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升级背景下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的财政政策研究
2017-05-30闫高飞
闫高飞
摘 要:近年来,由于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再加上物价水平的飞涨,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逐渐拉大,行业间的收入差距也在扩大。本文分析了当前中国低收入者的现状,提出了低收入者的界定标准,指出财政政策在收入和支出方面存在的机制缺失,在税制上的不足和税种上的不完善,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力度不足,在义务教育和公共卫生方面支出力度不够。财政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应该在收入分配关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本文就财政政策在支出和收入方面存在的缺陷提出了若干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低收入人群 收入分配 财政政策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11(a)-177-02
1 低收入者界定标准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努力,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增长,居民的生活水平也相应得到了快速的提高。但是,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社会经济的转型,居民的收入差距也在逐渐拉大甚至悬殊。一方面是财富不断流入高收入者的手里,而低收入者却面临着不断飞涨的物价水平;另一方面,经济发达的地区收入不断增加,而经济落后的地区既要面对不断恶化的自然条件,还要承受经济滞后带来的压力。对于低收入人群来讲,不论在哪个国度,在那个地区,都会存在一部分低收入人群,总有一部分人处于收入相对较低的状态。
2 低收入者存在的主要原因
2.1 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拉大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主要由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四部分构成,而在农村,农民收入除了农作物收入,其实大部分还是来自出外务工的工资收入。无论城镇还是农村低收入的家庭由于文化水平低,就业困难工种更换频繁,即使就业也多从事一些重体力、技术含量低的粗活,收入不高。同时,农民能从农作物收成里获得部分收入,但由于农作物价格低廉,再加上像雪灾这样的自然环境影响,他们的收入还是比较单一,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
2.2 行业间收入差别较大
國民经济收入中,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一直未变,国有垄断的电力、能源、交通、电信、金融、铁路、文化等行业,其从业人员的收入往往是社会的中高收入者,享受的各项目福利、补贴、津贴等也无形中增加了垄断行业的人员收入,而农村等低收入人群的过低收入,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利益均衡规律,弱化了市场的调节能力,使垄断行业与非垄断的行业出现了收入上的差距。同时,一部分人员参与国有企业经营收益,更是导致收入分配的严重变形。
2.3 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结构不合理
传统的国有企业“大锅饭”式社会保障为部分城镇职工提供了伴随终生的一系列保障,但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去产能、去库存的改革浪潮推进,加快国企转型升级,部分国有企业自身发展面临严峻问题。
传统的福利体制基本打破,原本几乎不需要支出的住房、医疗、教育等支出项目,现在却成了广大居民沉重的负担。对于中低收入者来说,较高的住房、医疗、教育等开支必然减少他们的实际消费能力。在社会保障制度不全的情况下,这些大额开支就容易对其他消费需求形成挤压,尤其是城镇低收入人群,这也进一步加剧了收入分配的差距。
3 财政政策在调节收入分配差距方面的机制缺失
在经济快速增长阶段,允许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因此,市场力量推动收入差距扩大是普遍现象,很多地区收入迅速提高,但收入分配差距调节方面的机制依旧缺失。
3.1 收入方面
税制上的不足。面对低收入阶层与中高收入阶层之间,尤其是与高收入阶层之间的差距。税制的不完善,没有起到“削高补低”的作用,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以流转税作为主要的税收来源,而所得税在发达国家使用普遍,并且能够缩小贫富差距。
税种上的不完善。大多数国家对居民收入分配主要是个人所得税累进税率调节高收入和低收入人群,辅助的有房产税、土地增值税和车船税等,在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中对居民收入分配调节发挥重要作用的社会保障税、遗产和赠予税、资本利得税,在我国还没有建立,处于缺位状态。
3.2 支出方面
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力度不足,虽然近几年社会保障支出逐年增加,但支出力度较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加大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的支出力度,增加农村养老金支付,结合政策扶贫等相关措施,加大对五保户、低保户、残疾人的社会救济,建立农村疗养院,逐步缩小城乡间收入差距,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但是,目前社会保障方面,城市享受较多,而农民享受依旧很少。义务教育方面支出不足,县乡财政收入较城市市区收入明显较低,导致农村义务教育支出明显低于城市,据相关资料显示,低收入人群享受教育的机会远远低于高低于人群,而这正是高低收入阶层收入差距扩大的一个原因。
随着十九大以来,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支出总额在不断上升,在普及义务教育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部门地区义务教育年限从9年提高到12年,但对提高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缩小其与高收入阶层的差距并没有起到有效的作用,其关键在于传统观念的一直存在,重视高等教育、忽视初等教育的教育投资结构不合理。农村义务教育的政府财政投入由县财政负担全部费用,县财政普遍困难,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普遍大大少于城市。义务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对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使得一些低收入家庭供养子女上学的成本变高,甚至导致一些贫困家庭子女失学。同时,在西部由于人口居住稀疏,学校分散,个别农村家庭因为交通不便放弃了义务教育。从国外部分国家情况来看,不管是一些发达国家还是部分发展中国家,政府的公务教育总投资要占到公共财政经费的40%左右,但在我国的教育预算经费支出中,基础教育的预算比重远远低于高等教育预算支出。在国家全部教育投资资源有限的状况下,增加义务教育的经费投资势必会减少高等教育的预算资金,对于低收入群体子女来讲,接受高等教育是实现收入阶层转换的基本条件,高等教育常常能给低收入阶层带来较高的经济回报,但较高的高等教育费用,使得低收入家庭望而却步。
4 完善体制机制,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调节收入差距、实现收入公平分配,切实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和民生工程,要在初次分配中注重机会均等,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分配原则,减少高收入人群的额外福利。再分配注重公平与效率兼顾,发挥财政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实现收入分配的结果公平,具体来说,需要从改进收入机制、完善支出手段这两个方面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4.1 完善中国税制
4.1.1 完善个人所得税的累进税制
个人所得税的7级累进税率对收入调节具有一定作用,但未能充分发挥作用,需要进一步累进税率,加大对高收入者收入来源的监管,改进税制设计,提高现有3500标准的起征点,降低3级以下累进税率。综合考虑家庭劳动路、家庭成员数目、婚姻状况选择对不同对象人群的税收减免,使个人所得税从计税依据、税收来源、税基上都能确定高收入者是其调节的主要对象。
4.1.2 完善征税标准
目前,财产税方面的房产税、契税、土地增值税的计税依据和征税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确定房产税征收的确认标准,按照完全、公开市场的公允价值计量计算房产税,提高契税、土地增值税的征收标准,引入遗产税等相关税种,减少不劳而获的巨额财产,在某种程度上缩小贫富差距,提倡通过个人努力,获得合法收入的正确方向。
4.2 完善支出手段
4.2.1 提高义务教育支出比例
加大对西部等边远地区义务教育的支出力度,合理增加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预算支出,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普及计算机和英语教育,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乡村教师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建立合理化的晋升渠道,把义务教育阶段经费支出全部纳入全年公共预算财政范围,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加强对低收入阶层子女高等学校教育的支出力度,建立各类慈善专项基金,支持低收入子女进入大学学习,集中财力设立低收入群体子女高等教育补助金,根据相关界定标准无偿补助给符合特定条件的已考入大学的低收入群体子女。同时引入学费减免制,打破过去的助学贷款,使得有能力接受高等教育的低收入家庭的子女不要因为没有财力而失去受教育的机会。同时,减小了低收入人群工作之后的经济压力。
4.2.2 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的社会保障力度
首先,建立健全城镇、农村社保体制机制,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养老金支付比例;完善医保体系,合理确定用药标准和报销比例,提高低收入人群的医保比例。其次,加大社会保障范围,尽量囊括所有低收入人群,扩大医保和养老保险的受益范围和收益人群。最后,建立健全科学的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多层次的社保体系,重点是建立可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多方位探索解决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问题,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扩大失业保险范围,积极提倡补充保险和倡导商业保险。
4.2.3 加大城乡公共卫生的资金投入
建设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和城镇社区医院,加大公共财政支出在公共卫生领域的投入力度。目前,我们国家卫生支出主要是个人支出占主导,政府支出比重稍低,在经濟发展的同时不忘增加公共卫生支出。当然要利用好有限的财政资金,充分实现高效、公平。
真正确保目标人群真正从公共补助中收益让政府公共预算补助更多地、有效地集中到低收入人群较多的基层卫生机构上,以达到真正改善低收入人群生活的目的。因此,加强公共医疗救助支出、强化医疗救助制度对于提高低收入阶层的福利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5 结语
经济的发展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然而还有相当规模的低收入者,他们的收入增长缓慢,脱贫攻坚还在路上,文化素质偏低,消费能力较差,而高收入人群抢占资本优势,财富越来越集中。力求通过财政政策,实现二次分配的均衡,合理调节低收入人群与高收入人群之间的差距,公共支出政策使低收入阶层的受惠程度还远低于高收入阶层,税收政策也并没有起到“削高补低”的作用。收入差距还在扩大、贫富依旧不均,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需继续努力,充分利用好财政政策手段,继续完善相关税收制度,提高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和福利水平,可以说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参考文献
[1] 罗必良.专家为缩写贫富差距诊治开方[N].南方日报,2011—3—23.
[2] 闫坤,程瑜.促进我国收入分配关系调整的财税政策研究[J].税务研究,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