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老师你大胆“讲”
2017-05-30王金花
王金花
曾几何时,“讲”成了课堂上的忌讳,少数教师甚至谈“讲”色变,生怕一讲就违背了“现代课堂教学理念”,实际上这是对讲授和新课程理念的误读。学生经常会因人生阅历不足、知识积累薄弱以及信息处理能力不够等原因,出现欲“对话”而不能、欲“体验”而不致、欲“探究”而不得等现象。此时老师就不能袖手旁观,需要大胆“讲”出来。
一、时代背景,大膽讲清
许多经典作品是在一定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只有了解时代背景,才能更深刻地领会其中内涵,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如若只放手让学生自己诵读领悟,得到的或许只是字面上的意思,无法真正领悟作品的精髓。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古诗《泊船瓜洲》。从表面上看,该诗流露着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但在字里行间也透露出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诗中“春风”一词,既是写实,又有政治寓意。宋神宗下诏恢复王安石的相位,决心要把新法推行下去。对此,诗人希望凭借这股温暖的春风驱散政治上的寒流,开创变法的新局面。这种心情,诗中一“绿”字表达得最微妙,最含蓄,“绿”字还透露了诗人内心的矛盾,而这正是本诗的主旨。诗中蕴含的历史背景学生是不明白的,老师执教时若没有讲清,学生就会难以真正理解诗文的深意,
无法领悟诗人复杂的内心
世界。
二、遇到瓶颈,大胆讲通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文在写法上具有借物抒情、以树喻人的特点。引导学生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及体现的高贵品质,是教学的重难点。在理解课后“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她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这个问题时,学生反反复复只能从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理解。教师此时应介绍宋庆龄的个人资料,让学生明白:樟树所表现出的特点与宋庆龄的伟大人格有相似之处,樟树的特点反衬出宋庆龄崇高的人格风范和高贵品质。这样的讲解更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进入误区,大胆讲明
每当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狐狸和乌鸦》后,让学生说说“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总有一些学生这样理解:“这是一只足智多谋的狐狸,因为它通过想办法吃到了想吃的肉”或“这只乌鸦为什么不吃了肉再唱歌呢”等这些对角色定位的错位、偏离文本立意的理解。面对学生如此仅凭直觉的错误理解,教师不妨直指问题,大胆点破:狐狸是很有办法,但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损害别人的利益不能叫足智多谋,只能称为诡计多端,这样的行为也不能称之为聪明,只能说狡猾……教师一针见血直指学生的错误理解,及时疏导,这样才能让学生深刻体会文本寓意。学生年龄小,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往往不够准确、深入,有时还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或周边事物的影响而进入理解的误区,此时教师作为引导者应该及时纠正,把道理讲清、
说明。
许多老师在教学中,特别是公开课探讨中生怕“话太多了”,体现不了“将课堂时间还给学生”的新理念,结果可能会出现:该说的东西没说明白,没必要说的让学生海阔天空,侃侃而谈。其实,只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老师有话不妨大胆讲,让学生在有温度、广度和深度的“讲”中日渐茁壮,从而在广阔的精神空间中自由驰骋,在思想的恣肆狂涛中体验生命顿悟的喜悦。
(作者单位:福建福安市实验小学龙江校区)
责任编辑 田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