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广播新闻连线报道更出彩

2017-05-30许生茂

大东方 2017年5期
关键词:现场感

许生茂

摘 要:广播新闻现场连线报道最早应用于二战时期,过去只是偶尔穿插在广播新闻中,近几年因为其制作程序简便、形式生动,成为当下广播新闻的重要表现样式。如何让连线报道更生动、好听,本文从连线报道的优点、不足及其提升途径进行阐述。

关键词:连线报道;现场感;记者素质

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人们对信息的期待,新闻资讯的时效性已有传统媒体的“第二天见”变成了“时时见”,广播新闻的连线报道就是为了满足人们对新闻及时性需求而产生的,其在广播新闻中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

连线报道时效性强,现场感强,让听众产生如临其境之感,满足听众对新闻的多种体验。但是在发展中连线报道也存在很多不足,如何提高连线报道的质量,让广播新闻更好听、更及时有效,是每个广播从业者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广播新闻现场连线报道的特点与优势

“连线报道”也可以称为“电话连线采访报道”,是一种以电话为媒介传播声音的报道形式,由记者在新闻现场以口述或是互动对话的形式,把新闻信息通过电话直接传输到直播间播报出去。广播消息稿和录音报道并用,信息传递快捷及时、现场感强,是连线报道的优势,也因此加强了新闻的感染力。

(一)连线报道的时效性

连线报道弥补了传统广播新闻在时效性上的不足,通过连线报道,能够让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听众第一时间了解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尤其是在发生突发灾难性事件时,广播往往具有很强的优势,比如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以后,广播成为灾区与外界联系的唯一工具,连线报道充分发挥了其迅速、便捷的优势。连线报道是现场真实声音的反应,比记者传达信息更具真实性。

(二)连线报道的现场感

单纯的广播信息只有声音没有画面,听众容易“走神”。连线报道有现场声音环境参与,丰富了广播的声音元素,使新闻更具有质感,加上现场解说,给听众很强的现场感。

(三)连线报道的服务性

广播新闻如果只是单一地推送新闻,必然会流失听众。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对服务性信息有了更多要求,这时连线报道就增加了服务性。例如,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多,车载广播的使用数量随之增多。这部分车载人群成为广播听众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希望通过车载广播实时获取路况信息。于是,大量的汽车广播电台随之出现,电台通过现场了解、与交通部门合作,实时向车辆驾驶员提供准确的路况信息。

二、广播新闻现场连线报道存在的不足

(一)报道细节和深度方面做得还不够

新闻细节和深度上的欠缺是目前连线报道的弱项,其结果就是听众感到热闹但是得不到足够的信息量,抓不住听众的兴趣点。

(二)选材仍然存在不合理的现象

很显然,有着较好新闻效果的连线报道并不适合所有的新闻题材,要根据所报道的新闻题材去决定是否用现场连线的形式。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许多节目没有进行严谨的可行性研究就盲目使用现场连线,反而事倍功半。

(三)记者现场把控能力不足

作为一种直播报道,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要求记者有很强的应变能力,而现实是现场记者有的能力有限,表现不够专业,直接影响了报道的质量。

三、做好广播新闻连线报道的途径

(一)前期准备工作尽量完备

所谓未雨绸缪,充足的前期准备工作有利于提高广播新闻连线报道的质量。首先要明确选题是否适合连线,在哪一部分进行连线。一般连线报道特别针对突发性灾难、重大会议、活动等新闻事件。对新闻事件的背景、人物进行全面的分析。其次根据新闻内容调配合适的报道器材和现场记者,保证对现场报道的良好掌控。最重要的一点是,做好采访提纲,尽量多的提出合理问题,预测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备好采访内容,以免临场发生慌乱。

(二)深挖细节

连线报道的优势在于新闻传播的现场感和及时性,但是在选择现场时要根据新闻事件的特点和听众的兴趣点,进行细节报道,在深度上努力,使报道能深化接触到本质问题。例如直播连线报道暴雨,说雨很大,达到了暴雨程度,显得很空泛。应该再加上对细节的描述,比如路上的车身被淹没、居民家里发生雨水倒灌、打伞的人浑身湿透等情景描述,让听众感同身受。

(三)对环境声进行合理的筛选

在进行现场连线报道时,环境声至关重要,合理选择环境声可以为报道增色不少,但也不是现场声音越多越好,如果现场声音很杂乱,记者播报时需要“呐喊”,显然很不合适。记者在事件现场不仅要采集声音、观察环境,在相对混乱的状况下找到当事人或是知情者,在各种不利采访因素的干扰下获得有用的信息。在获得一手新闻素材后,还要立即整理这些素材,形成腹稿,并很快就要用比较流畅的语言生动地讲述,作直播报道。

(四)提高记者的能力素质

和平面媒体的文字记者相比,广播记者在采访时要面对的工作量更多,除了通过网络、電话等形式快速发回信息稿,要对现场的声音进行录制,还要在第一时间发回连线报道。这些都对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播记者不仅要具备最基本的新闻采访基本功、新闻敏感性、政策理论水平、迅速的文字组织能力,而且面对现场连线的突发情况时,要求记者要有较强的临场应变能力。尤其是全媒体时代,更对记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結语

连线报道与录音报道相比,确实存在很大的不同。作为广播人,要充分认识连线报道的特点和要求,站在听众的角度,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保证广播现场连线的传播效果,让广播新闻更快、更生动、更好听。

参考文献

[1]孟伟.《广播听觉传播本质解读》,《现代传播》 ,2004.03.

[2]李彬.《全球新闻传播史》,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345.

(作者单位:宁夏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现场感
强化新闻记者的现场感 提升电视新闻的影响力
现场短新闻写作技巧探析
写出新闻的现场感
浅析电视新闻的现场报道
由诗歌的“现场感”生发开去
广播电视和新媒体:过去、现在和将来①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釆编探究
现场感:生发课堂魔力的一种可能
电视新闻报道如何摆脱平淡
电视新闻现场感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