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全信息论思想在高校平安校园建设中的应用

2017-05-30马德仲任锁刘凯辛丁文飞

高教学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平安校园安全管理

马德仲 任锁 刘凯辛 丁文飞

摘 要:当前高校在平安校园建设过程中存在缺少统一理论思想指导,软、硬件条件不能有效结合,普通师生参与程度不足等问题。为此,文章提出将安全信息论思想应用于指导高校平安校园建设。并且阐述了安全信息的定义、分类和功能等安全信息論基本理论。在对校园安全信息传播过程和质量要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制度建设、组织结构建设和管理系统完善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为建立平安校园建设长效机制服务。

关键词:安全信息论;平安校园;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5-0039-02

Abstract: 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safe colleges, such as a lack of a unified guiding ideology, inefficient combination between software and hardware, insufficient participation of ordinary students and teachers. So, this paper proposes to apply safety information theory into gui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afe colleges, and expounds the basics of safety information theory, such as its definition, classification and function. Based on analysis on propagation process and quality requirements of safety information, some countermeasures on regulation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perfection are put forward to serve for establishing safe colleges and a long-term mechanism.

Keywords: safety information theory; safe colleges; safety management

一、概述

近些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高校规模越来越大,在校人数越来越多,校园基础设施不断地建设及完善。广阔的占地面积,庞大的在校生人数以及复杂的周边环境为高校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校园内的火灾、交通事故、中毒以及治安突发事件等安全问题屡有发生[1-3]。另外,高等学校还拥有涉及各个学科的大量实验室和实习训练中心,这些地方往往存在化学药品、易燃易爆物品、剧毒物、放射性物品、生物实验品等危险物品和高温、高压、超低温、强磁、真空、微波辐射、高电压、高转速等危险条件[4]。这些因素的存在更增加了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复杂性。旧的安全管理体制越来越显示出其局限性,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和提高学校现代化管理水平已被提上重要日程,平安校园建设势在必行。

二、平安校园建设的发展趋势和不足

高等学校作为高新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和利用的前沿阵地,其改革和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近年来兴起的“数字校园”建设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等信息技术对校园内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集成和全面的数字化,推动学校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最终实现教育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的过程[5,6]。利用“数字校园”建设技术来解决平安校园建设问题,构建“数字化平安校园”是创建和谐校园,提高高校安全管理水平的必然趋势[7]。

国内高校在平安校园建设方面已经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当前的平安校园建设相关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制度建设、对策分析等方面,难以适应教育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无法有效的指导“数字化平安校园”建设工作。

2. 当前高校的平安校园建设工作存在两个极端:一是强调校园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二是强调校园安防监控系统等硬件设施的建设。由于缺乏统一的理论思想指导,导致软、硬件条件不能得到有效结合,无法充分发挥效用。

3. 当前很多高校的平安校园建设工作重点放在加强安全管理机构的管理职能, 对普通师生的作用重视不足。普通师生只是处于被动的接受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的地位。全员参与度低,效果差。

三、安全信息论指导下的校园安全管理体系改进

安全信息论是研究安全信息的获取、处理、存储、传输等技术的理论。安全科学的发展,离不开信息科学技术的应用。安全管理就是借助于大量的安全信息进行管理,其现代化水平决定于信息科学技术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程度。要建设“数字化平安校园”,提高校园安全管理的水平,同样也需要安全信息论的指导。

(一)安全信息定义

安全信息是安全活动所依赖的资源,是反映人类安全事物和安全活动之间的差异及其变化的一种形式。高校安全信息工作是指高校安全管理部门使用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去观察、研究、处理社会改造、经济、思想、文化在高校的反映和收集这方面信息的工作[8]。与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相關的安全信息主要包括危险源(如危险实验设备、易燃易爆有毒危险化学品等)信息,安全设备、设施(如消防栓、灭火器、火灾报警器等)信息,安全管理信息(如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法律、法规等)。安全信息是编制安全管理方案的依据,具有间接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功能。掌握了准确的安全信息,就能进行正确的决策,更好地为安全管理工作服务。

(二)安全信息的传播过程

利用安全信息论原理进行分析,校园安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主要包括安全信息收集、加工、储存和反馈等四个环节。

1. 安全信息收集

安全信息收集是安全信息传播過程的首要环节。校园安全管理部门要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必须要充分地收集安全信息。校园安全信息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进行收集:

(1)由安全管理人员收集安全组织机构及联络方式,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知识、常识,事故案例;通过全校性的安全大检查和日常性的安全检查收集危险源信息、安全隐患信息以及安全设备设施的基礎信息。

(2)由全校师生员工将日常学习生活中发现的安全隐患信息和收集到的安全知识、安全常识及时上报给安全管理人员。

(3)由校园内的安全信息采集设备(摄像头、火灾探测器、报警器等)自动采集的相关信息。

2. 安全信息加工

安全信息的加工就是把大量的原始信息进行筛选、分类、排列、比较和计算,聚同分异、去伪存真,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以便储存和使用。校园安全信息的加工应包括以下内容:

(1)对危险源的类别、等级、数量、分布进行综合分析,为分级管理服务。

(2)对安全隐患的数量、等级、整改率、转化率进行综合分析,为消除隐患提供服务。

(3)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的频率、严重程度、危害程度进行综合分析,为制定不同级别的应急预案服务。

(4)对安全设备设施的种类、性能、数量、分布进行综合分析,为合理地使用调度提供依据。

3. 安全信息储存

安全信息储存是安全信息传播过程的中间环节,是学校安全管理的基础和保障。安全信息除了可以利用各种安全管理记录、报表、台账、档案等纸质文件进行储存外,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建立数据库或开发安全信息管理平台进行储存和管理。

4. 安全信息反馈

安全信息反馈是安全信息传播过程的最终环节,是学校安全管理的最终目标。校园安全信息的反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1)通过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对学生普及安全文化知识。

(2)学生自发组织安全协会开展宣传活动,宣传安全知识。

(3)安全管理人员对安全隐患进行检查和整改。

(4)学校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5)安全网站及时发布和更新危险源信息、应急设备设施分布情况、安全管理组织结构等信息。

(6)通过QQ群,微信平台等工具及时发布安全提示和应急信息。

(三)安全信息的质量要求

从安全信息论的角度来看,要保障高校的安全管理体系顺利运行,就需要确保安全信息的质量。所谓安全信息的质量是指安全信息所具有的使用价值。安全信息的使用价值是由及时性,准确性和适用性三个要素所构成的。

1. 安全信息的及时性。及时性是指收集和使用信息的时间所具有的使用价值。如果校园内的安全隐患不能被及时发现和上报,隐患得不到及时的整改,就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安全信息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2. 安全信息的准确性。准确性是指真实的、完整的安全信息所具有的全部使用价值。收集到的安全信息如果不真实或不完整,就要影响信息的使用效果,甚至导致做出不符合实际的使用决策,贻误了安全管理工作。

3. 安全信息的适用性。适用性是指适用的安全信息所具有的使用价值。由于人们的需求和使用的时间、使用的方式、使用的对象不同,这样安全信息的适用性就决定了信息的使用价值,只有适用的安全信息才有使用价值。

(四)校园安全管理体系的改进

按照以上安全信息传播过程可以对现有的校园安全管理体系进行补充和完善,促进安全信息快速、准确、高效的流通,发挥其保障校园安全的作用。改进措施包括以下内容:

1. 在制度建设方面,应建立鼓励全校师生主动上报安全信息的制度以及对上报的安全信息进行审查核实、记录储存,整改反馈等安全信息管理制度。

2. 组织结构建设方面,应在普通师生中设置安全信息员岗位。安全信息员主要负责安全信息的搜集、整理与上报,配合安全管理部门做好安全信息反馈和宣传教育工作。在安全管理机构中设立专门的安全信息管理人员。安全信息管理人员应具备安全信息管理的基本知识技能,负责安全信息的加工,整理和储存等工作。

3. 在管理系统完善方面,应建立安全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各类安全信息的整合管理。同时应利用网络、QQ群、微信平台等工具建立安全信息的收集和反馈通道,全校师生可以通过这些通道上报安全信息和及时接收反馈的安全信息。

四、结束语

按照安全信息论原理指导校园安全管理体系的改进,能够促进系统中的软硬件条件有机结合,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改变以往“校园安全管理只是管理部门的责任”的错误认识,动员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变被动为主动,了解安全知识,关心身边的安全问题,为建立平安校园建设长效机制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朱彤,傅贵,张苏.高校火灾事故行为原因分析及预防[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4,40(3):33-35.

[2]陶盈.大学校园交通事故的责任问题研究[J].太原大学学报,2013,14(3):54-58.

[3]李景义.高校学生伤害事故民事责任及处理机制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7):41-45.

[4]朱菊芬,刘加彬,彭丽萍.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环保管理的思考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9):223-225.

[5]李嘉伟,杨丽媛.高校数字校园应用系统探析[J].软件导刊,2014(5):50-52.

[6]钦太,郑凯,林南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转型: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J].中国电化教育,2014(1):35-39.

[7]马德仲.数字化平安校园系统设计[A]//2012第二届高等教育理工类课程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USA:Scientific ResearchPublishing,2012:320-323.

[8]郝军,田辛玲.高校安全信息管理机制及对策研究[J].情报科学,2013,31(11):39-41.

猜你喜欢

平安校园安全管理
关于创建平安校园的问题研究
班主任在高职平安校园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论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浅谈现代汽车检测技术与安全管理
探索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规律与特点
构建安全管理新模式,努力创设“平安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