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国西部旅游业的发展

2017-05-30华文吴俐霓

中国商论 2017年22期
关键词:发展模式生态旅游

华文 吴俐霓

摘 要: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其所具备的就业带动作用和经济乘数效应是其他行业所不可比拟的,能够促进地区经济的全面进步和发展。我国西部各地历来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因此,西部旅游资源的开发将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的旅游业也必将得到快速发展。本文根据西部的具体情况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深厚的人文气息,借鉴国外发展生态旅游的经验模式,具体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生态旅游的发展。

关键词:生态旅游 发展模式 西部旅游业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8(a)-044-02

1 我国西部旅游业发展现状

中国旅游业是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20多年来,旅游产业以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发展,至1999年,我国旅游业的增长速度成为世界上最快的国家。在当下西部地区高速发展的时期,中国西部的旅游业发展前景是值得人们期待的。旅游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比较符合边远地区劳动力素质低的实际情况,因此,西部旅游业的发展必须抓住时机,寻找正确有效的发展模式。同时,由于西部地区待开发的旅游资源基本集中于我国欠发达地区,为了加速发展,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帮扶政策,从基础建设、资金投入等方面加以扶持。

几年来,不论学者、政府还是游客,都把目光投向了西部旅游的發展,这也为西部地区旅游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入境游国际市场稳步扩大,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由1986年的世界第20位上升到2011年的第四名,到了2016年仅上半年的国际旅游收入就到了了570亿美元,进入了世界国际旅游收入的第一集团。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游客出行的意愿也大大提高。因此,西部旅游业发展很有潜力,市场前景良好,未来旅游业的发展机遇在西部。

旅游业的增收和创造就业的功能愈见明显,整合地区资源、提高经济水平的功能和作用更是越来越强大。西部地区各级政府都在加强对发展旅游业的认识,提出“西部大开发旅游要先行”的口号。在这种旅游意识不断增强、产业形象渐趋鲜明的背景下,西部地区一批拥有独特旅游资源的边远贫困地区,通过开发当地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也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西部地区以云南省为代表最为典型。

纵观我国各地旅游业发展,西部还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但是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而且相当有特色,具有 “世界民族文化博物馆”、“世界天然博物馆”等众多美誉,悠久的历史文化、独具一格的民族风情、绚丽的自然风光与我国其他地区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为西部地区旅游业依据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品创造了优越的前提条件。其资源的综合优势表现为以下方面:(1)旅游资源分布广泛,自然和人文景观形成一个整体大旅游区。西部各省区旅游资源都非常丰富和密集,条件优越。雄浑、神奇的自然风光往往与人文景观融合在一起,相互依存,相互烘托,为综合独特的旅游区建设和多目标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西部地区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与组合更加强了资源数量与品质的优势,呈现出巨大的开发潜力,为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旅游资源类型全、品位高、特色与垄断性强。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化出西部地区千姿百态、雄奇壮美。多样的气候类型和完整的生物体系,与东部地区迥然不同。以云南为例,其旅游资源也为西部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3)西部地区是三江源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中华文明,不论自然还是人文旅游资源都有着令人着迷的魅力。另外,我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这也赋予了西部地区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天然的旅游业发展的宝库。

那么,综上所述,中国西部旅游业走发展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结合了西部旅游资源的特点,促进西部旅游发展的一条很好的道路。

2 我国生态旅游概况

2.1 生态旅游的概念及发展

生态旅游是在以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在不破坏旅游目的地生态系统平衡的前提下,以体验自然生态环境或者体验自然人文生态并重的环境为主要目的,是一种新的独特的旅游发展模式。从世界各地开展生态旅游的实际情况来看,大致有两种类型:一是欠发达国家的生态是被逼出来的;二是一些经济发达国家主动开展起来的。生态旅游最初从欠发达国家开始的,原因是欠发达国家拥有开展生态旅游的丰富而独特的资源,而没有更多的资金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和基础建设,因此,他们根据自身的历史条件、文化背景及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对一些特种旅游重点发展而成为生态旅游的典范。其中非洲的肯尼亚、拉丁美洲的哥斯达黎加以及亚洲的不丹都是发展生态旅游的先驱。而在经济发达的国家中,美国则是开展生态旅游的成功国家之一。黄石公园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开启了世界国家公园建设和旅游的先河。

生态旅游是一种特殊旅游形式,是在自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外生态旅游发展特点有以下几点:一是由于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决定了生态旅游的脆弱性,例如非洲的肯尼亚和拉丁美洲的哥斯达黎加都是因为生态系统的破坏而不得不开展生态旅游的。二是由于生态旅游的脆弱性而使生态旅游具有保护性,区别于传统旅游粗放式的开发模式,生态旅游在保护对象、旅游规划方、旅游开发商、旅游管理人员以及旅游者的各个角度来看都充分体现了生态旅游的保护性。三是非大众化和高品位性,在生态旅游开展的早期,参加生态旅游的特定消费者群的特征为:知识广博,文化和生活品位较高,具有独立人格,喜欢寻找新的刺激和满足。而且由于生态旅游资源多为稀缺性的自然和文化遗产,环境保护的核心是生态旅游成本较高,这也是生态旅游非大众化的原因。

同时国外生态旅游发展的模式大概分为以下几种:森林旅游、湿地保护旅游、农业生态旅游与乡村旅游、观赏野生动植物、体育健身旅游、探险旅游。

2.2 我国生态旅游的特点

第一,大众性和高雅性是并存的。旅游本来就是一个大众化的产品,生态旅游作为旗下的一个分支,而由生态旅游的定义我们可以得知其又是高雅性的活动。在我国,生态旅游的特点还加进了新的元素。第二,区域联合性。生态旅游往往在经济贫困落后的国家或地区首先发展起来,因为这些地区往往拥有极其丰富的又未开发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生态旅游,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旅游业的发展,资金的投入又反过来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西部地区资源丰富,相对于东部明显落后,因此打破隔阂,构筑生态屏障,联合打造西部生态旅游圈很有必要,也成为了一大特色。第三,文化底蕴深厚。中国十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人文底蕴本来就深厚,因此中国生态旅游的发展很自然地融入了中国文化底蕴。我国西部旅游特点和生态旅游的发展条件是相符合的。

3 我国西部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的战略与模式

3.1 发展战略

西部生态旅游的发展,必须依托资源优势,抓住旅游业发展和西部开发的良好机遇,拓展思路,摒棄旧的思维和开发模式,大胆创新。而与此同时,西部旅游要发展,也必须要使旅游产业逐步从相对发达的近西部地区向资源丰厚的纵深地域推进,尽快把旅游业培育成为西部地区的重点产业和支柱产业。

一般来说,景区还可以以观光型产品为主导,以特色产品为补充,而雪山边陲、荒漠腹地等非常规旅游区域,则是以专项旅游、特种旅游为主要方向。在深化自然与历史文化观光揽胜、宗教朝圣旅游的基础上,积极开发科考探险、民族民俗风情、生态休闲、文化修学、体育养生、边境跨国等具有休闲性、参与性和“新、奇、险、特”的旅游活动,并大力发展周末娱乐、疗养度假、商务旅游和会议旅游等。而且要强调的是,由于文化底蕴深厚是我国生态旅游发展中的独特之处,因此在生态旅游产品的设计上很有必要突出历史文化内涵,凸现文化的全面性,传承性和差异性,营造传统文化氛围,全方位地展现中华古文化的厚重感和丰富内涵。

3.2 发展模式

西部发展生态旅游,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取其精华,弃其糟粕,3N中的Nature(自然),Nostalgia(怀旧)我们都可以仿效。

(1)森林旅游。目前,我国的生态旅游区主要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天然湿地保护区等。而西部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如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开发丰富的热带动植物资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世界上权威的生物资源基因库。都是发展森林旅游的好基地。我们可以看看国外的例子,以美国为例,美国旅游协会于1990年成立了环境对策委员会,1994年制定了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以适应游客对生态旅游日益增长的需求。美国92%以上的林地都允许公众进入,现有国家级森林公园287处,每年有3亿多人次去森林公园野营、度假。因此,在我国森林旅游的开发应提前制定完善的发展规划,加强管理并通过控制进入性、设备、活动、团队规模等来实现环境影响的最小化,减少旅游带给公园环境的影响。(2)观光农业旅游。这是生态旅游的又一分支,指以生态旅游为主题,在充分利用现有农业资源的基础上,通过规划、设计、施工,把农田建设、农艺管理、产品生产、原料加工和游客参与融为一体,将现代科技成果与传统农业精华相结合,以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就业机会、向游客提供高质量旅游经历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生态旅游。而我国以农业文明著称,农业资源极其丰富,为开发观光农业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除了农业观光项目外,还可以建设引进国际先进现代农业设施的农业观光园。在国外,观光农业旅游发展已有一段时间,其中最有特色和代表性的是德国的“施雷勃田园”,各家各户都是独门独院的小木屋,风格迥异,将当地文化和农业生态旅游有机结合起来,我们可以借鉴“施雷勃田园”的成功经验,引进其科学的管理模式,规划设计纳入国家的社会整体管理体系,更好地发展观光农业旅游。就如位于广西龙胜的龙瘠梯田,这是全国第一个观光农业生态园,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涌向那极富层次感的梯田,它的旅游发展前景一片大好。(3)体育健身旅游。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的健康,希望亲近大自然促进身心健康,体育健身生态保健旅游的市场潜力不可低估。如岩洞疗养,森林浴等。且我国是中医药学的发源地,在西方也负有盛名,中医药保健之旅是有很大的发展前景,特别是名药故乡云南。而在国外,以苏格兰山野徒步,旅游业应该为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而不是为了短期利益而实质上的破坏活动,当地的旅行机构也有意识地保护他们的大地资源,让经济效益常年不断,因此在苏格兰大多数的火山遗迹、奇山景观是不允许踩踏和触摸的,甚至不能用一块矿石作纪念品。

4 结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论述,西部旅游业发展,以发展生态旅游为核心的旅游发展体系是很有必要的。同时生态环境是十分脆弱的,必须要建立一个强大的自然保护机构来维持西部的生态平衡;还要加强旅游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完善;通过商业机制对有关区域的自然保护做出贡献,提高全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使生态旅游能够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晓东,谢天慧,许海燕.西部生态旅游发展的思考[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2] 朱东国,阎友兵.循环经济理论在中国西部生态旅游发展中的运用[J].前沿,2006(08).

[3] 罗清.中国生态旅游发展前景分析[J].消费导刊,2008(16).

[4] 李培军.关于中国西部生态旅游发展的若干思考[J].社科纵横,2007.

猜你喜欢

发展模式生态旅游
宁都积极创建钩刀咀生态旅游型清洁小流域
生态旅游对野生鸟类行为的影响探讨
出实招发展老区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产品设计与规划研究
中国社区银行发展模式探析
我国微型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路
基于山东生态农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赣南生态旅游竞争力及发展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