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环境下体育教学有效性及提高策略

2017-05-30马炳章

体育风尚 2017年5期
关键词:提高策略体育教学有效性

马炳章

摘要:无论处在何种教育阶段,体育教学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门教学内容,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锻炼学生的提升,让学生保持良好的体魄,精力充沛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体育教学可以让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实现学生文化素质与身体素质的双向提升。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体育教学的形式也变得多样化,信息化时代下,将体育教学同信息化融合,建立信息化体育教学平台,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提升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从信息化体育教学出发,研究信息化体育教学模式的意义,构建方式以及提升策略。

关键词:信息化;体育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

体育教学是一项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各阶段教学中,都可以看到体育教学的身影。体育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多方面素质,有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心理健康素质、团队协作能力等,为了保证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促进体育教学的积极作用,需要不断丰富体育教学方法。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多媒体和互联网成为体育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依靠构建信息化体育教学平台,极大地提升了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一、信息化体育教学模式的意义

信息化体育教学模式是指,将信息化融入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构建新的体育教学体系。体育教学体系包括体育教学的理念、资源、方法等,依靠信息化来进行协调,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信息化体育教学模式有着如下意义:首先,丰富了教学资源。依靠互联网的开放性,可以在网络上获取大量的体育教学资源,体育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集相关的教学资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使体育教学更加科学化。其次,丰富了教学方法。学生学习体育课程,并不再局限于课堂学习,教师将教学资料,以图片、视频等形式,上传网络,学生利用课下或者课上时间学习。最后,丰富了互动方式。传统体育教学,依靠体育课堂,面对面进行互动,信息化体育教学模式,互动方式变得丰富,学生和教师、学生之间互动更为方便快捷。

二、信息化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创新教学理念

构建信息化体育教学模式,需要创新体育教学理念,将信息化同体育教学相融合,确保信息化渗透到所有体育教学环节,发挥信息化的积极作用。信息化体育教学理念,需要树立起学生体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体育学习。各项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必须围绕学生进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主学习体育知识,提升学生的体育认知,掌握体育技能。

(二)构建体育教学信息化平台

依托互联网建立体育教学的信息化平台,是实现信息化体育教學模式的核心环节,许多体育教学环节都需要在信息化平台中进行。信息化平台的构建应该包括以下模块:教学资料和资源模块、学习模块、互动模块等,此外,还可以设置一些与体育相关的模块,例如,实践模块、文化模块等。体育教学信息化平台需要设置监管体系,每个学生配备专门的账号,学生可以自行网络注册,依靠后台的监控,记录学生的浏览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统计,例如,学生学习的内容,学习时长等,将其做为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的依据。依靠信息化教学平台,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内容,针对体育教学难点内容,学生反复观看文字解释和视频演示,可以直观的了解体育动作,自行练习直至掌握。

(三)完善体育教学信息化评价

信息化体育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教学评价,需要在体育教学信息化平台上完成,依靠平台对学生学习数据的记录,将其做为学生评价的重要参考。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方式,主要是依据学生的测试成绩和学习成绩进行学生评价,将成绩做为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标准,做为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有着一定的片面性,无法综合地反映出学生的内在潜能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情况,导致学生学习体育的目的性过强。信息化背景下的体育教学模式,教学评价较为全面,可以实现学生学习情况,教师教学情况的综合测评。信息化学习平台,可以记录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学习、实践活动三者做为综合评价指标,可以较为全面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方法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团队意识、学生的内在潜力等众多信息。依靠建立完善的信息化评价体系,促使体育教学更多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信息化环境下提升体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我们从课前自学阶段、课中教学阶段和课后实践阶段三个阶段来分析,如何提升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一)课前自学阶段

信息化体育教学模式课前阶段,主要是准备教学资料,将体育教学资料以课件、图片、视频等形式,上传到信息化平台,学生自主进行体育内容的学习。该阶段,属于教学课件设计和学生自学阶段。因此,教师应该围绕学生兴趣、教学目标进行体育教学内容的设计,利用网络的开放性,搜寻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同教学内容进行争辩,突出体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对教学资料按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学生根据兴趣,选择学习内容。教学视频的设计,应该控制长度,做到简明扼要,增加视频的趣味性,让学生保持足够的兴趣。学生在课前进行体育知识的预习,可以缩短课堂教学的讲解时间,增加学生实践和师生互动的时间。

(二)课中教学阶段

课中教学阶段,教师进行体育知识的讲解,让学生进行体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以及团队协作性。体育教师在课上进行体育知识的简单讲解,由于学生课前已经做好预习,可以缩短课堂讲解时间,教师进行课上总结即可,主要是对知识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巩固学生的知识,强化学生的体育技能。信息化技术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丰富体育技能的展现形式,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做为教学辅助手段,将体育动作进行分解回放,依靠三维呈现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更好的感官体验,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体育技能。例如,体育项目中,一些体育战术的教学,教师可以利用模拟模型和观看比赛视频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体育战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学生可以更为直观的观看,易于学生理解。此外,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导致体育训练无法有效开展,依靠信息化技术,则可以很好的弥补客观条件的限制。例如,虚拟现实技术。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模拟训练环境和比赛环境,可以有效的突破客观条件的限制。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该技术可以细致准确的模拟出体育运动的各项细节内容,构建模拟场景,可以将运动时,天气因素、温度湿度、昼夜时间等因素添加进来,学生可以在虚拟的实训场景中,提升实训效果。

(三)课后实践阶段

提升体育教学有效性需要加强课后的体育实践,在信息化环境下,体育教学的重点,应该从知识的传授,转向为培养学生体育精神,增强学生身体素质,这是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因此,只有加强学生的体育实践,才能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课下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实践,例如,安排篮球、足球、排球比赛等,依靠体育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此外,教师可以加强对体育教学平台互动模块的使用,学生在体育实践中,对于某些动作不清楚,掌握不熟练或者在训练中遇到困难等,都可以通过互动模块进行咨询,教师和学生互相分享心得。信息化技术的使用,教师和学生,学生之间可以保持良好的联系,有利于体育课堂的延伸,极大地提升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网络和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广。“互联网+教育”形式的出现,对于教学方法创新,提升教学效果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构建信息化体育教学模式,需要从体育理念创新、体育教学平台构建、体育教学评价三方面入手。信息化体育教学模式,教师需要在课前制定好教学课件,利用网络资源,精心设计教学视频,将教学视频上传平台,供学生观看,学生课前进行体育内容的预习;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利用三维技术、虚拟模拟技术,让学生更为直观的了解和掌握体育动作;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实践活动,组织比赛,加强互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体育知识,提升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金红珍.信息化环境下体育教学有效性及提高策略[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6,30(2):43-48.

[2]李长玉.信息化环境下体育教学有效性及提高策略[J].读与写:上,下旬,2016,13(19).

[3]徐东升.云时代下信息化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研究[J].信息通信,2014(1):283-283.

[4]励凌凌.云时代下信息化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3):66-68.

(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

猜你喜欢

提高策略体育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效益最大化
全面推进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措施
初中语文教育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策略探究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略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