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首描写音乐的唐诗精品

2017-05-30祝秀权孙艳丽

三峡论坛 2017年6期
关键词:琵琶行音乐

祝秀权 孙艳丽

摘 要:同样是描写音乐,韩愈、李贺与白居易却分别写出了自己的特色。虽然都写于唐代,但这三首诗读来却丝毫没有重复之感。文章将以韩诗之朴实、李诗之奇幻以及白诗之情真意切为切入点,對这三首唐代音乐诗作对比分析。着重分析韩愈《听颖师弹琴》重在朴实、动人的叙述,同时也不乏精彩的想象和夸张;李贺《李平箜篌引》极富浪漫色彩,把想像、幻想这一特点发挥到淋漓尽致;白居易《琵琶行》的亮点重在借音乐抒写不同身份的人之间感情的共鸣,以及对琵琶乐的精准、传神的描绘。

关键词: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琵琶行;音乐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2017)06-0063-03

方式举《李长吉诗集批注》云:“白香山‘江山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皆摹写声音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可见这三首诗得到赞誉之高,堪称唐代音乐诗之力作。音乐本是听觉艺术,很难用言语来描绘,而读罢三首诗,竟有一种视听双收的神奇体验,既有画面感,又不失音乐演奏之原貌。下面将以三者在描写音乐时的不同特色为着眼点,主要从朴实的韩诗,奇幻的李诗,情真意切的白诗三个角度展开对比赏析。

一 、朴实的韩诗

这首诗作于元和六年(811),时值韩愈四十四岁的年纪,此时他已人到中年,听罢此曲也是有感而发。诗人很谦虚,称自己“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意思是说自己虽然有两只耳朵,却不太懂欣赏,不懂音乐之人怎会“起坐在一旁”?韩愈是真懂音乐了,只是韩愈为人诚恳,自然写出的诗也是朴实的。

该诗并没有对时间地点以及乐师作具体介绍,而是直接切入对音乐的描写,没有繁琐的铺陈,而是直奔主题,简洁明了。开篇就是“昵昵儿女语”,带入感强。所以韩愈更像是带读者去听一场音乐会,大家都已坐定,一场听觉盛宴便开始了。起初音乐是轻柔的,像是亲昵的对话。忽然情绪转为高昂,像是“勇士赴敌场”。随后音乐的境界开阔了起来,不再急促,转而悠远清扬。接着乐曲又转为群鸟啼鸣,于众啼之中又涌出一声嘹亮之音,“忽见孤凤凰”,扣人心弦。接着乐曲达到了高潮,“跻攀分寸不可上”,这句可真是妙,形容非常恰当,这时的曲调也是激昂的,达到了情绪的最高点。然而这一阶段不可持续太长时间,不然听者会过度紧张,所以“失势一落千丈强”,便恰到好处,给听者一个缓冲,使得曲调有起有伏。笔者认为,韩愈先生就是根据曲调的发展变化顺序来写诗的,完全符合音乐的编排,颖师的演奏效果与交响乐有诸多相似之处,单单用琴演奏就能奏出这诸般变化来,也可见僧人琴艺之高超。

诗的后半部分写诗人的内心感受,句句都是肺腑之言,也是对颖师琴艺精湛的侧面描写。能让听者感动至于落泪的声音,可真是好音乐。听者坐立不安,为之激动,为之疯狂,也是演奏家的境界了。韩愈此时已急忙“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这结尾的诗句尽显韩愈的可爱之处。“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虽是赞美颖师之语,但想想一个四十多岁的男子,眼泪还未干,对着琴师似有嗔怪之意:“颖师啊你可真行,只是不要再让我一会儿悲伤一会儿欣喜,就像冰和炭放在我肠中这么难受了。”俨然农民一样朴实可爱。

诗的结构安排简单,前半部分写音乐,后半部分写内心感受,先听后感,符合逻辑,前后连贯,不花不华。张永军曾认为应将“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提到诗的最前面,而笔者以为不妥。这样改就不成韩愈了,显得有点折腾,不够直接,也不够自然。这明明是写听后所感,是紧承震撼妙音之后的真情流露,行文顺畅。如果提到前面,显得有些不伦不类,让读者摸不到头脑。如想开篇来惊人一笔,可如李诗那般先言音乐如何美妙,也未尝不可,只是不能简单地把哪句随便一拎,去破坏诗的结构,如此还需另择佳句。当然,本也不需要这样,大可不必这么复杂,韩诗这样安排已经无可挑剔,平中见奇,反而是最真诚,最容易打动人。简洁明了才是韩愈的真性情。

二、奇幻的李诗

音乐是需要想像的,李贺将这一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李平箜篌引》从“江娥”、“素女”到“女娲”、“神妪”,诗人任思想在音乐中漫游。相比韩诗的循规蹈矩,李诗更自由。无论是从诗歌结构的安排,还是从意象的选择上,李诗都更显跳跃性,相较韩诗更加充满活力。当然这也与诗人年龄有很大关系,李贺写此诗时二十岁刚出头,正值青春年少,意气风发,并且精力旺盛,富于幻想,写出的诗当然不似韩诗般稳重,而是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和韩诗相同,李诗也没有对乐师的介绍,只不过诗的开头用了“高秋”二字,这既提示了天气的晴朗,也点出了诗人心情的舒畅。开篇设疑:“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先卖个关子,只说在这样一个晴朗的秋天,乐曲美妙,连空中的云也不忍流动,倒要为这声音而驻足。这不禁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究竟是何方高人能奏得一手好乐?紧接着诗人便为读者答疑了:“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言词中透露着对乐师的赞美。接下来便全是诗人对于音乐的想像了。不像韩诗那样,诗的后半段是在写人对诗的感受与反馈,李诗全篇只有“吴丝蜀桐张高秋”和“李凭中国弾箜篌”不是在描写音乐,其余清一色全是对音乐效果的描绘,这个比重是相当大的,也足见诗人想象力之丰富与才华之横溢。读李诗,眼前便自然浮现一个精力充沛的小伙子醉心于音乐这样一个画面。李贺对于音乐效果的把握是相当全面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的编者这样介绍说:“此诗赞美李凭弾箜篌所产生的艺术魅力,用多种手法描摹,以声拟声外,运用形态、色彩、气味、光线、温度拟声,想像奇幻,词彩浓丽。”[2]总结的非常到位。不过也有人说李诗是由意象大量堆砌而成,诗的内涵流于浅显,不足以称奇[1]。而笔者有不同看法。能将音乐描绘得这么全面,这么美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是诗人对于音乐的独特理解与对文字的灵活把握的统一体。能同时在多个艺术欣赏领域游刃有余,足见诗人欣赏水平之高,艺术表现能力之非凡。也许人们已习惯了深沉,习惯了去深究内涵,然而音乐是单纯的,片刻之间让你将人间百味尝了一遍。对于音乐欣赏,听者只需单纯地享受这种美,享受与音乐演奏者之间的情感共鸣。李贺就是这样一个单纯的听众,他将音乐带给他的震撼出色地描绘了出来,并能够感染每一个读者。这就是李诗的价值所在,是美的价值,美的享受。退而言之,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若在描写音乐时,言语中尽是沧桑之感,也是不甚合适的。

三、情真意切的白诗

如果说韩诗和李诗侧重写音乐体验和音乐效果的话,那么白诗就侧重写共鸣了。白居易《琵琶行》能将听者内心深处的感动表白出来,关注的是乐师与听者之间的情感交流。音乐是传情的,与文学一样内涵丰富,是一门需要用理解来支撑的艺术,需要听者与奏者之间的默契,这样才能达到情感的交汇点。有感情的交流与碰撞,听者才会热泪盈眶。白诗就是以音乐背后蕴含的情感为描写重点的,这情感是由经历积淀而成,因而相较韩、李两家,白诗多了一些对于乐师和听者(诗人)生活经历的介绍,读来感觉情感更浓厚一些。白诗写音乐,更像是叙事,文人的情怀也更强烈一些。

《琵琶行》从情境写起,先交代遇见琵琶女的场面。事情缘于送客,诗人饮酒而仍未能尽兴,“忽闻水上琵琶声”,诗人内心一陣惊喜,顿时已将归去之事抛在脑后。这首诗的叙述节奏是比较缓慢的,从琵琶女的开场写起,将如何见面的,如何露面的,都一一作了说明。并且诗人也是极其心细的,连“琵琶声停欲语迟”这个细节都捕捉到了,呈现了一位内敛女子的形象。此细节也与下文“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相一致。白诗在描述音乐时也与韩、李有些不同,虽然也有“间关莺语花底滑”类似的纯描声之句,但对于演奏手法的呈现却是白诗独有的。“轻拢慢捻抹复挑”、“转轴拨弦三两声”等句,对于演奏场面做了更为具体的呈现。诗人用词也是极为准确的,对具体动作的描绘,拉近了读者与演奏现场的距离,使读者仿佛深临其境。想必诗人白居易也是精于乐器的,不然,很难措词如此精准。

相比韩、李两家,白先生对音乐应该更内行。白诗在描音时加上了诗人的内心理解,体现了白诗写音乐时主情的特点。从“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便可明显看出与韩诗、李诗不同的特色。诗人有意识地写出心中所感,他愿意将自己听到的与读者分享,当然他也听得出弦外之音,这足见诗人对音乐的领悟水平之高。不可否认,这种“似诉平生不得意”的理解,与诗人此时的心境有很大关系。音乐有很多种理解方式,而诗人偏偏解出了平生的不得意,这恰恰是诗人此时心境的写照。贬谪的悲凉在这弦音之下一触即发,颇有触音生情的味道。“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以环境来渲染音乐,也是白诗的特色,同时此句也从侧面描写了琵琶女技艺精湛。“东船西舫”没有了声音,大家都沉醉在这美妙的音乐之中,此时此刻,人与景已融为一体,和谐美好。

诗的后半段便是对经历的展开了,占了一半左右的篇幅,甚至超过了对于音乐部分描写的比重。也许有人对此颇有看法,认为这样有种断层之感,好像突然便从音乐跳到了叙事,也有人觉得这样会使音乐描写部分比重过小。其实,这正体现了白诗主情的特点。情从何而来?必跟经历有关,同病相怜才会有共鸣。对于琵琶女身世的介绍,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走进她的音乐,也因此才会知道琵琶女是如何以其“低眉信手续续弹”来“说尽心中无限事”的。况且此诗本来就是为赠予琵琶女而写,所以这一部分是必不可少的。紧接琵琶女之后,便是诗人的自述,诉说自去年以来的所见所闻所感。诗的三四两段构成对话,像是两位密友在互诉衷肠,感人至深。不过诗人并没有花太多笔墨冗叙生活如何艰难,只用“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简单交代自己的居住环境艰苦,其余都是在抱怨没有音乐相伴的煎熬。这很特别,虽然不排除有夸赞琵琶女技艺高超的成分在,但更多体现的是诗人的真性情,对音乐痴迷的那份真诚之心,可以说句句发自肺腑,皆系诗人的情思凝结而成。最后,诗人不禁泪湿衣衫,“江州司马青衫湿”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已是情到深处不能自已。同时,白诗写音乐时,选取的是琵琶女这样一个小人物,愿意去关注下层民众的疾苦,这无疑是有创新意义的,也是难能可贵的,同时拓展了诗歌的题材。读白诗《琵琶行》,其情真,其意切,铁人未免也动情。

注 释:

[1] 张永军:《韩愈〈听颖师弹琴〉、李贺〈李凭箜篌引〉指瑕》,《华夏文化》,2011年第5期。

[2] 郁贤皓:《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第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责任编辑:杨军会

猜你喜欢

琵琶行音乐
幽音待清景,唯是我心知——评《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
奇妙的“自然音乐”
浅析《琵琶行》的音乐美
琵琶行
音乐从哪里来?
音乐
《琵琶行》与《李凭箜篌引》比较分析
吴绪经水墨画
知我者谓我心忧——解读白居易《琵琶行》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