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关系
2017-05-30陈丁丁
陈丁丁
摘要: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国明确提出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的相关要求,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许多学校开始积极地落实体育教育并不断地突破传统体育教育的模式,通过对体育内涵的深入分析以及界定来选择科学合理的教育模式,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保证学生既能够掌握专业知识,又能够拥有健康的体魄。本文站在宏观发展的角度,通过对终身体育的分析来了解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之间的相关性,为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效衔接提供一定的借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保证学生能够树立一定的运动意识和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关键词:学校教育;学校体育;终身体育
一、终身体育的内涵以及产生
世界著名的教育学以及心理学家保罗朗格朗在上世纪提出了终身教育理念,该学者认为: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必须要突破传统观念的限制,通过对个人的成长分析以及发展分析来将其划分为不同的教育阶段,其中主要包括前半生教育以及后半生教育。前半生教育主要以知识教育为主,后半生教育以劳动教育为主,两个不同阶段的教育相辅相成、共同影响,贯穿于个人发展的始终。随后,许多学者站在标题的角度对终身体育教育理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学者们一致认为如果学校忽略体育工作的有效落实,就会导致学生在走入社会之后难以真正地实现个人的全方位发展,因此要想真正地实现和谐社会的建设,促进国民身体素质的有效提升,我国必须要充分地落实学校体育教育,将学校体育教育与个人的终身体育相结合。
二、学校体育和终身体育的关系
(一)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体能基础
作为我国目前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积极落实素质教育以及推动教学改革。我国许多学校开始将体育教学与其它学科的教学相联系,开设相应的体育专业课程,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体育教学服务,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除此之外,高校开始站在宏观发展的角度,结合自身人才培养的相关要求,在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之中以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为主题,保证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还能够将个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所学到的各项技能运用于生活实践之中。
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对学校体育教育进行分析,那么可以看出,学校体育教育对青少年阶段的个性形成有着关键的促进作用,处于青少年阶段的许多学生尽管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以及社会经验,但是自我意识比较强,因此一旦遇到各种困难就会出现心理失衡,同时难以积极地控制个人的情绪以及心态。一个健康的心态必须要以健康的体魄为立足点,只有保证身体健康才能够为心理健康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学校可以积极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以及不同的锻炼渠道来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体育锻炼的机会,保证学生能够树立良好的人格和品性,在不断的体育锻炼之中塑造个人坚韧的性格,真正地实现个人身体以及心理的共同发展,有效地预防各种身体疾病。
学生在接受完学校的各种专业化及系统化的体育锻炼和体育教育之后,能够在走上工作岗位时将所学习到的体育锻炼知识以及常识应用于实践之中,从而真正地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由此可以看出学校体育能够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体能基础。
(二)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思想基础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落实,许多学校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之中严格按照现代社会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要求,采取现代化的体育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体育锻炼。其中,现代化的学校体育教学不仅以各种体育知识技能以及技术的传授为立足点,还能够积极地突破传统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模式的桎梏,注重对学生体育能力以及体育技巧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保证学生能够在不断学习以及生活的过程之中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以及身体素质。在进行素质训练的过程中,老师会采取创造性的教学手段,通过举办各种体育比赛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比如老师积极开展各种体育竞赛,并且在比赛的过程之中会对优秀学生进行表扬,鼓励一部分身体素质比较好,肌肉比较发达的学生公开展示自己的健康美和肌肉美,在该同学的带动之下,整个班级的体育锻炼意识有所增强,并开始主动地接受体育老师的引导以及教育,不断的激发个人的锻炼动机。
体育与舞蹈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因此,为了能够真正地提高体育课堂效率及质量,许多体育老师开始采取舞蹈教学的形式来为学生的体育锻炼营造良好且宽松的环境,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之中,老师会发现一些身体协调性比较好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姿态相对较为优美同时节奏感比较强,因此老师会采取恰当的手段对学生进行表扬,为体育成绩及体育素养相对较好的学生提供公开表演和展示的机会并鼓励其他学生向他们看齐,通过这种形式来让每一位学生在体育锻炼以及体育参与的过程之中挖掘个人的体育潜能,积极地意识到体育锻炼的核心以及精髓。
不可否认,这种体育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保证学生能够树立良好的体育意识,从而积极主动地在老师的引导之下掌握体育锻炼的技巧以及理论常识,真正地为体育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方法以及基础和依据。除此之外,学生在学校体育参与的过程之中还能够掌握专业的体育锻炼技能技术以及相关的知识,这些知识能够在学生后期的体育锻炼之中发挥更多的作用,能够为学生的个人锻炼以及终身体育锻煉提供良好的指导。
三、学校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的衔接问题
(一)注重终身体育教育,转变原有的教育观念
在对青少年进行体育教育的过程之中,学校必须要注重教育观念的有效突破,因为青少年时期是学生成长以及发育的重点时期,体育老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需要以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为立足点,保障学生实现身心健康发展并拥有强壮的体格。学生时代是个人成长发育的黄金时代,为了能够充分地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以及价值,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充分地发挥学校教育之中的终身效益作用,积极地承担提高人才素质的责任,明确身体素质以及体育素养提升的相关要求。学校教育价值具有终身教育的特征,体育老师需要注重终身体育教育,积极地突破传统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模式,充分地体现体育教学效益的延续性以及长期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为学校体育目标任务的重点途径以及手段,体育教学涉及许多的环节以及不同的组织形式,初中学校以及老师需要积极地分析现有的人才培养要求以及学校的体育教学目标,保障教材内容的合理选择,积极地突破教学大纲之中的重点以及难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以及教育。结合本文的实践调查可以看出,大部分的体育理论教学主要以传统的授课模式为主,这种模式不仅十分呆板,还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体育老师必须要以现有的人才培养目标为立足点,积极地采取现代化的体育教学理念以及培养模式,通过引入全新的体育教材来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以及发展。
其次,为了能够保障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学校在进行教材选择的过程之中需要结合不同学生的教育背景以及成长阶段来进行教材的深入的分析,保证现有的教学内容既能够符合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还能够受到学生的喜爱,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真正地发挥终身体育的作用以及价值。
在进行体育教材编写以及选择的过程之中,体育老师可以以发展性、经济性以及观赏性的体育项目和内容为立足点,尽量避免千篇一律性,突出体育教学中的重点以及核心,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因为学生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积极性相对比较强,因此在参与的过程之中能够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有效的选择,这种体育教学模式以及教材内容的编写不仅能够保障学生在自主探究以及主动实践的过程之中掌握体育教学的相关知识以及技能,还能够真正地发展个人的个性,实现自身的全方位提升。
(二)注重体育理论的传授
与终身体育相比,学校体育的时间十分有限,学生在完成学校教育之后会立即走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同时,社会生活以及实践的时间较长,因此为了能够充分地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保证学校体育作用的发挥,学校以及老师必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让学生能够在主动的参与过程之中掌握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结合个人的身体素质以及身体状况选择针对性的体育锻炼模式,有效地避免体育锻炼过程之中的盲目性以及消极性。不可否认,健康、财富、事业三者相辅相成,共同影响,一个人只有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才能够遵循人体生理的基本规律,保障体育锻炼的基础情况能够符合个人的体质、性别以及年龄,有效地选择合适的体育锻炼项目,合理地安排好相應的体育运动时间和运动量。
(三)注重体育教学改革
终身体育和学校体育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其中前者包含后者,学校体育能够为终身体育提供坚实的动力基础,有效地促进终身体育工作的落实。为了能够保证学生在学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之中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以及体育锻炼技巧,真正地为终身体育提供科学的方向,学校以及老师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以终身体育教育为核心和主线,真正地为学生的全方位成长以及发展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保证学生能够提高个人的体育素养,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观念。在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之中,学校需要将健身体育快乐体育相结合,明确两种体育锻炼方式的特点以及相关要求,站在终身体育的是角度对学生的体质进行有效的提升以及锻炼,积极地考虑多重目标,将远期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保障学生能够在完成学校体育教育以及指导之后,在走上工作岗位之中树立良好的终身体育观念,为终身体育提供更多的指导。
四、结语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以及核心,能够为终身体育提供更多的科学指导,学生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之中需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组织开展的各种体育锻炼活动,不断提高个人的身体素质,从而为个人的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技术以及理论基础。另外学校也需要站在宏观发展的角度,积极地突破传统体育教学的桎梏以及不足,通过推动体育教学改革来真正地实现学校体育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利用,有效地实现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之间的相互推动以及共同发展。除此之外,终身体育的有效落实能够为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坚实的动力,保障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实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子枫.学校体育和终身体育若干问题研究以及相关的理论启示[M].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
[2]王小兰.从高校学生的终身健身教育谈体育教学改革之路以及相应的反思[J].体育教法研究,2009(24):106
[3]李美云.在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之下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观系的研究与分析[D].体育科学研究,2009.
[4]张祥林.如何在不同的体育教学阶段之中实现体育教育与终身教育之间的结合[D].西北师范大学,2008.
(作者单位:航天工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