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吉林大学学生创业现状及未来工作方向的研究①
2017-05-30金博范庆文张法
金博 范庆文 张法
摘 要:本文调查并研究了创业现状和吉林大学学生的创业选择,从各个角度对创业进行全方面分析,文中具体通过调查列举创业选择,通过结构化访谈和创业校友采访对创业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列举和剖析,认为我国当前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但创业成功率和创业环境依旧有待提高,创业形式有待创新。本文从教育、科研、指导方针、企业模式等多角度剖析创业道路上的挑战与困难。研究意义在于立足大学创业教育、创业比赛、创业实践基地、未来行业方向等角度引导大学生树立新的创业观,使大学生通过数据和实例对创业有新的认识和理解,减少未来创业道路上的障碍,为有创业梦想的人提供指导思想和指导方针,同时为创业者提出了指导与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 就业形势 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F0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11(a)-188-05
毛泽东同志多次提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青年一代尤其是大学生,是中国最具活力的群体,如果失去创造的冲动和欲望,而仅仅安于现状,中华民族将失去发展的不竭动力。刘延东强调,人是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创新驱动是人才驱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迫切需要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并指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及全国高校要加强规划、配套政策、协调指导,形成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强大合力,让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如今已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水平,毕业生一年比一年多,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创业已是当代大学生成才成长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国家出台了一些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但是创业之路并不简单,因此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成了问题的关键,但是创业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高校创业意识的培养和创业理论的教授,还需要政府为大学生提供政策支持。
大学生自主创业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需要,是促进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必须做各方面、多角度的综合努力。高校应重新确立培养模式,这就需要政府等社会各界力量大力推进以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为基础的创新和创业能力,对大学生进行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与时俱进的教育。
本文通过对吉林大学大学生进行调查,对大学生创业集中特点,大学生创业与行业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不同行业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对创业的现状、行业、因素、环境、模式、思路来源、影响因素、教育缺陷、行业聚焦进行了分析。其中对电子商务行业、服务行业、科技研发行业、加盟商店行业,农业、化工以及其他行业进行聚焦分析。采取了校团委以及学院意见,对学院老师和创业校友进行了访谈。校团委以及学院的意见主要集中在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科学合理的育人机制,加强分类指导构建层级递进的教育体系,加强平台建设建立多方联动的孵化体系,打造创客文化营造多维一体的育人环境,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有机结合等内容。对老师主要就创业教育,创业实践基地,创业扶持政策等方面进行了访谈。对校友主要分为创业组和比赛组进行了采访,收集了各方面的想法和建议,得到了很好的反馈。
1 文献综述
1.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创业研究始于20世纪中后期,主要的研究成果都集中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1947年,哈佛商学院的Mace教授通过整合了一些创业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率先开设了一门创业课程:《新创企业管理》,这可以被认为是最早对“创业”理论进行系统性研究、整理和传播的活动。
经过国外学者几十年的研究,创业研究的成果丰硕,通过查找有关文献,国外创业研究的主要研究方向可分为三大部分。
首先,研究創业活动的行为本身,以创业过程和创业环境为导向的研究成为趋势和主流。
其次,通过对创业过程的研究,寻找创业成功的普遍规律,揭示创业现象背后的真正法则。Gartner(1985)认为,创业的本质是建立新组织,对创业者的研究只是对创建新企业这个复杂过程研究的一部分。创业研究与教育领域的国际著名学者、有“创业教育之父”称号的杰弗里·蒂蒙斯教授提出了创业过程模型,其核心思想是“商业机会是创业过程的核心驱动力,创始人或工作团队是创业过程的主导者,资源是创业成功的必要保证”。另一位学者威克汉姆在研究创业过程中,提出了威克姆模型,认为“创业者、机会、资源,和组织是创业的主要要素”。
最后,针对创业环境方面的研究成果。有学者从社会学的角度比较了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创业特征,如Suzuki等(2002)比较了日本与美国硅谷不同的商业环境与社会文化对创业活动的影响。也有学者对创业企业的内部环境进行了研究,如Morris等(2007)指出影响公司创业的内部环境变量包括组织结构、控制体系、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等。综上所述,近30年来国外学者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学者在创业研究方面涉足的范围非常广泛,取得了较多的成果。
1.2 国内研究现状
1.2.1 基本情况概述
相对于国外的研究水平,我国对“创业”的研究只能算刚刚起步,但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势头。截至2009年12月,可以发现,有关创业的论文发表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论文发表的数量以2000年作为一个分水岭。2001年以后,伴随着中国加入WTO,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通道,创业活动不断涌现。国内学者还翻译了不少有关创业学的教材、专著,介绍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和分析框架。如由周伟民、吕长春翻译的《创业学》等。还有一些国内知名学者编著了有关创业的专著、书籍等,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芮明杰教授的《突破增长的极限:再创业——企业再创业的理论与实践》等。
1.2.2 有关大学生创业方面的研究情况分析
目前大学生创业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兩个方面。
第一,对大学生创业教育进行研究。目前国内针对大学生创业的研究重点在创业教育这一领域。张帆和张帏 (2003) 的研究指出,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层级比较单一化和师资不足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二,对创业大学生本身进行研究。这一类型的研究主要旨在分析大学生的性格、心理、家庭背景等自身的条件和因素对创业活动的影响,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贺丹(2006)提出了影响大学生创业倾向的系统理论假设模型,并通过调查分析探讨了大学生创业倾向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探究这些因素与学生创业倾向之间的关系。这一类的论文体现出外部环境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也是学术界的研究重点之一。
除此之外,夏人青等(2012)、刘海鹰 (2010)、肖潇和王涛(2015)都对大学生创业领域进行了研究。
从以上的文献分析可以看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创业研究方面的成果显著,其对创业学的研究已经整合了心理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经济学、金融学等各方面的成果,并且已经从以定性分析研究进入到了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来研究创业的层面,其研究对象虽然已深入社会的各个阶层,但把大学生群体作为单独的一个研究对象进行创业研究的成果还较少。国内学者有关大学生创业的研究过多地集中在创业教育、创业过程方面,对创业行业进行研究的成果相对较少。本课题组对大学生创业集中特点、大学生创业与行业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不同行业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2 吉林大学学生创业与行业的关联性与影响因素分析
课题组通过对吉林大学的大学生进行调查问卷抽样调查,结合访谈以及校友走访,对大学生创业集中特点、大学生创业与行业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不同行业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2.1 实证数据
本次研究调查的受访者为吉林大学大一至大四的本科生以及已经毕业的校友。涉及商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化学院等二十多个学院。专业分布由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信用管理以及哲学、金融学、法学、英语、生物工程、车辆工程等21个专业组成,男女比例约为3:7。
2.1.1 样本选取
本研究调查所选取的目标人群是吉林大学在校大学生以及已经毕业的校友。由于课题立足于调查大学生对创业的认知以及创业的集中特点等问题,故对目标人群的专业以及年级并没有特殊要求。而走访的校友则选择了在各行各业比较突出,且对创业有较深刻较为独特见解的校友。
2.1.2 数据来源
在调研初期,调研小组对问卷初稿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依据所征询的专家、同学或朋友对问题项所提出的意见与建议,对问卷初稿进行了多次较大幅度的修改与完善,形成了预调研问卷。随后,课题组针对预调研问卷在调研小组内进行了一个小范围的调研,主要的目的是询问他们对每一个问题的感受,根据他们的感受对问卷中的言语措辞做了进一步的修改与补充,最终形成了一份调查问卷。
本调查问卷主要采用线上问卷调查方式。目标人群为吉林大学的在校学生以及校友。线上问卷采用的软件是星问卷,小组通过各种网络平台将设计好的问卷传播出去,并没有限制问卷上限人数。最终收获了399份有效问卷。用于满足后期数据分析需求。
同时课题组也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校友走访等访谈,收集到了相当可观的资料,用于后期分析。
2.1.3 问卷设计
本次问卷的标题是“吉林大学学生创业行业偏好调查问卷”。整个试卷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被访者的个人资料,包括被访者的性别、所处年级、学院以及专业。由于本课题面向吉林大学的学生进行调查,在问卷的第一部分就以被访者是否为吉林大学在校生为条件进行筛选。第二部分考察被访者对创业的看法、想法和创业环境。第三部分是考察被访者认为重要的创业影响因素和本校对创业方面的不足,提出了多方假设,如是校方指引不够还是资源不够充沛等。
在问项的设置上,小组根据所要考察的几方面问题设置了共11个问项。学生根据自己所处年级以及所处院系、专业不同而对问卷下面列出的问题有不同的看法。本次问卷所采用的选项都是明示选项以供学生回答,避免了出现回答不清晰,用词不准确的情况。同时因为考虑到过多问题可能会导致有效问卷率下降,所以经过小组讨论只摘选了11道题作为最终的调查问卷。本次共收到有效问卷399份,为课题组往后的分析提供了充足的资料。
2.2 创业现状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399份,调查的对象是大学本科学生和已经毕业的学生,其中大一至大三的学生为主要的调查对象;由图1可知,被调查者中女生居多,占有70.18%的比例。学院和专业范围涉及广阔。所调查的问题集中在创业方面,具体问题有感兴趣的创业领域、创业时优先考虑的因素、创业环境、理想的创业模式、创业思路的来源途径、影响创业的外界因素以及我校创业教育存在的不足。
2.2.1 创业行业分析
本次问卷涉及的创业范畴广阔,有科技研发、电子商务、加盟商店、服务业、农业产品、化工产品和其他领域。如图1所示,这些领域的选择结果差异较大。其中,电子商务所占比例最大,为36.34%,这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有很大关系;服务业紧随其后,位居第二位,占比27.07%。科技研发在时代潮流的推动下也进入前三名,占有14.04%的比例;化工产品的比例最小,仅有0.75%。
2.2.2 创业因素分析
影响创业的因素来源广泛,本次问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所学专业、资金、政府政策、家长意见、学校指导、自己的理想和其他因素。超过七成的人认为资金需要优先考虑;超过一半的人愿意遵从自己的理想,将自己的理想列入优先考虑的因素之一;所学专业紧随其后,比例高达53.38%;政府政策也不容小觑,占比47.62%;家长意见和学校指导影响则较弱。如图2所示。
2.2.3 创业环境分析
当前不同人群面临的创业环境也不相同,这几种创业环境的组成复杂但又相互关联。基于目标,专业知识,政策和资金对环境进行划分。在被调查者中,有1/3的人面临的创业环境并不乐观,即仅有目标的创业环境;23.81%的人面对的环境是有专业知识和政策但是缺乏资金的环境;既有知识资金又有政策扶持的环境仅有13.53%。
2.2.4 创业模式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的创业模式较为简单,但是彼此之间的差异较大。六成多的受访者相信合作的力量,选择合伙创业;引资创业势头不减,希望通过引资进而创业的人有22.31%;而个人创业者仅占合伙创业的1/5。
2.2.5 创业影响因素分析
在本次正式调研的数据样本中,资金来源对创业所产生的影响最大,所占百分比累计为51.38%,计203人。原因是在校大学生认为他们无法进行有效创业的原因是启动资金不足,没有合适的赞助。而没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无法支撑企业的正常运行,也就无法创业。其次为学校教育影响,所占百分比为22.56%,计90人;家庭影响占15.79%,计63人;其他影响占10.28%,计41人。
2.2.6 创业教育缺陷分析
在正式调研的数据样本中,创业资源不够丰富是我校创业教育所存在的主要不足之处,所占百分比为67.92%,计270人。认为学校指引不够所占比例为54.39%,计217人。认为学校应该帮忙找一些天使投资来源所占百分比为44.11%,计175人。觉得学校对创业鼓励不够的人数为169人,所占百分比为42.61%。认为学校创业教育存在其他方面不足的有45人,所占比例为11.28%。
2.3 创业行业聚焦分析
通过对各行业的分析,课题组发现虽然行业特征不同、行业环境不同,但是各行业在创业时优先考虑的因素、创业环境、理想的创业模式、创业思路的获得途径、对创业影响最大的外界因素五个方面都呈现出统一的趋势,无论是进入何种行业进行创业,资金是不可或缺的,由于资金对创业者的重要性,因此,资金来源成为对创业影响最大的外界因素,学校可以考虑设立奖学金、贷款等方式进行资助。大多数创业者的创业环境都处于仅有目标的初始阶段,这说明创业对大学生的激励吸引程度不同,学校可以以宣讲的方式正确激励同学们进行创业,提高大学生对创业的热情。同时由于大学生阅历有限,资金短缺,人脉不足,故创业者们往往希望通过合伙的方式进行创业,学校可以提供一个平台给希望进行创业的大学生和希望进行投资的合伙人,促进双方的结合。而网络由于其普及性,成为创业思路的主要获得途径,学校也可以通过网络途径对创业者们给予帮助。
2.3.1 电子商务行业
在电子商务日益发展的今天,大学生们感兴趣的创业领域也较多地集中在电子商务领域,在正式调研的数据样本中,电子商务在感兴趣的创业领域中占比36.27%,占比最高。选择此行业的人群创业优先考虑的主要是资金因素,电子商务最重要的就是信息流,而资金流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信息流,资金是电子商务行业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在外界因素影响程度考察中,55.8%都认为资金来源的影响最大。其中有35.8%的受访者所在的创业环境还只停留在仅有目标的阶段,并没有相应的专业知识、资金,也不清楚政府在此领域的扶持政策,学校方面应多多举办相应的知识普及讲座或者邀请创业成功人士分享经验等,帮助同学们了解创业形势和创业环境。64.1%的受访者理想的创业模式是合伙企业,这与样本数据的采集来自在校大学生和刚踏入社会的毕业生不无关系,他们缺少相应的经验,选择合伙形式能最小程度地降低风险。由于网络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的提高,大学生们的资讯大多来自互联网,在正式调研的数据样本中,72.4%的受访者都是从网络上得到的创业思路。
2.3.2 服务行业
对服务行业领域创业感兴趣的受访者在自己创业时优先考虑的因素主要是资金因素,服务行业的知名度和口碑很重要,因此服务行业的宣传资金是十分必要的,并且服务行业的启动资金也是必不可少的,48.1%的受访者认为资金来源影响是外界因素中影响最大的一项。在创业环境方面,39.8%的受访者处于仅有目标的阶段,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没有资金来源。大学生涉世未深,对政府政策和行业发展走向也不熟悉,学校应在此方面加大投入,为学生提供各行业的发展分析以及政策解读等,引导大学生创业,支持大学生创业。在对服务行业有创业憧憬的大学生中,64.8%的理想创业模式是合伙企业,并且大部分人都是从网络或者同学讨论中得到灵感,找到创业思路,分别占比62.9%和46.2%,从这一方面考虑,学校可以鼓励和帮助同学们建立学习交流小组,增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2.3.3 科技研发行业
对科技研发领域感兴趣的人中在创业时优先考虑的因素以资金和自己的理想为主,科技研发的专业设备、运行成本以及推广宣传都需要大量资金,44.6%的受访者认为资金来源对创业的影响最大。而理想则是支撑自己在枯燥的研发过程和不断的失败中前行的动力。选择此行业进行创业的受访者多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仅具备目标的人只有23.2%,具备专业知识、了解政策但缺乏资金的占比25.0%,知识、政策、资金全都掌握的占比19.6%,学校只要加强引导、激发兴趣即可。对于大学生的科技研发创业,把合伙模式视为理想模式的占比58.9%,合伙模式可以分担风险,在经营管理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性,成为大学生创业的首选模式。在创业思路的寻找途徑上,网络起到重要的作用,71.4%的大学生都从网络上找到灵感。
2.3.4 加盟商店行业
选择加盟商店行业作为感兴趣的创业行业的人数较少,共41人,在所有样本中占比10.33%。选择加盟商店行业创业时优先考虑的因素主要是资金问题,占比27.04%,铺面、商品缺一不可,此行业对于知识技能的要求较少,但是相较于电子商务、农业来说,资金需求更大。其中36.50%的受访者还处于仅有目标的创业初始时期。对于选择加盟商店行业创业的受访者大多认为理想的创业模式是合伙经营,占比68.29%。数据统计,有45.33%的受访者是通过网络途径找到的创业思路。受访者认为对自己创业的影响最大的外界因素是资金来源影响,占比48.78%。因此针对此行业的创业者,学校应该通过介绍正规的资金来源和合伙人来支持创业者们的创业活动。
2.3.5 农业、化工及其他行业
选择农业、化工及其他行业的受访者占极少数,分别占所有受访者的2.52%、0.76%、8.82%。总体来看,影响这些受访者创业的优先考慮因素主要为资金和自己的理想,均占比24.80%,分别来看,选择农业行业的受访者会主要考虑资金和政府政策的因素,分别占比31.03%、27.58%,针对农业行业的创业者,学校应该及时对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进行解读,帮助创业者们合理地选择创业方向,选择化工行业创业时,受访者往往会考虑所学专业、资金和自己的理想三方面,此三项分别占比33.33%,对于化工行业,相关专业的教师应主动了解学生的创业意愿及方向,给出积极有效的创业指导。选择其他行业创业的受访者主要是由于自己的理想,此项占比25.80%,对于其他行业的创业者,可以通过号召、鼓励等方式激励创业者坚持自己的理想,同时通过学校资源帮助拥有比较有前景的创业项目的创业者联络相关领域的成功人士,让这些成功人士对创业者们进行指导帮助。
3 结论与建议
课题组利用对吉林大学的大学生进行调查问卷抽样调查,结合访谈以及校友走访的调查数据对创业现状和创业行业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根据调查的结果来看,超过一半的调查者选择在电商和高新技术等新兴行业进行创业,传统的工农业势力很弱;除了资金这一必备因素以外,当代青年基本会综合考虑自己的理想、所学和形势政策;资金成为制约创业的最大因素,因此引资和合伙创业成为趋势;学校对创业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网络和校园成为影响创业思路的主要渠道;学校引导和创业资源的缺陷成为鼓励创业亟待解决的方面。(2)课题组选择了电子商务等七个热门的创业行业,对与创业相关的五个问题进行调查,发现各行业均呈现出统一的趋势,资金成为创业者创业时优先考虑的因素,资金对创业的起步、发展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影响,所以资金来源也成为对创业者创业影响最大的外界因素。由于我们的调查对象大多数为大学生,依然处于学习为主的阶段,经济来源大多依赖家庭支撑,所以大多数创业者处于仅有目标的创业环境中,并且希望以合资的模式进行创业。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网络的普及,网络逐渐成为大众的主要信息来源,因此大多数创业者均是通过网络途径找到的创业思路。
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通过政府设立创业基金、寻求天使投资的帮助、发动社会上创业成功人士的援助来解决资金的问题,鼓励学生创业;第二,学校定期举办讲座,激发学生创业热情,传递创业相关信息。在校生消息相对闭塞,学校可以通过创业成功者的讲座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第三,完善教育教学制度,在就业指导课上传递专业发展态势及政府最新政策,帮助学生确立创业方向和目标;第四,学校要多开展创业培训活动,并在假期为同学们提供创业尝试的机会。例如:参加创业成功校友的访谈会,与企业合作,举办模拟创业的活动等;第五,各大媒体网络应及时发布创业的最新动态和各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第六,成功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为资金短缺和当代缺乏经验的青年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Morris M, Kuratko D, Covin J.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M].Cincinnati OH: South·Western College Pub, 2007.
[2] 张帆,张帏.美国大学创业教育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人才,2003(8).
[3] 夏人青,罗志敏,严军.中国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回顾与展望(1999—2011年)[J].高教探索,2012(1).
[4] 刘海鹰.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
[5] 肖潇,王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大学生创业政策评价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5(10).
[6] 迟英庆,陈文华,张明林.创业理论与务实[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
[7] 陆晓峰.大学生创业项目的选择[D].复旦大学,2010.
[8] 杰弗里·蒂蒙斯,斯蒂芬·斯皮内利.创业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9] Suzuki K,Kim S, Bae Z.Entrepreneurship in Japan and Silicon Valley:a Comparative Study [J].Technovation, 2002,22 (10).
[10] Gartner B.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Describing the Phenomenon of New Venture crea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85,10(4).
[11] Bruyat C, Julien P.Defining the Field of Research in Entrepreneurship[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1,16(2).
①基金项目:吉林大学2017年共青团专项课题“吉林大学学生创业行业偏好的研究—针对性调整我校共青团创业服务与创业教育工作方向”(2017gqt-03)。
作者简介:金博(1990-),女,朝鲜族,吉林通化人,助教,硕士在读、学士,大学生管理;范庆文(1969-),男,满族,吉林伊通人,副教授,学士,大学生管理;张法(1997-),男,汉族,辽宁阜新人,学士,学生创新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