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作品的曲式分析在演唱中的作用

2017-05-30马志刚

大东方 2017年5期
关键词:演唱曲式声乐

摘 要:曲式分析与声乐演唱的关系很密切。在演唱之前首先要对作品本身进行深入分析,不单要对歌曲背景、歌曲词章等进行深度剖析,而且对整个作品的曲式结构、旋律特点也要进行剖析,这就需要灵活运用曲式分析知识。能够体现音乐整体性结构的便是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音乐的形式是在时间流动的过程中形成的。音乐作品除了由各种音乐要素所构成的一些或同或异的音乐事件在一个有起迄的时间过程中按一定的逻辑加以分布、组合所形成的整体结构关系以外,还有更为直观的歌词。而且,作品曲式的研究对于演唱者更为准确地诠释作品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曲式;声乐;演唱

一、《春思曲》的创作背景及歌词内容

“潇潇夜雨滴街前,寒衾孤枕未成眠,今朝搅镜,应是梨涡浅,绿云慵掠,懒贴花钿。小楼独倚,怕赌陌偷杨柳,分色上帘边;更妒煞无知双燕,吱吱语过花栏前。忆个郎远别已经年,恨只恨,不化成杜宇,唤他快整归鞭。”

《春思曲》是由韦瀚章作词,黄自作曲的一首艺术歌曲。此首艺术歌曲创作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黄自先生在上海国立音专任教導主任和作曲理论教授期间所创作的。上段以“潇潇夜雨”为背景,把人们带进了以淅淅沥沥的春雨之夜,用细腻优美的手法描绘出了一幅少女倚窗而立思念远方爱人、心中无限惆怅的情景。“小楼独倚”拉开下段的序幕。杨柳轻轻飘荡,孤寂的雨夜被风吹散,少女的心也随之激动起来,以“双燕”这种拟人的手法,表达出少女看到双飞燕便想起自己和远方的爱人,更加凸显出少女的孤单之情。从“忆个郎”开始,情绪开始高涨起来,少女用热烈奔放的心情唱出自己的心事,恨不能期望远方的爱人快马加鞭的来到自己身边。在整首作品的最后,又出现了“潇潇夜雨滴街前”的主题,衬托出了“唤他快整归鞭”只能是一种奢望,一种无助,抑或是一种无奈之情。这首作品的歌词用半文言的语调生动的写出了少女思念远方爱人之情,把女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刻画的淋漓尽致。

二、《春思曲》的曲式结构分析

《春思曲》是一个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的作品。第一段是由两个乐句组成,以“潇潇夜雨滴街前”开始,至“懒贴花钿”结束,为主题A。此主题的音乐调式为d自然小调和d和声小调的混合。前奏音乐使用三连音的伴奏和旋,轻柔、缓慢,为旋律的进入做了很好的铺垫,表现了女主人公低落、哀伤的情绪,在艺术的处理上给人以一种感人至深的感觉,使听者深刻的感受到少女思念远方爱人之情,更加生动的表现出她的孤寂和落寞。全曲的第一个字“潇”,在小字二组的f上起音,演唱时气息、以及声音的位置需做好充分的准备,应用柔和暗淡的声音来演唱少女的孤单落寞的心情。从“应是梨涡浅”的“浅”字起,调性转为f小调和F大调。此处的“浅”字,黄自先生运用了降半音和减七和弦来处理,用降E唱出“浅”字,在《春思曲》中,每一个调性的转折点都出现了“应是梨涡浅”的音调,在和声上配以稍稍不安减七和弦。这种叹息性的语调和诗词语调结合的恰到好处,惟妙惟肖。“绿云慵懒,懒贴花钿”在调性上也包含了小调的因素,旋律上悠长而缓慢,表现出了少女娇弱无力的景象。“由#c小调又转回F大调,这与第二次是恰恰相反的,在旋律中的第十六小节第七拍的#g这个音是前调#c这个音的属音,在这里作为后调F大调的升二级音,与此手法相同的还有,在旋律中第十七小节第一拍的#e这个音是前调#c小调的升高三级音,来作为后调F大调的主音F这个音的等音出现。从“忆个郎”开始,节奏和旋律突然紧张起来,并出现了一系列的强音来突出这一特点,表现出少女更加热切的心情和情绪来期望远方爱人的早日归来,此处明朗化的旋律描写出少女的那种热切的思念之情,但暗淡的和声却折射出少女内心的那种忧郁、孤单、落寞之情,这里旋律和和声的明暗对比,是全曲的一個亮点。

三、声乐作品演唱从曲式分析中得到的启示

(1)准确把握作品主题

作品中的主题是一种情绪、形象或是人物性格的表达,是作者通过自身的生活阅历和技术手法来创作完成的,这就要求演唱者在演唱作品时,需仔细研究和揣摩其中的曲式、调性、和声以及旋律的变化。抓住整首作品的主题核心和本质,进而深入的研究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形象或是景象的变化,准确恰当的把握好作品的本质。

(2)多样的作曲手法给予演唱者的启迪

不同的作曲手法对演唱者演唱作品时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各种作曲手法有其音乐的高低,节奏的快慢,调性的不同,所以演唱者在演唱时要很好的把握住作曲手法,在分析调性及和声时,要根据其这些特点的不同,演唱时的情绪、气息和声音的控制也应该有所不同。演唱者在演唱作品时,必须认真仔细研究每一部作品的作曲手法,从而使自身的演唱达到一定的高度,做到声音有内涵、有修养。

(3)作品的曲式蕴含一定的时代文化底蕴

各个名族,各个时代都有其自己自身的文化精髓和文化底蕴,通过声乐作品表达情感时,也有属于自身的特点和特色。所以在演唱每一部作品时,首先要通过查阅资料深入研究作品的文化背景,词曲作者的生平及生活背景,把分析作品的时代文化背景和对作品的曲式分析看成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来完成。在分析的同时,再研究作品的演唱风格及声音或是气息的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对作品内在精髓的挖掘和开拓,才能表达出作品想要展现给听众的内涵和真谛。

参考文献

[1]余笃刚.声乐教育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2]上海音乐学院“黄自遗作集”编辑小组.音乐欣赏——黄自遗作集:论文分册[G].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7.

[3]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

[4]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5]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6]杨易禾.音乐表演艺术原理与应用[M].安徽文艺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马志刚(1990-),男,聊城大学音乐学院2015级研究生,专业为音乐学,艺术硕士声乐方向。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演唱曲式声乐
变体曲式的“再变”及结构范畴的结合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论并列曲式的审美特征
宋词演唱走入课堂之初体验
声乐教学略见
演唱者要善于发现美创造美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辨其体、感其韵、品其意——基于“曲式”的音乐作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