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课程改革探讨

2017-05-30夏成钢覃珺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7年4期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改革

夏成钢 覃珺

【摘 要】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是当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文章以廣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为例,就课程定位、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和探讨,力求建立与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相适应的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课程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7)04-0187-03

0 引言

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是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运用于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课程中,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成效。近年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团队多次组织到广东省深圳市和广州市等学生就业较集中的货运代理企业进行专业调研,对货运代理企业岗位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和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提炼核心工作任务为载体,分析工作过程,将任务细化,然后选取、序化、整合课程内容,最后构建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1 培养目标和课程定位

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是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通过讲授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的基本理论与实际应用知识,使学生能完成代理合同谈判与签订;能准确审核及制作国际货运代理业务相关单证;掌握进出口货物运输调度;能准确地处理货运代理业务中的相关纠纷。

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是国际物流运输的一个环节,主要为国际运输环节办理进出口手续提供服务。因此,我们在该课程前设置了物流管理基础、物流运输实务、报检实务、报关实务作为基础,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进出口物流货物操作、港口航线、进出口通关手续等知识和技能后,有助于对国际货运代理业务的相关环节业务的把握,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后续课程中,我们安排了供应链管理、经济法等课程作为延展课,指导学生掌握整套进出口业务操作能力、适岗能力、处理货运代理业务纠纷和争议能力等。搭建完整、科学的国际港口物流课程体系,凸显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课程在物流专业群中的核心能力。

2 课程教学改革设计

通过走访往届从事货运代理工作的学生及所在企业的负责人,就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归纳出货运代理服务的工作内容包括揽货员业务洽谈、接单、订舱、货物报关、提单确认和修改、签单、航次费用结算及办理保险等。

2.1 课程设计

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是实践技能操作性较强的一门专业技能课,不仅涉及物流管理方面,还囊括了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地理等方面的知识。课程讲述除了涉及国际海陆空货物运输、包装、仓储加工等知识外,还需要增加一些和国际物流业务相关的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如常用的国际贸易术语、信用证的制作、海商法等知识。使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2个专业的知识点相结合,便于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能看懂常用的贸易单证,并制作货运代理相关的业务单证。

2.2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设计

通过以货运代理企业实际业务为背景,课程讲授开始时,学生自己组队成立自己的虚拟货运代理公司,教师布置一个货运代理企业典型的工作任务给学生,各个虚拟货运代理公司成员带着任务开始查找阅读资料进行学习和思考,通过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点,结合自己获取的新的知识内容,让学生有针对性地主动学习货运代理知识;待学生初步完成工作任务后,教师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达到学生巩固已学理论知识的目的;各个虚拟货运代理公司对自己公司初始任务进行修正,再由各自所在虚拟企业选出本公司发言人阐述自己公司修正后的任务实施方案;教师对整个任务实施过程进行总结和点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成功教育,对能正确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该任务的虚拟公司及同学提出表扬,同时对其他虚拟公司存在的问题逐一指出,要求大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例如,在讲述货运代理企业如何处理货运单证纠纷问题时,教师先通过一个案例导入以“某公司货运代理企业工作人员接到一起货代单证纠纷为例”向学生布置任务,学生成立的各个虚拟货运代理公司讨论案例,通过查找资料及整理学过的知识点后,提出本公司的初步解决思路。教师为了正确引导学生思路,应有针对性地分析该任务,给出单证纠纷的界定及如何解决此类纠纷的办法。待学生梳理清楚后,教师给出“‘无单放货的概念和责任归属及归责例外的相关问题介绍”,进一步深化知识点。学生针对教师所授知识,重新修正本公司的解决方案,向全班公布,并逐一点评,引出最后正确的实施方案。为了让学生灵活运用课堂掌握的知识,教师布置一个与课堂相似的货运代理企业单证纠纷新案例作为课后作业,提醒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

3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的具体内容见表1;教学方法见表2。

4 课程考核方式及标准

课后知识迁移作业案例及课堂表现考核占20%(3~4次);各个学生模拟货运代理公司案例讨论考核占25%(3~4次);各个货运代理公司实战考核(模拟公司报告)占25%(1~2次);试卷考核占30%。总成绩=平时出勤、表现(20%)+货运业务模拟考核(50%)+ 期末考试(30%)。

实战货运业务模拟考核的具体方法如下:①根据货代实际业务需要,全班学生按6~8人成立不同的虚拟货代公司,每个学生分别担任业务过程中的不同角色。②由教师准备几套不同的数据和几个不同的案例,各个公司分别拿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案。③要求学生准确录入相关数据、传输相关单据,以及制作各种单据。模拟过程中程序、步骤不完整的,单据不全及单据错误的,根据标准扣分。学生模拟货运代理公司业务操作过程考核标准见表3。

5 结语

综上所述,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坚持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设计,把企业真实案例搬到课堂教学中去,有利于进一步优化课程教学。通过走访往届从事货运代理工作的学生及其企业负责人就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沟通与探讨,力求使在校的学生能在课程中真实地接触到以后工作需要的核心技能和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

参 考 文 献

[1]陶春柳.工学结合模式下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改革的探讨[J].物流科技,2011(11).

[2]邵苇苇.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国际货运代理课程改革探讨[J].当代经济,2010(6).

[3]沐潮.基于工学结合的国际货运代理课程改革实践[J].企业家天地,2009(8).

猜你喜欢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改革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发展研究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旧机动车鉴定与评估》课程标准的开发与研究
工作过程导向的《旅游学》课程内容重构
《建筑装饰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改革之初探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双证融通”课程改革与探索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工作过程导向下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