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传席:论“骨秀”(下)

2017-05-30陈传席

收藏与投资 2017年4期
关键词:傅雷天赋书画

陈传席

三、骨秀的特征及判断

凡秀,皆清、皆明、皆朗、皆韵,不含糊、不暧昧,更不龌龊。所以,有称清秀、明秀,无称浊秀、暗秀者;或称秀朗、秀韵、秀雅,无称秀俗者;有称细秀,而无称粗秀者,故秀不可粗、不可浊。美女中更优秀者称秀女,男人有学问者称秀才。秀女必线条清晰,明目皓齿,肌理细润,骨肉均匀。杜甫《丽人行》诗云:“长安水边多丽人……肌理细腻骨肉匀。”诗文书画也如此,凡诗文书画无条理、无层次、不清晰,或不明确,结构含糊不清,皆非佳作。秀才者,腹有诗书学问(内涵)也;诗文书画若无内涵,亦无骨秀也。书卷气亦即骨秀之表现也。《文心雕龙·隐秀》有云:“珠玉潜水,而澜表方圆。”《艺文类聚》卷八引《尸子》有云:“凡水,其方折者有玉,其圆折者有珠。”玉和珠潜在水底,而表现在水上的波纹则有方圆之异。秀骨隐于内,表现出来的书卷气则不同于俗。

作画要见笔,写字要见笔,即明也、朗也、秀也。笔烂而含糊,墨浊而暧昧或龌龊,皆无秀骨故也。文粗不秀,笔粗亦不秀。所以“元四家”黄公望、吴镇、王蒙、倪云林作画都无大片的墨,亦无太粗阔之笔,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全是披麻皴线条勾出,笔笔清晰。“元四家”中吴镇画略次于黄、倪,盖其笔墨不秀于二家也。弘仁的画品格最高,其画皆细线勾出,不皴不染不擦,笔笔细秀清晰,故“江南人家以有无定雅俗”。“浙派”的画,尤其是“浙派”后期的画,皆用大片的墨,粗而含糊,笔墨暧昧,无内涵,即无骨秀,故遭人攻击,不是没有道理。八大山人、徐渭的荷叶、芭蕉,也似用大片的墨,梅干、荷茎也似用粗线,实则大片的墨中有很多细微处,绝非一大片无变化的死墨,其墨不含糊、不暧昧,笔墨清晰,笔与笔,墨与墨间皆变化无穷。层次清楚,看似大片,实则仍是很多笔和墨联成,且笔墨皆秀,皆有内涵;梅干、荷茎笔似粗而有变化,更有文化内涵。和“浙派”的大片墨、粗笔无变化、无内涵者绝然不同。所以,八大山人、徐渭的画看上去似粗,实不粗,因为它有秀骨。

文之骨秀,即言语要直快,意要明。意明,言必直而爽,若语言含糊,则文骨必不秀,意不明,骨也不秀。《文心雕龙》有“风骨篇”,所说的内容和我上面所言骨秀特征相类。其云:“……沉吟铺辞,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端直”和“骏爽”都是准确而爽直的意思。又说:“若丰藻克赡,风骨不正,则振采失鲜,负声无力。”是说如不直爽而臃肿,则缺乏鲜明的光采和朗畅的节奏。又说:“练于骨者,析辞必精;深乎风者,述情必显。捶字坚而难移,结响凝而不滞,此风骨之力也。若瘠义肥辞,繁杂失统,则无骨之征也。”“瘠义肥辞”即意少而语言臃肿不精练,亦即失于“骨秀”。

书法家常写一副对联:“无暇人品清如玉,有骨文章淡若仙。”这“有骨”的“骨”便是秀骨,也是清如玉的。又有“書无俗韵精而劲,笔有神锋老更奇”,也更是骨秀的效果。

如何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判断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优劣呢?其实,读文章如观美女,愿意看,能看下去,或很想看,看了很愉快,讲得很清楚,看了还想看,即是好文章,即“骨秀”之文;不愿看,看不下去,硬看很痛苦,内容很含糊,不知讲什么,看了无愉快的感觉,即不是好文章,即无“骨秀”之文。秀骨之文如秀骨之女,给人的感觉是相同的。

四、“骨秀”如何得来

诗文书画的主体是人,是人的意识之形态。外国人说“风格即人”,中国古代人说:“诗如其人”、“书如其人(书,如也)”、“画如其人”。不是说人的骨秀,诗文书画就骨秀,而是人的意识“秀”,即有意识形态的“骨秀”。一个意识浑浊、思想糊涂的人,绝对写不出骨秀的文章;一个认识不清,胆怯心小的人也画不出“骨秀”的画来。大家都喜爱读傅雷的文章,傅雷对画的认识之准确高明是当时第一人。傅雷是一个特别讲原则、从不含糊,且特别清醒的人,从不龌龊。“文化大革命”中,他自杀了,就是不愿意那样龌龊地活着,据金梅《傅雷传》(湖南文艺出版社)记载,傅雷在上海美专时,看到长廊上挂有俞剑华的十多幅绘画作品,马上对工友说:“这些画没有创造性,才气少,收掉。”俞剑华比傅雷年长14岁,傅雷看他的画“才气少”,马上令人收掉,不怕得罪人。其他人看到就不吱声,而且他还当俞剑华的面说他“没有本领,只会抄书”。还说:“没有闲工夫和抄书匠哕嗦。”这正是他直率的表现。如果是一个龌龊的人,对俞剑华有看法,心里有数就行了,绝不会说出来,在心里含含糊糊就算了。傅雷有一段时间迷恋书法,他的好友也是著名文化人楼适夷从北京写信给他,说他沉浸于书法这样小道,乃是“借此逃避现实,放弃更重要的事”。但傅雷马上回信反击。如果换上其他人(意识中无“骨秀”者),楼适夷既是朋友,又是上级,又何必回信反击呢?心里有数就行啦。其实楼适夷的劝告是对的,傅雷如果一直迷恋书法,他可以成为一流的大书法家,但影响不过在书法界,就不会成为现在有知名度的大文化名人。但傅雷立即回信反击,表现了他直率不含糊,不龌龊的性格。吴湖帆既是大名人,又在上海势力颇大,谁敢批评他呢?但傅雷就直言:“吴湖帆君近方率其门人一二十辈,大开画会,作品类多甜熟趋时……恶俗矣。如此教授,为生徒粥画计,固良得,但去艺术甚远矣。”(见《傅雷书信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154页)又评张大千:“鄙见于大干,素不钦佩,观其所临敦煌古迹,多以外形为重,至唐人精神,全未梦见……江湖习气可慨可憎。”(同上,第224至225页)傅雷直率的批评,还可举出很多例子,他思维清晰,认识准确,言语直率,所以他的文章才“骨秀”,才为人所称道。反之,思维不清,认识不确,吞吞吐吐,猥琐之辈,为文必如之,也就不可能“骨秀”。书画也如此。没有一个龌龊、猥琐之辈,能画出“骨秀”的画来。欲书画诗文之骨秀,须人的意识思想胸怀“秀”,明乎其理,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

前面说过,“秀骨”有“天骨”和“练骨”两种。古人说:“朗鉴出于自然,英风发乎天骨。”这“天骨”就是天赋之骨,主要是遗传基因(传统),其次还有地理环境等影响。“天骨”指的是天赋之秀骨。大自然赋予人的形体(骨骼)都应该是很美的,而且愈来愈向美的方向发展的。一切不受限制的自由之物,如虎、豹、狮等都是很美的。老鼠的行动受到限制,就不如虎豹美了。世代苦难劳力者,关节都变形了,肌骨不是顺天性而生长,而是被劳累折磨,被重力压制,渐渐畸形了,至少说向美的方向发展的天赋没有了,故鲜有“骨秀”者。“天骨”出于有传统的贵族之后。培养一个英雄或一个国家元首,有十年左右时间就差不多了。但培养一个贵族要五代左右,这就是几代优美的基因相传叠加,同时还要培养训练,怎样坐、怎样站,转身、走路、讲话、吃、睡等都有专家指导。英国的贵族吃饭,吃什么不重要,怎样吃才重要。所谓站有站相,吃有吃相。中国人说:“坐如钟,立如松。”中国贵族也十分讲究。汉代“汉官威仪”不仅指服饰讲究,身姿、动作也都要讲究,不可随意。六朝时期的贵族,不论男女都特别讲究行为、动作及至形相,甚至服药以改变肤色和神态。一代人讲究风度,后人称之为“魏晋风度”。像王羲之、王献之等贵族,也都是很美貌的,都有秀骨。如《世说新语》记:“羲之风骨清举也”、“遗少清贵人”、“时人目王右军,飘如游云,矫若惊龙”。《书断》说:“遗少骨鲠高爽,不顾常流。”《世说新语》还说王献之“容止不妄”,他是宁肯被火烧死也不失风度的。(见《世说新语·雅量》)所以,其天骨是遗传加训练。(当然,这和书画的“骨秀”是否有绝对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人的风度肯定和书画的秀骨有关系。)

《书品》论:“子敬泥帚,早验天骨,兼以掣气,复识人工。”也是说他既有“天骨”,又有训练(“人工”)。

“练骨”是经过锻炼而形成的,现在人的健美锻炼也有一定道理。但练出的秀骨如果没有一定的天骨为基础,也练不出太秀的骨,天骨又必须训练才更好。二者有很多共同处。

优秀的书画家,尤其是有“秀骨”的书画家,其主体必有天赋,兴趣就是天赋的一部分。现在的很多书人、画人,为什么写不好,画不好,就是他们本无天赋,或天赋不高,却认为书写、画画比当农民轻快,又能赚钱,无天赋而硬学,尤如毫无天骨而硬训练,也出不了十分的“秀骨”,当然会好一点。叔本华说“天才”只有美术、音乐、诗歌三种人才有之,其余人才只可称“干才”,是有一定道理的。有的诗人几岁时写出的诗即非同一般,甚至能流传千古,有人终生写不出好诗;有人出口成章,有人终生努力写不出一篇好文章。这就是天赋的问题。

上海博物馆藏有八大山人早期画,很幼稚,但其中秀骨仍可见。后期经过训练,其书画“秀骨”高举,真“飘如游云,矫若惊龙”。齐白石的画六十岁以前,被很多人评为“很差”、“不能看”(按:其实不尽然),但仍能隐隐见其秀骨。外国画也如此,尽管毕加索本人像一头公牛,但他的画,其原作也是有秀骨的。

《文心雕龙·体性》有云:“夫才有天资,学慎始习。”曹丕《典论·论文》有云:“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气之清”即“骨秀”,“气之浊”即无“骨秀”,都是不可力强而致的。但“天骨”问题,我不宜多讲,以免产生消极影响。现在谈“练骨”。

《文心雕龙·风骨》有云:“练于骨者,析辞必精。”和我说的“练骨”有相近之处。传统犹如贵族之基因,十分重要。书画诗文之“练骨”,首先在于学习传统,研究中西艺术之传统,师学舍短。尤其是中国书画之传统,皆因“骨秀”而留传下来,故练骨必秀。当然,“骨秀”的表现有内秀外朴,有内外皆秀,有秀逸,有秀润,有雄秀,有清秀。《曹全碑》是内外皆秀的,《张迁碑》《石门颂》就是内秀外朴的。颜真卿的书法属于雄秀,王羲之的书法属于清秀,学者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加以學习。

骨太秀则弱,骨太粗则俗。笔力弱的人宜选外质而内秀的书法或雄秀的书法学习,以去其弱。笔力近于粗野的人宜选清秀的书法学习,以去其粗。

有“天骨”的人,练习起来,较轻松。无“天骨”或“天骨”不显的人,更要刻苦锻炼,百炼成钢,“练金成液,弃滓存精”(方土庶《天慵庵笔记》),皆可通过努力而成功。

不过,读书是更重要的。一个人气质的改变靠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人们说“学者气质”,而不说“画家气质”。如果画家气质好,那是读书的结果,不读书的画人是不会有好气质的。天生的“秀骨”固然好,但后天读书也可以培养和加强气质。“江山易换,本性难移”,其实,本性可移的例子太多,一个人屡受打击,就可能会沉默下来,一个人屡屡得意,就可能轻狂起来。多读书,书中的知识丰富了你,好书也是有秀骨的,也会使你意识“骨秀”。因而,你笔下也就自然“骨秀”起来。

但是,话再说回来,练笔亦非不重要,你的学问再好,你表达不出来,你的书读得再多,理论再明了,但无笔墨技巧表现出来,也是没有用处的。而且很多技巧中就包含着学问。

当然,到底如何是“骨秀”,如何使自己的作品“骨秀”,最终还靠你的悟性。我的文章仅作提示,如是而已。

或者有人提问,先生二十年前提倡“阳刚大气”和“正大气象”,现在又提“骨秀”,得无矛盾乎?答日:阳刚大气、正大气象也必须以骨秀为内核,否则便是粗鲁。八大山人的画不大气吗,不正大吗,但又“骨秀”非凡;徐渭画亦然。孔子曰:“质胜文则野(粗野),文胜质则史(虚浮),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又,张良、陈平为英,周勃、樊哙为雄,合英、雄为一者,刘邦、韩信也。韩信为小英雄,刘邦为大英雄,非英雄不足成大业,非大英雄不足一统天下,此之谓也。书画者自察。

猜你喜欢

傅雷天赋书画
傅雷的称赞
“跳水天才”全红婵:有天赋,更有努力
杨绛眼中的傅雷:严肃不乏幽默
傅雷 刘海粟 友情与绝情
测测你隐藏的天赋
小小书画廓
用努力换天赋
博学慎思 明辨笃行——从《傅雷家书》看傅雷音乐教育思想
我有数学天赋吗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