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发展与改革探讨

2017-05-30李敏

科技风 2017年23期
关键词:学科发展专业建设

摘 要:根据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当前的发展现状,围绕我校地方性、应用型大学建设的背景,本文主要从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本科教学管理方面的改革等两方面展开了探讨,为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关键词: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设;学科发展

中图分类号:TQ04 文献标识码:A

我校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009年成为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是学校的特色优势专业。该专业重点服务重庆天然气化工产业和精细化工领域,专业办学的行业和地域性特征显著。重庆是重要的石油天然气化工生产基地,已建成长寿、涪陵、万州三大化工园区和永川、江津、垫江、丰都四大化工区块以及若干个化工集中区。这些化工企业为本专业建设提供实习、就业和产学研合作基地。其中重庆建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是本专业的市级工程实践基地,为专业建设提供了保障。

经过前期的发展,该专业已经是重庆市的特色专业之一,但专业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的探索、实践、调整和完善。本文立足于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发展实情,并结合其他高等院校该专业的建设经验[14],围绕着我校地方性、应用型大学建设的背景,从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本科教学管理方面的改革等两方面展开了探讨、思考和总结,供各位同仁参考。

一、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一)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强调工程教育,坚持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将板书与多媒体课件、电视录像片等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努力实现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的优势互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建立了课堂实践环节、实验教学和现场实习相结合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形成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与科研实践、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课内实验教学与课外创新活动、必修的基础实验与选修的个性化实验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提升专业科研创新能力,以科研促教学,全方位提高教学质量

依托市级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提升专业科研创新能力。用科研项目支撑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将科研成果写入新版教材转化为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与自己的科研项目和科研经历相结合,实现教学科研并重,以科研促教学,相得益彰。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鼓励教师将开展的科研项目及成果融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并增强创新意识。

(2)任课教师深入企业调研和工程能力锻炼,收集典型腐蚀案例,结合企业需求,适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教材。

(3)启动专著资助,鼓励适当的专著作为教材使用,并给予奖励。

(4)對教学研究论文都给予适当奖励。

(5)建立教师指导学生课外科技创新的体系。

(6)广泛开展面向师生的学术讲座。

(三)推进本科生科技创新工程的实施,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根据创新人才培养的总目标,以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为主要载体,以组织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发表高水平论文、获得专利等为引导,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研究的兴趣和教师指导学生研究的积极性,形成与培养计划有机结合的本科生科研训练方案。主要包括科研训练项目与活动平台、学科竞赛及成果展示平台两个部分。

以“大学生创新性基金项目”为主要载体,整合学生的各类科研实践活动,形成科研训练项目与活动平台。专业基础类和专业类创新性实验根据材料类专业特点和方向进行设置,主要是中高年级学生可以参加的项目和活动。结合学科专业特点,统筹规划,形成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知识结构和能力发展要求的专业科研训练项目与活动方案,并固化在专业培养计划中,为学生参与科研实践,发展创新能力提供实践平台。

二、教学管理改革

(一)强调工程背景,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综合改革委员会

(1)吸纳各类大中型企业技术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进入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综合改革委员会,直接参与培养方案的制订与修订。

(2)吸纳有工程背景的教授进入专业委员会,这样的教授既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由于长期身处教学第一线,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的加入有利于突出培养方案的工程性,也有利于培养方案的优化。

(3)形成专业综合改革委员会定期会议制度,培养方案的制订、修订、实施均需经专业委员会审批通过。

(二)成立以用人企业为主的学生培养质量监督委员会,建立长效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

(1)用人单位的评价是检验毕业生能力和素质的最好评价方式,项目改革期,拟成立以用人企业为主的学生培养质量监督委员会,探索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质量监督委员会将学生的培养质量情况及时返馈给专业委员会,作为修订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的依据。

(2)建立长效的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用学生四年的大学学习成绩及四年中获得的成绩评价学生的优劣不足以让人信服,应以学生毕业后3~5年或更长的时间在工作岗位上为企业、社会所做的贡献、创造的经济效益或取得的成果为依据,建立长效科学的评价体系。

三、结语

根据专业综合改革的建设目标,对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在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管理两方面都获得了良好的进展,这为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谦定,张君涛,刘祥,等.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综合改革与建设[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6(7):308312.

[2]艾宁,计伟荣,项斌,等.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9,26(6):2831.

[3]卫静莉.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15,32(1):3032.

作者简介:李敏(1985),男,汉族,四川广安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化工新材料。

猜你喜欢

学科发展专业建设
我国新闻学的学科地位及学科发展研究
引企进校实施项目教学新载体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建筑学建造教学探讨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内容探析
提高学科发展质量下高校项目预算管理模式探讨
中外公共政策学科发展情况对比研究
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科发展的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