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卢梭教育旅行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2017-05-30于书娟毋慧君王媛

关键词:爱弥儿游历卢梭

于书娟 毋慧君 王媛

摘要:

卢梭从其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出发,继承了欧洲教育旅行的传统,结合对当时教育旅行实践的反思及其个人成长经历的总结,充分肯定旅行的教育价值,主张游历应有明确而正当的目的,还需要精心规划游历方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这些思想启发我们反思当前我国研学旅行中“游大于学”的偏差,重新明确旅行的教育价值,注重教育旅行的规划与设计,充分尊重学生在教育旅行中的主体地位,加强研学导师的配备及其作用的发挥。

关键词:

教育旅行;游历;研学旅行

中图分类号:G40-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099(2017)06-0129-05

国际DOI编码:10.15958/j.cnki.gdxbshb.2017.06.22

当前,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旅游产业的兴起、教育理念的更新以及教育改革的创新,为了改变学校教育的单调乏味,增强学生的亲身体验,游学作为一种教育方式重新受到人们的肯定,以教育为目的的旅行逐渐从一种民间自发的活动开始上升为国家的教育政策。2013年,《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特别提出,要“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鼓励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寓教于游的课外实践活动”。[1]2014年,国家又专门出台了《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指南(试行)》。随后,国家《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按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生日常德育、美育、体育教育范畴,增进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2]但历经几年的发展,社会对中小学的研学旅行还停留在新闻报道层面,教育学界对于中小学的研学旅行还缺乏学理的思考与关注。而当前研学旅行开展中“游大于学”的现象,也急需我们从思想家以及过去的教育旅行传统中寻求智慧与经验。

实际上,在中西方教育史上,特别是近代的欧洲大陆,壮游(Grand Tour)①一直是“英国社会上层青年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种教育形式和旅行安排”[3]3,并被看作是“英国绅士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青年贵族的一种成人礼”[4]。近年来,以付有强为代表的一些历史学者开始对英国的教育旅行进行很多系统而专门的研究②,

但其研究更多地着眼于英国教育旅行的实践层面,而缺乏对近代教育思想家教育旅行思想的关照。笔者在2012年撰写的《卢梭》一书中,曾经专门谈到过卢梭的教育旅行思想,可惜没有展开。[5]而在国外,最晚在1992年,加州大学尔湾分校乔治·艾比利(Georges Van Den Abbeele)教授的《作为隐喻的旅行》[6]一书,专门探讨了从蒙田到卢梭等思想家、教育家的教育旅行观,但他研究的出发点是文学。本文拟就卢梭的教育旅行思想及其形成渊源进行讨论,以期让教育家的智慧能够为当前我国研学旅行的开展提供有益的指导。

一、卢梭教育旅行思想的渊源

作为18世纪重要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教育旅行思想既有对欧洲教育旅行传统的继承,也有对当时社会教育旅行实践的反思,既受到他个人成长经历的影响,也植根于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一)对欧洲教育旅行传统的继承

作为欧洲知识分子成长的一种重要方式,教育旅行的传统源远流长。从古希腊时期的毕达哥拉斯、阿基米德、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伊拉斯莫、蒙田、拉伯雷等人,再到培根、洛克、休谟、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与卢梭同时代的人,在他们的教育成长与思想成熟过程中,教育旅行或游历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和价值,西德尼·李曾经这样说道:“虽然旅行条件尚为粗陋,但上层阶级却领悟到了旅行作为教育方式的价值。所有痛饮新文化之人,都曾到海外见识世界的奇迹。”[3]1

不仅如此,蒙田、拉伯雷、培根、洛克等人,还都积极从思想上对教育旅行进行肯定与支持。卢梭在《爱弥儿》中就多次引用蒙田的论著为游历进行价值论证。培根明确地提出:“对青年人来说,旅行是教育的一部分。” [7]大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中也特别谈到,旅行应该“成为绅士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外国语言 ”“学会知人”[8]。

(二)对当时社会教育旅行实践的反思

在思想家、哲人与学者的思想倡导和榜样激励下,游学逐渐成为西方青年教育中的成人礼。尽管当前很多学者关注到的是近代英国贵族青年的壮游,但其实,“Grand Tour”一词却源于法语, 本意指“长时间的周游” (great circuit)[9],而在卢梭看来,“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像法国这样有那样多的人出去游历”[10]372。可以说,教育旅行已经成为当时欧洲各国通行的一种教育方式和途径,被欧洲各国普遍看作是行之有效的贵族青年的教育方式和贵族子弟教育的最终完成阶段。而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旅游群体的扩大,一些普通人士甚至一些女性开始加入到旅行队伍中,促使欧洲的教育旅行传统出现了一些变化,游的色彩逐渐大于“学”与“教”的成分,充分暴露出了当时教育旅行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导致了思想家和教育家对于教育旅行价值的极大纷争。卢梭对当时欧洲各国人的游历及其特性进行了比较,在他看来,就法国、英国、德国、西班牙四国人的游历而言,只有西班牙人“能够从他的见闻中带回一些有益于他的国家的东西”[10]372。可以说,卢梭的教育旅行思想,正是在對当时欧洲各国教育旅行实践的反思中,在回应人们质疑教育旅行价值的思考中形成的。因此,在他的教育旅行思想中,他特别分析了影响旅行教育价值的因素,谈到了如何通过明确旅行目的、制定旅行方案来发挥教育旅行的最大价值,克服教育旅行对青年人产生的种种消极影响。

(三)对卢梭个人流浪经验的总结

与同时代的启蒙思想家相比,出身于小手工业者家庭的卢梭,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思想巨匠,除了与其酷爱读书与思考的习惯有关外,也和他自己多年在社会各处流浪、漂泊,接触大量下层人民生活的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从1728年离开日内瓦开始流浪算起,卢梭的一生也可以说是流浪的一生、辛酸的一生。他先后担任多种职务,足迹遍布日内瓦、法国、英国等欧洲主要国家,长时间的流浪生涯,让他得以了解到下层人民和上流社会的生活状态,感受到政治的黑暗,从而催生了他的激进思想。而通过和进步学者的交游、辩论,卢梭的学识和见解都得到了锻炼,终成一代思想巨匠。这种经历,让他对实践体验的价值有了更深的认识和肯定,也直接影响到了他的政治、哲学与教育思想。

(四)对其自然教育思想的践行

关于游历价值的争论,实际上是反映了对于书本教育与实践教育或生活教育的争论。其实,争论的双方都有理论与事实的依据,就教育层面而言,它更多地反映了人们对于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教育价值的认识。卢梭从其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出发,要求培养自由、独立发展的人,他极力反对纯粹书本的学习,要求从实践中学习和向自然学习,而这就必须让受教者走出书斋,走出城市,到乡村去,到人民中去。因此,可以说,无论是卢梭还是洛克,当他们把旅行或游历作为教育的最后完成阶段时,实际上反映了他们对于直接经验的珍视和直观教学的肯定,是把旅行变成了让书本知识与实践知识碰撞、联系的桥梁与途径。

在《爱弥儿》一书中,卢梭在第五卷专门开辟一节来谈游历,从游历的教育价值、目的对于游历效果的影响以及教育游历的具体实施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将之作为爱弥儿教育的终结与完成的标志。他写道,经过大约两三年的游历后,“爱弥儿可以学会两三种主要的语言,亲眼见证了不同国家的自然风光、政治制度、艺术和人物等”[10]390。通过游历,爱弥儿会认识到,自由是存在于自由的人的心里的,他走到哪里就把自由带到哪里。要想自由,只需要服从自然的和秩序的永恒的法则,服从自己的良心。这样一来,爱弥儿就可以真正成为一个自由的社会公民了,卢梭对他的教育也就结束了。

二、卢梭教育旅行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肯定游历的教育价值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历对于人的成长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似乎是不言而喻的。但在卢梭生活的18世纪,由于旅行人群、效果的变化,人们对于教育旅行的价值已经开始产生了怀疑,特别是在英国,围绕教育旅行,已经产生了截然对立的两派观点。付有强在其《近代初期英国人对教育旅行的论争》中,专门分析了两派截然对立的观点,其中,支持教育旅行的一方中,有培根、洛克等教育家,而反对者一方中,也不乏有伊丽莎白时期的教育家理查德·马尔卡斯等人。[12]在理查德·马尔卡斯看来,“富家子弟可以聘请优秀的老师,雇用能干的陪读,购置大量的图书,呆在家中反倒可以更好地学到知识”[13]208。而到国外旅行,反而可能会因为缺乏监督与自我克制而沾染上各种不良的习惯。对此,卢梭明确地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说,“滥读书的结果是有害于科学的研究的”[10]371。他以巴黎人为例说,“他们每一个人也许都读过十来遍有关一个国家的著作,然而在真正见到那个国家的人的时候,他们仍是感到迷惑不解的”[10]371。他还以自己为例,认为阅读别人的游记与自己亲自去实地观察是完全不同的,“要做各种各样的研究,就应当实地去观察而不应当仅仅是念书本”[10]371。在卢梭看来,游历的价值主要还不仅仅在于研究学问、获得知识,还应该是为了研究人,为了摆脱偏见。因此,卢梭从其个人的经历、对爱弥儿的期许等方面出发,依然承认并肯定游历的教育价值。他将游历作为对爱弥儿进行最后的教育阶段,要求爱弥儿通过游历,实际锻炼并不断发展自己的理性与判断,更好地去研究人民和社会。不过,卢梭同时也指出:“为了要增长知识,仅仅到各个国家去跑一趟,是不够的,还必须懂得怎样在那些国家从事一番游历。”[10]372

(二)明确游历的目的

既然游历的教育价值是显而易见的,为什么对许多年轻人来说游历却是有害的,没有取得期望的效果?在卢梭看来,这是因为很多人在游历时首先缺乏明确的目的,因为,如果目的不明确,“为游历而游历”,那实际上“是在乱跑,是在到处流浪”[10]375。

1.游历当抱有目的

卢梭认为,目的会影响人们的观察和思考,他说:“一个人抱着什么目的去游历,他在游历中就只知道获取同他的目的有关的知识。”[10]374因此,目的直接决定着游历的效果。不能因为游历得不好就得出结论说游历没有用处。因为为了观赏一个国家的山川和为了研究一个国家的人民而去游历,这两者之间具有很大区别,并不是全部的人都能从旅行中有所收获。

2.游历目的要正当

既然游历目的决定了游历的效果,因此,游历的目的一定要正当。卢梭认为,对于教育旅行而言,只有那些确实是抱着受教育的目的去游历的人,才能在游历归来后变得更好,相反,如果一开始游历的目的就是向往于坏事,那么他们将习得他所游历国家的一切恶习。他据此认为:“只有那些有相当毅力,能够从他人的错误中接受教训而不受引诱、能够借鉴别人的恶事而自己不去做恶事的人,才可以去游历。” [10]374

与此同时,他还对当时流行的游历目的进行了批判,认为那些所谓的学者,都是“为了利益才到外国去游历的”“他们去研究的事物决不是道德方面的”“他们不是为了去研究人,而是为了去教训人”“他们所需要的不是学问而是浮华的外表”[10]374。他还反对为了商业利益的交换和旅行,因为这会阻碍他们彼此了解,当他们都想从对方那边获取利益的时候,是不会有心思去参与其他事情的,而“只有那些生长在善良人家的青年,由于他们确实是抱着受教育的目的去游历,所以游历归来之后,个个都会变得比他们在游历以前更好和更聪明”[10]375 。

3.游歷目的要具体

如果是抱着教育目的去游历,那是不是就一定会有好的效果?在卢梭看来,也不一定。因为就算是教育游历,如果目的太过空泛,也会使其丧失教育意义。所以,他要求游历的目的一定要具体,要很好地选择某种明确的学习意图,并以此来决定所要学习的内容。根据他对爱弥儿的教育和要求,他认为,即将成年的年轻人,应该学习的主要是各地的政治制度、人民风俗和各种各样的政府法规等。他说:“如果说我们可以找到一个适当时机对政治制度作公正不偏的研究的话,我认为,现在就是这样的时机了,否则,以后就再也找不到这样的机会了。”[10]378

(三)游历要有计划、有准备

有了明确而具体的游历目的,游历是否就能够一帆风顺呢?在卢梭看来,仅仅明确游历的目的还是不够的,“游历,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来说,也是有它的法则的”[10]375,必须进一步制定详细的游历计划。这个计划涉及到游历时要学习与考察的内容,游历前的知识储备,以及对游历地点与场所的精心选择等。

1.游历前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

卢梭带爱弥儿去世界各地游历,目的在于让爱弥儿在游历中对各国的政治制度进行实地的比较研究,以期他游历后,能够“防备专制的政府、迫害异端的宗教和不良的风俗”[10]376,比较与验证书本上看到的各种政治制度与其实际运行状况。这就必须事先对要研究的内容有一些基本的了解与知识储备。因此,卢梭说,“我们需要有一个标准来衡量我们所研究的东西”[10]378。而他帮爱弥儿所设定的标准就是政治学的原理和各个国家的民法。他主张从一些基本概念入手展开讨论,这些概念包括自由、法律、个体、社会、权力、暴力、疾病、良心等。在这里,卢梭再次阐发了他的社会契约论的思想:在他看来,只有基于社会契约的性质,才能阐释由其构成的社会性质。

2.游历中教师的指导要围绕学生的教育展开

在当时的欧洲,贵族青年的游历一般都要有随行家庭教师或导师的陪同,如培根、洛克等人的很多游历都是以青年导师的身份完成的。对此,卢梭是认可的,爱弥儿的游历也是在他这个导师陪同下完成的。但在卢梭看来,游历虽然需要导师,但导师一定要明确自己的教育职责,要从学生的教育与成长出发指导学生的游历,而不能让学生跟着导师的兴趣满世界跑。在他看来,游历之所以会对青年人的教育更加有害,就是因为“一般的教师所关注的是游历的乐趣而不是其予以的教育”[10]386。比如,如果“教师是一位学者或文学家,就会让学生把时间消耗在涉猎图书、观赏古迹,研究古老的碑文和文献”[10]386。这样一来,学生就很难看到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也就不会学到任何一样可能对他们自己有用的事情。

3.应该精心选择游历的地点和场所

游历的目的和内容确定以后,要选择到哪些地方去游历?这里,卢梭再一次从其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出发,特别反对当时流行的游历目的地,如城市、宫廷、图书馆、博物馆等地,而是主张要多到乡村,多和普通人交往。这样做的缘由就是:“青年人在极为腐化的大都市逗留的时间少,一方面不易沾染腐化的习气,另一方面还可以从中养成一种更精确的判断力、更健康的审美观和更诚实的作风。”[10]388在卢梭看来,“研究一个民族的天才和风尚,只有到边远的省份才最能看出一个政府的好坏”[10]387。既然爱弥儿要考察的是政治制度,那就应该走出城市,不拘泥于对政府表面研究,卢梭认为:“如果你不同时通过那个政府对人民产生的影响,不通过它的各级行政机构去研究它的性质,那也是研究不出一个所以然来的。”[10]388

最后,卢梭还指出,在游历中,也会安排爱弥儿与当地一些有才德的人进行交往。他还特别提出,即便是在游历结束后,通过书信交流,更能促进友情。因为,“与远处国家的人互通音信,是防止产生民族偏见的一个好办法”[10]390。

三、卢梭教育旅行思想的当代价值

卢梭出于培养其自由人的思想,主张把游历作为爱弥儿教育的最后阶段,着重于通过游历,从而对各国政治社会制度进行考察,其教育旅行思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他对教育旅行本身的很多思考与讨论,以及对我国当前正在开展的研学旅行或海外游学,无疑还是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价值。

(一)重视旅行的教育价值

自近代各国实施普及义务教育以来,学校教育一直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渠道,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在人成长中的作用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忽视。而教育旅行,是一种典型的非正规教育,再加上它天然具有的轻松、愉悦的特性,使得人们很容易忽视它的教育价值,人们更多地把它看作是学校教育的调剂品,而非学校教育在课外、社会空间上的延伸。作为一种兼顾“游”与“学”的快乐教育方式,教育旅行中“游”与“学”的关系很难处理。因此,家长、教师和学校一定要转变观念,端正态度,科学地认识学校正规教育与校外非正规教育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科课堂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之间的关系,充分肯定教育旅行的价值与作用。

(二)重视教育旅行的规划与设计

相对于正规学校教育而言,作为一种综合性、开放性的教育实践活动,教育旅行一般并不着眼于某方面知识的具体增长,而是更注重旅行过程中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就对旅行活动的组织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当前,无论是我们的学校、家长还是旅行社,在时间、精力、知识储备等有限的情况下,都无法有效地制定出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活动安排,特别是在内容资源的选择与设计、组织实施的指导与帮助、教育效果的考核与评价等方面,都缺失具体化、规范化的核定要素,从而使教育旅行无法达到它应有的教育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家长、教师和学校,要注意吸取历史上开展教育旅行的经验教训,参照国外实施教育旅行的成功做法,不断探索、积累出一套适合教育旅行特点的活动体系。

(三)确立学生在教育旅行中的主体地位

卢梭对于教育旅行价值的肯定,特别是其对于游历教育效果影响因素的分析,对于我们今天研学旅行中的误区是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和价值的。无论是明确目的、规划方案,还是设计内容等,都是需要精心准备的。不过,教育旅行的价值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出来,最根本的还在于有没有把学生的教育与成长放在中心地位上。

教育旅行,与普通旅行或大众旅行的区别就在于其目的指向的是学生的成长与教育。因此,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特别是旅行社,在规划教育旅行时,一定要注意从学生出发,从学生的年龄、兴趣、需要等方面出发,旅行目的地的选择、旅行计划的拟定、旅行过程的开展实施、旅行后的总结评价,都应该彰显学生的自我价值,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发言权、参与权。在教育旅行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判断、组织、规划、执行、协调、总结与反思等多方面的能力,在实践中增进学生对自我、他人、社会、历史、文明的认识与理解。只有这样,教育旅行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价值。

(四)注重研学导师的配备及其作用的发挥

教育旅行涉及教育学与旅游学两门学科,一个专业的、高水平的研学导师,对于整个研学旅行的成功来说至关重要。教育旅行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无论是研学目的的确立、研学方案的规划,还是旅行过程中教育活动的开展,学生安全的保障等,都需要研学导师的深度介入。而当前,一方面,学校教师和家长大都把研学旅行看做是对孩子身心的一种放松,同时也是对自己教育教学任务的暂时搁置,而更多地选择把学生的研学旅行委托给专门的旅行社和导游,却没有认识到,既然是“术业有专攻”,导游固然有着经验丰富、熟悉旅游目的地等优势,却缺乏教育学的滋养与熏陶,如果没有学校研学导师的配合,就会使整个研学旅行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学校应加强研学导师的配备,并在与旅行社的通力合作中,充分發挥研学导师的作用,以保证研学旅行教育价值的充分实现。

四、结语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既是许多历史文化名人的成才之路,也是中外教育家留给后世的宝贵教育经验。卢梭结合自己的游历体验,对游历的教育价值进行了理论上的肯定与方法上的指导,对我国当前研学旅行的开展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启发。要克服当前研学旅行“游大于学”的误区,真正把研学旅行落实到中小学的教学计划中去,需要我们在关注现实的同时,加强对古今中外教育家研学旅行思想的探讨,向他们去寻求教育的智慧,通过研学旅行的顺利开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国民旅游休闲纲要[EB/OL].(2013-02-02)[2017-03-04].http://www.gov.cn/zwgk/2013-02/18/content_2333544.htm.

[2]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2014-08-21) [2017-03-04].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08/21/content_8999.htm.

[3]WILLIAM E M. The Grand Tour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M]. Boston and New York: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1914:3.

[4]MADDSION. R E W. Studies in the Life of Robert Boyle, F.R.S. Notes and Record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J]. The Royal Society, 1965, 20(1):51.

[5]于书娟.卢梭[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90-194.

[6]ABBEELE G V D. Travel as Metaphor:from Montaigne to Rousseau[M]. Minneapolis Oxford: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92.

[7]弗朗西斯·培根.人生论[M].林峰,编译.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81.

[8]JOHN L. Some thoughts concerning education[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892:184-187.

[9]JAMES A. H. MURRAY, HENRY BRADLEY W. A. Craigie, C. T. Onions,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M]2th Edi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larenton Press, 1989:754.

[10]JEAN ̄JACQUES R. Emile, or Education[M]. trans. by Barbara Foxley. London & Toronto: J.M. Dent and Sons, 1921New York: E.P. Dutton, 1921.

[11]付有强.近代初期英国人对教育旅行的论争[J].贵州社会科学, 2016(3):95-101.

[12]RICHARD M. Positions, Where in those primitive Circumstances Be Examined, Which Are Necessary for the Training Up of children, Either for Skill in Their Book, or Health in Their Body[M]. London, 1887.

(責任编辑:钟昭会)

猜你喜欢

爱弥儿游历卢梭
再论爱弥儿是谁
与卢梭的狮子相遇
跟着卢梭去看原始派
卢梭的思想实践及其争论
博物馆之探案游历
从《爱弥儿》中探寻卢梭的自然主义爱情观
试论《爱弥儿》中的爱情观教育思想
蚂蚁帝国游历记
卢梭《社会契约论》中的自由思想
游历阳光西班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