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战时期宝鸡申新纱厂运作及其历史启示

2017-05-27闫玉良

魅力中国 2016年38期
关键词:运作

闫玉良

【摘要】宝鸡申新纱厂(今宝鸡大荣纺织有限公司,抗战时期全称是汉口申新第四厂宝鸡分厂),作为抗战时期“工厂大迁徙”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容忽视的历史地位和经济作用。然而,近几十年来,随着欧美先进科学技术的引进以及机械化、电子化生产方式的更新,它渐渐被人们遗忘了。其中最著名的“窑洞工厂”运作方式,除了当地人以外,在全国其他地方却鲜有人知。而它对抗战所做出的贡献,却是历史所不能埋没的。宝鸡申新纱厂的经营管理模式对当下企业改革重组具有很重要的历史启示,我们应当对其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以便更好地指导当下的经济变革之势。

【关键词】宝鸡申新纱厂;运作;历史启示

一 内迁设厂与艰难发展

1937年12月,日寇奪得南京,而武汉作为当时的军政中心,自然也逃不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意图。汉口申新四厂当时的经理李国伟主张内迁,但上海的申四股东提出反对意见。最终在共产党人与“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的作用下,路易·艾黎利用自己在工业界的影响,向宋美琳与端纳顾问说明内迁与否的利害。翌年8月4日,宋美龄一行人到申新四厂察看,问明不拆迁的缘由,并警告厂方:“拆迁是政府最高领导的决定”,且由于当时水路阻塞,故政府会予以铁路运输的支持,才将申新厂内迁至宝鸡一事最终敲定。

抵达宝鸡以后,瞿冠英将厂址选在斗鸡台,但是当时的宝鸡县城与斗鸡台之间并未接通公路,也没有汽车,致使砖瓦等原材料运输困难。另外,没有煤、电等资源作为动力供应,又与上海股东间也切断了联系,尽管宝鸡当时已经开通陇海线,但是由于没有任何的工业基础,生产水平异常低下。面临的形势如此严峻,国民政府当机立断,于1939年任命章剑慧前往宝鸡主持建厂事宜,他前往的同时,向政府索要到大量的水泥和钢筋,为建筑原动工厂解决了相应的原料问题,才使情势有所改观。[1]

申新开工以后,又面临极大的生产困难,物资极其匮乏,普通物品需要出省采购,而且每月需用的机物料均为“舶来品”,因为敌军对这些资源的严密封锁,想要顺利到达宝鸡申新纱厂异常艰难,这就要求它必须节制自己所使用的资源。对此,李国伟对厂内工人说道:“要把这点来之不易的机物料当做人体的血液一样爱惜,处处都要精确的核实计量,不要有一点儿浪费才好。”就这样,申新开始在艰难中求生存,以自己的绵薄之力在默默支持着抗战。

二 稳健经营与迅速发展

申新纱厂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 与自己设立的铁工厂、面粉厂、造纸厂等,连同内迁的福新面粉厂、洪顺机器厂、秦昌火柴厂等14家工厂在十里铺一带建设成为一个较为先进的企业群,并逐步发展繁荣。最终,使得以申新纱厂为中心的秦宝工业区得以形成。[2]在“申福新子弟小学”、“惠工中学”、“秦宝工业区”劳动托儿所及申新医院等教育医疗设施的建成使用之后,秦宝十里铺工业区不断发展壮大,并渐渐成为宝鸡工业发展的先驱和发祥地。

1939 年底,西安大华纱厂遭日寇飞机轰炸,纱机全部被毁。李国伟为防申新纱厂也被日寇空袭,决定修建窑洞工厂。1940年4月,李国伟将复旦大学土木工程科毕业的李启民请到申新纱厂,协助处理窑洞工程中的问题。9月份的时候,由于物价飞涨,原先承建窑洞厂房的建业营造公司宣告退出。11月,李启民主持修建窑洞建筑,于1941年2月全部竣工。整个工程共掘窑洞24孔,最长可达110米,宽度多处于2-5米之间,最宽可至6米,中间用多条横洞将长洞串通,洞壁和洞顶均由青砖砌成,总长约1800米,总容积15500多平方米,容纳了申新 2/3以上的纺织设备,并于4月19日运转,一座庞大的地下纺织工厂由此诞生。[5]国际著名学者林语堂在自己的《枕戈待旦》一书中介绍中国人民抗战情况的同时,特别记述了宝鸡申新纱厂的地下工场,并盛赞为“中国抗战时期最伟大的奇迹之一。”

再从它的经营状况来看,申新纱厂在1939年盈余数额仅为15法币万元,到了1945年,盈余数额却飙升到了9844法币万元,在此期间,一直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一时期申新虽然受到政府的严格管制,加以繁重的捐税负担,但是也创造了相当可观的利润。冯驱说:由于紧张的时局,物质资料严重缺乏,社会上对纱布的需求大于工厂的供给,有的产品尚未来得及包装就销售一空。申新厂的产品由于物美价廉,产品销路没有太大的阻碍;加之,陕棉质优价低,宝鸡地区相对落后,且由于难民的迁入,劳动力在数量上优势明显且廉价。也正是这两方面的原因促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申新也得以在战火中蓬勃发展。

三 工业影响与历史启示

宝鸡申新纱厂在抗战岁月中逐渐发展起来,对我们当下东南沿海企业因为某些因素生产成本提高而开始在中西部地区寻找市场前景,大型企业走出国门,领军国际市场等目标具有极为深刻的历史启示。

首先,沿海地区先进工业引进成为带动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宝鸡地区工业的发展并非自身发展结果,而主要是因为抗战爆发后东南沿海地区大批民营工业的内迁,资金、技术、人才的流入,带动和促进了十里铺地区的发展,继而促成了宝鸡的进步。这对我们当下缩小东西部地区生活水平的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再者,从申新纱厂在宝鸡的经营方式来看,纵观时局,合理决策,因地制宜,开设“窑洞工厂”,从而在大后方为抗战事业支起了一片蓝天。从企业的经营战略来讲,先要总体考虑,研究整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问题,是企业发展的总纲,而明确的业务战略有利于促进工人生产积极性,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自己的竞争地位。申新厂密切关注时局,从纱厂总体安全考虑,制定适宜的生产方式,劳工保障相对完善,从而在日寇后来的轰炸中保留了大量的有生力量,依旧为战争前线提供生产。

最后,申新纱厂的内迁在抗战时期不畏艰险,在西部地区扎根发芽,克服重重困难,茁壮成长。其民族意志之刚毅,人民爱国热情之昂扬(冯驱根据父辈讲述向笔者提到:一些汉口申新四厂的员工离职以后,不远千里来到宝鸡,继续在申新纱厂工作),表现了中华民族临危不惊,涉险不畏,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作为驱动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永恒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萧尹.《宝鸡申新纱厂纺织史》 [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

[2]曹敏.《抗战时期陕西民营工业起落的原因及其历史启示》 [J].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

[3]冯驱.《西迁!西迁》[M].香港:银河出版社,2013年.

[4]秦伟伟.《如何保护宝鸡纺织遗产?》[N].《宝鸡日报》,2015年9月21日第006版.

[5]政协宝鸡市金台区委员会编.《长乐塬》[M].内部资料,2016年.

[6]白本军.《发挥资源优势,打造文化强区》[N].《宝鸡日报》2017年1月11日.

猜你喜欢

运作
关于“自发型网络慈善”的研究分析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管理和运作研究
国际贸易下项目化管理的组织运作模式研究
电视真人秀节目的运作及创新
金融资产管理与资本运作模式研究
公共组织运作如何防止机会主义
农业产业投资基金运作与管理研究
电子商务中市场营销策略与运作的更新
基于旅游企业孵化器的运作与发展研究