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价值导向

2017-05-30邱仁富

邓小平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战略布局价值导向四个全面

邱仁富

[摘要]公正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根本价值追求。“四个全面”的实施必须把握公正既是手段又是目的这一“金规则”。就目的而言,实施“四个全面”是为了建设一个更加公正的社会;就手段而言,实现好“四个全面”必须在实践中坚持公平正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核心的价值指标在于公平正义;全面深化改革目的是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全面依法治国更要凸显公平公正;全面从严治党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任何违背公平正义的做法将难以真正落实“四个全面”。因此,当代中国实践必须要在制度层面上进行顶层设计,凸显制度的公平正义,既要保证制度设计时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又要通过制度来保证社会的公平正义,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制度支撑。

[关键词]“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公平正义;价值导向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21(2017)04—0097—07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然而,如何实现这个战略布局?以什么样的价值导向?这些都直接关系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施效果。笔者认为,在实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过程中,要抓住“公正”这个牛鼻子,既以公平正义为价值导向,又以实现公平正义为价值追求。

一、公正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根本价值追求

公正是人类普遍的价值追求,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念。但是,长期以来,人类追求的公平正义难以真正实现,资本主义社会虽然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无法解决公平公正这一难题。因此,建设一个公平正义社会的历史使命天然地落在社会主义肩上。进而言之,资本主义由于其社会的本质属性及其历史局限性,决定其难以真正实现公平正义。毋庸置疑,资本主义社会比过去任何一个社会形态都要先进,在人类文明进程中迈出重要步伐。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资本主义社会在社会公平公正方面却不尽如人意,甚至在民主、自由的旗帜下遮蔽了人民对公平公正的诉求(姑且称之为“灯下黑”)。正如马克思所言,“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资本主义的思想最终还是统治阶级的思想。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进行无情批判的基础上并对未来社会进行描述,而公平公正是非常重要的价值维度。在汲取人类文明的基础上,社会主义创造性提出和反映人类的共同价值,即公平正义。

公正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是彰显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特质,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价值追求。在当代中国,实现“共同富裕”是最大的公平正义。1953年12月16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农业生产合作社决议,指出:“使农民能够逐步完全摆脱贫困的状况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荣的生活”,克服农业和工业不相适应的矛盾,实现农民共同富裕。因此,使农民富裕起来,实现共同富裕就成为党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价值取向,从而突破了中国传统社会“均贫富,均田地”的平均主义价值观。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逐渐把“共同富裕”推广到全社会,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实现“共同富裕”,进而提升了“共同富裕”的社会价值导向功能。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从理论层面上勾勒出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宏大蓝图,即“两个大局”。

邓小平在《答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问》中认为,“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他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至此,可以说,邓小平的一系列讲话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共同富裕”理论,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在推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真正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事实上,邓小平谈“共同富裕”主要从两个角度进行思考:一是从原则上讲,认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一条大原则,他多次在讲话中强调这个原则。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邓小平认为共同富裕是个大原则,而先富带动后富是走向共同富裕的捷径。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明确强调:“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二是从目标上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里邓小平把社会主义的本质理解为共同富裕,就是从目标上讲的,表明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的问题,并认为这是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从而区别于过去的任何一种社会形态。因此,共同富裕既是奋斗目标,又是社会主义的旗帜标杆。

总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其本质上说就是为了实现公平正义,这是一个总的历史趋势,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金规则”。“共同富裕”就是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是真正的公正。因此,公正既是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又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价值路径。必须要树立公正的价值取向,又要坚持实践中高扬公正,推动社会发展,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其根本的价值指向和价值追求从属于社会主义的总体价值追求,即实现公平正义。进言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现目标是为推动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价值取向是公平正义。只有坚持这个根本价值取向,才能更好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共同富裕”迈出重要的一步,即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价值导向和路径依赖。只有坚持社会的公平公正,才能更好地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才能更好地依法治国,维护社會的公平正义。因为法治的根本价值追求就是公平正义,任何违背公正的法律将为历史所抛弃。唯有这样,全面依法治国才能落到实处,法治精神才能得到弘扬。

二、公正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现路径

公正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同时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的价值基本原则。公正既是手段,又是目的。实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但是,要完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要坚持公平正义的原则。即是说,“四个全面”的有效实施必须推动社会的公平正义,而要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在当代中国必须推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有效实施,它们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契合的,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核心的价值指标在于公平正义

在一定意义上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面”就蕴含着公正的价值诉求,不讲公正也就无法讲“全面”,讲“全面”必然包含公正的价值追求。要在2020年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既要以公正为价值追求,又必须要通过公平正义来实现。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坚持公平正义,最核心的要求是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公平的要求比过去要求明显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原来公平正义的要求和具体规范中逐渐提高到建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从而使公平正义更加体系化、制度化。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核心在于通过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等,以权利公平为核心、以机会公平为导向、以规则公平为硬件,不断整体提高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的水平。因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于建立公平的保障体系,真正做到让社会发展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不放弃任何一个村庄,不遗漏任何一个公民。全面消除贫困,让中国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让人民群众更加公平地获得自由劳动的机会、自由救助的机会和平等参与社会各种社会活动的机会,保证人民平等参与社会决策的权利,这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公正。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能否真正实行公平正义的价值原则,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毕竟,群众谈小康,不仅是物质财富上的追求,还包含着公正的价值理念和价值追求。

(二)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

为什么要改革?改革是为了谁?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是谁?一系列问题直指社会公平正义的话题。改革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一把利剑,唯有不断深化改革才能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全面深化改革,其目的在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深化改革,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革除一切阻碍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的体制机制,消除各种封建思想观念残余,破除各种条条框框的体制束缚,敢于直面问题,敢啃硬骨头。习近平强调:“要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面镜子,审视我们各方面体制机制和政策规定,哪里有不符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哪里就需要改革;哪个领域哪个环节问题突出,哪个领域哪个环节就是改革的重点。”进言之,要依照公平公正的“镜子”来照照各方面的体制机制,各领域都要照“镜子”,及时纠正违反公平正义的体制机制和各种行为。为此,公平正义内在地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要求,亦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本质体现。唯有以公平正义为目标的改革,才能有出路,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改革才能真正持久并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三)全面依法治国,更要凸显公平公正

公平正义是依法治国的本质属性。全面依法治国,既要实现公平公正,又要通过公平公正才能真正做到全面依法治国。“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法律只有被信仰才不形同虚设,而法治只有公正才不为人民所抛弃。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要坚持公平正义,并以公正为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公平正义是依法治国的价值追求。“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政治价值,也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是衡量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尺度,也是中国共产党长期追求的根本目标。”推动依法治国,关键在于科学立法、公正司法。即法律本身就是公正的代表,只有公正执法,才能依法治国,才能彰显法治的力量。也只有公正司法,才能引导人民遵纪守法,对法律有敬畏之心,真正做到全民守法。二是司法机关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这种底线思维凸显公正价值。习近平强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核心价值追求。从一定意义上说,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司法机关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政法战线要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义之剑,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因此,公正既是全面依法治国的价值追求,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安定团结的最后底线。三是公平正义是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民众最真实的“获得感”,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切实体现公平正义,“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人民群众最真实的“获得感”,也是依法治国最强大的感召力。

(四)全面从严治党,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

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关键在于党的领导,在于全面从严治党。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革,如何治理党,如何进一步提升党的领导能力和水平,这是最关键的问题。全面从严治党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永久执政的价值目标。毋庸置疑,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必须推动党的现代性转型,即推动党内治理的现代性进程,这就迫切要求全面从严治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政党的价值追求,也是从严治党的价值追求。唯有坚持公平正义,才能真正从严治党,才能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才能真正实现党的初心。在党员人数如此众多,党内外关系日趋复杂的今天,必须要坚持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必须推动以公平正義为导向的共产党人价值观建设,不断凸显党的政治优势,增强党的活力和创造力,为真正“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提供价值支撑。

三、发挥制度公正的优势,推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施

国家实现长治久安必须要有公平正义的制度。一个社会的良性发展最终依靠制度保障,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之一就在于制度的优越性。制度的公正以及发挥制度公正的优势,是推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效实施的根本保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需要在制度层面上进行顶层设计,凸显制度的公平正义:一方面,既要保证制度设计时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制度支持;另一方面,要通过制度来保证社会的公平正义,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制度保障。

(一)加强制度反思,凸显公正价值

制度是否公正关系其生命力。一种制度好不好,衡量标准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公平正义。邓小平曾经说过:“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所谓好的制度,核心是能够体现公平正义。实施什么样的制度,直接作用和制约人们的行为,也直接关乎社会治理的结果。在一定意义上说,“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有效实施关键在于制度建设,这是最根本的保证。邓小平强调:“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制度建设是根本,然而,什么样的制度有利于社会进步,什么样的制度不利于社会进步,甚至成为社会发展的阻滞力,这就需要对制度本身进行反思。过去我们强调“三个有利于”标准作为衡量一切社会实践的标准。这个标准在某种程度上说,也适合作为判断一个社会制度好坏的根本标准,简单地说,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是好的社会制度,反之亦然。时至今日,应该加一个前提性条件,只有公正的制度才能真正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也只有公正的制度才能真正做到“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当前,推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能说没有制度设计,甚至可以说,目前已经有很多的制度设计,各种领导制度、行政体制、经济运行体制、市场调节体制、利益协调机制等。但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施需要什么样的制度来保证?是在原来的体制机制上修修补补,还是大刀阔斧进行改革。这是一个大问题。毋庸置疑,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已经从没有制度设计到逐渐形成和完善制度的阶段,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相结合,这是制度建设一个很大的突破。但是,制度是为谁服务的?制度设计的价值导向是什么?这个问题值得反思。当前,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施过程中,既要深化体制改革,革除不合理的各种制度体制,又要设计更加公平公正的体制机制。邓小平所论述的“好的制度”本质上说就是公平正义的制度,所谓“制度不好”,归根结底在于违背社会的公平正义。因此,在制度设计上必须坚持公正价值,才能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施提供制度保证。

(二)以公正的制度保证社会的公平正义

“打铁还需自身硬”,制定公正的制度才能确保社会公平正义。通过制定公平正义的社会制度才能保证社会实践活动的公平正义,且以公正的制度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习近平强调:“不论处在什么发展水平上,制度都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我们要通过创新制度安排,努力克服人为因素造成的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施最终依赖于制度建设,制度比较靠得住,这个制度必须是公正的制度,即好的制度。这就要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发挥制度的规范性功能,不断消解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施过程中的人为因素,解决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的不穩定性因素,化解各种风险,尤其是通过制度创新积极防范金融风险,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和基本权利。为此,要着力解决权力的运行机制、资本的规范机制、群众的监督机制、更加公正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等,通过好的制度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约束政府的行为,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早日实现。总而言之,坚持公平公正的制度设计及其有效运行,“四个全面”才能真正发挥其战略布局的功能,才能真正起到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这个战略布局才可以堪称为当之无愧。

综上所述,要以公正引导“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效实施,又通过“四个全面”实践过程的公正,核心是制度公正,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唯有不断推动社会的公平正义,才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

(责任编辑 肖雪莲)

猜你喜欢

战略布局价值导向四个全面
基于价值链导向的会展旅游产业链提升研究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估的价值导向分析
试论“四个全面”战略与中国梦的关系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琅琊榜》浅评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新媒体发展的关系探析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作用研究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于中国社会发展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
“四个全面”清晰展现战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