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立四种临场感的角度谈如何提高在线辅导的效率
2017-05-30郭帅
郭帅
摘 要:在线辅导不同于面授辅导,对参与其中的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辅导教师除了要在教学内容上多做努力外,还要在教学方法上有所改进,尤其要注意四种临场感支持策略的有效运用。具体讲来,主要从辅导前重视学生个人资料的收集、学习兴趣的调动到辅导中给予学生持续的激励与关注、帮助学生搭建脚手架到最后及时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总结等几个方面来进行。
关键词:在线辅导;情感临场感;社会临场感;教学临场感;认知临场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9-0090-02
Abstract: Online tutoring is different from face-to-face tutoring, which raises higher requirement for teachers. Tutors should not only improve the teaching content, but also make improvements on the teaching methods, especially the effective use of four kinds of presence strategies. Specifically,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from the following several aspects: paying attention to students' personal information before tutoring; inspiring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giving students sustained motivation and attention; and timely helping summarize the knowledge.
Keywords: online tutoring; affection presence; social presence; teaching presence; cognition presence
現如今在线学习越来越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在线辅导也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法。在线教学的方法,是有别于传统面授课的教学方法的,也更需要一些策略和方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四种临场感:情感临场感、社会临场感、教学临场感、认知临场感。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学生建立起这四种临场感呢?这就需要教师采取相应的支持策略[1]:
情感临场感的支持策略:帮助学习者调节自己适应新学习环境。 社会临场感的支持策略:帮助学习者融入学习社区氛围中,向他人展现真实自我,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学临场感的支持策略: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设计,提供帮助和引导,促进学习者学习,它是教师和学习者进行学习交流的桥梁认。
知临场感的支持策略:学习者通过与教师交流观点,进行自我意义建构。 具体到教师的辅导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重视在线辅导前学生个人资料的收集
在线辅导的正式开始是始于辅导教师有目的采集学生信息的那一刻。我们要注重对学生一系列真实有效资料的收集,并运用好这些资料。比如教师可以就收集到的信息,给学生发一条有关学习开始的提醒短信:欢迎参加"xx"课程的学习!现正式通知大家已经可以登录课程平台学习,网址:xx,用户名:xx,密码:xx。这则短信除了提醒学生要开始学习的作用外,还帮助学生调节自己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并尽快融入到学习社区的氛围中,即逐渐帮助学生建立了情感临场感和社会临场感,而这一切基于辅导教师对学生手机号的掌握。
二、万事开头难:重视在线辅导前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
以上只是对收集到的诸多信息的简单运用,对于成人学生来说也是远远不够的。万事开头难,辅导教师可以用欢迎信、破冰活动等形式来为学生扫除障碍。
(一)一封欢迎信为学生和老师热身
我们通过欢迎信帮助学生建立了四感:开头前两段承接开始的提醒短信又一次提醒学生要投入到学习中了,也有助于学生情感临场感和社会临场感的建立;三、四段对课程所用的教材及重难点做了简单介绍,有助于帮助学生教学临场感的建立;五段告知学生还有其他交流互动的场所——qq群,有助于社会临场感的建立。通过欢迎信,学生逐渐对课程及授课老师有了个宏观的把握,但是学生与学生之间还是比较陌生的,而在线辅导的过程中,生生互动也是特别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下一步就要打破生生交流的僵局。
(二)破冰活动为进一步交流打开局面
“破冰”旨在打破人际交往间的藩篱,就像打破严冬厚厚的冰层。破冰活动的第一步可以是自我介绍,比如:“我是XXX,来自XXX,兴趣爱好是xx”等等,同时要浏览其他同学的帖子,这样既介绍了学生本人,也了解了学习伙伴,为以后的生生互动打好基础,彼此熟悉、彼此信任,才会在以后的学习讨论中乐于表现自己、乐于交流观点,从而主动对知识进行自我意义的构建,达到建立社会临场感、情感临场感及认知临场感的目的。第二步教师引导构建在线学习共同体,可以建立微信群、QQ群等。为了加强学生的凝聚力,还可以让学生设计小组口号、选举小组长等。这样在辅导教师的带领下,就将一盘散沙似的学生紧密地“和”到了一起,也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了社会临场感和情感临场感。
(三)确定网络讨论礼仪,用规则为深入交流讨论保驾护航
在在线学习互动的过程中,需要辅导教师制定一些规则,并利用这些规则为深入的交流和讨论保驾护航。比如:可以制定如下规则:1.参与本讨论群中的学生必须提供真实有效的个人信息;……5.本讨论群为学习交流的平台,不得在此发布与学习无关的帖子等等。通过此举来督促师生共同创建良好的网上讨论氛围,确保学习讨论群的本质不会发生偏移。
相信这样一系列的过程下来,学生的交流热情就慢慢调动起来了,在线辅导也渐渐进入佳境。
三、渐入佳境:重视在线辅导中持续的激励与关注
尽管我们面对的学生基本都为成人,但成人并不代表与表扬等激励措施[2]绝缘,适时恰当的激励措施会收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
(一)张贴表扬信,评选每期的优秀学生并说明其贡献
辅导教师可以通过统计学生的学习行为,实事求是地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表扬,比如有的学生发帖多、回帖迅速,可给予“活跃之星”的称号等,然后把这些学生的优秀行为综合起来以表扬信的形式放在讨论群中。这种形式对于受表扬者是一种激励,对于未受表扬者是一种促进。
(二)适时发送学习提醒、任务核对单等
辅导教师可以在每次在线辅导之前通过平台发布有关学习任务的提醒,让学生明确在本次课程上需要完成的任务,既做到了有的放矢,又帮助学生建立了社会临场感、情感临场感及教学临场感。因为通过学习提醒,学生对学习任务做到了心中有数,同时学习提醒本身就是一个简编版的教学大纲,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当中。比如:在本次辅导中你需要完成如下任务:1.完成《xx》课程的调查问卷。2.掌握《诗经》赋比兴的表现手法。3.掌握楚辞名称的来由及艺术特点。
在线辅导结束后要及时发布任务核对单,既能督促学生完成学习,又能对所学知识起到巩固复习的目的。比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您是否对《诗经》有了很好的掌握呢?下面就通过任务核对单来检验一下您的学习吧!请在您完成的任务之前的□里打勾。
□1.我已经掌握《氓》的题材内容。 □2.我已经掌握《王风·黍离》主旨。 □3.我已经掌握《秦风·蒹葭》中的伊人形象。
四、一鼓作气:重视在线辅导中脚手架的搭建
经过以上三个阶段的努力,学生们参与学习的热情已经调动到最佳了。第四阶段辅导教师的任务就是让前三个阶段调动起来的士气能够一以贯之,就像军队作战时的一鼓作气。那么就需要辅导教师主动为学生清除学习过程中的障碍,为学生搭建便于自己去攀登的脚手架。比如,如果只提出论题 “理论性强的课程如何进行辅导”,讨论者肯定会茫然无措,但如果我们为学生搭建一些脚手架,那么问题很快就迎刃而解了:1.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中,课程辅导现状如何?2.普遍存在哪些困难?3.产生这种困难的原因是什么?4.为了解决以上困难,改变这种现状,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这样,有关本问题的讨论很快就开展起来了,在脚手架的支撑下,讨论者不仅厘清了思路,还找到了发言点,更深层次的讨论也可以拾阶而上了。这个过程也是教学临场感渐渐向认知临场感转变的关键步骤。
五、掷地有声:重视在线辅导后及时的总结
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辅导教师要对所学进行总结,因为学生通过学习讨论交流获取了非常多但不是很有条理的知识,这些知识需要梳理,而且一旦经过梳理后,会引起知识质的飞越。同时学生获取的教学临场感能转变为认知临场感,学生也由对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过渡到知识的主动建构者,那么在线辅导就基本成功了。
六、结束语
在线辅导的过程就是在线辅导教师帮助参与在线学习的学生建立四种临场感的过程,辅导教师要通过采取相关策略做好学生学习的观察者、引导者、支持者及促进者,尽快帮助学生建立好四种临场感,做好学生的学习伙伴,从而达到提高在线辅导效率的目的。这四种临场感是有层次的,情感临场感、社会临场感为教学临场感及认知临场感的基础,认知临场感是四種临场感的高级层次。
参考文献
[1]陈丽,冯晓英.网络导学中辅导教师角色能力条件的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2(7):58-62.
[2]冯晓英.在线辅导的策略:辅导教师教学维度的能力[J].中国电化教育,2012(8):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