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爱国行为教育探析

2017-05-30李娜

高教学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爱国教育新媒体大学生

李娜

摘 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环境的变化,以网络、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媒体蓬勃发展,受新媒体影响,大学生的爱国行为表现出新的特征,使得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试图通过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养、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注重网络监管、强化社会实践四个方面的剖析,积极探索新媒体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渠道,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引导大学生的爱国主义行为。

关键词:新媒体; 大学生; 爱国行为; 爱国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5-0165-02

Abstract: With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change of people's living environment, the new media, such as network, mobile phone and so on, are developing vigorousl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new media, the patriotic behavior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showed new features, making the patriotic education in colleges face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hrough analysis of improving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ers, reinforcing the propaganda and educ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Internet supervision, strengthening social practice, this paper actively explores effective channels for new media to integrate into patriotic education, strengthen college students' patriotism emotion, and guide their patriotism behavior.

Keywords: new media; college students; patriotic behavior; patriotic education

中國南海局势日趋紧张,越南、菲律宾等国纷纷在南海对中国出手,挑战中国底线,随着近期“南海仲裁闹剧”在网络上的不断升级,激起了国内外中华儿女的强烈愤慨,尤其是青年学生的不满,各地出现不同程度的诸如抵制“洋货”、网络谩骂、黑客攻击等行为,那么,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应该通过何种行为表达爱国之情?这些问题引起了我们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爱国行为教育的思考。

一、新媒体

所谓新媒体,是指“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度局域网、无限通信网和卫星等渠道, 以电视、电脑和手机为主要输出端,向用户提供视频、音频、语音数据服务、连线游戏、远程教育等集成信息和娱乐服务的所有新的传播手段或传播形式的总称,不仅包括以网络媒体、手机媒体和(互动性)电视媒体为代表的新兴媒体,还包括以户外新媒体、楼宇电视和车载移动电视等为代表的新型媒体”。①

不同专家对新媒体的定义虽略有不同,但核心思想基本一致,可以概括为,新媒体是区别于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等传统媒体的一种新兴媒体,典型代表有:网络、智能手机、数字电视等。2016年8月3日上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②由此可以看出,新媒体的使用,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重要社交和生活方式。

新媒体的出现及相互融合构成了一个全新的媒体环境,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乃至思维方式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对新媒体的主要使用群体大学生影响更为巨大。新媒体以其多样的功能和魅力吸引着充满好奇心又乐于接受新事物的大学生群体,它的信息传播的便捷性和高度共享性,使得大学生可以迅速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丰富他们的知识面,拓宽他们的视野,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便利;同时,新媒体的交互性和即时性,又为大学生打开了更为广阔的交际领域,增强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与此同时,新媒体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它的便捷性使得大学生缺乏独立思考、信息的海量性使得大学生不能做出正确筛选、网络的虚拟性使得大学生疏远现实群体等,所以我们必须辩证的看待新媒体的作用,并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爱国行为特征进行客观分析。

二、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爱国行为特征分析

(一)正义性和多样性

全球化和新媒体的发展,使得当代大学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他们注重观察、善于思考,充满热情,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当看到奥运健儿驰骋赛场时,他们欢欣鼓舞;当国家面临灾难时,他們捐款捐物;当国家遭受他国挑衅时,他们敢于同伤害国家的行为做斗争;他们与时俱进,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信息传播的便捷性和资源共享性,了解国家大事,传播爱国事迹,通过各种灵活多样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使其爱国行为呈现出正义性和多样性的特征。

(二)非理性和偏激性

鉴于年龄、阅历、心理成熟度等方面的因素,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缺乏理性思维和大局意识,新媒体的易获取性和交互性使得一些不良文化、反动言论冲击大学生的思想,部分大学生因为一时冲动,做事易偏激,出现诸如在网络上进行谩骂、抵制“洋货”、打砸抢烧、黑客攻击等不良行为,使其爱国行为又出现一些非理性和偏激性等特征。

综上所述,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对大学生的爱国行为进行客观分析,正面引导,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探索新时期大学生爱国行为教育之路。

三、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爱国行为教育对策分析

(一)适应时代发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养

在多媒体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来了更高要求,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在扎实传统教学基本功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己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的能力及信息素养。首先,通过学校培训及自我学习的途径,教师了解并掌握最新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诸如利用QQ、微博、微信等交互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爱国行为动态,并同步指导学生的行为,拉近教育者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其次,积极参加各类提升信息素养的教学比赛和相关活动,诸如微课、信息化大赛、精品在线共享课程建设等,通过这类活动,切实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最后,也要注重教育者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只有教师自身具备坚定的爱国主义信念,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才能给学生做出好的榜样,正面引导学生的爱国行为。

(二)宣扬传统文化,强化爱国教育的人文内涵建设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要充分利用这些文化资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生活多样化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积极向上、丰富多彩、传播传统文化的校园活动,形成具有爱国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

首先,在校园网开设专门的有關传统文化的内容版块,上传关于忠孝礼仪廉耻方面的名人事迹和诸子百家的学说,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其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要潜移默化的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通过QQ群、微信、微博等网络交互平台发布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典故等,让学生耳濡目染、温故而知新;最后,在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时间举行爱国主题活动,如“五·四”爱国运动、“一二·九运动”、“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等,可以在这期间举行学生文艺汇演、爱国主题演讲、知识竞赛、辩论赛、主题班会等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的人文活动,充实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发展。

(三)注重网络监管,提高主流舆论影响力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严重冲击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传统模式,打破了“我讲你听”的单向教学形式,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快捷性和高度共享性使大学生接收的信息量非常巨大,受网络舆论影响比较明显。因此,学校首先必须加强网络监管力度,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尤其针对一些来自校园网站、论坛、手机等有害信息进行及时删除修正,对信息的真实性、方向性的问题进行有效控制引导。其次,学校还要建立专门的爱国主义教育教学网站,经常发布一些时事政治或社会热点新闻,要求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国家发展,借助新媒体,对中国历史上的爱国英雄、感动中国代言人、全国劳动模范等先进人物事迹进行专题报道,发挥榜样示范的积极作用,提高主流舆论的影响力。最后,充分利用好智能手机的优势,在一些重大节日集体给学生发送手机短信,提醒同学们牢记历史、勿忘国耻、知耻而进,努力奋斗。通过完善新媒体信息监控机制,提升主流舆论影响力,积极探索新媒体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方式,弘扬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四)强化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将爱国之情转化为爱国之行

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坚定信念、培养品格,增强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要注重理论教育,更重要的要看青年学生是否把这种爱国之情内记于心外化于行,要看他们的实际行动。爱国主义行为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最终目的,我们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将爱国之情转化为爱国之行。

要想实现这种效果,就必须加强大学生的实践教学,引导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从细微处入手,通过日常的行为活动,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比如,我们学校组织了“爱国,我们在行动”的系列实践活动,要求大学新生从热爱学校、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等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在每年的清明节,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让大家认识到英雄先烈的伟大;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了解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组织学生观看爱国电影,并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学习先进人物的爱国精神;组织学生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身临其境感受祖国的秀美山河,并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在寒暑假组织学生三下乡活动,让他们看到祖国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这种潜移默化、春雨润物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加强责任感的培养,强化他们的爱国行为教育。

四、结束语

总之,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努力发挥自身主导力的同时,还要针对大学生自身的特点,针对国内外的实际情况,紧随时代步伐,不断学习新事物,接受新思想,实行适当适宜的引导教育。必须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采取各项有力措施,确保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注释

①宫承波.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3-4.

②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6-08-03].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

zbg/hlwtjbg/201608/t20160803_54392.htm.

參考文献

[1]宫承波.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3-4.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6-08-03]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

wtjbg/201608/t20160803_54392.htm.

[3]胡继红.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3).

猜你喜欢

爱国教育新媒体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军事教育中的理性爱国教育
大学军事教育中的理性爱国教育
面古怀今 展望未来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