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2017-05-30何庆玲

大东方 2017年7期
关键词:民族精神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局限于其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同时也包含着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程中所继承和创造的经久不衰,博大精深的灿烂民族文化。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对自身特有文化的充分肯定和认可,是一种坚定的文化信仰的信念。作为中华儿女,更应该增强文化自信,做一名优秀合格的文化传播者。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民族精神

中国是一个集悠久历史于一身的文明国度,优秀的传统文化长久以来不仅思想上影响着华夏儿女,同时也在行为上指导着我们。正确认知传统文化对于我们的意义,必须清楚的了解到传统文化其本质上的魅力所在,以及弘扬传统文化对于我们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当前中国之所以在世界上有较大的影响力,并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的军事、经济等得以迅猛的发展这些原因,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具有的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所造成的。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这样讲到“我们的先人早就认识到‘远以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道理。”弘扬和继承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必须走的两步是:第一,要培育民族精神,人民群众必须充分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我们本民族的文化特色,以及数千年来的精神传承。第二,中华文化其本身就是一个历史性的产物,不可能被称为是一种新文化,但是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时代的特性,加以创新性思维将时代的特征和民族的特征糅合为一体,再度成为新的民族精神的生长点。

在文化这条蜿蜒曲折的长河中,映射了过去的和未来的景象。我国的传统文化积攒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同时它也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我们民族特色的标志物,深刻影响着我国未来的发展。

二、增强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对本民族特有的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践行,以及对文化保护的坚定信心。文化自信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本民族对自身所特有文化的认同感;二是具有强烈文化保护的意识,并且积极投身于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三是正确对待本民族的文化和外来优秀文化的关系,树立“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思维模式。从其本质上而言,文化自信就是一种潜意识的价值导向。文化自信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增强民族自信心具有很大程度上的助力作用。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是增强文化自信实用性最强的举措。

文化自信就是不要忘记我们过往的曾经。中国传统文化是在历朝历代的制度更新,体制出台的过程中渐渐酝酿所成。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一种认可和支持,是一种执着的信仰。只有文化自我价值的肯定才能在之后文化的建设事业上形成较为积极的行动动力。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以及党的性质在根本上就决定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

文化自信不仅仅是人民文化需求得以满足后的一种心里状态,更是一种对自己民族文化得到肯定后的一种自豪感。当前中国的文化领域呈现出了一个百花齐放的新现象,但是在这种新的背景下,文化的发展之路也较为坎坷。针对这种情形,人们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体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利用自己的价值涵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机智灵活的利当前的外部环境,主动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發展,批判吸收外来文化,提升人民精神家园的质量。

文化自信是在应对外来文化冲击过程中的一个强有力的思想武器。当前科技、经济的全球化进程的步伐日益加快,世界文化的冲突也凸显激烈。此刻,文化自信则作为一种强有力的精神武器登上了这场无形的军事舞台上,我们只有充分的认识到自身所属的环境和我们本身所具有的独特性的文化,并且以保护和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为出发点,深刻检索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抓住优秀文化的主心轴,积极应对外来文化,充分利用我们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此来滋润我们的精神家园这片故土。

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正确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将经典与现实的时代特点相结合,把新的血液注入历史文化的长河中,给传统赋予时代的特色,让中华文化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不动摇。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正是有古人所创造的优秀文明果实,才有了今天的灿烂,但是我们不能止步不前,更应该在前人的基础上增添新文化,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而在这广袤的文化丛林中,更蕴含了丰富的精神矿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这部分内容存在于现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入解析传统文化的道德组成部分,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美德,加强思想教育建设,如同粘合剂般的凝结着人民群众的精神动态,同时也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我们必须得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丰富的价值和内涵,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当代与未来的文化建设和创新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重要性,有助于提高我们大众的文化素养。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事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这就要求要有与之相配套的新文化,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发展。

当前我国文化是在不断实践基础上得来的,只有充分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才能真正的实现文化自信;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开展文化创造与创新,才能实现对内具有凝聚力、规范力、号召力,对外具有吸引力、竞争力、辐射力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参考文献:

[1] 王怀超.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深入学习研究党的十八大报告[R].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2:89.

[2]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2).

[3] 刘新科.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 叶小文.在市场经济中激活中国民族的精神基因[J].人民论坛,2014,(9).

[5] 欧阳军喜等.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山东社会科学,2013,(3).

何庆玲(1992—),女,汉族,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16级研究生。 研究方向:西方馬克思主义哲学。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民族精神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浅析古诗文中蕴涵的儒家文化精髓
时代呼唤写意中国画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