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摇篮孕育胜利 信仰铸就辉煌

2017-05-30尚娜娜

中国艺术时空 2017年2期
关键词:革命理想陕北长征

尚娜娜

【内容提要】本文以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千里雷声万里闪》为论述对象,表现了年轻共产党人在陕甘边地区出生入死浴血奋战,从建立游击武装开始,一步步壮大为主力红军,在强大的白色势力的包围下,粉碎敌人一次次的围剿,最终建立陕北红色根据地传奇而悲壮的故事,讴歌了革命理想信念大于天的长征精神。

【关键词】千里雷声万里闪 陕北 革命理想 长征

2016年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荧屏上众多描写红军长征题材的优秀电视剧作品交相辉映,全景展示了这一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伟大壮举。在这些作品中,一部革命历史题材青春偶像剧佳作《千里雷声万里闪》则以不同的视角,从另一个侧面补齐了长征画卷的拼图,为这一曲英雄史诗增添了华美的乐章。

一、《千里雷声万里闪》是一部“革命浪漫主义”的电视剧,以1928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溜华起义失败到1934年南梁根据地粉碎敌人六路进攻,并建立陕甘边苏维埃政府的历史为故事背景,全景式另辟蹊径,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并未完全选取真人真事,以“对号入座”的方式,用传奇的手法塑造了刘仲然、廖凉北等一批共产党人的战士群像,表现了年轻共产党人在陕甘边地区出生入死浴血奋战,从建立游击武装开始,一步步壮大为主力红军,在强大的白色势力的包围下,粉碎敌人一次次的围剿,最终建立陕北红色根据地传奇而悲壮的故事。

这部电视剧牢牢抓住革命理想这个精神主线,不但还原了艰苦卓绝的对敌军事斗争,也没有回避党内的路线斗争;既塑造了刘仲然和廖凉北兄弟、秦念五父女等为代表的英雄人物,又深刻揭示了以季鹰夫为代表的左倾盲动主义对革命带来的危害,以家国情怀、恩怨纷争的小舞台,浓缩了革命斗争艰苦卓绝,革命道路探索艰难的大背景。这部剧将主人公的个人命运与革命斗争、国家危亡紧密结合在一起,真实再现了以往着墨较少的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之前的西北地区游击队斗争及根据地建设过程,让历史更加鲜活,让信仰更显崇高!

观看完这部电视剧之后,笔者对于陕北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和共产主义信仰在长征中的作用有一些感受与读者分享。

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30年,革命力量极为弱小和斗争环境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党内出现了对革命和红军发展前途的悲观情绪。在井冈山的翠竹边,毛泽东以他对革命崇高的信念和对时局敏锐的洞察,用回信的形式批评了这种悲观主义思想,提出了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在农村地区开展游击战争,深入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思想。这封信在1951年收录到《毛泽东选集》中时,被赋予了不朽的题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在长征的开始阶段,毛泽东等中央红军的缔造者们并不知道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存在,也并没有将陕北作为最终的目的地,直到中央红军到达甘肃哈达铺,才知道了陕北有刘志丹,有根据地。历史充满了偶然,却有着内在的必然。长征落脚于陕北,充分证明了毛泽东非凡的战略眼光。“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长于西北。故禹兴于西羌,汤起于亳,周之王也以丰镐伐殷,秦之帝用雍州兴,汉之兴自蜀汉。”陕北以其特殊的自然条件和历史的厚重,使得星星之火得以凝聚,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在该剧中,主人公们从打入敌人内部开展“兵运”、建立小股游击队开始,一步步壮大为主力红军,并建立照金、南梁红色根据地,粉碎了敌人的一次次围剿,最后壮大了红军队伍,建立了陕甘红色根据地,为迎接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些曲折的情节,催人泪下,恰恰体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精神。

三、长征的果实在陕北成熟

长征是亘古未有的一次伟大革命实践,正是在长征中,我们党和党领导下的革命武装,在从与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斗争中,在与张国焘为代表的错误路线斗争中,从失败走向胜利,进行了革命道路的艰辛探索。长征的征途随着三大红军主力会师在陕北结束,而党在路线上、思想上的长征还远未结束。延安时期,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巨大危险的和中国劳苦大众在外敌入侵,国内反动阶级压榨处于水深火热苦难状之中。这一时期,各类任务可谓千头万绪,各样考验可谓千难万险,正是这些严峻的考验,融汇在一起,交织在一起,纠结在一起,既形成了极大的压力,也产生了强大的动力,激励我们党在险境中谋生存、在逆境中求发展、在困境中争崛起,最终中共七大形成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飛跃的理论成果,确立了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指引中国革命走向了最终胜利。而陕北延安时期,也成为我们党思想上的成熟期、理论上的定型期、政治上的辉煌期、组织上的壮大期、作风上的彰显期。该剧也恰恰向观众讲述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对于中共中央和各路北上抗日红军长征的重要意义:它是长征之后的落脚点,也是八路军三大主力奔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位置。

长征本身以及建立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经验,最根本的一条是:不管什么时候,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而不是照搬教条。该剧也描写了陕北革命武装的创建和战略战术运用上的特点,也突出了陕北在中国革命战争中的重要意义。如,适合陕北地区革命斗争的模式:一是采取以“白色”“灰色”“红色”三种形式开展武装斗争,创建革命武装。所谓“白色”,就是派党员团员到国民党军中开展兵运工作。所谓“灰色”,就是争取、教育和改造绿林武装。所谓“红色”,就是建立党所独立领导和指挥的人民军队。二是用“三窟”斗争方式,探索建立了以南梁为中心、关中和陕北为两翼的三个彼此依托、相互策应的战略区,坚持在运动中消灭敌人,打开局面,保证了反“围剿”斗争的胜利。这段历史本身就有很强的传奇色彩,形成了该剧精彩的故事架构。由于做到了尊重历史和艺术再创造的完美统一,因此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四、理想信念大于天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他的著作《红星照耀中国》里把长征称为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他说红军的那种不可征服的精神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不是一个作家所能创造出来的,那是人类历史本身的丰富而灿烂的精华。另外一位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说过,在长征途中发生的一切有点像犹太人出埃及,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或者拿破仑进军莫斯科。但这些比喻都是不恰当的,因为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它所表现的英雄主义精神,激励着这个伟大的民族,使中国朝着一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中所说:“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始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朝着这个伟大理想前行。党和红军几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归根到底在于心中的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终坚定执着,始终闪耀着火热的光芒。”长征精神的内核正是革命理想信念大于天、高于天!长征路上,红军正是怀着这崇高理想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千里雷声万里闪》讲述了军人的天职,塑造了一批血肉饱满、富有个性、性格迥异的共产党员形象,他们对国家有担当、对家庭有责任,记录了这样一群人追寻理想的传奇故事。党史专家蒋建农评价说,该剧人物刻画生动,十分自然地把政治教育与艺术再现融为一体,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是近些年少有的优秀电视剧。比如,艾东饰演的陕甘红军创建人之一刘仲然,一心扑在革命事业上,三过家门而不入。当他得知女儿出生时,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他面对大山唱《国际歌》给女儿听的一幕让观众感动。

该剧通过不同人物间的戏剧冲突来表现崇高信仰的强大力量,如廖文举与廖惊北、廖惊韬之间的冲突,廖凉北、秦显鸿与蒋二狼之间的敌对关系,季鹰天与陈铮夫之间的内部矛盾,秦念武和秦小麟这对父子之间的对峙、生死诀别等等,都有可圈可点之处。

今天我们纪念长征,正是因为它无与伦比的历史与现实意义。正像著名学者刘统先生所讲:“长征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遗产,而且能成为我们中华民族、我们这一代人改革开放的动力,我们把这种精神用到改革开放上去,用到为民族复兴而奋斗上去,这才是对红军长征最好的继承!”

(责任编辑:赵倩)

猜你喜欢

革命理想陕北长征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革命理想大于天
陕北绿了 百姓笑了
我的大陕北
党建地图·陕北
马克思的英名和事业永存
长征精神的魅力缘何经久不衰
“革命理想大于天”激励走好新长征路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