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
2017-05-30聂丽君陈梅芹李霞殷旭东王键黄敏程丽华方丹
聂丽君 陈梅芹 李霞 殷旭东 王键 黄敏 程丽华 方丹
摘 要:实践课程教学是应用型本科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重要教学环节。针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專业实践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构建多元化的实验、实习、设计等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并通过重视实践课程教学、加强实践课程教学过程管理、完善实践课程成绩考核机制等措施,推进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效果,培养高素质的应用人才。
关键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实践课程;教学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7-0036-03
Abstract: Practice teaching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teaching system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in the practice teaching for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his study constructed a the new diversity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by combing the experiments course, practice course and design course. In this system, the practice teaching was emphasized, the management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process was strengthened and the evaluation system for practice teaching was improved. This system will increase the effect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for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nd the high quality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 will be trained.
Keywords: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ractical teaching; teaching system; construction
引言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给水排水工程)专业,2011年在全国高校的办学点达到156个,年招生超万人,是高就业率、需求旺盛的专业之一[1]。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广东省粤西地区唯一的给排水专业,于2007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现如今在校学生354人,面对社会新需求、新导向,展望我校给排水专业今后的发展之路,如何更新教育理念、明确办学定位、确立培养目标,更好地适应我国给排水行业需求,是摆在我们给排水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份重任和责任。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是依托专业的综合性实践课程而实施的教学形式[2]。实践课程教学的内涵是以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为代表的专业综合素质培养[3,4]。针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构建多元化实践课程教学体系,推进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效果,培养应用型本科给排水专业的高素质人才。
一、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课程教学不够重视
目前,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常常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脱节,实践教学尚未形成独立的课程体系,更没有像任何一门理论课程一样,上升到应有的“课程”来进行建设。
(二)实践课程教学资源严重不足
1. 实践课程软件建设不够。教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指导性文件,实践教材亦是如此。但是目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践课程教材建设不足,权威性、专业性、适用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用性教材较少,相应的多媒体资源、CAI课件等资源更是少之甚少。
2. 实践课程硬件建设不足。实验仪器设备陈旧,更新较慢,台套数不足等现象普遍存在[5];没有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由于经费等种种原因,目前的实习场所每年都可能不一样,都是“关系单位”,有些实习单位为了“安全”,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看得多,动得少,学生很难被安排到一线岗位参与实践。
3. 教师队伍实践能力欠缺。专业教师多数是青年教师,多是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缺乏工程实践经验,教师的实践知识很难与时俱进。
4. 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随着学校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加上新校区建设,逐步影响办学经费的投入,因此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实践教学设施的投入和更新,影响实习基地的持续建设,同时局限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以至于严重影响实践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没有完善的考核机制,考核环节趋于形式
由于实践课程教学质量管理不到位,有时在实践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会出现随意性较大的现象[6]。有时,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大,大多靠学生自己完成,一旦学生的主动性不够,就会出现“放羊”的局面,实践教学的质量会大幅度受到影响;学生成绩也大多凭借最后的报告来进行评定,形式单一,考核趋于形式,实践课程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实验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
我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心(见图1),包括给排水专业基础实验室和创新开放实验室。根据给水排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将专业实验课程分为基础型实验、综合型实验和设计与创新型实验三个层次,其教学时数比例分别为44%:42%:14%(见表1),在不同年级开展不同层次的实验课程的教学,由浅入深,逐层展开,通过不同层次的专业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创新性实验,使学生的基础实验技能、数据处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严谨科学的实验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习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
专业实习课程分为测量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主要集中在大三、大四年级进行,其教学周数比例为:20%:20%:40%:20%(见表2)。紧紧围绕水质工程学、建筑给排水工程等专业理论课程开展,在理论课程前期开展以参观为主的认识实习,使学生有感官认识,便于专业课程学习,在学习完专业课程后安排跟班为主的生产实习,使学生可以迅速地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现场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加深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毕业实习主要是为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做准备,通过深层次了解工程现场和找到相关技术问题,开展工程设计和某一专题研究。
(三)设计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
专业设计课程包括泵站、管网、水厂、污水厂、建筑给排水等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其中课程设计占40%,毕业设计占60%(见表3),在大三、大四年级,在泵与泵站、给排水管网工程、水质工程学、建筑给排水工程等专业理论课程学习后,进行为期10周的泵站、管网、水厂、污水厂、建筑给排水等一系列的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看图、识图、作图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最后进行为期15周的毕业设计,将实践课程和理论学习紧密综合地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和技术创新能力。
三、提高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效果的措施
(一)重视实践课程教学
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旧式观念,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强化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加强注重实践能力的精品教材建设;加强教师的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实践课程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创新性思维的能力[7]。
(二)加强实践课程教学过程管理
1. 建立和健全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和质量标准,规范实践课程教学过程,组织人员对实践课程教学进行评估,重视政府、用人单位的反馈;将实践课程纳入教师教学质量测评体系,保证实践教学体系的规范有序进行。
2. 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加大对实践课程教师的培训和提升,使得具有较好的工程背景经验的指导教师参与实践课程的教学,通过和企业指导教师的良好协商和沟通,提高学生实习效果。通过实践教师岗位聘任制度,推动实践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形成合理的实践课程教师梯队[8,9]。
(三)完善实践课程的成绩考核机制
采用灵活的考核机制,强化考核的内容,可有效提高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10]。无论是实验、实习还是设计,单纯的报告根本无法全面考核学生的实践课程的教学的好坏。实验、实习和设计等实践课程的考核,可包含实验预习成果的检查,实验、实习和设计过程的提问,实验数据处理及结果的分析,实习中遇到问题的解决办法、设计中提出的问题的思考等等,以及在实验、实习和设计课程最后,通过抽签的形式,增加技能考核和答辩环节,全方位多环节保证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可考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工程设计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四、结束语
重视应用型本科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践课程教学环节,改革以往的教学模式,强化多元性实践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并通过重视实践课程教学、加强实践课程教学过程管理、完善实践课程成绩考核机制等一系列举措,推进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该实践课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为将来从事给排水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建设与发展[J].给水排水,2013,39(4):1-3.
[2]时伟.论大学实践教学体系[J].高等教育研究,2013,34(7):61-64.
[3]吴彩斌,胡锋平,童祯恭,等.给水排水工程特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0,27(3):112-117.
[4]鲁彦彬,李海波,金巨波.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3,269(11):62-63.
[5]刘井飞,郝佳彤.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问题及应对策略[J].教育探索,2015,291(5):104-106.
[6]李志敏.淺谈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7,28(2):96-97.
[7]史金联.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24):14-15.
[8]李勇,李蕾.实验技术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12):1602-1604.
[9]周菁.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高校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教育探索,2011,243(9):109-110.
[10]万琼,周旭辉.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方法探讨[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1,32(2):192-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