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见字如面 自由撒欢

2017-05-30张祖庆钟海红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园子读本萧红

张祖庆 钟海红

第一板块——见字如面,聚焦生平

(课始,教师播放《见字如面》中归亚蕾朗读萧红写给弟弟张秀珂的信的一小段视频。)

可弟:

小战士,你也做了战士了,这是我想不到的。

记得当我离开家的时候,那一天你还在大门外和一群孩子们玩着,看着我离开家,你连招呼都不招呼,你恋着玩,对于我的出走,你连看我也不看。

而事隔六七年,你也长大了,有时写信给我,因为我的漂流不定,信有时收到,有时收不到。但在收到信中我读了之后,竟看不见你,我就总记着,那顽皮的小孩子是你,会写了这样的信的,哪能够是你啊。

你知道什么,你小孩子,所以我回你的信的时候,总是愿意说一些空话,问一问家里的樱桃树这几年结了没有?或者是看门的大白狗怎样了?

……

师:从视频中获得一些信息,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途径。从刚才不到两分钟的短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

生:这一段视频讲的是萧红写给他弟弟的信,写在1941年9月20日。抗日战争爆发的时候,萧红的弟弟去参军了,好几年失联,萧红就给他弟弟写了一封信。

师:必须为她鼓掌。你看,她听出了谁写給谁,什么情况下写的,主要写了些什么,这就是会学习。其他同学还捕捉到了哪些重要信息?

生:从这封信中可以知道,萧红离家前,弟弟还只是个孩子。

师:可是转眼间,他却已经当战士了,分别已经六七年了。我们从信中可以捕捉到很多信息。张老师想问同学们,这个节目的名称叫作——

生:《见字如面》。

师:谁知道什么叫“见字如面”?

生:看见这个人写的字,就仿佛看见这个人的样子。

师:对!今天,张老师也想在现场秀一段《见字如面》。听过之后,看看同学们能提取哪些信息。(范读《小学生萧红读本》序言《你是我们的传奇》片段)

我为你的身世而深深感叹。你像一颗流星,只在人间停留了31个春秋。1911年6月1日,你出生于东北黑土地,从此,开始了你苦难的人生。在祖父的呵护下,在后花园里,你慢慢地长成了少女。1930年,19岁的你,被迫离开了家,开始了颠沛流离的日子。寄居哈尔滨,避难青岛,成名上海,蛰居东京,重返上海,转移武汉,辗转西北,重返武汉,避难重庆,客逝香港……没有一天,你是安宁度过的。

师:说一说,你从这一段《见字如面》中,又了解到了关于萧红的哪些情况?

生:萧红在31岁的时候离世了,她是1911年出生在东北。她这一生辗转了很多地方。19岁的时候被迫离家。

师:知道为什么被迫离家吗?哪位同学对此有所了解?

生:是因为反对她的家庭给她包办婚姻。

师:是的,萧红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离家出走,开始了一生的流浪。我们一起读一读——(生齐读《你是我们的传奇》片段)

【点评:课始有三个关键点实在是妙!一是朗读的内容恰好来自萧红之手,拉近了人物与学生间的距离;二则“朗读者”这样时尚的元素,学生喜闻乐见,学习兴趣必然拉动学习内驱力,听课老师也兴致盎然;教师用自己编写的《小学生萧红读本》中的书信体序言入课,既顺应刚才的朗读,又为接下来的教学埋下伏笔。妙!】

第二板块——见字如面,自由撒欢

师:刚才,我们通过看视频、听朗读,对作者有了一些了解。让我们将时间从2017年推向1941年,推到“见字如面”的时间。那是萧红客居香港的日子。那一段时间,她经历了人生太多的苦难,身患重病、感情变故。在他乡,她常常想起祖父,可是,祖父却早已不在。也许,萧红常常会有拿起笔来给天堂的祖父写信的冲动。今天,我们就来做这样一件事:替萧红给在天堂的祖父写一封永远收不到的信。请同学们结合自己读过的《祖父的园子》和《小学生萧红读本》第三编的相关内容来讨论

讨论。

(生讨论)

师:好,七嘴八舌地说一说。你觉得萧红可能会写些什么?

生:她可能会在心里回忆过去,然后写写现在的事。她可能会问候祖父在天堂的情况,她会问祖父孤独不孤独……

师:嗯。你看,可以问候,可以想念,可以诉说自己的苦难,也可以回忆曾经的美好,可以祝福,还可以写其他的一切。那么这封信的重点,可能就在—— 一次又一次的回忆。她可以回忆快乐的往事,可以回忆这个自由明亮的园子,还可以回忆和祖父永别之后的情景。要把这封信写好,除了要了解作者的身世,还要做一件事,就是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师:这两天,我们班同学都在阅读《小学生萧红读本》第三编的内容,现在,请打开《小学生萧红读本》,翻到留

给你印象最深的那一段对话、那一个画面、那一个场景,好好地读一读,一会儿我们来

交流。

(生自由读)

师:好,现在我们来交流。可以直接朗读,可以说说你觉得萧红最难忘的是什么,也可以说你最难忘的是什么。

生:我最难忘的是“有雨点拍拍的落到缸帽子上……脚下只是些狗尾草和韭菜”。(详见《小学生萧红读本》(下同)之《钻进缸帽子里去》。)

师:为什么这个场景给你留下特别难忘的印象?

生:因为我从里面感受到了萧红小时候的淘气可爱。

师:你抓住了自己的感受来谈。继续交流。

生:“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太阳也不知道这个。”(详见《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

师:我想问你为什么选这一段?

生:因为这段话写出了萧红在花园里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

师:好奇怪,写的明明是蝴蝶啊,蚂蚱啊,倭瓜啊,为什么你要说萧红无忧无虑?

生:因为写花草的自由,其实就是在写自己的自由。

师:张老师在屏幕上也摘录了一段萧红跟爷爷一起生活的文字,是关于跟祖父学诗的,张老师读了特别难忘。(出示)我們合作着把它表演出来。我当祖父,你们当萧红。我现在开始教诗:“春眠不觉晓——”

生:(声音不大)春眠不觉晓。

师:萧红念诗是跟我们平常念诗一样的吗?

生:她是大声地喊,在《跟祖父学诗》中,多次写到萧红读诗是大声喊的。

师:哪一个同学来喊一喊,把房顶都喊塌?你来试试。

(全班同学逐句学诗,兴致盎然。)

师:注意,喊得不够响。还有一段关于背诗的,也非常好玩,非常有趣。哪一个同学来跟我合作?我请班里声音最响的同学。

师:(指生)来,孙女,咱们学诗吧。

生:噢!

师:你怎么没有称呼啊!

生:爷爷!

师:两个黄鹂鸣翠柳——

生:(大声喊诗)两个黄鹂鸣翠柳。

师:一行白鹭上青天——

生:(大声喊诗)一行白鹭上青天。

师:喜欢这首诗吗?

生:喜欢。

师:为什么?

生:因为黄梨很好吃。(笑)

师:傻丫头,这黄鹂不是梨,是鸟。你看你看,黄鹂飞过来——(现场口技——鸟鸣。全场老师鼓掌。)你看,她把鸟当作了梨,童心烂漫。这样好玩的场景,在《小学生萧红读本》里面还有很多。爷爷就是个老顽童!哪个场景写爷爷是个老顽童?任由孙女怎么玩,他都非常高兴,乐呵呵地、不停地笑。

生:把花插在他帽子上的那一段。

师:把玫瑰花插在他的帽子上。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一段话,看看爷爷是怎样一个童心烂漫的人。哪位同学来读?把文章中的童真童趣读出来。

(生读句子)

师:同学们,有没有关注到在这一篇文章中,哪一个字出现得最多。

生:“笑”。

师:反反复复地出现这个“笑”字。祖父就是个开心果,就是个老顽童,带给“我”的童年许许多多的笑声,所以这篇文章的最后一句是这样写的——

生:(读)“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点评:本课的定位是创意读写,因此读和写时时有联结。在聚焦萧红的生平后,张老师提出写作方向。这样的任务驱动出得巧妙!在看似云淡风轻的对话中,张老师有搀扶,又有引领,巧妙地解决了本课的写作难点之一:可以写什么。从学生的交流中,张老师提炼出: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就是回忆。那么,学生知道要写什么后,如何写好?又该怎样指引呢?此时,张老师的魔法棒将学习指向文字赏读。学生在课前阅读的基础上,再次走进文字,和这些通了神似的文字交会时,通过自我的力量还原一个个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此时,他们心中表达的欲望就迅速膨胀了。在接下来的师生对话中,教师的引读就和文字一样通了神,自由得很。这种基于文字赏读的交流,不是教师一人的单向讲解,而是师生快乐的双向互动。如:“萧红戴缸帽”不可谓不生动;“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不可谓不自由。

最自由的撒欢是,张老师和学生合作演读关于“跟祖父学诗”的那段文字。在你来我往中,学生的语感、学习兴趣,在充满智慧的对话中得到了极佳的发展,但是又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般轻松自然。“把房顶都喊塌”这类看似随意,却充满诱惑的话语,像一块块吸铁石,吸附起学生心灵空间的每一个可资玩索的细节。在这一环节中,张老师的点拨能点在重要处,拨到关键处,还有那不经意间炫口技的调皮,惹得满堂喝彩。】

第三板块——见字如面,锁定表达

师:你们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为什么说这三样事物一样都不可缺少?祖父能否缺少“我”和园子,“我”能否缺少祖父和园子?

生:不能,在后面我们可以看出,萧红在园子里度过了很多快乐的时光。

师:这个园子,其实母亲、父亲也能进来呀,为什么有了祖父就有了笑声,而其他人却不能带来笑声呢?

生:因为祖父从来不打她、骂她,而是永远笑嘻嘻地宠着她、呵护着她,而且祖父还很好玩。所以,“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师:在《呼兰河传》里面,这句话是非常重要的。祖父,在萧红童年的成长中,就像一轮明亮的太阳。但在萧红17岁那年,祖父永远地走了。在《小学生萧红读本》中还有一篇文章写到祖父死了的时候。张老师把一些文字摘录到屏幕上,让我们一起静静地朗读。通过朗读,走进萧红的内心。(出示,生配乐齐读。)

从这一次祖父就与我永远隔绝了。虽然那次和祖父告别,并没说出一个永别的字。我回来看祖父,这回门前吹着喇叭,幡杆挑得比房头更高,马车离家很远的时候,我已看到高高的白色幡杆了,吹鼓手们的喇叭怆凉的在悲号。马车停在喇叭声中,大门前的白幡、白对联、院心的灵棚、闹嚷嚷许多人,吹鼓手们响起呜呜的哀号。

祖父装进棺材去的那天早晨,正是后园里玫瑰花开放满树的时候。我扯着祖父的一张被角,抬向灵前去。吹鼓手在灵前吹着大喇叭。

我怕起来,我号叫起来。

“咣咣!”黑色的,半尺厚的灵柩盖子压上去。

吃饭的时候,我饮了酒,用祖父的酒杯饮的。饭后我跑到后园玫瑰树下去卧倒,园中飞着蜂子和蝴蝶,绿草的清凉的气味,这都和十年前一样。可是十年前死了妈妈。妈妈死后我仍是在园中扑蝴蝶;这回祖父死去,我却饮了酒。

师:就这样,原本一样都不可少的三样,今天,只剩下萧红孤零零一个人,在远离家乡的千里之外,一次次地眺望家乡的方向。可是,祖父不在,园子也仿佛不在了。一切的一切,只能在梦中出现。所以,在心情灰暗的日子里,萧红有许许多多的话想对爷爷说。在心里,她一次次地给爷爷写信。这封信可以写问候、写想念、写诉苦、写祝福,可以写很多。来,拿起笔,替萧红给爷爷写信。

(生习作,师巡视。)

师:下面我们听听萧红想对爷爷说什么。

(分享3名同学的习作。略。)

师:这3名同学的信写得真好。他们真正走进了萧红的内心世界。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萧红纵有千言万语想对爷爷说,爷爷却已不在人间。于是,她把自己所有的思念和怀想,都化为了文字,写进了她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在这部小说中,最动人的,就是关于爷爷和园子的篇章。我相信,大家如果再一次去阅读《小学生萧红读本》《呼兰河传》,这封信会写得更好。

师:总而言之,有的时候拿起笔写一封信,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见字如面,只要有真情,这封信就能打动人。最后给大家留个作业,课后深入阅读《小学生萧红读本》和《呼兰河传》。如果有更多的感触,欢迎你给张老师写信。

【点评:当学生在文字的殿堂里玩得正欢时,张老师带领他们品味“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一句蕴含的深意,在情感的迂回里,课堂又充满了淡淡的忧伤。张老师顺势出示写作点,在音乐里,轻轻触碰学生的情感之弦。学生此时情感流泻,在音乐和言语的助推下,已是“小舟撑出柳阴”来的时候。这个环节实际上是一种移情体验,是一种玩味文字后的情动,继而必定辞发的过程。】

【总评】

纵观全课,读与写在对话中水乳交融,读在为写服务,写的驱动力源于读,两者相互交织。学生在教师的智慧引领下投身其中,用情视之,读之,感之……课中学生情感一次又一次被唤醒,在情感迂回中,一次又一次被丰满。于是,当学生的表达欲望被催生,不吐不快时,每个学生便都成了文字里的精灵了。此时酣畅淋漓的表达,便让我们收获了生花的妙笔。张老师和学生在萧红文字里的这次行走,以独特的“见字如面”呈现。学生与萧红的隔空对话不管有多少神交,我们都可以说,学生已走在通往文学殿堂的路上了。这节课着实为我们引领学生阅读名家文学读本指引了新的方向,也在“读与写”的结合上给了我们特别的洞见和提升。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下城区教师教育学院/湖南湘潭市岳塘区湘钢二校)

责任编辑 田 晟

猜你喜欢

园子读本萧红
雏燕
《萧红传》
——一本能够让你对人生有另一种认知的书
散文诗小型张读本
新时代机关党建简明读本
快乐的园子
树的野园子
我和祖母的园子
《中华家教》亲子读本
萧红:不要在寂寞时做选择
论影像萧红的呈现与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