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农村小学发展的现实困境研究
2017-05-30马喜周亚文梅秀娟
马喜 周亚文 梅秀娟
[摘要]通过对参加“农村校长助力工程”培训的中西部13个省份农村地区38位小学校长的专业成长自傳的分析,发现农村小学发展面临着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素质教育推进举步维艰、生源压力大、家校合作希望渺茫,以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支持的“偏失”等问题。这些现实困境的突破仍需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为农村小学发展提供动力,以推动我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发展困境;教师队伍建设;素质教育;生源;家校合作
[中图分类号] G62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5-5843(2017)08-0024-05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708005
笔者采用文本分析法对参加教育部“校长国培计划”——2016年“边远贫困地区农村校长助力工程”东北师范大学研修班的38位参培正职校长(基本信息见表1)所提交的专业成长自传进行分析,以梳理还原当前我国中西部农村小学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探寻造成农村小学发展困境的根源,希冀为农村小学校长培训提供需求依据,同时为农村教育研究者提供现实资料,以促进农村学校均衡发展研究。
一、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北宋思想家李靓曾言:“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1]教师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核心因素,而良好的教师队伍则是学校各方面工作得以有序开展的前提,也是学校不断发展与进步的最大动力。38位农村小学校长的专业成长自传为笔者分析了解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状况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一)师资力量紧缺
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2016年12月发布的《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6)》表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师资短缺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乡村学校生师比持续下降,乡村小学生师比由2011年的1664下降到2014年的1441,乡村初中生师比由2011年的1358下降到2015年的1089”[3]。然而,个别农村小学的生师比状况依然不容乐观,有两位校长在自传中分别谈到:“我校有学生近1 100人,教师仅有40人,严重缺编。“教师编制核定与学校的变化不协调。由于近两年来学校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校的学生数从2014年的1 242人猛增至2016年的2 478人,整整翻了一番,然而教师的编制却仍然延续2003年核定的87人,缺乏教师成了我校快速发展的巨大障碍。”经计算,上述两位校长所在学校的生师比分别是275∶1、285∶1,违背了2001年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国家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规定》中所要求的农村小学学生与教职工之比不得高于23∶1的规定[4]。可见,教师紧缺依然是我国中西部部分农村小学中现存的一大问题,其产生原因有以下几点。
1教师流动性大。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加速,很多农村骨干教师为了自身的发展而前往条件较好的城市学校就职,严重影响了农村教师流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正如一位校长在自述中所说:“因我校是距县城最远的学校,留不住年轻有为的骨干教师,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已经或将要通过调动、招考进入县城或市里。教师流动性较大,对工作的开展很不利,如教导主任、教研组长一年一换,少先队辅导员(德育主任)也常更换,刚刚把他们打造上路能胜任工作了,就又调离,导致学校工作开展很困难,影响了办学质量的提升。”学校花费巨大精力培养出来的教师一旦小有成绩,往往抵挡不住各种诱惑而离开乡村学校;部分乡村教师由于较低的社会地位、工资待遇、相对艰苦的学校条件以及迫于无奈的家庭压力等原因,不得不弃乡村学校而谋求条件较好的城市学校就职。这种现象的恶性循环给农村小学的教学工作带来了诸多问题,更不利于农村小学的长远发展。
2部分学科专业任课教师短缺。在农村小学中,教师所教学科与所学专业不匹配的现象很常见,数学专业毕业的教师有时需要承担语文学科的教学任务,而在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中这种现象则更为严重。大部分学校为正常开课往往硬性安排教师兼任其他专业课程,而部分学校索性不开设语文、数学、英语之外的其他课程。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中心于2016年8月发布的《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美育师资状况分析报告》显示,部分省份乡村小学美育教师缺额率超过50%,全国所缺美育师资总额中乡村学校占了834%[5]。农村校学科专业任课教师的缺乏严重阻碍了学生各方面素养的提高。
3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1)师资队伍老龄化严重。农村教师呈现老龄化的趋势,一位校长在自传中谈到其所在校的校教师平均年龄接近46岁;另有一校长说:“我校现面临的问题是教师老龄化太严重,40岁以上教师占总数的70%以上,50岁以上教师占了43%。”不可否认,老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并且具有较高的威望。但不可忽略的是,部分老教师迫于有限的精力难以跟上飞速发展的社会,较之于青年教师,其观念、知识、教学方法等都较为陈旧,僵化的思想指导下教学工作难以创新,无法跟上新课程改革的进程,更影响了农村学校素质教育的推进。同时,老教师身体易出状况,请病假是常有之事,动辄影响到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面对严重的教师老龄化现象,如果学校无法及时补充新鲜血液,那么教研活动的开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势必会受到严重影响。(2)师资队伍“阴盛阳衰”。由于农村教师待遇偏低,一些男性教师迫于生存压力而不得已选择离开。薛正斌博士关于教师流动的研究表明:“在流动的教师当中,男教师比例明显高于女教师。男教师流动的意愿较女教师强。”[6]男性教师的缺失导致农村小学教师男女比例悬殊,一定程度上使学校有些工作不易开展,影响到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武晓伟博士的研究表明,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呈现出明显的女性化趋势,这将不利于农村学校和学生的发展[7]。
4工勤人员急缺。有校长在自传中写道:“我们学校一个工勤人员都没有。600多个住校生中有一二年级的学生,孩子比较小,早晚打开水,不能自理,很多方面都需要人来照顾,学校只能抽出一位老教师和从食堂工人中调整出一位工人来管理男女生宿舍。”学校工勤人员主要指后勤服务人员[8],他们从事着必要而具体的技术、生产与服务性的工作和劳动[9],对学校各项活动的开展起着保障性的作用。随着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增多和营养餐工程的兴起,工勤人员在学校中的作用越来越不可或缺。然而在农村学校中,由于缺乏工勤人员,很多本属于后勤人员承担的工作却不得不抽出老师来负责完成。尤其在寄宿制学校中,基本都是由科任教师来兼任生活教师,这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二)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严重
余国良教授认为“职业倦怠表现在教师生活中,便是无法顺利应对工作压力,以及在压力体验下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等衰竭状态”[10];肖川教授认为教师职业倦怠对教师自身、学生、学校以及社会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并将其视为“无形的杀手”[11]。在农村学校中,教师职业倦怠可以说是一个共有的现象,有相当一部分的教师缺乏责任心,缺少敬业精神,没有潜心做教育的思想意识,没把教书育人视为己任,对待工作敷衍了事;部分教师在岗不爱岗,履职不尽职,未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正如校长们所说的那样,教师的职业倦怠严重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迫切需要开展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责任心方面的培训。
(三)教师素质亟待提升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其人格魅力、知识涵养、专业能力、教学水平等方面均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互联网+”时代带来的观念、方法、技能、思维以及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挑战让农村小学教师难以应对,很多老教师知识水平低、知识老化、专业技能薄弱,对新思想、新理念的学习不够;新聘年轻教师经验不足,且大部份是非师范专业出身,教育教学特色不明显、专长不突出,模仿型的多,专家型的少,严重制约着学校的发展。正如有校长所言:“农村小学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传统性强,课堂教学偏离了素质教育的目标,阻碍了少年儿童创新思维的发展。”
二、素质教育的推进举步维艰
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12] 中共中央、国务院1999年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13]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再次强调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14]。但在当前的农村小学中,素质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冲击下难觅容身之地,推进过程中举步维艰。
(一)唯分数论的评价机制盛行
在农村学校中,学生家长、社会甚至是教育主管部门一律把目光盯在考试成绩上,把学生的考试成绩视为学校的办学业绩,凭借学生成绩评价、考核教师,依据学校成绩的全县(市)排名情况判定教师、校长的能力,并以之为调派、升降职的标准。不可否认,教师、校长、学校需要外在的考核、评价作为提升、发展的动力,但只以教学质量为评优、调派、升降职的根据是不科学的,同时唯分数论评价机制的盛行还会使农村学校教育脱离素质教育的轨道。学校中最重要的人是学生,一切评价均应以学生的发展为参照,而非冰冷的分数。只要学校教育使学生越来越快乐,越来越自信,在自觉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具有明确的人生方向、较强的社会责任感,那么这个学校的教育就是成功的教育。我们现在急需做的,不是帮助孩子把他们的考分再提高一些,而是如何保护孩子的天赋,让其健康地成长,享受并创造生活。
(二)校长与教师难以冲破应试教育的樊篱
苏霍姆林斯基曾言,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16]。有校长在自传中写道:“当前农村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的观念、意识和思维方式存在问题,应试教育思想仍根深蒂固。部分农村学校校长年龄偏大,虽然工作负责,但思想保守,无法创新管理思路和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在与时俱进,新时代的育人观、学习观、人才观等都对校长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校长应冲破应试观念的樊篱,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教育理念,实施人性化的管理,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农村学校教师难免受校长应试教育取向下所秉持的办学理念的影响,加之部分农村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缺乏正確的认识,认为新课程改革只不过是国家又换了一套教材而已。至于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新课程理念,不少教师感到茫然,还停留在生硬灌输、机械训练的层面上;在教育方式上,相当一部分教师忽视了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发挥,对学生看管过度,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在农村学校教师头脑中根深蒂固,形成一种难以扭转的巨大惯性,然而现实中却是老教法不灵了,新的教法又找不到,从而陷入行动的盲区。
三、农村小学生源压力渐增
(一)农村小学生源流失严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多,很多父母把子女带在身边,导致农村学校学生数量大幅度减少。有校长在自传中写道:“我乡整村式搬迁火热进行中,学生随父母搬迁就近上学,学校生源越来越少。“虽然一些学校想方设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但与县城学校相比,无论是师资还是硬件,都薄弱得很。有条件的家长都想方设法把子女学往县城学校送。”
(二)留守儿童群体的扩大加大了管理压力
社会急剧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农村学生家长外出打工的较多,其中有不少人迫于各种压力不得不选择将未成年孩子留在农村户籍地,交给亲人照看,更有少部分留守儿童独自生活。如有校长表示:“我校是农村寄宿制小学, 90%以上的学生为留守儿童。”父母作为儿童的监护人常年不在身边,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仅能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更多的工作交给了学校,增大了学校的管理压力。
四、家校合作希望渺茫
家庭与学校是儿童最主要的成长、学习场所。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学生家长的支持与理解,因此家校之间的有效联动能够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全面发展。但在人口流动加速、竞争加剧的社会背景下,农村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渐行渐远,要在农村小学中建立紧密的家校关系犹如沙中筑塔。
(一)农村学生家长家庭教育观念落后
1学生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淡薄。首先,文化素质不高的农村家长无力对孩子进行教育。其次,绝大部分家长认为孩子的教育是学校的事情。此外,随着农村留守儿童的增多,文化水平较低的祖父母(外祖父母)被迫担当孩子的直接监护人,导致孩子的家庭教育接近于零。有校长在对学生家访时发现,有许多学生家长在思想上存在误区,认为把学生交给学校就万事大吉了,孩子放学回家或节假期间的学习状况则基本不过问。家长淡薄的家庭教育意识使孩子的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加剧了农村校建立紧密家校关系工作的难度。
2读书无用论盛行。很多农村学生家长在孩子上学方面偏好以经济效益为考量的出发点,认为高昂的大学教育费用与低廉的大学生薪金待遇不相称,如有学校的五六年级身材高大一点的后进生,受社会、家庭“苦读十年书,不如打一年工”思想的影响,随父母外出打工攒钱的现象屡见不鲜。读书无用论的盛行严重影响着农村小学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城乡差距日益拉大。
(二)农村学生安全管理瓶颈难以突破
学生安全工作重于一切,然而农村学校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却要面对很多的不确定性问题,导致学校成了“安全无限责任主体”。例如,路途遥远的学生大多是拼车去校上学,严重超员的车辆存在着相当大的安全隐患,一旦出现安全事故,有些学生家长就认为只要是学生在学校发生意外就应由学校承担100%的责任。安全管理责任界限不清的现状使学校管理工作者胆战心惊、畏手畏脚。有校长写道:“我校于2013年发生一起学生安全事故。当时是一名四年级学生不小心用铅笔尖弄伤了同学的眼睛,后经及时治疗,该学生眼睛无大碍,医院判定结果为轻伤。在镇政府及中心学校领导的协调下,另一方家长支付了全部医药费并对受害方作了适当经济补偿。但受害方多次纠缠在任校长要求学校赔偿20万元,并多次尾随到家里、学校里。对原校长的工作、生活甚至人身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
五、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偏离实际需求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在学校办学过程中的支持与监督,然而在农村小学的现实办学过程中,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却造成了某些方面“关注过度”、某些方面“照顾不周”的局面。
(一)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干预频繁
有校长在自传中写到:“如今的教育太过于行政化,无法充分发挥教育真正的引领作用。政府太多地干预教育,学校工作外延被扩大化,真正教书育人的功能被压缩,很多与教育教学无关的社会问题,学校得大包大揽且必须担责。“教育的行政化、功利化、形式化氛围严重,很多教师每天都要围绕资料表册转,没有太多精力来专心从事教育教学。”例如,“学校每年要迎接的检查就有几十项,仅是看完、填写好所有的资料表册,学校也是疲于应付,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不起任何作用”。当有安全、教学事故出现时,行政领导因怕担责而不敢正视学生家长提出的要求,却对学校施加压力,一味让学校屈服,给学校的发展带来巨大阻碍。有校长在自传中写到:“在我们镇的一所学校,一位留守儿童周末在家中误食了农药医治无效后,家长居然会找学校无理取闹,说学校对留守儿童安全工作没有做到位,对学生关心不够,要学校给个说法,还不断到教育局、县委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缠访、闹访。政府明知道不是学校的错,但为了息事宁人,最终还是让学校和政府共同给予一笔可观的所谓补助费而告终。这给学校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引起了学校师生的不满。”
(二)学校承担了太多的与教学无关的事务
在农村小学,各种社会性事务多、闲杂事务多已经成了普遍现象,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由于学校要应付与教育教学无关的繁杂事务太多,耗费了教师大量的精力,从而使其思想不稳定、工作懈怠,甚至是怨声载道。比如,随着营养餐改善计划的实施,学校工作量增大。由于学校缺少工勤人员,教师每天既要负责教学又要负责学生营养餐的供给和管理,这挤占了教师大量的教育教学时间。
(三)学校办学条件薄弱
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显著,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大幅改善[15],但部分农村小学依然存在着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办学条件差等问题,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农村小学的基础设施过于陈旧,教学设备匮乏,尤其缺乏信息技术设备、电教设备、体音美教学设备,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没有相应的教学设备,要想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激活课堂教学氛围,其难度可想而知。
六、对策与建议
第一,各级政府首先要积极落实教育管办评分离政策,转变自身职能,发挥好监督、服务功能,做好学校发展的保障性工作,改善办学条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其次是要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和地位,完善教师聘任、退出机制;及时根据生源和学校特点核定教师编制。由于城镇化速度加快,农村面貌每年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政府每年都有必要核定教师编制,及时补偿空缺。再次是政府要出台学生安全事故管理細则,以便厘清各方的事故责任,努力实现教育法治化。
第二,通过培训平台提升校长、教师的观念和素质,尤其是要加大对新课程理念及“互联网+”“核心素养”“创客教育”等新兴概念的理解掌握程度。培训单位要不断提升培训内容的针对性,比如东北师范大学在开展“农村校长助力工程”培训时,首先从改变校长的观念做起,为校长设置了“做一名有思想的校长”的培训课程,对农村校长的观念更新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笔者建议培训单位在培训过程中可以结合农村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多开设如“学校如何引领家长胜任家庭教育、如何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等相关课程、讲座。除了集中培训之外,培训单位更应该关注校长、教师参培返岗后的工作改进状况,并及时做好指导。
第三,学校自身要加强精细化管理,以吸引、留住学生。另外,学校还可以开办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育人培训,更新其育人观念。同时,学校还要有效利用家长资源,引导其关注孩子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安全,发挥其对学校工作的监督、协助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详浩.中国传统思想教育理论 [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278.
[2] 张俊华.教育领导学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64.
[3] 新华社.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乡村学校生师比持续下降[EB/OL].http://news.xinhuanet.com/2016-12/26/c_1120192020.htm,2016-12-26.
[4][8]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1/content_61159.htm,2001-10-11.
[5] 柴葳.全国美育教师至少缺四万[N].中国教育报,2016-8-30.
[6] 薛正斌.教育社会学视野下的教师流动 [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12:112.
[7] 武晓伟,郑新蓉.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性别结构的女性化——基于河北、云南、贵州三省的调查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15(3):86-92.
[9] 吴文斗.高等学校人事管理 [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246.
[10] 余国良,宋振韶.现代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58.
[11] 肖川.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 [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39.
[12]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93(4):143-160.
[13] 教育部门户网站.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200407/2478.html,1999-6-13.
[14]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2010-7-29.
[15] 朱德全,李鹏,宋乃庆.中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报告——基于《教育规划纲要》第三方评估的证据[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1):63-77,121.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articipate in the training of Rural Principal Power Engineering about 38 primary school principal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utobiography in 13 Midwest provinces, found that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staff teaching in rural primary schools, the quality education is difficult to push forward, source pressure, the cooperation hope between home and school is slim, higher education authorities to support “missed” and other issues. The real dilemmas still need all parties efforts, to promote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 development dilemma in rural primary school; principal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utobiograph
(責任编辑:刘新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