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十万强”项目文化差异与冲突分析
2017-05-30李德贵
李德贵
摘 要:中美“十万强”项目是中美两国政府着眼于未来而推动的中美教育文化交流项目,从2011年承接项目以来,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已经接待了38个研习团来华学习。研习团的来访增进了中美人民的相互理解和信任,同时也出现了因文化差异引起的文化冲突,文章研究了中美“十万强”文化交流中的文化差异和冲突,从跨文化角度分析其成因,并对中美文化交流与共荣做了展望。
关键词:十万强;文化差异与冲突;跨文化交际
中图分类号:G40-0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2-0028-02
Abstract: The 100K Strong Initiative program was co-run by Chinese and American governments, aiming to promote the educational and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two peoples. Since 2011, Hangzhou Wanxiang Polytechnic has received 38 visiting teams from US. This program has undoubtedly enhanced the mutual understand and trust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people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conflicts in the process of the Program, analyses its reas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makes a prospect about futur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common prosperity.
Keywords: 100K strong initiative;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conflict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一、中美“十万强”项目基本情况
2009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时提出“十万强计划”(100K Strong Initiative,即十万美国学生留学中国计划),目标是从2010年到2014年推动10万美国学生到中国学习,通过民间交往和年轻人的交流培养美国新一代中国问题专家,希望这些文化大使能够承担起未来巩固两国不断加强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使命,从而提升两国国家与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这项计划得到了中美两国政府的持续支持,2013年1月,美方成立了十万强基金会,希望能以全新的非政府非盈利组织促进“十万强”计划的落实与推进,在既定目标实现后,还能更长远地推动中美青年交流。在中国政府的全力配合下,2014年7月美国宣布这一目标已经实现。
从2011年起,万向集团与微软、福特基金会等跨国企业资助了此项计划。作为万向集团控股的民办高等职业院校,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受万向集团董事局委托,全面参与 “十万强”项目,从2011到2016年,我院共接待了38个研习团,921名美国师生的来访。这些访学团包括美国西北大学研究生访学团、芝加哥高中访学团、美国“百人会”教师参访团等美国交流团体,学院安排了《中国文化与历史》《中国书法与绘画》《中国经济发展》《中华武术》《剪纸艺术》《中国新能源发展规划和动态》等课程与研讨项目,访学团参观了北京、西安、杭州等地的院校和文化古迹。从项目总体情况来看,这一人文交流项目为美国年轻人与学者提供了到中国学习的机会,促进了中美兩国的民间文化交流。
二、 “十万强”文化交流中体现的文化差异与冲突
然而,几年来的带团与授课经历表明,在这一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上,依然出现了很多的文化差异与冲突现象。这种文化差异与冲突由中美不同的文化思维方式而引起,在交往中体现为文化碰撞与冲击,加之研习团成员来自不同的族群与地区,使这一跨文化冲突带有更大的复杂性。
(一)善解人意的安排碰到不领情的态度
文化差异与冲突体现在项目的各个阶段,在餐饮方面表现的比较突出。比如,项目主办方为了让美国学生体验“宾至如归”的感觉,在饮食上特意安排了西式自助餐和肯德基等快餐,然而美国研习团对于这一安排直接提出异议,希望安排更多的中餐,最好能有不同风味的中餐。 而在一次中餐中,主办方准备了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宴请美国学生,教美国学生使用筷子,并热情地介绍各种菜品,主动用筷子往客人的碗里夹菜,但是美国学生表现冷淡,吃的东西不多,整个餐饭气氛冷场,让主办方觉得美国学生冷漠、不领情。其实,美国学生来中国研习希望能有更多的中国体验,因此提出希望安排更多的中餐。但是在吃饭过程中,比起菜品的花色与香味,美国学生更注重营养搭配,这种体验是个人的,不需要别人来干涉,遵循的是自便原则,因而主办方用筷子夹菜的热情让美国学生从内心里无法接受。
(二)勤勉的教师遭遇冷漠的学生
授课方式的差异是项目进行中最明显的文化冲突表现,中国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的备课工作,希望在短期内让美国学生对中国文化、历史和汉语有更多的理解,因此他们需要在短短几小时的授课时间内呈现更多的内容,在授课方式上就体现为满堂灌,不停地讲。然而,从课堂效果来看,中国教师讲的越多,课堂气氛越沉闷,美国学生觉得老师讲课没有趣味,甚至与己无关。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学生更喜欢互动式教学,希望教师能安排自己去做活动,去体验与思考,与具体的学习内容相比,他们更喜欢开发学习兴趣,然后自己去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三)单纯的文化交流面临尖锐的质疑
尽管“十万强”项目是民间文化交流项目,但是不可避免地也存在授课过程中由意识形态差异所引发的挑战。中国教师秉承文以载道的原则,在授课过程中强调历史事实清楚、政治正确,尤其是中国文化中儒家思想具有强烈的服务政治意识,强调服从与忠恕,在美国学生看来不仅理解困难,而且有意识形态灌输的嫌疑。中国教师在呈现具体文化内容时认为天经地义、无比正确的事情,往往招致美国学生的疑惑与提问,如基于传统的历史事实和现实的发展趋势而得出的“和平崛起”结论,对于中国教师来讲具有内在逻辑性,但在美国学生看来,这种结论更多的是一种政策宣传,他们对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接纳性仍然存在很大不足,在意识形态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相互理解。在“仁、义、礼、智、信”等传统文化讲解中,教师对其内涵讲解越多,美国学生就以缺乏个人主义提出更多的质疑。
三、“十万强”计划中文化差异与冲突的原因分析
文化冲突是指不同的文化主题之间中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价值观、社会心理、传统习惯等方面的对立否定关系,其实质是不同文化主体之间价值观的冲突,由于中美两国具有不同的历史与文化,因此必然带来人们思想、行为等方面的差异和冲突,在文化差异与冲突后面体现着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差异。
(一)思维模式差异
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思维模式的差异,美国人的思维模式注重逻辑与分析,而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则注重直觉整体性,注重认识过程中的经验和感觉,在交往中很容易从自己的经验和感觉去以己度人,如中国教师走过了一条教师满堂灌的知识道路,认为这样的教法才是好教师的榜样,因而也要求美国学生遵循通同样的道路与经验,但是美国学生更注重知识获取的思维过程,注重通过逻辑分析来了解知识的来源,因此思维模式的差异导致中国教师勤勉的知识讲授不被接受。同时,思维模式很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忽略个体事物的差别,夸大与某一社会群体相关的认知态度,甚至导向教条主义,在跨文化交际中,一定要及时审视思维模式,避免过分的思维定势。
(二)价值取向差异
个人主义是美国人的核心文化,个人主义伦理道德和市场自由竞争观念是美国民众的价值基础,美国文化中等级和身份观念淡薄,学生从小被教育要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而中国文化的价值取向是集体主义,从家庭向外推延,爱己爱人,强调家庭成员休戚与共,在对待他人上也容易以家人心态来关心朋友,同时儒家文化对于中国人的伦理价值有着深刻的影响,强调尊卑有别、长幼有序,重视集体荣誉,忽视个人独立性。以宴席夹菜为例,中国人本着热情好客的待人之道,希望客人能像家人一样受到良好的招待,因此主动为美国学生介绍菜肴,用筷子夹菜到美国学生碗中,而美国人的价值观是个人主义,强调独立思考和自主决定,在吃饭上奉行自便原则,尝试新菜肴的基础是来自于自己想主动尝试。
(三) 政治意识形态差异
政治意识形态是一种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由一组彼此相关的观念汇集而成,并以某些方式来指导或刺激政治的行为,它包含人们对民主、民生、政治稳定、民族自豪感等人类核心价值的思维取向,以及由此取向上而形成的政治行为,不同文化背景、发展阶段的国家在政治意识形态侧重点不同。美国将人权、民主置于高于一切的至高地位,而中国从传统到现在都强调秩序、稳定与繁荣,可以说民主人权与稳定繁荣同等重要,只是因为历史文化、社会发展阶段不同,强调的侧重点不同而已。任何强调一方而贬低对方都是不可取的,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更是如此,认真学习并不断增加对不同文化的宽容度才是弥补政治意识形态差异的正确方法。如中国文化讲授中,不仅要讲儒家思想中的忠恕与服从,而且要对比美国文化中的平等与自由,以不同文化作為镜子来照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增加对不同文化的宽容度。
四、中美文化的交流与共荣
以提出“文明的冲突”而著名的美国学者亨廷顿在回顾文明传承和文化交流时曾提出,“未来的世界将存在不同的文明,它们将必须学会彼此共存”。中美两国由于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形成了两种异质文明,其核心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特点,但是这些不同并不意味着两种文明之间必须相互对立,彼此对抗。在不同之间有着对等的互补空间,“十万强”计划就是中美两种文明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互动,它成为实现中美文化交流与共荣的重要桥梁,不仅有利于美国的学习者实地了解中国,体验中国文化,见证中国发展,也有利于中国的学习者主动了解美国文化,接触美国人民,从而检视自身的文明与文化,以积极的姿态迎接国际化交流的潮流,建立更为开放、高素质的教育模式,完成自身教育系统的变革与提升。正是基于中美双方彼此的交流与理解,“十万强”项目带动了更多的跨国公司和社会组织参与这个伟大的两国文化交流项目,带给了参与者更多的适应全新环境并且驾驭中文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让更多的参与者能够了解中国、学习汉语、结交中国朋友、积累中国体验。因此,2015年9月,在总结“十万强”计划的基础上,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启动“百万强”计划,争取到2020年实现100万美国学生学习中文的目标。只要怀着文化交流与共荣的理念,中美两国文化交流就能走向求同存异、共同繁荣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马健生,吴佳妮.论新世纪美国教育国际化发展策略转向[J].比较教育研究,2016(7):42-48.
[2]张睦楚.美国“百万强”计划:理想愿景、现实挑战及其应对选择[J].当代教育科学,2016(1):61-64.
[3]王建梁,陈希.中美“留学中国计划”与“十万强计划”的比较分析[J].重庆高教研究,2015(3):9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