来越弱,民族文化的传承受到威胁,地方民族节事的开发遭遇瓶颈,因此,在节事旅游蓬勃发展的今天,当地居民作为地方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加强地方居民的文化认同感极其重要。
1 丽江纳西族节事活动现状
1.1 丽江三多节概况
1.1.1 三多节的由来
三多节是源于纳西族的宗教,具有非常浓厚的宗教色彩,到今天已经有1200多年的历史。“三朵”是纳西族的本主神灵与最高保护神。丽江纳西族先民把对自然的崇拜、英雄的崇拜、祖先的崇拜等多种信仰集中在祭祀“三朵”上,以此来表达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与信仰。
相传,三朵是一位骑白马、穿白甲、戴白盔、执白矛的战神。三朵作为纳西族族的保护神,一直保护着纳西族人民。正因为这样,三朵深受纳西人的爱戴与信奉。三朵神在唐代就被人们建祠供奉并举行祭祀活动。
关于三朵神的传说:纳西部落与崩部落交战,后来纳西部落在三朵的妙计指导下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三朵建议纳西部落酋长与崩部落酋长来一个约定:让崩部落的酋长带领他的部下在白水河边过夜,先让他们喝酒吃肉好好休整,待第二日在一战定胜负。在煮大块肉时就让火夫把水煮干了在拿给将士吃,将士们把煮的又泡有粘的肉用战刀切碎来吃,好不快活。酒足饭饱后把大刀入鞘。第二天早上,当崩部落酋长带领他的将士到达崩时突然遭到了纳西部落的包围。崩将士将要挥刀迎敌,此时居然发现刀拔不出来,刀被肉胶牢牢的粘在刀鞘里了......因此,崩部落打败,三朵因出此妙计保护了纳西族人民而被奉为保护神。
1.1.2 三多节的活动内容
(1)三多节的举办时间。纳西人民在每年农历的二月初八这一天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以此来祭祀纳西族最大的保护神——“三朵神”。相传,三朵在十二生肖中是属羊的,因此在农历二月初八和八月的羊日,纳西人就会聚集到玉龙雪山山麓的三朵庙用羊作为祭品并举行名为“三朵颂”的祭拜仪式。
(2)三多节的习俗。第一,祭祀祈福。当每年三多节到来的时候,纳西族居民就会自发走出家门去到玉峰寺附近的北岳庙和玉龙山麓的“三朵庙”用全羊来祭祀祈福。一方面祭祀伟大的战神三朵,感谢他对纳西族的庇佑;另一方面祈求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也祈求三朵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幸福安康。第二,歌舞娱乐。三多节期间,丽江的纳西居民都会自发的聚集在街头、广场、束河四方街、古城四方街等地方举行民族歌舞表演,载歌载舞好不热闹。一些城乡地区届时都会常奏古乐,一些开阔地方还会举行赛马这样的活动来欢庆节日。第三,踏青。在丽江,三多节可以说是一个可以全民狂欢的节日。节日期间,纳西居民都愿意走出家门,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带着家人、约三五好友到拉市海、文海、玉水寨、象山等景色怡人的地方踏青、野餐、登高望远。
到今天,“三多节”不仅是祭祀活动,还是集歌舞娱乐、庙会、踏青、赏花、野炊及农特商品交易等为一体的大型民俗文化活动。
1.2 丽江纳西族三多节现状
现在,在丽江过三多节最主要的活动是踏青野炊,这个季节丽江正是山茶花盛开的季节,观赏茶花最好的去处是离丽江县城约20公里的玉峰寺,这天也会有很多人到雪山脚下的“三多阁”烧香、祭拜。近年来,这一节日在新的历史境遇中得到了官方认可并呈现出与旅游业逐步融合的趋势。如今“三多节”节祭典暨群众化活动是丽江最隆重的大型民俗文化盛会,已成为各民族群众展示文化、缔结友谊、促进团结、谋求和谐发展的载体。同时为更好传承和弘扬纳西族优秀文化遗产,充分展示纳西族民间文化魅力,打造民俗节日文化旅游品牌,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丽江大力推進文化旅游融化发展,“三多节”已成为一个新的旅游热点。1986年8月,丽江人大常委会把每年二月初八定为纳西族的传统正式民族节日,2005年6月颁布的《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自治条例》第七章57条规定“三多节”全县放假三天。2017年丽江“三多节”群众文化及商贸交流系列活动暨文化消费试点启动仪式在玉龙县政府举行,启动仪式结束之后,召开了三多文化研讨会。由此可见,景区旅游现象日益高涨的同时,节事旅游也正在被开发、关注与参与。
2 丽江当地居民就三多节文化认同调查研究
2.1 调查设计
本次调查主要以访谈为主,访谈对象主要以丽江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为主,因为他们作为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地方民族节事以及传统文化的感知较为直观也较为敏感。访谈对象主要涉及丽江学校纳西族学生、纳西族教师及教授、菜市场纳西族大妈、村委会纳西族老人为主,最后将访谈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2 调查分析
2.2.1 调查样本性别比例
此次访谈该调查涉及157位女性群体,143位男性群体,有数据可以清晰看出比例是157:143,性别比例基本持同。通过调查数据分析,不同性别居民对节事开发文化认同的差别不明显,男女文化认同基本持同,但男性的文化认同略高。
2.2.2 调查样本年龄结构
此次问卷访谈地点有学校、菜市场、村委会,因而可以明显可见该样本的年龄结构有青少年、中年人和老年人,丽江各学校涉及150份的问卷访谈,而菜市场和村委会各自发了75份,可见样本的比例为2:1:1。通过问卷访谈,从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三方面对丽江市纳西族居民对节事开发文化认同进行分析,采用聚类分析将持不同认同度的居民分成四类:认同度低的、认同度一般,认同度较高,认同度极高。发现认同度一般的多为36~55岁的中年人,认同度极高的主要是56岁以上的老年人和在校学生,这类群体对丽江市节事开发活动的文化认同远远高于其他几类居民,在他们看来,民族节事原本就应该是地方居民自娱自乐的活动,地方文化的集中体现,不应该也不愿意被商业化开发。
2.2.3 调查样本受教育水平
通过问卷访谈回收统计明显看出,该调查样本受教育水平可分为初高中及以下;大专、大学;研究生;博士及博士以上,从数据分析来看比例初高中及以下学历的群体较多,大专大学学历的人数是研究生和博士及博士以上学历人数总和的2倍,博士及博士以上人数寥寥无几。通过问卷访谈发现,不同教育程度下的居民对节事开发文化认同还是有差别的,由数据可以看出学历越高对节事开发文化认同就越高,认为通过节事旅游开发可以进一步提升地方知名度和影响力。而大多数中老年人因为受教育水平在初中水平阶段,整体受教育水平不高,因而他们不主张将节事活动进行商业化开发。
2.2.4 调查样本本地居住状况
通过问卷访谈数据分析,调查对象多为丽江本地常年居住的当地人,其中常住居民占十分之九,部分由于工作等原因,在丽江居住时间较短。
2.3 调查总结
2.3.1 节事期间政府宣传力度不够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网络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每年丽江政府关于三多节的宣传并很多,三多节的名气远没有火把节大。鉴于这一实际情况,首先,丽江政府应加大宣传,而且应以网络宣传为主,如在网络上播放三多节的活动图片、视频、活动内容以扩大其知名度。其次,每年丽江的三多节都会举行大型歌舞活动,也会进行一些媒体报道,但并没有引起特别大的反响与效应,因此可以借助名人的带动效应,邀请某位名人作为活动的代言人进行宣传,如杨丽萍;也可以邀请一些当红的演员、歌手来参加活动,为活动造势。最后,目前丽江市政府主导拍摄的旅游宣传片都是把丽江作为一个整体来宣传,并没有一个以某一个节日作为主题来拍摄宣传,这也是丽江旅游宣传片的一块空白。因此,丽江政府可以从这个方面入手拍攝宣传片,把丽江的另一种美呈现给大家。
2.3.2 节事期间当地民众参与度不高
现如今一部分社会基层群众对节事开发活动缺乏理性的认识,错误的把节事开发当成一种政府或企业行为不愿意参与,并没有以一种主人翁的角色出现在节事开发中。从参与度上讲,节事开发在以往的举办过程中,过多的将精力放在表面工作上,错误的将大型节事活动参与者定义为地方领导和知名人士,过去甚至出现过节事活动正进行的如火如荼,居民参观兴致正高,因领导突然前来参观视察而清场的滑稽现象,导致居民的可参与性大大降低。通过调查研究,丽江利用开发特色节事旅游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纳西文化也在旅游中得到了传承和发展,但纳西文化也遭到了一些损害,导致当地居民就节事开发认同较低,因而造成当地居民参与不理想,每逢三多节放假越来越多的当地人纷纷选择外出旅游而不是参与活动当中。
3 丽江纳西族节事开发及居民文化认同提升建议
3.1 政府主导
3.1.1 政府宏观调控
在我国,节事开发的举办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色彩,因此“政府引导、企业承办,市场运作”是一种比较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模式。在这种运作模式下,政府的角色理应站在保障性角色,加强对我国节事开发的宏观调控和方向性指导。
3.1.2 政府主导保护传统文化
保护纳西文化,传承纳西文化是丽江政府和每一个纳西人的历史责任和应尽的义务,在节事开发中必须明确民族文化保护第一、经济发展第二的思路。政府主导任何一种节事开发都不可能一成不变,不变就得不到发展,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纳西族节事开发应吸取当地纳西文化,并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节事开发促进纳西族与外界的交往和沟通,同时节事开发也受到外来强势文化,主流文化的冲击,进而引起开发中一些纳西文化内部因素的变化,如人们的观念意识和生活习惯、审美趣味的改变等,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3.1.3 政府主导宣传民俗文化
丽江是纳西民族的聚集地,纳西文化也应被合理的宣传和保护,纳西民族的语言文字、风土人情、传说故事,需要正确宣传。以丽江自古以来的商业茶马古道文化;以淳朴的纳西人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画面为依据;以风俗传统的节事活动来宣传属于纳西民族自己的文化。让游客参与其中的同时更能体会到纳西文化本身的精神内涵和悠久的文化底蕴。当地人更是要努力参与其中,来保护属于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例如:景区的导游应该了解真正的纳西故事给予游客正确的讲解。当地的纳西人民也应正确的讲述纳西文化,游客也应正确传播纳西民族故事,所有人共同努力才能使纳西文化得到更好的宣传。
3.1.4 政府牵头创造传统文化学习环境
政府应作为领头人,在丽江市大力宣传学习纳西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全民投入纳西语、东巴文的学习,并且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人们学习纳西语和东巴文。在丽江的各行各业里多设置有关纳西族语言文字的就业岗位,并给予一定优待。在属于纳西族的节日里多增加纳西语比赛,东巴文书写比赛等一系列相应活动,激励人们去学习纳西语、东巴文等传统文化。
3.1.5 政府主导加强媒体网络宣传
地方政府应鼓励出版少数民族的期刊、报纸、杂志,制作少数民族的电视和广播节目。目前丽江的电视台有纳西语的新闻联播,但在丽江偏远地区是接收不到丽江台的,因此首要任务是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新闻联播,应该加强翻译纳西语版本的电视剧,像以前一样的偶尔出一部是跟上时代步伐的,多翻译一些新的电视剧更能引起人们的重视,提起人们学说纳西话的兴趣。专门发行双语的东巴文报纸、期刊,促进人们学习东巴文,培养纳西语主持人,鼓励本地年轻人加入纳西语的媒体大军。以政府做发起人,在网上建立有特色纳西语言文字的网站,供人们了解和学习,尝试研发学习纳西族语言文字的APP。
3.2 加强地方民族文化传承
建立居民参与节事开发的文化认同十分重要。另外,制定法律法规,这样居民在文化认同的节事开发举办能够给自己的生存、就业带来正面影响的基础上,对节事开发的支持和参与度也会随之提高。
3.2.1 建立文化传承机制
很多传统节庆的衰败,都是因为没有很强的文化传承机制,很多民间组织因为计划不周,缺乏主体、经费不足等原因慢慢衰落,从而无法保护民族节事文化。所以,我们要加强对民族地区文化传承机制的建立和保护,可以让这些机制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从而保护民族节事的传统文化。例如,在丽江三多节的开发中,直接导致了当地居民与外界的接触,使丽江纳西族的传统文化发生了异化和重构,民众的价值观和心理也发生了变化。尤其表现在丽江纳西族的一些年轻人不再从事传统工艺。所以,我们势必要建立当地的文化传承机制,把这些传统技艺还有传统民族文化传承下去,并将其再现于节事活动开发之中。
3.2.2 建立节事旅游监管机制
为了不断提升丽江纳西族的知名度和美誉,更好的实现节事活动文明、安全、有序的举办,必须加强对节事旅游的监管,成立丽江纳西族的节事旅游监管机构,进行监督,利用监管机构加强对三多节活动场所、内容等的保护,以免造成丽江纳西族旅游市场与当地社会秩序的混乱。建立旅游节事监管机制还可以对过度开发三多节等传统节日进行监督和监管,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民族节事活动的文化内涵。
3.2.3 扶持文化传承人
扶持传承人能起到保护纳西族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更能调动人们传承纳西族传统文化的内在积极性。通过文化传承可以让纳西族的语言文字一直传承下去,让更多人懂东巴文化并把东巴文化传承下去,更全面的认识丽江三多节。
3.3 加强当地居民的文化传承
3.3.1 重视双语教育
双语教学对地方文化传承有着积极作用,让当地小孩在课余时间都能去学习,请当地东巴来讲解东巴文化有效的开展纳汉双语教学,让纳西族的新一代都重新学会说纳西话,承担起传承发展纳西语言文字的重担。编写出体现纳西族文化的纳汉双语教材,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学习。出版纳汉双语读物,让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都能阅读,可以录制光盘随书附赠。丰富教学形式,学校多开展学习纳西语言文字的活动,建立纳西语言文字兴趣班。建立专门的纳西语。从小营造纳西语言文字氛围,让其意识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重大意义。
3.3.2 培养教师队伍
培养专业的纳汉双语教师,可以体系化、专业化、正确的教导学生使用纳西族语言文字,有效的解决师资问题。鼓励年轻人投入纳汉双语教师的队伍中去。不仅限于丽江本地,要放眼全国鼓励有志青年投入纳汉双语教育事业。有了老师学生才能学习,让新一代不用仅限于跟家里长辈学习纳西话。每天都能适时的接触纳西话才不会因为时间原因而忘记本民族语言,本民族文化以及节事活动。
3.3.3 提高自身价值感
为了让纳西族的文化细水长流,必须要把纳西族聚集地区打造成一个民间文化传承基地,这样才能保留纳西族传统习俗的真实性,让少数民族的文化真正得以传承。现在的纳西族基本不用担心自己的经济状况,旅游业的发展给他们带来的收益足以让他们安居乐业,所以在本民族傳统文化发展问题上,他们不再重视,甚至忽略自己本民族的文化。例如,现在大部分纳西族的孩子不会说纳西话,很多关于节庆的传说和故事也不能吸引新一代年轻人,他们大部分不知道节庆的由来和文化内涵。因此,当地居民首先必须提高认识,其次,政府通过教育宣传让纳西族自己认识到本民族文化的珍贵性。
参考文献
[1] 王莹.云南少数民族节日开发研究[D].云南省:云南大学. 2011(25).
[2] 赵子志.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辽宁省:辽宁师范大学,2013.
[3] 崔新建.文化认同及其根源[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04(10).
[4] 王鉴,万明钢.多元文化与民族认同[J].广西民族研究,2004(2).
[5] 任志宏.少数民族文化认同与民族学校教育的发展[J].河北学刊,2010.
[6] 杨兴柱,陆林.大型节事旅游基本特征及发展对策的初步研究[J].人文地理,2005(2).
[7] 吕莉.我国旅游节事的策划与运作研究[J].商业研究,2006(13).
[8] 廖乐焕.民族经济与民族文化关系探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0(12).
[9] 常冬林.浅论新疆少数民族古籍的保护与开发利用[J].西域图书馆论坛,2012(2).
[10] 宝音.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保护与开发利用[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4).
[11] 王旭.贵州民俗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 2005(6).
[12] 吴宗,曹荣.论节日的文化功能[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4(11).
①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指导性项目:丽江纳西族地区节事旅游开发的后续效应及对策研究(2016ZDX263)。
作者简介:陶琼(1982-),女,纳西族,云南丽江人,研究生学历,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教师,主要从事民族旅游开发管理教学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