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下师生互动交流模式构建的研究

2017-05-30赵汝文王硕胡春燕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7年4期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大数据技术教育信息化

赵汝文 王硕 胡春燕

【摘 要】教育信息化时代,网络环境下师生互动交流模式研究对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文章对目前我国高校师生互动交流模式进行了分析,顺应信息化时代网络平台教育潮流,提出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师生互动交流方式,结合大数据技术,统计并记录学生问题,为师生互动提供多功能、全方位的交流平台。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师生互动;微信公众平台;大数据技术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7)04-0106-03

1 国内外研究背景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不仅带来了教学目标、方法、手段、模式及内容的全方面的改革,同时促使师生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根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教学活动的开展等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当前,针对信息化发展和教育技术的要求,师生关系在传统教育模式下较难适应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宗旨的现代教育发展,如何发展成为这个时代每位教育者必须关注的重要课题。

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较少涉及师生关系在网络环境下的研究。关于师生关系问题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从简单的师生关系角度进行研究,如以历史发展看待课堂师生关系的角度来研究师生关系在新发展和新形势下师生关系的特征。第二,从网络对师生关系的影响和发展的角度进行研究,如探讨网络环境下师生关系和师生介绍的变化,从而如何适应这种变化。但是,目前研究合适的教学方案及策略的内容较少,特别是在当今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探索新形势下师生互动教学的研究就更少了。基于此,在网络环境下对师生互动教学的研究就显得十分迫切[1]。

2 目前我国师生互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师生关系变形

市场经济的建立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师生关系。目前,虽然我国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可要真正享受到优质教育,却并不容易,虽然没有了学费、书费等项目,但其他项目的费用如择校费等也确实存在;在大学方面,高校收费制度也早早就建立,有些科目的选修也是明码标价的,这使得很多学生慢慢改变了对教室的看法,简单地认为教育是一种交易,与老师之间是一种买卖关系,师生之间并没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交流,关系也变得越来越现实。学校是一个有教育目的和有学习氛围的地方,教育不光是学术方面的内容,更应注重道德品质和人文情怀的教育,应该少一些功利化,重塑健康的师生关系。

2.2 师生交流受阻

在大学教学方面,师生几乎只在课堂之上才有交流的机会,可目前我国大学老师有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往往是老师单方面地讲,学生单方面地听,由于课堂节奏的加快,学生没有时间消化与思考,课堂上死气沉沉,提问和回答的时间非常短暂,师生交流效率低下;下课之后,老师与学生之间很少见面交流,课堂上是师生关系,课堂下就形同陌路。考核方面,往往在课堂之外的工作难以量化,无法列入教师考核、评优的指标,造成很多教师只注重课时安排方面的工作,课堂之外的往往很少顾及,大大影响了师生之间交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3 师生情感淡漠

目前,我国师生的沟通和交流绝大部分限于课堂之上,老师与学生之间真正思想方面的交流非常少,这使得师生之间存在非常大的距离。对比国外的教育方式可以发现,师生互动的方式应多种多样,应更加注重思想和感情方面的交流,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4 师生冲突加深

国内很多学生在步入大学之后,以往学习紧张的情绪便全面地松懈下来,很难对学习提起兴趣,大学的学习严重缺乏主动性,总是被动地接受,学习变成一种任务,每天只要去上课即可,考试前突击学习,学生随意逃课、课堂顶撞老师甚至考试作弊等事件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与大学培养人才的目标背道而驰。在学生身心迅速成长和急需人生方向指导的阶段,老师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师生关系矛盾不断升级,冲突加深[2]。

3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师生互动交流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及研究意义

3.1 理论依据

目前,学生群体中最为流行的社交媒体工具是微信,是超过3亿人使用的手机应用,支持发送文字、图片、视频语音和短信,仅消耗少量流量,适合绝大部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手持设备。公众平台开发接口是公众平台为微信用户提供服务的基础,开发者在公众平台网站中创建公众号、获取接口权限后,通过读取本接口文档来帮助开发。

公众平台的开发接口为用户提供了自定义菜单交互、消息交互的功能。当公众账号成功接入公众平台开发接口时,用户发消息给公众号,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器会通过互联网请求对接入的网址进行相关消息推送,利用第三方服务器响应包回复特定结构,达到回复消息的目的。通过公众账号平台开展的自媒体活动,实际上就是一种一对多的媒体性行为活动。

3.2 研究意义

在当前科技发展的背景下,对网络环境下的师生互动交流模式进行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在理论上,对教育理论自身提出了挑战。面对网络资源的迅猛发展,目前的教育理论略显滞后,在网络环境中出现的教育问题很难解决。比如:当今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过程当中,则需要教师转换自身角色,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新性和主动性,进而让其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迫切需要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交流模式。从实践的角度来说,我国信息化发展迅速,计算机网络硬件建设已构建成型,但教育信息化仍存在教育观念落后等问题。如何在网络环境下构建师生互动交流模式,适应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要求,是我们教育改革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4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师生互动交流模式的构建

4.1 对微信公眾平台上的师生互动交流模式进行理论研究

4.1.1 教育信息化师生互动特征

从教育信息化的本质要求出发,对师生互动教学进行思考和探索。教育信息化条件下,师生互动具有一定的特点:在当今教育信息化的条件下,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场所多种多样,在信息资源共享的教学互动平台下,师生之间互动速度更快,方式更多;因为信息时代下的互动平台具有很强的人性化,针对不同的使用人群会进行不同的设计与平台搭建,不断地简化使用方法,使其使用起来更方便,提高互动效率。并且,可以用信息互动平台搭建个性化的师生交流场所,为学生与老师创造更多的交流机会,充分地照顾到学生个体,学生不仅可以随时随地与老师进行互动,也可以和同学互相学习、交流学习心得,提高学习效率。此外,教师可以在指定的互动平台上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管理,及时了解学生的疑问,对学生在交流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及时进行指导,通过查阅学生的发帖和回帖内容、网络日志等,可以直观地了解学生在课堂之外的学习状况及学生在信息平台上的互动教学参与程度[3]。

4.1.2 教育信息化對教学观念的影响

在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学生们获取知识的方式越来越多,并且一系列的智能设备如电脑、智能手机等成为高校学生的生活必需品,学生除了课堂及图书馆,最主要的信息来源是手机与电脑。网络教育信息多种多样,学生能在课堂之外获得很多知识,同时也产生了更多的疑问。受限于课堂的大众性和时限性,学生不能将自己的疑问一一与老师进行交流与探讨,而教师在课堂上讲述的内容与方法不一定符合每个学生的要求,使得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越来越低,而老师也慢慢地接受了这种现状,将课堂授课作为一种日常工作,课堂上单方面地灌输,学生短时间无法吸收大量的知识,会产生很多问题,又不能和老师及时交流,导致教学效率降低。教育信息化,若不能进行同平台的互动与交流,只能单方面地让学生获取更多知识,也会产生更多的问题。因此,需要师生在共同的教育平台下进行互动与交流,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可以完美地解决双方的问题,并发挥教育信息化的优点。教学观念从最开始的以老师为主,进而转变为以学生为主,而在教育信息化的影响下,转变为师生时时交流互动,围绕教学内容展开讨论,师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4.1.3 网络环境下新型师生互动关系

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网络环境慢慢成为师生交流的重要平台,学生有足够的机会和时间与不同的老师进行交流,学生能够将自己在课堂上的疑问向教师提问,进而将问题解决,老师也能获得更多的教学反馈。在这种环境下,并不以单方面作为教学的主体,而是互相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在互动交流如此方便的情况下,双方都有互相了解和合作的要求,交流必然越来越多,问题也会多种多样,老师能够从很多方面了解学生的要求,对之后的教学工作有了改善的方向;学生能够通过不同的老师获得不同专业领域的知识,充分利用了教学资源,同时提高了学习兴趣。这种师生互动关系是一种互相依靠、互利互存、缺一不可的人际关系,是一种能够获得不断良性反馈与实现良性循环的互动关系。

4.1.4 互动教学与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对教育有重要意义,互动式教学能够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这种交流方式强调师生的作用,将交流放在第一位,改变了单纯的接收式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教学中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与学生一起探究问题,师生互动学习。互动教学时时把握教学的2个主体,即教师与学生,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多提问、多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并通过学生的信息反馈,使教师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加深。互动式教学强调学生的参与性,通过师生的双向交流,充分调动双方的积极性,改变学生被动听课的消极性,在参与中完成学习任务[4]。

4.2 建立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师生互动交流平台

该平台的主要功能如图1所示。

师生交流平台的功能有以下几个模块:扫描二维码订阅相应的公众账号,通过公众账号可以阅读推送的消息及相关的课程内容,同时利用公众平台API建立问答系统以方便学生提问。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发送学号等查询相应的考试和考核信息。

此外,本平台主要的使用对象是教师与学生,为了实现个性化的管理,管理员对登录系统进行了权限设定,实现指定班级的同学与老师在相同平台的互动与交流,并且引入了学号绑定系统,实现单人单号,以防有不明身份进入平台而影响教学进程。本平台内的教师与学生可以进行个人资料上传、资源下载和共享;对上传的资料、课件、帖子可以进行留言、提问等操作[5]。

4.3 基于大数据挖掘的学生需求分析系统构建

目前,各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其功能也已经相当全面,如图书馆、留言板、成绩查询、课程查询等,但缺乏个性化设置,没有考虑到学生存在问题的多样性,模式比较固定。在以班级为单位时,就可以多加考虑学生的个性需求。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大数据分析不同学生的问题列表、登录记录及阅读规律,建立微信公众平台下的多元互动的交流平台。由于本平台的数据存储属于社交网络的非关系型数据库存储模式,而且学生用户较多,登录记录和阅读记录、提问的问题类型和内容及答案的记录量很大,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大数据挖掘的模式,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统计归类,并进行相应的排序,运用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方法对数据进行简化过滤,以方便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并实现知识点和参考答案的推荐。在此微信平台上实现人机互动、师生互动及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为师生互动交流提供平台。

5 总结

本文利用微信的公众平台建立订阅公众账号,结合微信API和大数据处理模式分析不同学生提问的内容和规律,建立师生互动交流平台,有效地跟进学生的疑问,为教师提供改进教学方法和教案。同时,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平台,充分调动了学生和老师交流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与教师互相交流的趣味性。本文除了对微信公众平台上的师生互动交流模式进行理论研究之外,还利用了大数据分析不同学生的问题列表和规律,开发微信平台的问答系统,创建了微信公众平台的师生互动交流平台。

参 考 文 献

[1]朱翠娥.网络环境下的师生互动教学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

[2]彭贵军,吴耀松.浅谈互动式教学与构建高校新型师生关系[J].当代教育论坛,2009(2).

[3]吴海花.应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师生互动教学的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2).

[4]刘洁,陈伟平.构建良性互动的高校师生关系[J]. 文教资料,2012(3).

[5]李新,叶龙群.高校师生互动平台功能设计调查研究[J].软件导刊,2012(1).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平台大数据技术教育信息化
论大数据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高校档案管理信息服务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大数据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探讨
大数据技术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分析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基于微信的大学生微型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碎片化学习研究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