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扎实推进供给侧改革 助推广西经济新发展

2017-05-30韦淑玲

中国商论 2017年31期
关键词:产业升级供给侧改革创新

韦淑玲

摘 要:本文围绕广西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与难点,结合广西目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进行了分析,明确当前广西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特征。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入手,提出了推进广西经济在“十三五”期间能够中高速发展的若干思考意见,从供给端发力保证广西经济的持续平稳发展,建成和谐、生态、繁荣发展的美丽广西。

关键词:广西经济 供给侧改革 创新 产业升级 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11(a)-137-02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挚一领。”广西作为西南出海大通道,作为东盟永久举办地,在“十三五”全力建设拼搏期间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不俗的成效。但是在2017这个关键的年份,必须狠抓落实、锐意进取,更加推进区内重点领域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去掉一批产能过剩的企业,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市场占有率,改变供需关系的格局,将广西建设成西南地区经济新阵地,在改革攻坚阶段平稳迈入绿色发展时代。

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概述

供给侧改革渊源很长,其中涉及经济学一般原理,即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为了更为深刻地去了解供给侧改革的内涵,我们有必要回顾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众所周知,经济学界对于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比较有代表性的派别出自于古典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古典主义派别认为政府不该去干预经济自由运行,应完全由市场来配置资源;而凯恩斯主义派别刚好相反,他们主张政府通过一定的行政手段去调节配置资源,使社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达到一个良性的平衡,使得资源优化配置,社会收益最大化[1]。

具体来说,古典自由主义希望政府不去干预经济运行,市场本身的机制规则就能把资源配置好利用好,主张政府完全不干预经济。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于1776年,在其巨制《国富论》中提出,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着一双“看不见的手”,它能够自如协调经济的健康运转[2]。经济学界在之后的两个世纪都以古典自由主义为主流,萨伊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1803年,法国经济学家萨伊在《政治经济学》中阐发了这样的理念:生产者本身通过生产产品能够得到收入,然后他可以用获得的资金去购买其他产品,即“一个产品的生产,会给其他产品开辟销路”,由此引申为“供给能够自动创造需求”,这即是大家通常所理解的供给定律,也就是供给侧改革最早的理论背景。

那么,我们目前推进供给侧改革,就是在充分发挥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政府相应的作用。过去,我们更习惯通过政策来传达政府的含义,特别是在投资方面和货币金融方面,通过“三驾马车”来促进经济的增长,宏观调控的力度太大了。今后,我们则要恢复供需方面的平衡状态,在适当扩大需求面的时候,也要强化供给方的改革,特别是多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到经济当中,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政府的“手”适度缩回到公共行政职能领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制度和政策的良好环境。

1.1 工业增长动力不足,增速缓慢

广西区内高新技术产业的增速和产值所占比重仍然不高,在相关产业链上甚至有减速的势头,部门高耗能产业去产能压力还是较大。另外,需求端疲软的问题依然严重。在2016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及经营状况调研结果表明,有22.9%以上大型企业认为二季度生产能力无法发挥优势的原因,最主要源于相关产品需求减少、订单量锐减。受全球经济不景气影响,我区主要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持续低迷,继而导致全区工业用电量仍未实现正增长[3]。

1.2 第三产业部分指标回落

客运量增速持续回落。上半年,全区客运量同比下降0.2%,比上年同期回落1.9个百分点。其中铁路客运量增速从上年同期的58.3%高位回落至21.3%,回落幅度达37.0个百分点;公路客运量下降4.0%,降幅同比扩大1.1个百分点;水路客运量下降3.3%,同比回落17.5个百分点。内河港口吞吐量增速持续下跌。内河港口吞吐量同比增速由1月~4月的4.7%、1月~5月的3.7%跌至上半年的2.9%,增速持续回落。

1.3 投资增速回落,民间资本不足

第一,工业投资大幅回落。2011年~2017年上半年,广西工业投资增速从35.9%缓慢回落至15.3%,2017年以来跌至个位数增长。前两季度,全区二产投资率增长6.3个百分点,较之去年同期下降7.4%。第二,大项目支撑乏力。2017年上半年,全区新开工建设项目投资规模为3814万元,同比下降5.3%。在新开工项目中,亿元以上项目仅占2%[4]。第三,民间资本投资依旧低迷。2017年上半年,广西区内民间投资增速从45.1%跌落至17.4%;上半年,全区民间投资增长7.4%,同比回落10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投资比重为62.7%,同比下降3.8个百分点。

1.4 传统“三驾马车”增长动力放缓

首先,部分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出现供给乏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由于其起步晚、发展慢等因素,导致有些地区部分公共产品明显供不应求;加上社会分配制度的影响以及传统消费观念、消费模式的落后,导致市场上一些高端绿色产品无人问津,低劣便宜的产品却销量很大。其次,一些發达国家为了重夺国际贸易竞争的主导权,也不断推陈出新,加大技术革新力度,夺取我国的市场。其他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则以更低廉的土地、人工价格,抢夺我国“世界代工厂”的地位,导致我们处于一种“前有狼后有虎”的劣势。此外,TPP+TTIP+PSA(多边服务协定)也在重塑全球贸易利益格局。最后,从资本形成所需要的增长因素来看,掣肘于供给端乏力,消费需求与出口需求持续不足,直接导致投资不足。

2 供给端发力 助推广西经济新发展

2.1 围绕“三去一降一补”,助力供给侧改革

我们要以“三去一降一补”为切入口,以“41条”为降低成本的具体措施,督促各级部门下调制度范围的交易成本,减轻企业税赋负担,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通过股权投资与职工持股方式提高工人的自主服务意识,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完善新三板交易制度。对于广西电价较高的实际,进一步降低绿色产业销售电价,完善企业季节性生产电费计算模式,继续推进丰枯水季节性差异电价,实行峰谷分时计价政策试点等方式,提升广西传统优势产业市场竞争力。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区内特色需求的产品,推动供给侧改革,从提升广西产品输出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动结构调整,通过创新机制推动要素配置的转变。加大供给的有效率,提高供给侧结构的灵活度,使其能够紧随市场变化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

2.2 大力发展服务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针对当前广西工业生产面临的问题,加大对工业企业的扶持力度,助力企业降成本增效益,稳定工业增长。一是通过“三大专项行动”,加大力度支持重点产业、重点园区和骨干企业生产。二是支持企业抓住当前需求回暖机遇参加各种展销展洽活动,帮助搞好产销衔接、市场开拓。三是加快推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是各市要针对工业发展中的瓶颈和问题,加快研究和部署系列举措,促使工业经济平稳增长。

2.3 扩大有效投资,激活民间投资活力

一是政府加大对工业的投资力度。相关行政机构要对工业技术的研发更加重视,以重点行业和特色产品为目标和导向,推进传统行业实现生产专业化、管理现代化、产能绿色化、制作智能化,提高当前制造的工艺、生产技术含量、产业服务水平,实现绿色、智能、低碳可持续发展。另外,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助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使其向精高专方面延伸,迈入中高端市场,提升行业地位。二是以重大项目为突破口。早期要加大项目的提出与立项率,增大全区项目数量。通过审核的项目要及早进行开工建设,做好重大项目各环节之间的衔接。对于已开工建设中的重大项目,要早做统计,检验成果,争取早日按质按量竣工[5]。三是充分发挥民间投资的作用。狠抓落实有关民间投资的优惠政策,拓宽民间投资的准入资格,完善政府行政效能与职责,发扬政府对投资的引导,鼓励广西籍企业家返乡投资创业,深入促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给民间资本的注入营造和谐市场氛围,充分调动民间投资意愿。

2.4 培育“双创”经济,助推经济新发展

第一,广西应以开放的心态和迎接机遇的眼光看待TTP发展。加快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及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框架的建成,确保广西在“一带一路”中的枢纽地位,与沿线国家展开前所未有的经济文化交流。第二,构建产学研合作体系整合创新资源。大力扶持科研院校的科研项目,尤其是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办学或实现成果的市场化,建立共享的基础设施,建立科技人才培养高地,大力引进国内外高端技术人才来桂工作、安家。加大对技术交流的奖励机制,减少技术性贸易壁垒,打破相关国企、央企的垄断僵局,实现产学研链条的运转,达到全区的资源最优配置。第三,技术创新渗透各个产业链条。采取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团队攻坚的形式,有目的地去攻克一些关键性技术;在制铝、制糖、钢材等传统耗能较大的行业,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实现资金、人才、税收、金融全方位扶持,争取获得相关领域的知识产权,努力做大做强一批區内一流、国内驰名、国际有一定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从而提升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

2.5 以习总书记视察广西为契机,统一思想凝心聚力

当前,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要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强化基础和技术支撑,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具体来说,我们要以“五个扎实”为重要导向,层层落实、分配任务,自觉将本系统、本行业、本部门的工作放在突出位置,以创新体制机制为要点,及时解决行业中的难题。大力改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难题,努力提高我区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让各族人民共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实惠,促进民族大团结。

参考文献

[1] 王佳宁,盛朝迅.重点领域改革节点研判:供给侧与需求侧[J].改革,2016(1).

[2] 贾康,苏京春.供给侧改革:新供给简明读本[M].中信出版社,2015.

[3] 吴敬琏,厉以宁,等.供给侧改革引领“十三五”[M].中信出版社,2016.

[4] 李智,原锦凤.基于中国经济现实的供给侧改革方略[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5(12).

[5] 黄剑.论创新驱动理念下的供给侧改革[J].中国流通经济, 2016(3).

猜你喜欢

产业升级供给侧改革创新
我国生产性物流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升级的策略分析
濉溪县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
关于福建自由贸易区发展理念和辐射带动海西产业升级模式的探究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商贸流通业集聚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