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
2017-05-30马晓梅
马晓梅
摘要:深刻揭示和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论断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重要依据。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揭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辩证统一的结果,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揭示了只有在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结合中国实际和时代发展要求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才能激发出科学社会主义的生机与活力;揭示了中国现代化道路中所蕴涵的符合人类社会现代化道路共性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明发展诉求的元素,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现代化发展的全新选择,为破解现代化困境、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關键词: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中图分类号:D60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921(2017)06-0005-0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P10)历史方位是一个国家在发展中所处的方向位置,明确历史方位是制定战略举措的前提。在中国即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进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从历史方位思考中国的发展,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1](P10)这“三个意味着”,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为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注入了新的思想动力。
一、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
上世纪90年代,我国大街小巷传唱的一首歌中有这样两句歌词:“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站起来”是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这一历史贡献的精辟概括。“富起来”是对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的生动概括。“强起来”是当前中国人民对国家命运和前途最热切的期望,它强调的是一种比较实力,就是相比别的国家,具有领先的综合国力,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和抗拒风险挑战的能力,在国际上能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十八大以来,我国改革和发展的一个历史性的伟大成就和任务就是“强起来”。之所以特别强调“强起来”,是因为,“富”是“强”的基础,但“富”还不等于“强”,正如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1](P12)在当今世界复杂的国际关系中,“站起来”的中国,只有又“富”又“强”,才能重新以强大的地位和形象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辩证统一的结果
历史逻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理论逻辑是从理论层面对历史逻辑的本质揭示,实践逻辑是理论逻辑的实践体现。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5000多年不曾中断的文明史,曾长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直至近代。近代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数仁人志士、各种政治力量相继登上历史舞台,回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历次关键性抉择,本质上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相向发展的结果。鸦片战争以来,为了解决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困境,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由农民发起的太平天国运动到洋务派的自强新政、由资产阶级的维新立宪到革命民主主义,“中国试穿了各种各样的‘鞋子,甚至想照搬西方制度的‘飞来峰,但最终都没有成功”[2]。实践中的挫折源于理论与现实的背离,正如马克思指出的:“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3]这迫使中国人民寻找新的出路,历史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北伐战争胜利后,关于中国的发展前途有三种选择:一种是蒋介石的军事独裁统治,一种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建国方案,一种是中间路线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历史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如毛泽东所设想的,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分为性质不同的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探索经历了由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到实现理论飞跃的历程。早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文章中,毛泽东就提出了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摈弃了对“苏联模式”的效仿,制定了许多符合中国国情的建设举措。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提出了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路,实现了对封闭僵化的“老路”的扬弃。党的十四大以来,我们党相继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着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问题的回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运而生。
(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这两大任务的完成离不开中国共产党这一领导核心,正是在党的领导下,我们才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目标。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担当上述重任,一是有先进的理论作为指导思想。从党的一大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到十九大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能够始终保持指导思想的先进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纪念大会上讲话中指出的:“历史告诉我们,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没有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的领导,没有先进政党顺应历史潮流、勇担历史重任、敢于作出巨大牺牲,中国人民就无法打败压在自己头上的各种反动派,中华民族就无法改变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我们的国家就无法团结统一、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走向繁荣富强。”[4]二是有切实可行的战略目标。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毛泽东就提出了中国革命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的战略目标。新中国建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党逐步提炼出了“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并制定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来,党在“两步走”战略的基础上放眼未来,确立了用70年的时间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构想。进入21世纪以来,围绕着“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九大立足全面小康社会建成在即的历史节点,将第二个百年的奋斗目标以十五年为界进一步细化为“基本实现现代化”和“把我国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个阶段。正是源于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的每个阶段上都有明确的战略目标,才凝聚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和智慧,朝着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共同奋进。三是有一种为了实现目标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革命战争年代的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艰苦创业,改革开放以来的开拓创新,正是秉持着这种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人民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不断前进。
二、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
科学社会主义在近170年的发展中,每在时代巨变和历史转折的时刻,都会出现里程碑式的理论与实践飞跃,从而开拓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局面。在19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参照系是德国,主要历史任务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发展与社会主义运动的开展;在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参照系是俄国,主要历史任务是社会主义革命与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与巩固;到了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参照系转到了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新发展的引领旗帜,成为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主要历史任务是全面改革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真正显现。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完全有责任、有信心、有能力为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新发展做出贡献。
(一)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我们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结合探究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与发展逻辑,将社会主义500 年的宏大历史分为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苏联模式逐步形成、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党作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并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6个时间段。[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的科学社会主义,代表着当前社会主义理论与制度的制高点,是目前科学社会主义的典型形态。这一定位要求我们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始终牢记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用发展着的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指导我国新的社会主义实践,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做出新贡献。2007 年 6 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讲话时首次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报告沿用了的这种提法,在党的十八大报告相关论述的基础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这一理论范畴的理论内涵不断丰富,具体包括:“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持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等等。[6]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认识和实践科学社会主义的依据和准则,规定着社会主义的本质、立场和方向。我们党在90余年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不忘初心、始终遵循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经过艰辛理论探索和实践,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理论成果,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蓬勃生机。
(二)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原则既是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更是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正是在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原则解决中国实践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1月18日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做了这样的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践、理论、制度紧密结合的,既把成功的实践上升为理论,又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还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方针政策及时上升为党和国家的制度。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7]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创新体现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体现了对现代化内涵的认识不断深化;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战略抓手;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倡导“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表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眼光和国际担当,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正如2013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的:“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5]这为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注入了动力,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我们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着眼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三、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
现代化特指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历史过程,与之相伴随的是机械化、自动化、专业化的不断推广,都市化、法制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经济持续增长,非生物性能源广泛使用,教育高度普及,人们的理性思维不断增强等等。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不论其历史传统、社会制度、发展水平如何,都不可避免地、或早或晚地要走上现代化道路。就世界范圍来讲,现代化始自16世纪的欧洲,经18世纪的工业革命开始向世界各国传播。迫于外部世界的挑战以及早发型现代化国家的示范效应,中国自1860年的洋务运动开启了现代化,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现代化历程虽历经波折但日渐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为后发型现代化国家探索本国现代化模式提供了全新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东方智慧和全球视野来观察分析中国和世界发展所面临的重大矛盾问题,从破解现代化困境、完善全球治理的视角提出了解决人类问题的“中国方案”,为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提供了“中国智慧”。
(一)为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全新选择
由于西方国家率先走上了现代化道路,现代化一度被认为是“西方化”,“依附论”、“西化论”、“中心—外围论”等现代化理论正是在上述观点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然而,随着整个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一方面,人们逐渐发现主张经济上自由化私有化和政府作用最小化、政治上三权分立和多党轮流执政的西方现代化模式已陷入困境,贫富分化严重、道德滑坡、社会分裂等问题成为不少西方国家面临的难题。另一方面,世界上简单照搬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国家无一取得成功,苏联和东欧国家的转型失控,拉美国家的经济衰退,亚洲国家的金融风暴等均预示了“华盛顿共识”的失败。回顾中国现代化的历程和特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5月17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的:“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8]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人立足国情和历史传统,汲取各国各地区现代化道路的经验,开辟了一条以民族复兴为目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超越了西方的现代化模式,打破了发展中国家对西方现代化的“路径依赖”,把现代化的“后发劣势”转化为了“后发优势”,中国现代化道路中所蕴含的强大政府、混合经济、宏观调控、对传统的“再生”和“活用”、“五位一体”的全面改革、成功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等符合现代化道路共性的元素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二)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受其国家性质的影响,西方现代化道路从一开就具有掠夺性,在现代化初期,西方国家通过战争和殖民统治攫取落后国家的财富,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剧的今天,又凭借其经济主导地位获取财富、转嫁危机,从而导致南北国家间的差距不断拉大。因此,要想扭转南北国家之间的不平等,缩小发展差距,必须开辟既有利于世界经济持久繁荣又能让各国普遍受益的现代化新路。进入21世纪以来,在世界深入转型之际,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参与程度越来越深,在完善全球治理、维护地区与全球安全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充分体现出了大国的自信与担当,在解决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上,中国方案深刻把握世界转型与中国崛起相辅相成的新格局,将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之中进行谋划,为开辟新全球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塑造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就是针对西方传统现代化模式的弊端开出的药方,解决了西方模式下发展动力不足和方式固化,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生态环境恶化、人与自然关系不和谐,以邻为壑、转嫁危机以及贫富差距拉大、阶层固化等问题,回答了现代化发展应该追求的目标、路径和价值取向,顺应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明发展的诉求。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刘奇葆.我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几点认识[J].求是.2014(20):4.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462.
[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7-2(002).
[5]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N].人民日报,2013-1-06(001).
[6]陈崎.习近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7(3):19.
[7]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
[8]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5-19(002).
The Great Significan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a New Era
Ma Xiaomei
(1.School of Politics and Law, Ningxia University, Yinchuan 750021, China; 2.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Research, Party School of Ningxia CPC Committee, Yinchuan 750021, China)
Abstract: The great significance of profoundly revealing and understanding the major political conclusion that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 entered a new era in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a, the history of world socialism and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kind is the major basis of firmly adhering to "four self-confidence" i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is important political thesis has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nation, revealing that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is the result of the dialectical unification of historical logic, theoretical logic and practical logic. The leadership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is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 for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world socialism and reveals that under the premise of always adhering to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socialism, we can stimulate the vitality and vigor of scientific socialism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tinuously highlight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light of China's actual conditions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It has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and reveals the elements contained in the road of modernization in China in line with the common aspir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ivil society and the common destiny of mankind and provides developing countries with a completely new choice for the modernization drive. It also solves problem in modernization and improves the global governance with China's wisdom and solution.
Key words: Xi Jinp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new era
責任编辑:高兰芳2017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