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7-05-30艾弘

求知 2017年2期
关键词:昌明计谋定则

艾弘

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故敬胜怠则吉,怠胜敬则灭;计胜欲则从,欲胜计则凶。———《荀子·议兵》

【释义】敬:恭敬谨慎。慢:怠慢,疏忽。若重视所做的事情就能取得成功,若是漫不经心,必将导致失败。谨慎胜过怠慢就吉利,怠慢胜过谨慎就失败,计谋超过欲望就顺利,欲望超过计谋就凶险。

【作者简介】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因避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周朝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与孟子性善论不同,荀子提倡性恶论。作为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荀子对重整儒家典籍有重要贡献。

【写作背景】战国时代,诸侯之间的战争频繁,战争成为战国时代社会面临的核心问题。《荀子·议兵》是荀子讨论军事的篇章节,荀子认为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政治可否获得胜利关键在于政治是否代表民心。受到人民拥护的“王者之兵”,才能在作戰时上下同心,所向披靡。征服天下的根本武器不是军队,而是昌明的政治。礼是国家强固之本,行仁义则政治昌明,这样的国家能吸引天下之人,因而能够兼有天下。“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就是其为将之道中的经典名句。

【现实意义】荀子的这段话是出自“议兵”,但对一切世事都有启示。“敬”与“慢”是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自然也带来两种不同的结果。宋代大儒程颐说:“所谓敬者,主一之谓敬;所谓一者,无适之谓一”。凡是做一件事,便要将全部精力集中到这件事上。当今时代,社会环境复杂多变,新情况、新問题层出不穷,机遇和挑战并存,微笑与凶险难辨,在追求人生成功与真、善、美的过程中,决定事情结果的不是能力高下,也不在学历、资历或智力之差,全在乎敬、慢之间。

“敬”是一种态度,一种责任心。有了“敬”,就能尽其心、倾其智、竭其力。心无旁骛而尽其心,虽非上智而倾其智,力有不逮而竭其力,如此,便能事竞成、泰山移。“敬”还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思考问题、言谈举止、决断事情贯穿“敬”字,做到慎而思之、勤而行之,恭德而慎行,就能远离怠惰散慢,避免危机风险,脚踏实地,事半功倍。

做人做事“敬”字当头,也包括从长计议。“计胜欲则从,欲胜计则凶”。《礼记·中庸》云:“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没有长远谋划,做事必定没有章法,以疲于奔命的方式来应付眼前遇到的事情,不能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虽对事并没有怠慢,但因缺乏规划,终不能从容应对。

作者单位:北京行政学院

责任编辑:张 伟

猜你喜欢

昌明计谋定则
自认为善
爸爸的计谋
交换生的计谋
解读电磁学中的两个定律、三个定则
电磁学中三个定则的应用与区别
计谋
孟昌明作品
也谈速度的合成与分解
完形填空两则
同步阅读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