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产业体系的新建本科院校专业设置研究
2017-05-30於鸿
於鸿
[摘要]高校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体系、社会需求相关。当前,广西新建本科院校专业设置存在片面性、不规范性、低实用性等问题,只有紧密地对接产业结构、推进校企合作,牢牢把握人才需求的动向,提高专业设置与现代产业体系的适应度,才能提升专业质量,培养出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人才。
[关键词]现代产业体系;广西新建本科院校;专业设置;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 G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5-5843(2017)08-0130-07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708022
一、广西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
近年来,广西依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相关政策文件的要求,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全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推动传统优势工业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和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了创新能力强、技术含量高的现代产业新体系。
(一)推动传统优势工业的优化升级
《广西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指出,十二五期间,全区工业总量不断突破,发展效益逐步提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以2015年为例,全区工业总产值共225万亿元,年均增长147%,工业增加值6338亿元,年均增长118%,工业利润达117537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152倍。工业化率已由23提高到25,使得工业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左右,已成为带动全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点①。针对广西汽车、冶金、机械、食品、有色金属、木材、建材等传统优势工业,要加大改造力度,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集中度。对传统工业中所急需的硬件设施加大投入力度,鼓励企业推进产学研合作,开展工艺创新,培养具有相关产业工艺的专业人才。同时,对于公共平台的建设也不能滞后,在传统优势工业技术领域布局工程实验室,建设生产性服务业平台;在创新技术领域建设科技研发平台和创新平台,以此完善产业技术基础体系。以“互联网+”为背景,加快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的深度融合,以便提升企业生产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②。
(二)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和长远发展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潜力大、效益好的产业。广西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由广西制造向广西智造转变。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新方向,是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1]。当前,广西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后发展欠发达地区的状况依然没有转变,经济总量不大、经济结构不优、工业结构不优,工业发展进入了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于是,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为广西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必由之路,是打造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现实选择。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来说,核心技术是关键,只有企业自身的核心技术强大了,才有利于创新产品的出现。应研发一批标志性和带动性较强的先进技术、重点产品和重大装备,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
(三)提升和发展现代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本质上来自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产生,用现代化新技术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是大势所趋。近年来,广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商务会展等服务业,创新商业模式和服务业态,提升服务业水平。在现代物流业方面,广西依托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链接海上丝绸之路,粤港澳出海、出边、出省物流通道,完善物流节点城市、物流枢纽等布局,打造面向东盟、辐射西南、服务“一带一路”的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2]。在旅游业方面,作为广西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十三五期间,广西将重点打造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北部湾国际旅游度假区、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建设南宁、桂林、北海、梧州4个旅游集散地,积极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旅游扶贫试验区,研学旅游目的地和特色旅游名县、名镇、名村,推动旅游产品和产业转型升级[3]。
二、广西新建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與现代产业体系的适应性分析
从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来看,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是地方经济社会所急需的。根据教育部颁布实施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专业目录分设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个门类,92个专业类,506个专业,其中基本专业352个,特设专业154个。截止到2016年,广西共有新建本科院校15所,专业设置范围覆盖除医学以外的其他11大门类。
(一)广西新建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传统优势工业的适应性分析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为“广西‘十三五规划”),广西传统优势工业可归纳为制糖业、有色金属产业、冶金行业、石化及化工行业等,同时结合现在的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及桂西地区工业发展的现实情况,形成集聚发展。北部湾经济区内的沿海石化、装备制造、造船、能源等产业相互支撑,不断延伸产业链;西江经济带依托西江黄金水道以及沿江城市,重点发展汽车、化工、食品、建材、机械等产业,构建沿江布局发展模式,增强了西江经济带工业集群的发展能力;桂西地区有色金属、水能、动植物等资源丰富,有色金属加工、水能开发、特色农产品深加工是其发展的重点[4]。就专业设置与传统优势工业的适应性来说,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二)广西新建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适应性分析
近年来,广西政府高度重视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加快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建设西部经济强区、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的重大战略任务。当前,广西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初具规模的是新能源汽车、先进装备制造和生物医药,较为落后的是大健康、新能源、节能环保。从整体而言,广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还较为落后。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新建本科院校人才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应用技能人才方面,目录中涉及到的专业少、专业性强,详细情况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广西新建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适应性和其对传统优势工业的适应性程度差不多,都是高低不一。首先,适应性最低的为大健康产业。没有任何一所新建本科院校开设与之相关的专业,这与广西新建本科院校中没有医学类院校有关。另外,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的专业覆盖率也较低,分别为118%、143%、20%。从这三类产业的特点来看,专业覆盖率较低的原因是该类产业更新换代速度较快、对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较高,广西新建本科院校不具备培养这类人才的实力。其次,适应性较高的为生物医药、通用航空、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专业覆盖率分别为50%、429%、417%、40%。生物医药类专业总共才4个,所以只要新建本科院校开设其中任何一个专业,都会增加其比重。目前,广西15所新建本科院校中,只有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是航空航天类院校,所以航空航天类专业是其主要专业构成;新能源汽车和先进装备制造两大产业对人才的需求较大,所以开设专业较多。
(三)广西新建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与现代服务业的适应性分析
现代服务业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等特点。以广西大力发展的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为例,电子商务实施“电商东盟、电商广西”工程,建设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基地,搭建了一批大宗商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和提供第三方服务的电子商务平台,支持制造业网络直销、网络团购、社区综合电子商务应用等新业态发展[5];现代物流需要建设物流园、物流信息平台,以保证物流工程的顺利实施,详细情况见表3。
三、广西新建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在适应现代产业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设置过于片面
广西新建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与广西现代产业体系的实际需求是不相匹配的。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广西新建本科院校在现代服务业方面设置了大量专业,15所新建本科院校中,财务管理专业布点有11个、市场营销专业布点有10个、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有7个、物流管理专业布点有6个,这就出现了学校扎堆开设投入少、生源多的专业。这些专业所需经费不多,属于“万金油”,这种高趋同化会导致专业覆盖率低的现象。因为都设置了相同的专业,很多传统优势工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亟需的专业却出现设置空白,自然这些专业就无人问津。高趋同化意味着专业集中度很低,不利于各院校形成特色专业与优势专业,会造成人才过剩和人才浪费。与此同时,广西北部湾地区重点发展的新能源、新材料均存在专业设置的空白点,会导致传统优势工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的缺失。虽然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但并不意味着传统优势工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就能被忽视。广西“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优化升级传统优势工业和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所以,广西新建本科院校在进行专业设置时,要牢牢抓住产业体系,不能片面。
(二)与企业联系不紧密
随着广西新建本科院校的快速发展,其规模急剧扩大,在此过程中,新建本科院校不考虑学生的就业需求、自身的办学条件及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盲目地争办一些“热门专业”,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究其原因,与专业设置过程中缺乏企业参与不无关系。新建本科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如果要符合地方社会的需要,其人才培养方案必须要与企业相结合。企业作为接受、使用人才的终端,更是衡量新建本科院校与区域经济是否相适应的最具权威的评价者,如果能够根据企业的需要培养人才,那么对于区域经济的稳定发展是极为有利的[6]。当前,广西新建本科院校开设的专业与地方企业联系不大,没能紧扣企业发展目标。就现实情况而言,广西通常采用学校主动调研、开发新专业或者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人才的方式来设置专业,虽然企业参与到了学校专业设置中,但这种参与只是停留在表面上[7]。所以,为了保证专业设置的质量和针对性,广西新建本科院校必须转变观念,不能简单地认为专业设置只是学校行为,只需报备政府讨论、批准即可,必须促使大量企业参与到学校专业设置的过程中来,认真倾听企业的人才需求[8]。
(三)专业设置规划不合理
新建本科院校在建校之初没有本科专业,更无经验可言,在进行专业申报时往往会不同程度地盲目想象,匆匆上马,进而导致专业设置与学科建设规划、人才培养规划不吻合[9]。广西新建本科院校处于轉型期,由专科升为本科是质的变化。本科专业与专科专业“名同质不同”。现在多数院校缺少科学、合理的专业设置规划,用对待专科专业的态度来对待本科专业,如果不统筹规划,不顾办学条件盲目和随意地看市场需要什么就设什么,就会导致专业设置不合理,学校的基础性专业和适合学校办学特色的专业就得不到相应发展,造成地方人才市场的结构性短缺。所以,新建本科院校在进行专业设置申报时,要加强质量监控。质量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的核心,加强质量监控是专业设置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专业设置过程既是一项需要教学、行政管理部门协调配合,凝聚专业教师、管理人员共同心血的系统性工作,也是一项严肃、认真的工作,需要得到学校上下的监管和控制才能有效开展[10]。
四、提高广西新建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与现代产业体系适应性的对策
(一)紧密对接产业结构,填补空白专业
新建本科院校大多位于地级市,主要是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所以广西各新建本科院校应当紧抓这一办学目的,关注地方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对市场需求的发展变化要敏锐,专业设置要适应产业结构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增设产业发展急需的专业,这样才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最终实现其办学目的[11]。专业设置与产业的适应性主要体现在学校进行专业设置时,有没有充分考虑到地方经济发展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以及学校人才培养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地方经济需求。为了满足现代产业体系对人才的需求,广西新建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一定要对接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前面提到新建本科院校是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那么其具体表现就是为地方经济提供符合产业特点的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新建本科院校在设置专业时了解地方产业结构的特点,明确地方经济的未来发展方向,专业设置要与地方主导产业相匹配,适当兼顾其他产业[12]。由于人才培养存在滞后性,因此学校在进行专业设置时要有一定的超前性,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有较好的敏感度,能够根据新建本科院校自身的优势开设相关专业,保持与地方经济发展同步。
就广西新建本科院校来说,钦州学院所处的钦州市是沿海工业基地,重点发展能源、化工、冶炼、海洋生物、海产品加工等工业,因此可以大力发展海洋、船舶、新能源类专业;百色市重点发展铝加工制造业、电力、林浆纸、石化、锰、农林产品深加工、制糖、建材、煤炭、制药等十大工业,因而百色学院在专业设置上可以更多地向这方面倾斜;桂中地区是全国最大的蔗糖产地之一,制糖工业属于轻工食品产业集群,所以针对此类产业,应当重点开设和发展好粮食工程、乳品工程、酿酒工程、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烹饪与营养教育等专业。
(二)加速推进校企合作,优化专业结构
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学校自身需求层面,校企合作都是新建本科院校突破困境、实现特色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这是因为企业和学校各自的立场不同。但是就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来说,其实两者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使人才得到合理地利用,创造财富。企业应该看清这一本质,加强与学校的合作,与学校进行优势互换。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校企合作,构建起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紧密结合、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知识积累与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跨区域、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的合作办学[13]。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来说,在专业调整和优化过程中,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区别对待现有的传统专业、特色专业、优势专业,解决专业建设中低水平重复和小而全等问题,实现专业优化升级,形成专业间资源共享、相互关联以及特色与优势明显的专业集群[14]。
广西政府必须统筹规划,在调整专业结构时,要明晰产业对经营管理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不同需求。专业布点过多、专业覆盖率高会使同质化现象更加严重,对学生的就业和发展都是不利的。所以,在优化专业体系时,应加大资助和开设船舶工程、大健康、生物医药、生物农业、节能环保、新材料等产业紧缺型人才专业。百色学院与企业、行业的联系日益紧密,积极探索多种合作办学方式,初步形成了“引企入校、双元制、订单式培养、送技入企、共建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实验室模拟教学、大学生创业培育基地”等多种校企合作模式。如,学校与广西方洲铝业有限公司在校内合作建立“广西方洲铝业有限公司人才培养基地”;与广西贺州桂海铝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创建 “桂海班”。南宁学院始终紧扣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深入开展校企、校政、校校合作,大大拓展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应用技术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路径,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扩大了办学资源与空间。在交通与物流专业集群方面,学校与南宁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共办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及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在土木建筑类专业校企合作方面,学校与广西平润建筑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合作。
(三)把握人才需求动向,提升专业质量
政府、企业和学校要牢牢把握人才需求动向,促进新建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进一步符合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学生的就业情况是专业和产业结构适应性水平最直接的体现,它体现了学生所学专业和所从事行业的匹配性。如果学生所学专业与毕业后从事的行业在整体上存在对应关系,那么就能够反映出该专业与所对应行业的匹配性较好,说明目前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适应性关系较好;如果所学专业与毕业后从事的行业从整体上看没有对应关系,那么学校就应该考虑在专业设置过程中进行专业调整,如果调整后相关性程度依然很低,则说明该专业可能己经不适应区域地方经济的发展,可以考虑撤销改办其他专业,从而提升专业质量[15]。另外,学校在进行专业设置时,不能只看到自身情况,也要分析该专业在其他院校的开设情况,然后结合自身情况来进行分析。另外,还要注意将自身发展优势与地方特色产业相结合,打造品牌专业。品牌专业的设置可以提升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使其更好地适应产业结构的发展[16]。
随着广西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的完善,新建本科院校作为广西高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应瞄准区域特色与优势产业的发展需要,体现地域特点。简单来说,就是在充分发挥各院校的特点及优势的同时,提升专业设置的质量。梧州学院在专业设置方面建立了动态调整机制。新专业的设置,要符合产业链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建立行业和企事业单位专家参与的专业设置的评议制度,健全学科专业反馈、激励、评估机制,开展专业评估,建立专业进退制度,构建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钦州学院着力打造了品牌专业集群。制定专业集群建设管理制度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激励机制、建设标准和评估机制;设立专业集群专项建设资金;组织实施重点专业集群建设行动计划,多举措并用,保障重点专业集群的顺利建设。
五、结语
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是为了使广西的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新建本科院校有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培养人才的责任,而专业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是学校的立身之本,是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生存之基。只有提高学校专业与产业体系的适应度,牢牢把握产业体系的方向,才能推动地方社会进步、经济繁荣、学校发展。
注释:
①广西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DB/OL].http://www.gxdrc.gov.cn/fzgggz/fzgh/gzjl_39778/201701/W020170113320163797922.pdf,2016-11-3.
②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DB/OL].http://www.gxzf.gov.cn/zwgk/fzgh/ztgh/201606/P020160607564755601794.pdf,2016.3.1.
参考文献:
[1][2][3][5]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綱要[DB/OL].http://www.gxzf.gov.cn/zwgk/fzgh/ztgh/201606/P020160607564755601794.pdf,2016-3-1.
[4]李东航.广西高等教育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适应性研究[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22-26.
[6][7][8]张原.基于广西产业结构调整的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4.
[9]杨喆.新建本科院校专业建设研究[D].湖北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08.
[10]赵宏.新建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研究——基于S学院的调查与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08.
[11]杨欣淼.贵州省新建本科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6.
[12]金嘉平.浙江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1.
[13]黄群群,朱小龙.安徽省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5(2):62-65.
[14]谢明明.广西高校专业设置与北部湾产业集群发展的适应性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3.
[15]王玉婷.产业升级背景下广东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5.
[16]李英,赵文报.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7(9):149-151
Abstract: The professional setting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local industrial system and social needs. At present, the professional setting of newly established universities in Guangxi has problems such as one-sided, unnormative and low practicability, only closely dock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promote the cooperation with school and enterprise, firmly grasp the talent demand trend, improve the fitness professional setting and the modern industrial system, in order to enhance professional quality, cultivate talents for local economic and social services.
Key words: modern industrial system; newly establish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in Guangxi; professional setting; adaptability
(責任编辑:申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