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创新与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关系研究①

2017-05-30张扬解柠羽

中国商论 2017年18期
关键词:知识创新竞争优势产业集群

张扬 解柠羽

摘 要: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要求集群内的企业能够在经营活动中不断进行知识创新,因此,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形成实质上是集群内企业私人性知识的形成过程,只有知识不断创新,产业集群内的产品和服务才具有更强的难模仿性,才能保证竞争优势的持续性。基于此,本文从知识的社会化、外部化、整合化和内部化四个角度分析了知识创新与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关系,得出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共同作用、相互促进的。

关键词:知识创新 产业集群 竞争优势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6(c)-159-02

1 相关概念界定

1.1 知识创新的内涵

知识创新这一概念具有很强的社会经济意义,主要包括知识层面与创新层面两方面内容。可以说“创新”的范围很广,而知识创新仅是一个相对狭窄的范围。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知识创新”涵义非常广泛,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知识创新主要是用来描述新兴知识从产生、创造到传播及应用的整体过程,既包含借助一定的科学研究而获得新知识,也包括从新知识的传播及应用到新知识的商业化(新知识转化为产品和服务)的过程;狭义的知识创新则主要用来描述如何通过一定的科学研究而产生新知识的单一。

知识创新作为一种整体性行为,是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交互作用、转化并生成新知识的过程,主要包括知识的社会化、知识的外部化、知识的整合化以及知识的内部化。

1.2 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内涵

国外学者对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界定主要从战略和价值的角度展开,国内学者则主要从价值和能力的角度分析了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综合国内外学者的主要思想,我们可以把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看做是产业集群凭借其所占有的特殊资源以及所具备的独特能力所提供的优于竞争对手的价值,这种价值既能使顾客获得优质感受,同时还能使产业集群获得超额利润。产业集群竞争优势最主要的特征体现在能够使顾客价值提升、使持续性超额利润逐渐增多。这里的持续性不包括那些在偶然市场机会下的短期利行为,而且这种产业集群所拥有的“特殊资源和独特能力”具有难模仿性、不易复制和取代等特点。

2 知识的社会化与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关系

不论隐性知识还是显性知识的创新都需要进行相互交流,以推动知识可以在不同的员工与企业间进行转移或者达成共享以实现创新目的,可以把这个过程看作是知识的社会化过程。相比之下,企业的创新能力更多的取决于隐性知识的创新程度,隐性知识本身大多通过非编码形式掌控于员工的头脑中,属于劳动者的个体知识;另一方面,隐性知识的环境依赖性很强,通常与特定的时间、地点和事物相关。所以,知识的社会化过程是劳动者个体间交流和共享隐性知识的过程,它依靠观察、模仿及共同实践等形式促进隐性知识的传播和创新。企业与客户及供应商不断互动实践,以获取所需的隐性知识。劳动者个体间的隐性知识共享过程是知识社会化的源动力,其根植于行为却离不开共同的社会实践。

集群竞争优势的维持需要独自拥有相关知识以及相关的运用能力,所以,集群竞争优势的形成要求企业拥有私人独特知识,因为只有企业拥有了独特的知识,其产品和服务才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而拥有长效竞争优势,当然该竞争优势的实现也离不开知识的社会性特征,唯有社会接受了包含该独特的知识产品,这种产品所包含的竞争优势的具体价值才能够被实现,但产品的社会认可可能使产品所体现的独特知识暴露和扩散出去,所以在集群与企业之间存在着某种博弈,既要在社会上推广产品,又要试图组织知识的外溢。

根据分析,知识的社会化可以促进集群和企业借助速度、知识储备以及知识结构的广泛传播优势,提升企业的吸收能力以及快速反应能力,使集群及企业更容易建立合理有效地知识应用平台,强化竞争优势;反过来,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提高则有利于知识的广泛社会化。我们可以得出二者是相互促进,共同作用的关系。

3 知识的外部化与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关系

通过知识的社会化,默认知识借助概念的形式、词语和叙述转换为显性知识,我们可以把这种转化过程,称为知识的外表物化过程,即知识的外部化。集群企业知识的外部化是在合理的时间、地点,通过合理的形式把相关知识传递给企业内员工的过程,该过程与知识的获取相似,但针对的知识源泉不一样。知识外部化的本质是知识在产业集群内不同主体间进行流动和传播。隐性知识在不断地显性化过程中,最终被表述出来,变为具体化的显性知识。可以说更新知识就是更新企业的核心能力,其发展是保持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关键之处,只有不断探索新知识以及优化学习进程才能缩短知识不断明晰和显性化的过程,使核心竞争力快速扩散到产业集群内的各个企业及员工中,以达到“收益倍放”的效果。

知识的外部化通过形成知识的共享平台,提高了组织成员的能力,有效阻止了集群内部的重复创新,通过巨大的协同效应实现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集群企业内的员工通过知识创新系统上的会议系统、知识库管理系统以及个人主页等,将自己的经验转变成可以共享的显性知识。而一些相对复杂的隐性知识则通过不断地外部化嵌入到企业的相关产品和服务中。掌握知识后,员工们可以通过开发新产品,改造旧有工艺以及自动化加工和制造来实现增强集群竞争优势的目的。当然这种嵌入的知识具有一定的组织稳定性,因为即使最初的掌握者离开以后,工艺及新知识是作为企业的概念性知识资产保留在原产业集群的知识库中,这些资产是建立在组织成员和客户所拥有的概念性基础之上的,主要是通过想象、语言表达和象征的显性知识组成,如概念、设计以及商标等,因为概念知识等资产是有形的,其效果比经验知识资产更容易释放出来,因此更有利于提高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所以说,知识的外部化有利于提高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4 知识的整合化与产业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

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创新主要是企业把分散的显性知识整合为新的显性知识的过程,使新的知识在产业集群内可以共享,其实质是知识的整合化过程,在此过程里的知识创新不是全新的知识,其开发的新知识以原有的零散知识为基础,属于创新了逻辑时间上,新知识既可能是新体系或新方法,还可能仅是一个新概念。隐性知识通过社会化和外部化转变为新产品概念后,该概念化知识又通过整合化产生系统性知识,知识的整合化通过知识创新系统的分类,使知识得以系統和优化,有效提高原有知识的转换速度,提升了知识的实用价值。知识的整合要求把产业集群内不同企业以及不同部门的人集结到一起,面对某些问题或者项目,通过相互之间思想和观点的碰撞与冲突,最终产生共有的、独创性的答案。通过该种协同方式同时可以创新出更为复杂、实用的知识。

系统性知识资产很容易转化,因为其知识资产类型可见度高,同时传播和保存容易,能够对产业集群的创新起到更强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产业集群核心能力的难获得性决定了其只能通过集群内企业内部知识的整合来获得,而不能通过外部环境获取,所以说产业集群内部的整合性知识是构建集群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环节,知识的整合化有利于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不断提高。

5 知识的内部化与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

从集群的显性知识转换到隐性知识,是一个知识内部化(internalization)的过程。当显性知识被产业集群共享时,集群内的相关合作者开始将显性知识逐步内部化,即集群内的员工将已有的显性知识整合为员工自身的内部化知识,以指导其日后的思维和行动,可以把这一过程称为制度向文化转变的过程,由此生成的新知识被称为惯例性知识。惯例性知识资产主要由隐性知识构成,这些隐性知识都是组织行为和实践中的惯例,例如企业日常运行中的技巧以及组织文化和组织惯例等都归类为惯例性知识资产。企业可以通过持续不断的练习以及组织成员之间共享某种思维和行动的模式来形成惯例性知识,这种惯例性知识资产可以看作是产业集群内企业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产业集群知识创新的基础是产业集群所特有的知识性资产以及集群内企业所具备的知识,而产业集群知识资产的主要来源则是由知识内部化带来的惯例性知识。因此,知识资产是产业集群创造新价值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独有资源,是产业集群知识创新的基础。知识资产是知识创新活动的主体,其始终处于不断进化及演变的动态过程中,不断地知识内部化可以使产业集群积累知识性资产,增加知识性资产的存量,这将不断提高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6 结语

综上,可以得出知识创新(包括知识的社会化、外部化、整合化和内部化)的速度越快则产业集群的程度中心性越高;知识创新(包括知识的社会化、外部化、整合化和内部化)的程度越深则产业集群内企业网络的中介性越高;知识创新(包括知识的社会化、外部化、整合化和内部化)的水平越高则产业集群的内聚性越高;知识创新(包括知识的社会化、外部化、整合化和内部化)的相关度越高则产业集群内企业的黏性越大;反之,亦然。所以说,知识创新与产业集群竞争优势之间是共同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蔡宁,王晓娟.社会资本与企业竞争优势:基于知识的观点[J].技术经济,2006,25(10).

[2] 蔡宁,吴结兵.产业集群组织间关系密集性的社会网络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6(4).

[3] 蔡宁,吴结兵,殷鸣.产业集群复杂网络的结构与功能分析[J].经济地理,2006,26(3).

[4] 蔡宁,吴结兵.产业集群的网络式创新能力及其集体学习机制[J].科研管理,2005,26(4).

[5] 陈晔武.国外知识创新模型研究综述[J].情报杂志,2007(12).

[6] 成伟,王安正.产业集群中企业知识创新机制的研究[J].经济理论研究,2006(7).

①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经济服务化背景下现代服务业生命周期演进规律与产业政策研究”(15YJC790038);辽宁省社科重点项目“新常态下提升辽宁省经济增长质量的对策研究”(L15AJY005);辽宁省社科联项目“辽宁省现代服务业持续发展的创新机制研究”(2016lslktzijjx-09)。

作者简介:张扬(1980-),男,汉族,吉林磐石人,大连民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管理学博士,主要從事产业集群方面的研究;解柠羽(1980-),女,汉族,吉林白山人,大连民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产业经济、世界经济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知识创新竞争优势产业集群
企业开放式创新知识协同的作用、影响因素及保障措施研究
基于知识创新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思路探索
基于产业集群导向下中小型企业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模式再造
新常态下蚌埠市玻璃产业集群发展探究
安徽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湖北省大冶市食品饮品产业集群效应分析
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协同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基于战略视角的小米科技动态能力分析
经济新常态下中小房产企业竞争优势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