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培育

2017-05-30焦连志黄一玲

现代教育科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焦连志 黄一玲

[摘要]全球化与网络化激发了民族文化意识与多元文化及价值的竞争。发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中国传统文化根基,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价值的继承与发展,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培育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价值与意义,从而促进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认同以及价值认同。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 G41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5-5843(2017)07-0028-07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70700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精神坐标,也提供了重要的价值牵引与精神支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题。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會主义核心价值的生发基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根基,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提供了精神滋养,也为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根基性价值资源。因而,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过程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着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时代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总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展开的,这种语境规约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表现形态、表现内容,甚至是表现形式,因而考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议题必须将其置于一定的语境下才能得以更好地阐释。作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样也必须高度重视这一教育过程的总体语境。全球化与网络化是当下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所面临的最重要的时代语境,所以要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必须重视全球化与网络化语境。

(一)全球化语境激发了各民族的文化意识

全球化肇始于市场经济的全球化拓展,跨国公司在的全球范围内的投资与贸易推动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全球化进程。全球化同时也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与民族交流,从而使得作为民族身份印记的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日渐突显。因而,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全球化就是西方文化在的全球范围内传播的过程,甚至可以说全球化就是美国化的过程。新加坡总理吴作栋曾在2000年的联合国贸易与发展贸发会议上指出:“全球化无疑是一个西方的思想观念并明显带有美国政治经济影响的烙印。”[1]在全球化的文化传播语境中,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以及其它方面的优势对其它国家的文化产生了巨大冲击,并且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激起了捍卫民族传统文化、抵制西方文化入侵的民族文化意识的觉醒。中国正在融入处于全球化的经济大潮之中,需要借助经济全球化所提供的历史机遇来实现自身发展。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模式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的影响。“大学生已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诚信意识淡薄、民族意识淡化等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2]这些都对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其置于全球化的语境中来思考、来运筹。全球化语境所激发的民族身份意识、民族文化意识既是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文化冲击的结果,同时也是应对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文化冲击的有利契机。我们应当积极利用全球化语境所激发的民族身份意识、民族文化意识来加强民族历史教育、民族文化教育,使得各民族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增强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

全球化不应该是美国文化的全球化,也不应是全球文化的同质化,各种民族文化都应在未来世界的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如费孝通所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3] 。中国在走向全球化的进程中也应当积极弘扬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优秀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是中华民族在全球化语境中找寻民族历史发展的文化坐标,也是从中镜映民族未来的一面镜子。全球化背景下更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也由此突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时代价值。

(二)社会网络化激起了多元价值观间的竞争

任何一种将对社会产生影响的新技术都具有重塑其技术环境与技术形态的可能,都倾向于创造出一个新的社会生态环境。网络信息技术即是如此,网络信息技术革命正在引发人类社会的一场深刻革命,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交往方式等无不深受其影响。“网络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生活的空间,拓展了人的生存性与发展性资源,并创造出了新的交往方式与行为方式。正如社会化之于个体的作用一样,可以预见网络化同样对个体同样的意义,不能适应网络化生存方式,无法获得网络化生存能力,也就难以适应网络化社会中虚拟与现实共生与交织的生存情境。网络化是在这个时代最为深刻的革命性变革,也成为网络信息时代最为鲜明的话语方式,成为探讨人们生存方式以及交往方式等的最基本的前置语境。”[4] 网络对当代人的思想与行为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而,要在这样一种语境下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必须深刻把握网络化这一语境。

网络新技术构造了一个新的虚拟的交往空间,这一空间同时也是一个新的信息生产、文化生产与文化传播空间。在网络空间中游弋的是各种各样种的信息,其中当然也包括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和、各种各样的意识形态信息。网络空间因其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和对人的思想观念的强大影响力而日益受到各方的重视,导致现实社会的意识形态竞争也逐步漫延到了网络空间中。“网络社会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在那里,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和冲突通过文化渗透和思想侵略的形式进行。四通八达的信息网络打破了过去的种种屏障,使恶意的政治信息在网络社会恣意横行,各种势力在网络领域的争斗也日趋激烈,增加了青少年辨别真伪、善恶的难度,并且对他们的思想观念和精神世界产生着影响。由于西方国家在现代信息传播上所具有的优势以及英语这种语言在网络社会的主导地位,文化霸权主义由此滋生。”[5] 西方凭借其在网络方面的技术优势与信息霸权,大肆向非西方国家传播其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并通过极具欺骗性的“普世价值”包装而在网络传播空间中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使得世界范围内的青年的价值取向都深受西方所传播的“普世价值”的蛊惑。因为现在的青少年是伴随网络成长起来的一代,网络的诸多优势与特点使得网络对他们而言具有天然的亲和力,因此他们的思想观念很容易受到网络信息传播的影响,再加上他们的价值观仍处于成长阶段,比较容易受到网络传播的各种思潮、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学者喻国明的研究证实了网络信息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对于社会的基本认识,对游戏规则的把握,甚至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90%以上的影响是来自传播媒介。”[6] 而网络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借助网络传播的多元价值观念及价值竞争凸显突显了网络化背景下加强对青少年甚至是全社会进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

而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文化中的优秀价值则是民族优秀品格与优秀精神的结晶,网络化进一步助推了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与文化竞争,而文化竞争的焦点则是价值竞争,而价值竞争的根基则是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因而,要推进网络话化语境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必须要重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发掘其核心价值并加以时代化的发展。

二、核心价值观赋予优秀传统文化以时代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核心价值的进一步继承和发展,它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具有超越时代的强大生命力的优秀价值,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是生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根基。因此,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必须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一)优秀传统文化是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根基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遗传密码”,是民族代代相承的“文化基因”,也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民族文化是涵养个体、发育社会甚至型构政治的最重要的因素。好比市场经济中那只“看不见的手”,人们往往对生活于其中的文化熏陶与文化哺育难以自察,或者忽略,但是却无时不无刻不深受文化的塑造与影响。如果套用“人生而是自由的,却又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的名言,也可以这样说,人生而是自由的,却又无往不在文化之中。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能够得以延绵不息和始终保持强大的民族认同的核心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提供了凝聚民族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推动中华民族不断迎接挑战,不断和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支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然能够发挥强大的影响力,是振奋民族精神、推动民族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能够依靠否定、割断自身的文化传统,而照搬外来理论走向复兴。任何一种思想理论,如果不与本民族的文化傳统相结合,就也不可能在民众中间扎下根来。传统文化是沟通思想理论与人民群众心灵的极其重要的桥梁。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后,恰恰是因为融入了中国元素、变换了中国面孔,才被广泛接受和认同,从而得以并有效地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生长于中国这片沃土,必然要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加以吸纳、继承和发展,从而被赋予鲜明的中国魅力、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一旦脱离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不可能枝繁叶茂、保持强大的生命力。”[7] 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党中央高屋建瓴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因为一个国家的发展终究要体现在文化的发展上,民族的复兴最终也体现为民族文化的复兴。“研究表明,经济发展常常受制于价值观,一国人民接受什么价值观或不接受什么价值观,常常会直接影响到该国经济发展的道路及所取得的成就,所以经济发展也可以说是一个文化过程。”[8] 因而,在推动中国走向伟大民族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要着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而民族文化的复兴则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的复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的复兴与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凝心聚气、固本铸魂,能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重要的价值牵引和价值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更好地凝聚和激励全中国人民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的共同目标不断而共同奋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深入人心,成为社会共识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激励和引导作用。“核心价值观能否深入人心并成为社会的共识,取决于两个方面: :一是核心价值观本身是否符合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心理,是否植根于传统文化,是否体现民族特性; 二是核心价值观本身是否科学先进,是否顺应了世界潮流,是否反映了本民族的前进方向。如果满足了这两方面的要求,核心价值观就能转化成社会的共识,成为凝聚民心、引领社会进步的力量。”[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无疑为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宝贵的民族性和文化性的价值资源,同时也为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滋养。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被为最广大人民所接受、所认同,就必须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唤醒和激起人民群众心底的价值共鸣,从而真正转变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正如有学者指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入耳入脑入心,敦化为民风民俗民德,一条重要的途径,是必须与中华文化的根本相融通。”[10] 而这个“中华文化的根本”正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相融相通,必须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扎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中。

(二)核心价值观赋予优秀传统文化以时代价值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始终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关键在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其本身具有历久弥新的生命力,其核心价值具有超越时代的价值张力。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之提供了全球化发展语境下的精神坐标。只要实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复兴,就能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11] 因此,要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马克思曾经深刻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12] 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无疑是在绵延不绝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语境中展开的,这一发展过程必然带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烙印,而历久弥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必然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意味着伟大的中国文化的复兴[13] ,他强调指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14]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不仅应当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宝贵的精神遗产,而且应当充分利用这一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前进方向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我们要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是继承和发扬其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对于凝聚所有中华民族的力量向着共同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而迈进有着重要的意义。“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精髓和灵魂,即凝结在文化之中、决定着文化质的规定和方向的最深层次的要素,这就是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文化也是如此,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文化立场、文化取向、文化理念、文化选择。文化软实力、文化力,根本上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历史和现实不断表明,如果没有这个最核心的东西,一种文化就立不起来、强不起来,一个民族就没有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一个国家就没有统一的意志和共同的行动。”[15]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同时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掘其时代价值,赋予其新的时代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在继承和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核心价值的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和提出的。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倡导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则是对个体层面的要求。这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涵盖了国家、社会与个体的关系,对个体处理这几个层面的关系提供了基本的价值指导,也是引领个体处理这几种关系的行为规范。這三者的关系实际上也是当代文明社会中任何一个公民都应当思考的问题,只有对它们进行深入理性思考,才能更好地把握当代社会中公民的价值定位与价值取向。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对这三者的关系则给予了非常大的关注,几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考的重心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在古代经典书籍《大学》中就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一个人内在的德智修养,到外发的事业完成以及贯穿于其中的个体对国家与社会的责任,这构成了层层递进、不断开展的过程,而其中一以贯之地则是对每个层面的道德要求与价值诉求,最终达到“止于至善”的境界。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的最经典的概括与论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基本上也是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的。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的继承与发展,它赋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价值以时代价值,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获得了新的生命力,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张力。

三、优秀传统文化对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意义

在全社会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大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着血脉相承的关系,有着一贯的精神脉络,因而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就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首先是有助于大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自觉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立足过去和面向未来的精神坐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走向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家园。美国学者列文森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在很多方面已经被“博物馆化”了,即是说中国文化在现代中国人的心灵里已经成为满足情绪需要而未必有实用价值的存在,中国文化已经失去生命力,在社会上没有起积极的作用[17] 。 他的这种论述虽不甚符合实际,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诸多历久弥新的价值依然在人民的潜意识中顽强的存在与绵延,但是也提醒了我们必须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全球化与网络化语境激发了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与价值碰撞,也使得文化自觉意识进一步突显。对于文化自觉,如费孝通先生所说,文化自觉就是对自己的文化有自知之明,对自己民族未来文化的发展方向有着清晰的认知。而要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与文化复兴,就需要构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我们研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哪些,这些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什么联系,如何阐述其‘源和‘流的关系,如何说明文化上的‘继往与‘开来等,这些是很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思想境界,将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结合得更好。”[18] 因而,在实现中华民族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我们需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中汲取优秀的价值资源,并在此基础上明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之源与价值之源,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自觉,而建立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自觉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也必将激发个体的文化心理共鸣,从而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其次是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夯实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也是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钥匙。一个在全球化进程中失去自己民族之根和文化之根的民族,无法在全球化的民族交流与文化交流中牢固确立自己的民族身份意识。民族身份意识和民族文化意识的模糊最终只能导致被其它民族的文化取而代之或和同化的结局,因而也就无法找到树立起自己的民族自尊和民族自信的根基,也无法在全球化的民族交流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国家的发展最终要体现在文化的发展上,但是如果没有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撑,文化发展最终也就变成了空话,国家发展也就失去了支撑发展的文化软实力的支撑。中华民族有着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其中的诸多优秀文化直到现在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并能够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过程中,就相比更需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构筑中华民族发展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提升中国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文化软实力。

文化的核心是这一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指引中华民族前进的核心价值。在充满风险与挑战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我们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和宝贵的价值资源。“中国传统文化里有很多优秀的价值理念,这些优秀的价值理念具有民族性、本土性和历史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体现的价值理念与中国先哲提出的价值理念密切相关。在一定意义上,找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理念,结合时代特点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提出新的时代内涵和文化样式,使其成为中国特色的价值体系,原本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精神之魂的内在体现。”[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我们立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结合社会主义的价值诉求与时代文化发展的普遍价值诉求来构建支撑民族复兴的价值体系,它有着扎实的“根”,有着丰厚的“源”,同时又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因而,基于此建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然会生发出强大的价值自信。

再次是有助于大学生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认,更好地促其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习近平在2014年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曾这样指出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性:“我为什么要对青年讲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是因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20] 而如何扣扣子,这就涉及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认及个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建构的问题。“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现代文明的基础,是我们的核心价值观的立足之地。”[21] 因而,我们要在全社会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好这一固本铸魂的工作,就必须要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与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是其精华的新形态。如:仁义、忠孝、民本、诚信、中和、勤俭、廉耻等,被当今社会上下共同认定为人生价值的核心,成为社会生活中判定是非、善恶的主要标准,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基础。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还可以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平等、公正、包容、重生的内涵,例如仁爱通和、见利思义、天下一家、以人为本等,使之成为社会共识。”[22] 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耳熟能详的价值诉求与道德规范,能够以更加“柔化”的方式进入到大学生的价值构建中,从而使青年学生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优秀价值由“不觉”到 “自觉”、由“不知”到“自知”,又能够更好地认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联系,并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认。而只有建立在对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的深刻认识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才能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共振”,激发价值共鸣,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总之,在中华民族走向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时刻,中华民族需要一种能够赢取全民族最大价值共识的价值观来指引,这就是建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在继承其核心价值的同时,又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文明发展普遍价值诉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核心工程,是更好构筑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客观要求,是更强奏响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主旋律的重要举措,也是进一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支点。”[23] 因此,在全社会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意义重大,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疑是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

参考文献:

[1]刘力,章彰.经济全球化:福兮?祸兮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142.

[2] 李建忠,刘小梅,刘斌.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困境与对策[J].兰州学刊,2007(4):195-197.

[3] 费孝通.百年中国社会变迁与全球化过程中的“文化自觉”[J].厦门大学学报,2000(4):5-11.

[4] 黄一玲,焦连志.网络化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讨[J].教育学术月刊,2012 (4):22-24.

[5] 蔡丽华,黄永久.浅析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实现[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1):152-155.

[6] 喻国明.传媒的负面影响与青少年教育[J].中国青年研究,2005(2):卷首语.

[7] 熊正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EB/OL].http://www.qstheory.cn/laigao/2014-10/07/m_1112726180.htm,2014-10-07.

[8] [美]塞缪尔·亨廷顿,劳伦斯·哈里森.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 [M].程克雄译.北京:新华出版社, 2010:42,89.

[9] 欧阳军喜,崔春雪.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山东社会科学,2013(3):11-15.

[10]罗国杰,夏伟东.古为今用 推陈出新——论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J].红旗文稿,2014(7):4-8.

[11]《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之六: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N].人民日报,2014-7-9(15).

[1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85.

[1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16.

[1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4.

[15]刘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滋养[J].思想理论教育,2015(1):20-25.

[16]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1).

[17][美]列文森.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 [M].郑大华,任菁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338.

[18]张岂之.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源流[N].北京日报,2009-06-01(017).

[19]熊瑛.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J].文化学刊,2015(1):178-180.

[20]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中国青年报, 2014-05-05(1).

[21]郭齊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土壤与基础[N].光明日报,2014-04-02(13).

[22]牟钟鉴.涵养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N].贵州人民日报,2014-04-151(007).

[23]沈壮海:把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着力点[N].光明日报,2013-01-05(001)

猜你喜欢

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